宋初文学课件_第1页
宋初文学课件_第2页
宋初文学课件_第3页
宋初文学课件_第4页
宋初文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苏轼 胡碟第一节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集诗、词、文、画等一身的通才式的大文学家。后人称苏轼创造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赵孟頫 苏轼像一、苏轼(10371101)生平简谱: 景祐四年(1037),苏轼生于四川眉山。祖父蘇序好讀書,善作詩。父蘇洵是古文名家。母程氏有知識、深明大義,講述後漢書,以古志士的事蹟勉勵兒子,“奋力有当世志”。嘉祐元年(1056),苏轼与弟苏辙随父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嘉祐六年(1061),应中制科入第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苏轼还朝,王安石

2、变法。熙宁年间,苏轼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为地方官。元丰二年(1079),苏轼于湖州任上被捕,“乌台诗案”发。被贬黄州。元丰三至六年,苏轼于黄州生活,四十七歲黃州築“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士。元丰七年,改贬汝州。元丰八年,神宗去世,哲宗继位。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苏轼调回京都。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六年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后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恢复新法,旧党被贬出朝。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绍圣四年(1097),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今海南儋县)。元符三年(1100),徽宗继位。苏轼奉诏内迁。次

3、年病逝。东坡回翰林院图一 传张路作东坡回翰林院图二,传张路作海口市苏公祠供奉的苏轼石像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跋子瞻和陶诗*宋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1101年苏轼去世,1102年6月,山谷知太平州,九天即罢,时宰赵挺之欲置于死地,8月作此诗。 海口市苏公祠 壁画 传薪毓秀、苏文如海教耕促农、酿酒制墨 上海古籍出版社 逆境是時代對這位文學天才的玉成蘇軾的經歷与北宋黨爭人民文学出版社二、苏轼的思想性格 以儒家为主,而兼糅释、道两家,既积极人世又能超越世俗。在政治上他

4、更多地表现出儒家人世的精神,以天下为已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生活上,苏轼却更多地采取佛家和道家的出世态度,作为追求心灵解脱的基础。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三、苏轼的文艺才能苏轼诗、文、词、赋成就均极高,书法、绘画等也是宋代名家。文:“唐宋八大家”诗:“苏、黄”词:“苏、辛”书画:“宋四家” (“苏、黄、

5、米、蔡襄 ”) 苏轼古木怪石图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此帖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间。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行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 。第二节 苏轼的文一、苏轼古文:吸众体之长,汪洋恣肆。 苏轼充分发挥古文文体的表达能力,又多方面汲取前代散文的长处,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散文风格。1.议论文: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如教战守策;史论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如留侯论;杂说、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如日喻。罗大经鹤林玉露:“庄子之文,以无为有;战国策之文,以曲为直。东坡平生熟此二书,故其为文,横说竖说,唯意所到,

6、俊辩痛快,无复滞碍。”2.记叙文苏轼记叙文以一些记叙亭台山水的作品尤有特色,叙事、抒情、写景、议论的水乳交融,善于表现对自然的赏会和对人生的感悟。文体上以论为记,夹叙夹论;文法上文无定法,辞达而已。苏轼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 如石钟山记、 文与可画筼筜(yn dng )谷偃竹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江西九江石钟山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记叙了夜游的过程,勾画了一幅清幽秀美的月夜图,在貌似旷达之中,抒发了被贬黄州的失意苦闷和无可奈何。情景交融,耐人回味。继承歐陽修的傳統,更多的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氣,吸收了詩歌的抒情意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成就卓越。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二、蘇軾的辭賦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望美人兮天一方。”第一部分从正面讲月夜泛舟之乐,扣舷而歌,重在写景。“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第二部分通过客人悲涼的箫声和对历史人物的凭

8、弔,跌入現实的苦闷之中,抒发人生如寄的悲情。“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第三部分以水和月为论题,由感情的抒发到“变”与“不变”的宇宙人生哲理的畅达,最终“喜而笑”,玩乐山水,这实际是作者的自我解脱。重点:主客问答与主题思想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手法。主和客是苏轼心中的两种声音,看世界的两种眼光,代表作者思想两个方面。探计哲理:人生应该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赤壁赋写黄州夜游赤壁的情景,既流露了政治失意后所产生的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也表现了放情山水,与世无争的超脱、旷达。文章始终围绕着明月、江水之景来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抒情,达到情、景、理完美

9、和谐的统一。东坡赤壁赋局部第三节苏轼的诗代表宋詩創作的最高成就 中华书局 一、苏轼诗歌思想内容1.创作了大量关怀民生疾苦的作品,坚持民本立场。 (1)揭露时政弊习,如荔枝叹;(2)描写劳动生活和劳动工具,如秧马歌等。荔支叹:绍圣二年,謫居惠州所作。前十二句分写漢唐貢荔枝事。中间四句“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wi)。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感叹议论,貫通前後。後八句淋漓尽致刻画了当朝的贡茶贡花之事。主题:意在讥刺历代进貢荔枝的扰民弊政,由古及今,諷刺當朝官僚的争新买宠。2.表现个人情怀和歌咏自然景物。此类诗歌代表着苏诗最高成就。(1)苏轼常常在诗中表现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对

10、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贯穿苏轼一生的文学创作。如和子由渑(min)池怀旧等。(2)歌咏自然景物,一方面善于在自然之美中体现旷达乐观的性情,如新城道中;一方面善于从客观事物中体会出某种哲理,如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以生活中常见的雪泥鸿爪为喻,生动地揭示了作者对人生飘泊、旧游似梦的虚无感的深切领悟。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

11、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二、苏轼诗歌的写作艺术1“以文为诗”,突破文体局限,扩充并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泛颍。叶燮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2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景象,生动地落于笔端,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大量用典。如饮湖上初晴后雨。4. 高超的语言技巧,善于活用书本语言,吸收口头语,“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

12、楼下水如天。西湖的雄奇俊发,变幻莫测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清新雅致,妩媚动人 苏诗成就 袁宏道雪涛阁集序:“有宋欧、苏辈出,大变晚习,于物无所不收,于法无所不有,于情无所不畅,于境无所不取,滔滔莽莽,有若江河。” 陈衍石遗室诗话:“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也。”第四节 苏轼的词一、苏轼的词学观念诗词一体:破除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认为诗词同源一体,主张词为“诗之苗裔”,词与诗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一致 。“自是一家”:自己的词与传统的婉约风格相比,能够自成一家。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书二、

13、苏词境界的开拓:以诗为词,以词言志 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方向在于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 他将传统的柔情伤别之词扩展为抒发性情、怀抱之词,使词可和诗一样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展示自己的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怀古念旧、山川风光、游记悼亡等,从而扩大了词境,开创了一代词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豪情词2、怀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14、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亲情词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绝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刘熙载艺概卷四:“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元好问新轩乐府引:“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