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总体技术思路_第1页
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总体技术思路_第2页
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总体技术思路_第3页
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总体技术思路_第4页
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总体技术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田二次开发理念、对策和总体技术思路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的理念与对策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四、关于深入研究、有序推进二次开发的建议五、结束语提 纲1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目前,我国油田已总体上进入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大量老油田进入了开发后期,产量已出现明显递减。中石油2006年已开发油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73.9%,综合含水84.9%,整体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含水率变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老油田的稳产难度大为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当前老油田开发的中心任务。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2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 加强提高水驱采收率技术

2、的研究和实施,已成为从总体上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当务之急。 提高采收率有两个战场,一是三次采油,另一是提高水驱采收率;两 者应该并重,实现两条腿走路,互相补充,才能从整体上提高采收率。 现在大庆聚合物驱已多年保持1000万吨以上的规模,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已基本成熟,正在准备推广,并且还在发展弱碱和无碱体系,总体上进展较快,但主要适宜于大型整装油田,推广受到限制。 提高水驱采收率是一项量大面宽、适应性广泛的技术,凡是难以适应三次采油技术的油田或区块,都只能依靠继续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和冲洗程度来提高采收率。当前,提高水驱采收率这第二个战场却由于问题复杂、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进展较慢,还有待于集思广益

3、,在技术路线上形成共识,共同努力,加快发展。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4 老油田进一步提高注水采收率的问题已普遍引起国内外重视。国内,我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对老油田进行二次开发非常重视,蒋总于2007年6月10日在我给他的书面报告上作了“积极有序推进油田二次开发,我相信它将是油田开发史上的一次革命,期待着成功!”的重要批示,胡文瑞副总裁前后分别对“新二次采油技术”、“二次开发”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三个重构”的整体技术路线。国外SPE也提出和关注老油田“二次开发(Second Stage Field Development)”以及“重新焕发青春(B

4、rown Oilfield Revitalization)”的问题,并召开了相应研讨会。 看来,“二次开发” 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开发,而是战略层次的创新理念,正如蒋总所指出的,很可能发展成为油田开发史上的一次革命。 目前,我们中石油老油田二次开发工作起步不久,为了开创老油田二次开发这个革命性的战略举措,需要及早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加强组织,有序推进。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高含水老油田“二次开发”的提出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5当前老油田含水普遍高达8090%以上的情况下,困扰我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单井产量大幅度降低2、措施增油量下降 3

5、、调整井的含水越来越高,大量新井投产时含水已超过90% ,以致过去 行之有效的均匀加密调整效果越来越差,难以实施;4、老井井况差,套损严重,造成井网不完善, 分注率下降,报废井越来 越多,开井率越来越低,有的已不能有效控制整个油藏。5、地面管线和设施欠账多。 我们进行二次开发,就是要找出摆脱这些困境、有效提高采收率的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思路。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6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的理念与对策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四、关于深入研究、有序推进二次开发的建议五、结束语提 纲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7高含水油田地下剩余

6、油分布格局“总体上高度分散,局部还有相对富集部位”这条基本认识,是我们二次开发的出发点和基础。 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主要技术措施,如均匀加密调整等,已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地下剩余油分布格局的变化; 上世纪在八十年代初(含水只有60%左右)到九十年代全国各油田曾普遍进行细分层系、均匀加密的综合调整,收到了增加可采储量7亿吨的好效果。这是因为当时多数中低渗透层还存在着大量连续的剩余油,给均匀加密提供了物质条件。 为了适应地下剩余油分布格局的变化,必须针对二次开发的需要建立新的开发理念、对策和技术思路。 我们油田开发历史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表明,一切油田开发的对策和措施正确与否,都取决于它是否适应

7、于实际的静态地质条件和地下动态变化的特点,对注水油田来说,所谓地下的动态变化最主要的就是剩余油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8 剩余油整体上呈“高度分散”实例: 实际上从当前均匀加密调整井含水越来越高的众多事实就已说明这一点,这里再举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最近二、三结合均匀加密井的例子。 当前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平均含水91 %,统计了最近在萨北二区,萨中的中区西部萨+葡II层以及萨I1-II15+二个层系共三个井区所打的59口均匀加密井的情况,这些井投产初期含水就已达到91.494%,这既证实了当前剩余油确已高度分散,而且也说明不顾剩余油分布的高度

8、分散性而部署均匀加密调整井,如果没有后续的三次采油作后盾,将是低效的。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含水90%以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新格局的依据: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9 大庆油田杏六区东部区三元复合驱均匀加密,新井含水也都在90%以上。项目投产井数(口)对比井数(口)单井射开厚度(m)初期单井产液(t/d)产油(t/d)含水(%)沉没度(m)葡3设计95/6.751.02.096.0/投产1296.243.32.294.9381葡1-2设计14/4.832.02.891.3/投产13126.430.52.791.1283投产井合计25216.336.02.593.1346注:杏北油田

9、综合含水90.82%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0 局部存在着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的实例: 实例:大庆油田在九十年代的二、三次加密井中就曾出现过不少高产井,这些井投产井后虽经多年递减,到2000年仍还剩留: 4口百吨级井 77口50吨级井 301口20吨井 可以想见当年投产时的高产井数量肯定还要大得多,就在最近,在杏树岗还打出了一口百吨井杏2-31-P43井;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1基本理念“分散中找富集,结合井网系统的重组,对剩余油富集区与分散区分别治理” 基于上述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格局呈“总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

10、”的认识,老油田二次开发应该通过深化油藏描述以及准确量化剩余油的分布,重构油藏地下认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油藏井网系统的重组,对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和分散的剩余油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方法。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2 对于剩余油富集区,在搞清其准确位置和可调储量规模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打不均匀高效加密井或其他调整措施来提高水驱采收率; 对于分散的剩余油,可以通过使用凝胶类交联聚合物进行油藏深部调驱来提高水驱采收率。 对于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的油藏,可以考虑结合剩余油分布状况,全面调整和优化注采关系,进行井网重组;在这个基础上采取“优化”和“简化”的方式重组

11、地面流程。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3条挖潜措施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3 不均匀加密井挖潜对策 对断层附近及正韵律储层上部面积较大的富集区,可以贴近断层或者找准夹层的上部打水平井,层数多时还可部署多分支井等复杂结构井,这样就解决了高含水老油田难以确定水平井井位的难题; 面积相对较小的打直井; 附近有油井,可考虑打侧钻井; 面积再小的可考虑转注、补孔或其它调整注采关系等改变液流方向措施。 据目前已打出的高产井的资料推测,一般日初产可达1030吨以上,比目前一般调整井的产量可高得多了;并且常可形成相当的规模,预计可提高采收率23个百分点。 实施效果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

1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4 实例1: 从2002年1月到2004年12月,在胜利油区的190个开发单元推广应用,研究区地质储量亿吨,找到断层分割形成的剩余油富集区1132个,夹层分割、优势通道窜流形成的剩余油富集区305个,预测富集区总剩余地质储量为亿吨,共可增加可采储量4335万吨,提高采收率2.9%。在剩余油富集区实施挖潜措施,截至2004年底已累计增油875万吨,实现产值亿元,利润亿元,取得了很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5 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总共只有平方千米的面积,在20012006年运用现有的油藏描述技术对

13、富集区打各种不均匀调整井47口,累计已产出万吨,相当于已拿到手的增加采收率幅度为3.3%,其中不少井还在以较高的产量生产。如果再进一步深化油藏描述,量化剩余油分布,仍有可能发现更多的富集区。根据我们的工作,在该断块,初步又找到了7个剩余油相对富集的部位,其中4个已经被打井证实,日产量最高的井达到50多吨。 港东一区一断块实例2: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6 油藏深部调驱是开发分散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对于分散的剩余油,可以使用凝胶类交联聚合物进行油藏深部调驱,把它们尽可能多地采出来。 一般常用的是可动凝胶,这种化学驱的作用不同于三次采油中的常规聚合物驱或三元复

14、合驱,它在地层中既有可流动性,又能暂时堵住高渗透通道,使后续注入液体向渗透率较低的部位驱油,实现地层深部调驱,从而扩大波及体积和冲洗强度,提高水驱采收率。 对于明显存在大孔道的储层,则要采用颗粒型、柔性或缓膨型凝胶,作为深部流体转向剂,堵住大孔道。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7 可动凝胶的特点这种化学剂用量少,根据华北油田大量实践的结果,注入段塞的体积一般只要左右,即可提高采收率45%;如果增加用量到,则设计的提高采收率幅度可能达到7%,经济效益较好;耐温抗盐性能强,耐温可达130,耐盐量则达到10万mg/L以上,用污水配置一般没有问题,所以它的适应性非常广

15、泛。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渗透率、地层温度和地层水含盐量的调驱剂系列。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 研究方向研制新型的廉价、高效、适应性更广泛的可动凝胶调驱剂。优化可动凝胶的用量和调驱参数,进一步加大提高水驱采收率的幅度。进一步完善可动凝胶的数值模拟方法。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8实施效果:可动凝胶深部调驱已成为华北油田提高采收率主导技术 华北油田,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几乎难以找到适于注聚合物的区块,但有约50%60%的储量适于进行可动凝胶的深部调驱技术,8年来已在83个区块实施注入井515口,已累计增油万吨,新增利润亿元,投入产出比,提高采收率一般可达45%,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6、作为二连地区主力砂岩油田,地下原油粘度高达左右的蒙古林砂岩油藏,2002年含水91.9%, 实施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后,已累计增油13万多吨;其中先导实验区注入,已实现提高采收率3.85%,预计最终采收率可提高4%以上。对砂北、砂中18个井组的工业推广区进一步优化可动凝胶体系,设计注入,预计可提高采收率7%。鄚北25断块储层温度115,渗透率18.310-3m2,为中孔低渗储层,矿化度1660521485mg/L,注入水主要沿北东方向窜进,油藏含水93.1%。1口注入井的小剂量可动凝胶调驱试验获得显著效果,5口对应井4口明显见效,注水方向性改善,日产油量由上升至,含水由95.12%下降至86.96

17、%。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19井网系统重组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 老油田套损严重,井况差,开井率低,有的已不能有效控制油藏,进行井网系统的调整和重组是非常必要的,但单纯依靠大规模均匀加密,新井含水率可能都非常高,难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如上述大庆长垣喇萨杏油田在萨北二区,萨中的中区西部萨+葡II层以及萨I1-II15+三个井区所打的“二、三结合”59口均匀加密井投产初期含水已达到91.494%。 杏六区东部区三元复合驱均匀加密,新井含水也都在90%以上。 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0 这些数据既证实了当前剩余油确已高度分

18、散,而且也说明如果不顾剩余油分布的高度分散性而部署均匀加密调整井,存在着打出大量高含水的风险,从而提高采收率幅度也不会很大。例如:据最近研究成果,对喇嘛甸油田葡萄花油层即使井网加密到150m左右,如果没有后续的三次采油作后盾,一般提高采收率幅度仅为2%左右。因此,井网系统重组应该在考虑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和可动凝胶深部调驱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减少风险,较大幅度地提高水驱采收率。 当然,经过剩余油分布的量化分析,如果某个油藏,或是某个局部地区,由于含水和采出程度还比较低,或者其他地质条件和开发方式的原因,还存在着连片的剩余油,那么进行均匀加密也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例如大庆的三次加密。

19、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井网系统重组需要和深部调驱相结合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1 主要应用现有技术,通过对富集区和分散剩余油的分别治理,再加上井网重组的潜力,三大措施综合运用初步预计可能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相当于达到大庆二类储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水平,搞得好还可以多增加一点。提高采收率8%措施贡献量预计富 集 区 挖 潜2-3%分散油深度调驱4-5%井 网 层 系 重组1-2% 依靠三大措施,预计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理念与对策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2一、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分析二、高含水油田二次开发的理念与对策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

20、四、关于深入研究、有序推进二次开发的建议五、结束语提 纲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3 不规则大型砂体的边角地区,或砂体被纵向或横向的各种泥质遮挡物形成的滞油区; 岩性变化剧烈、主砂体边部变差部位,及其周围呈镶边或搭桥形态的差储层或表外层; 现有井网控制不住的小砂体; 断层附近井网难以控制的部位; 在高含水后期和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 “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分布格局下,其具体分布部位可大体归纳如下: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4 断块的高部位、微构造起伏的高部位、以及切迭型油层中的上部砂体; 优势通道造成的水驱不到的地方,层间干扰形成的剩余油,以

21、及井间的分流线部位; 正韵律厚层的上部; 注采系统本身不完善,或与砂体配置不良所形成的有注无采、有采无注或单向受效而遗留的剩余油。 在这种分布格局下,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状态。需要重新建立对地下的认识体系,这是老油田二次开发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5 第一步:深化油藏描述综合地质、开发地震、测井等多种学科的新技术,深化油藏的定量描述,包括对油藏的基本单元单砂体,特别是主力砂体的展布进行精细的刻画,并且准确地识别和预测各种微构造、低级序小断层、夹层和岩性遮挡、大孔道和储层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现多学

22、科综合研究成果的精细储层地质模型。 第二步:量化剩余油分布提高大型精细数值模拟技术,在深化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准确地量化各主力砂体的剩余油分布,特别是其富集区的位置和范围。 重新建立对地下的认识体系,需要精细地应用多学科技术,发展相应的新技术,深化油藏描述和量化地下剩余油的分布,特别要准确地预测相对富集区的具体位置和规模的大小。比较可行的技术思路是分两步走: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储层非均质性描述与多尺度建模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6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1、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构架2、提高井间砂泥岩薄互层预测精度,至少要识别清楚厚度4m以上的单砂体,

23、探索识别精度达到4m以下 的新技术,还要尽可能提高砂体厚度的预测精度3、提高废弃河道等岩性隔挡准确位置的预测精度;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搞清各相邻砂体间的叠置或接 触关系4、有效识别各种泥质夹层5、进行水流优势通道位置和产状的预测6、在认识清楚油藏构造格局的情况下,有效识别和组合断距5m左右,长度100m左右的低级序小断层7、有效识别幅度5m左右的微幅度构造8、提高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精度9、对裂缝性储层要进行裂缝分布和方向等参数的预测10、建立以地震资料为约束,体现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确定性数字化三维地质模型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方面量化剩余油分布方面11、综合运用多尺度网格、

24、窗口、并行、流线等技术提高油藏数值模拟效率12、在历史拟合方面要从油藏的整体拟合、单井拟合发展到分层拟合,以提高各单砂体特别是主力砂体内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精度13、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历史拟合辅助软件工具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7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1、进行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构架层序转换面大港港东Ng1厚砂体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重新分层,依据地层划分新认识挖潜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据统计,2006年共实施挖潜措施23井次,有效19井次,累计增油13979吨。现有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沉积地质体是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只有建立正确的等时对

25、比,才能在油田范围内统一层组的划分,搞清各级层组储层的空间变化规律,正确地实施分层开采的各种措施。 而且地震剖面同相轴一般具有等时性,因此进行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等时对比,有利于开展井震联合的精细油藏描述。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82、提高井间砂泥岩薄互层预测精度,至少要识别清楚厚度4m以上的单砂体,探索识别精度达到4m以下的新技术,横向上也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识别精度,还要尽可能提高砂体厚度的预测精度现有技术:高密度采集、地震反演、属性分析与可视化等研究方向:井中地震与地面地震结合、叠前反演 二次加密前二次加密后注:据大庆油田 薄互层储层预测是油藏地球

26、物理技术的难题和瓶颈。提高砂泥岩薄互层条件下井间砂体展布的预测精度,至少要识别清楚其中较厚的主力油层及主力砂体,是老区油田二次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目前一般认为4m以上是主力层中较厚的砂体,所以纵向上要达到识别4m以上砂体的精度;而有的地区如大庆南部很多主力层只有2-3m,所以应该努力发展识别4m以下单砂体的新方法。横向上也要进一步努力提高识别精度。地震反演剖面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294、有效识别各种泥质夹层 实践表明,正韵律厚层上部是剩余油富集的部位,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夹层的遮挡作用,难以将其采出。因此正

27、确识别夹层在储层空间上的三维分布,是做好单砂体内部非均质性的刻画和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挖潜的基础,尤其是对于老区采取水平井方式挖潜剩余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现有技术:应用取心井资料标定测井数据,建立不同类型夹层测井识别标志;对非取心井依据测井识别标志,开展夹层识别;沉积模式研究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等,进行井间夹层推测。研究方向:进行提高井间夹层预测精度研究注:据束青林等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05、进行水流优势通道位置和产状的预测 水流优势通道是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流优势通道的存在导致注入水窜流,留下大

28、量剩余油。综合利用老井和新井的各种资料识别和预测水流优势通道的空间分布,及时采取相应封堵、调剖措施,将能有效地提高水驱采收率。高密度井网有利于水流优势通道平面分布预测研究大庆某区三次加密与三元复合驱加密后井网 目前水流优势通道或大孔道识别与描述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主要采用单一资料(吸水剖面、测井曲线或示踪剂),利用多信息开展综合研究较少,特别是融合生产数据的研究更少; 以单井单层识别为主,水流优势通道或大孔道平面分布预测的研究缺乏有效方法。 新井水流优势通道识别研究薄弱。 研究方向: 水流优势通道平面分布预测的多信息综合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

29、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16、在认识清楚油藏构造格局的情况下,有效识别和组合断距5m左右,长度100m左右的低级序小断层兰色:原来的断层红色:地震解释断层是影响注采关系和剩余油聚集的主要因素,老区有必要重建断层认识体系现有技术:地震相干体、蚂蚁追踪、倾角检测、波形分析等。在大庆杏树岗的研究表明地震可识别5m左右小断层 我国陆上老油田断层极为发育,许多老油田一般在开发初期未曾做过三维地震工作,利用早期采集的二维资料和加密井数据解释和组合的断层,精度较低,不能满足剩余油挖潜的需要,且井间还可能存在一些层内小断层没被发现。断层对剩余油的富集起着重要的遮挡作用,紧贴断层打井常能有效开采断层控制

30、的剩余油,应当发挥地震技术能提供井间信息的优势,有效识别和组合断距5m,长度100m的低级序小断层。在大港研究的案例:断层的遮挡作用,G4-18-1出产,含水67.7%Nm4-4-3G4-18-1数模剩余油分布图断层、构造图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27、有效识别幅度5m左右的微幅度构造微幅度构造是剩余油聚集的有利部位,老区重建构造认识体系微幅度构造研究是重点之一Ng11顶部构造图(原)Ng11顶部构造图(新解释)G218井向构造高部位侧钻,最高日产油50多吨。现有技术:1)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是基础;2)地震全三维构造

31、解释是重点;3)地震约束测井插值构造成图是关键;4)小尺度成图是基本要求。1m等高线2m等高线5m等高线 从微幅度构造在油气藏开发中所起的作用看,微幅度构造高部位油井的生产能力明显高于低部位油井的生产能力,并且微幅度构造高部位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水淹级别低,所以,研究微幅度构造,预测剩余油富集部位,寻找高效井,具有重要意义。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38、提高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精度 建立高精度确定性储层物性参数模型是开展剩余油预测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目前主要依靠井点数据通过各种插值方法获得,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

32、,需要加强: 一是,分微相建立孔渗关系,为建立更加精细的储层地质模型奠定基础; 二是,需要发展有效的地震技术,提高井间非均均质的预测精度。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NP1-29 NP118 NP110 NP11 NP115井孔隙度剖面纵波阻抗叠后属性横波阻抗密度截距梯度振幅频率时间叠前反演叠前属性测井处理与解释研究方向:分微相孔渗关系研究、地震叠前反演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49、对裂缝性储层要进行裂缝分布和方向等参数的预测 我国低渗储层常常程度不同地发育着各种裂缝,对油气生产影响很大。系统开展低渗储层中裂缝特征和分布规律预测研究,无疑对我

33、国的低渗透储层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中对裂缝预测及评价已经形成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方法,但是由于裂缝成因的复杂性、发育的多阶段性,以及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多样性,对低渗储层裂缝的预测及评价研究还需要大力加强。 现有技术要点:1)露头、岩心观察与力学实验;2)测井与不稳定试井解释;3)微地震监测、电位法与倾斜计监测;4)多波地震预测。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研究方向:古应力恢复方法、井地综合微地震监测方法等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510、建立以地震资料为约束,体现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确定性数字化三维地质模型尽管在

34、油藏高含水期井网密度较大,但井间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地震资料在空间具有高密度采样,是提供井间信息的最有效技术;储层地质建模有必要在井间采用地震资料解释与储层预测成果加以约束,使得储层地质模型在井点上忠实于井数据,在井间忠实于地震数据。加强储层建筑结构建模研究,实现废弃河道、侧积夹层等岩性遮挡的有效表征,将储层地质建模目标层次由表述小层内的非均质性提高到描述单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研究方向:地震约束储层地质建模与基于单砂体刻画的储层地质建模地震反演砂体模型中砂体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6 搞清剩余油分布是制定老油田二

35、次开发方案的基础。相对富集部位的准确预测、井网重组的的部署、开发指标的预测和采收率指标的计算等,需要量化油藏剩余油的分布。为此,高含水老油田的二次开发工作必须重视和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为提高量化剩余油分布的精度,二次开发方案研究有必要开展精细油藏数值模拟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现有技术:粗细网格相结合的多尺度网格 技术、窗口技术、并行计算技 术、流线技术、历史拟合技术 等。研究方向:产量劈分及分层历史拟合技术、 提高历史拟合效率的辅助软件 工具研制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的内涵和意义: 精细数值模拟在网格数量、计算速度、算法、历史拟合等方面都要求有明显

36、的提高,特别是需要发展分层历史拟合技术。因此,数值模拟技术从常规的研究油田开发策略发展到精细地研究剩余油分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称之为精细油藏数值模拟。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7 实现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需要大量增加网格节点的数量,有时要达到百万节点以上的数量级,这对油藏数值模拟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11、综合运用多尺度网格、窗口、并行、流线等技术提高油藏数值模拟效率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多尺度网格窗口技术流线法速度是常规计算的25倍。流线法技术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812、在历史拟合方面要从油藏的整体

37、拟合、单井拟合发展到分层拟合,以提高各单砂体特别是主力砂体内剩余油分布预测的精度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深化油藏描述与量化剩余油分布的技术要求: 注水过程中,由于层间干扰,各小层的产量(注水量)的分配并不遵循数值模拟软件中按流动系数kh/分配原则,有时差别还很大。如果油藏内有足够的分层测试资料时,那么可以按这些资料来进行注水量或产量的分配。但实际上油田分层测试资料很少,即使有一些,也常不足以代表该井的完整生产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发展能从丰富的生产资料和测试资料中挖掘与提取准确反映各层油水产量的新方法。 我们曾利用井组中油水间统计关系以及多信息集成方式进行合理地层产量分配,再进行分

38、层历史拟合,获得较好效果,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13、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历史拟合辅助软件工具。 现有的商品软件对于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的要求很不适应,存在着很多不便和耗时的问题,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研究辅助软件工具来提高历史拟合的效率。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39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 在深化油藏描述,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工作中,应强化开发地震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地震技术服务于石油勘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技术上已比较成熟,用来解决油田开发早期评价阶段的问题,也卓有成效; 但是要用地震技术来解决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问题,研究的目标、尺度发生了

39、重大变化,精度的要求更高,其中特别要注重地震技术对储层预测精度的提高。 精细刻画单砂体展布的重点和难点在井间; 井间缺乏直接的地质信息,仅通过已知井推断、插值或模拟井间情况,不确定性很大,无法满足剩余油精细预测的需要; 地震是能够直接提供井间信息的有效技术之一,要提高井间储层预测的精度,必须大力发展开发地震技术,国外也称之为油藏地球物理技术(Reservoir Geophysics),近年来已取得了很大发展。2008年3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40三、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技术思路 在深化油藏描述,重构地下认识新体系的工作中,应强化开发地震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开发与开采过程中地质问题地质需求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提高薄互层预测精度有效识别和组合小断层有效识别微幅度构造提高岩性边界及隔挡预测精度提高储层物性参数预测精度直接剩余油预测与开发动态监测裂缝分布和方向等参数预测有效识别各种泥质夹层技术对策1.高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