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长培训专题讲座: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四个基本概念解析在与一线中小学校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笔者时常听到他们讨论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话题,也时常参与一些有关学校课程建设的课题和教科研论文评审。笔者发现,一线中小学校长、教师对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学校课程规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课程评价”“学校课程管理”的理解不尽相同,有时甚至相去甚远。如何准确理解上述基本概念的内涵并重点把握其核心要义,直接关乎学校课程建设乃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概念及其核心要义,从课程论的视角做一番解析。一、学校课程规划(一)对学校课程规划的理解学校课程规划指学校依据教育方针和政策,遵
2、循一定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现状、发展需求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出发,围绕学校办学愿景和培养目标,对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做出设计和安排。它主要涉及学校做什么(课程内容)、如何做(课程实施)和做得怎么样(课程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理解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规划的主体是学校,它是学校在课程领域享有一定的课程自主权的体现。二是规划的客体是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照我国目前的课程政策,学校对国家课程的实施并非只需机械照搬、简单执行就可以,而是需要根据本校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进行调适,即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对于综合实践活动
3、这类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由学校根据相关指导纲要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是典型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的专题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必修内容,有些地方,如北京市将其列为市管地方课程并规定了课时,但具体内容如何安排则由学校自主决定。至于县(市、区)级地方课程, 其学时大多与校本课程的学时打通使用,由学校统筹安排。这类课程,国家课程设置方案中已经为其预留了10%20%的学时(或学分)空间。学校要统筹实施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必须对其进行系统规划。三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它以学校课程方案的形式呈现。学校课程方案一般包括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学校课程实施方
4、案、学校课程评价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等。四是规划的依据。学校课程的规划必须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理念并围绕学校的办学愿景和培养目标展开,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撇开以上任何一点,都很难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二)如何才能做好学校课程规划从不同的教育哲学和课程哲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学校课程规划主张。一般来说,学校愿景是学校课程规划的灵魂,也是学校课程的归宿。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着学校的课程体系。要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学校课程规划,学校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据此设计学校课程结构。学校课程结构既要满足国家和地方作为课程决策主体的要求,又要体现学
5、校的主体意志。从实践层面来看,很多中小学校往往忽视对办学定位的思考和将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从而导致学校课程规划与学校培养目标脱节。做好学校课程规划,其中一项很重要也很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这里涉及课程结构、学校课程结构、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等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课程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形式。课程结构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课程结构指课程设置的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涉及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的编订。它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中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关系,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中观课程结构是由各类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组合与
6、纵向组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微观课程结构是各科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按照一定比例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存在于各科教材内部。课程结构还可划分为“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两种类型。课程的形式结构指课程的形式性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从课程存在形式的角度看待课程结构的。课程的实质结构指课程内部的实质性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是从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性质的角度看待课程结构的。其次,要弄清什么是学校课程结构。学校课程结构是以学校为主体,对学校中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形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它是学校层面的课程结构体系,也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政策的指导下,为应对社会挑战和学生发展需要,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根
7、据所开设课程的门类而构建的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组织形式。其同样具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也同样可划分为“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两种类型。再次,要弄清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就是正确处理学校不同类型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关系,其实质是对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目的性改造,包括课程内部构成的改造和各构成要素间关系的改造。学校课程结构的优化必须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同时关注课程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的优化。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内涵,还需要从了解“课程实施”这个概念入手。对课程实施的本质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就是教学,另
8、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显然,前一种观点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后一种观点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内涵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课程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课程的过程,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质言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对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它不单单是对国家课程的教学,还包含了对国家课程的整合、对国家课程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及评价等更丰富的内涵。 从理论上看,国家课
9、程校本化实施通常会涉及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要求学校做好国家课程的整体规划;在教师层面上,要求教师个人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包括对课程标准的校本化注释、对教材的重组、对国家课程内容的校本化开发,等等。由于所有的国家课程都必须通过教师来落实,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主要还是针对学校层面而言的。(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模式有学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分为创新模式、整合模式、调适模式三种。课程创新模式指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课程单元。学校需要从国家课程中拿出部分内容和课时,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学科课程主题单元。在课程实施时,学校要对现有国家课程实施的课时进
10、行重新调整与分配。课程整合模式的要义在于发现并建立学科内或学科之间,以及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学科教学以及教育与教学之间的重复与交叉,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整体育人的功能。课程整合模式一般包括学科内整合和学科间整合。课程调适模式主要是针对教材层面的校本化实施,即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师所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切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课程调适模式对于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具现实意义,也是实践教师自主、自为的一种课程改进策略。课程调适渗透在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教学目标的调适、教学内容的调适、教学
11、方法的调适和教学评价的调适。其中,教学目标的调适主要包括目标的延伸以及目标的具体化。教学内容的调适是课程调适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简单内容的合并、部分内容的改编与补充、教学内容先后顺序的调整等。不同的实施模式对学校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要求有较大不同。很显然,创新模式对学校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要求最高,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学校目前还是非常少的。三、学校课程评价(一)学校课程评价的内涵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判断。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计划、编制及实施过程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活动。学校课程评价就是对学校课程的计划、编制与实施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如前文所述,学校课程包括国
12、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大类。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来说,学校没有编制的权力,只有实施的义务。学校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学校课程方案评价和校本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内容。(二)学校课程方案评价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基于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方案,在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学校育人目标、课程目标、课程设置(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对学校课程进行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学校课程方案评价是对学校课程满足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需求的程度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其目的在于改进课程方案。学校课程方案评价的具体标准应建立在学校课程规划的目标和愿景之上。依据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学校课程方案评价的内容维度包括学校课
13、程建设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管理、课程评价等。(三)校本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就是对校本课程的计划、编制与实施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和实施阶段的诊断性评价三个方面。校本课程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是指针对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的学校师生发展水平、需求状况、资源基础和政策限度等方面的信息而做出的综合判断。校本课程编制阶段的实质性评价是指为考察校本课程开发产品的构成部分或构成要素,以及一连串的学习活动安排是否合理而进行的判断过程,主要考察课程目标的合理性、目标与教学材料内容间的一致性等问题,如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课程内
14、容的选择是否能够支持课程目标的达成。校本课程实施阶段的诊断性评价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和效果所进行的判断,主要考察课程内容的组织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获取,特别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有效性如何等。校本课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校层面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和教师层面的校本课程纲要上。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规划,是学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的概略性描述,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规划和指南,具体包括需求评价、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和保障措施等。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依据;(2)校本
15、课程的总体目标;(3)对教师申报进行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4)课程设置,即课程内容的大致结构,需要注意的是,校本课程设置的思路不能照搬国家课程设置的思路,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所占课时比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规定;(5)学生选课指导。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个体或小组合作设计的某一门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案,是编写教学指导书、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和有关方面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课程审议与管理的重要对象与工具,也是学校课程委员会及外部督导与评价部门评估校本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校本课程纲要包括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评价建议等内容。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纲要一般包括:(1)一般项目:课
16、程名称、课程类型、适用年级、课时、选课要求;(2)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程所需要的条件。四、学校课程管理 (一)学校课程管理的内涵要准确理解学校课程管理的内涵,需要先从认识“课程管理”这个概念入手。有学者认为,课程管理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有领导、有组织地协调人、物与课程的关系,指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使之达到预定目标的过程”。也有学者认为,“课程管理就是课程管理者根据一定的课程政策对课程运作的全过程所涉及的人、事、物、时间、空间和课程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组织的活动”。从内容上看,课程管理包括课程设计管理、课程实施管理和课程评价过程管
17、理。从体系上看,课程管理包括人的管理、物的管理及制度、文件的管理。从层次上看,课程管理可分为国家层面的课程管理、地方层面的课程管理和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可见,课程管理是一个比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更上位、更综合的概念。笔者认为,学校课程管理就是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是学校作为课程管理的主体,依据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结合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考虑社区特性、家长期望和学生需求等相关因素,围绕学校的课程规划、实施、评价及保障条件等方面进行的管理活动。由于学校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因此,学校课程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校本课程,还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的
18、核心任务是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协调、优化和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根据课程运行的过程,学校课程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编制管理、课程实施管理和课程评价管理三个主要环节。课程编制管理实质上就是对学校课程规划的管理。课程实施管理主要是对学校教学活动的管理。课程评价管理主要是判断学校课程目标的决策是否正确,课程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课程内容的编订是否适切及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其作用是监督学校课程的实施,促进学校实现课程改进。 (二)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的构建 学校课程管理任务的实现靠的是健全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学校课程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的基本规范,是学校相关人员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程和行为准则。一般来说,学校课程管理制度由课程价值准则系统、课程行为规则系统和课程运行保障规程系统等要素组成。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具有规范和约束、引导和激励、保障和促进等基本功能。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包含课程决策、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多项具体制度,其具体内容取决于学校享有的课程权限。对校本课程而言,学校享有高度自主权,因此,学校可以从决策、规划、实施、评价各环节建立起全链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