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函数分析主要内容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传递函数系统动态结构图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变换信号流图小结基本要求了解建立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及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形式掌握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形式掌握由系统微分方程组建立动态结构图的方法掌握用动态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和用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的方法分析和设计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就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以及内部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为动态数学模型。常用的动态数学模型有:微
2、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信号流图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1)理论推演法(解析法) (2)实验法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并实验验证。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入一定形式的信号(阶跃信号、单位脉冲信号、正弦信号等),根据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响应,经过数据处理而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总结: 解析方法适用于简单、典型、常见的系统,而实验方法适用于复杂、非常见的系统。实际上常常是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数学模型更为有效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基本步骤:分析各元件的工作原理,明确输入、输出量建立输入、输出量的动态联系消去中间变量标准化微分方程 例1. 图所示电
3、路是由三个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简单电网络单元,试列写该网络在输入量ur(t)作用下输出量uc(t)的微分方程。一、线性元件单元的微分方程第一节 线性连续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解:由基尔霍夫定律得:式中: i(t)为流经电感L、电阻R和电容C的电流消去中间变量i(t),得到输出量关于输入量满足的二阶微分方程:例2. 设有一弹簧质量 阻尼动力系统如图所示,当外力F(t)作用于系统时,系统将产生运动,试写出外力F(t)与质量块的位移x(t)之间的动态方程。其中弹簧的弹性系数为k,阻尼器的阻尼系数为f,质量块的质量为m。mF1(弹簧的拉力)F(t)外力F2阻尼器的阻力输入F(t),输出x(t)理论依据:牛顿
4、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式中:xm的位移(m); f阻尼系数(Ns/m); k 弹簧刚度(N/m)。将上式的微分方程标准化T称为时间常数, 为阻尼比。显然,上式描述了mkf系统的动态关系,它是一个二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令 , 即 , 则上式可写成 例3. 图为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旋转运动单元,试写出在输入转矩M(t)作用下转动惯量为J的物体的运动方程,输出量为角位移。 1.弹簧与角位移成正比的弹性扭矩2.阻尼器与角速度成正比的摩擦阻力矩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输入转矩要克服 例4 图中L、R分别为电枢回路的总电感和总电阻。假设励磁电流恒定不变,试建立在ur(t)
5、作用下电动机转轴角速度的运动方程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原理图解: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实质是将输入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也就是由输入的电枢电压Ua(t)在电枢回路中产生电枢电流ia(t),再由电流ia(t)与激磁磁通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M(t),从而拖动负载运动。因此,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3)电动机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 (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2)电磁转矩方程(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Ea是电枢反电势,它是当电枢旋转时产生的反电势,其大小与激磁磁通及转速成正比,方向与电枢电压Ua(t)相反,即 Ea=Ce(t) Ce电动机反电势系数(v/rad/s)(2)电磁转
6、矩方程: -电动机转矩系数 (Nm/A) -是由电枢电流产生的电磁转矩(Nm)(3)电动机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 J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 kgm)Mc(t)-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负载转矩(Nm/rad/s) 将式-联立求解:电动机电磁时间常数(s)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s) 电压传递系数(rad/(s.V)转矩传递系数(rad/(s.N.m) 对于恒转矩负载,式5可以表示为: 控制系统中用测速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同轴连接用来检测转速,发电机中等效电感和转动惯量都较小,而等效电阻较大,忽略含电磁时间常数和机电时间常数的项,得到测速发电机输入输出的函数关系式电动机的
7、转速 与电枢电压 成正比例5.直流电动机输出轴带齿轮减速机构拖动负载的单元,输入量为电动机的电磁转矩Mm(t),输出量为电动机转轴角速度齿轮系齿轮1和齿轮2的转速,齿数和半径粘性摩擦系数和转动惯量原动转矩和负载转矩齿轮系的作用:减速和增大力矩解:齿轮传动中,两个啮合齿轮的线速度相同,传送的功率也相同,有关系式:齿数与半径成正比,即:因此有关系式:根据力学原理对齿轮1和2写出其运动方程:消去中间变量:齿轮系微分方程为:为折合到齿轮1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粘性摩擦系数和等效负载转矩令 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毫无共同之处的控制系统,其运动规律可能完全一样可以用一个运动方程来表示,称它们为结构相似系统上例的
8、机械平移系统和RLC电路就可以用同一个数学表达式分析,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列写元件微分方程的步骤:1)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和输出量;2)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列写相应的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即得到元件时域数学模型。4)整理,与输入有关的放在等号右面,与输出有关的放在等号左面,并按照降阶次进行排列。习题 弹簧阻尼器系统二、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的建立图2.3 具有负反馈的速度给定控制系统原理图图2.4 控制系统方块图1. 运算放大器单元2. 反相器单元3. 功率放大器单元4. 他励直流电动机单元5. 测速发电
9、机与反馈电位器单元Tl电磁时间常数,Tm机电时间常数,Ce反电动势系数,Cm转矩系数三、非线性特性的近似线性化处理在实际工程中,构成系统的元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非线性,如下图所示。于是,建立的动态方程就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对其求解有诸多困难,因此,对非线性问题做线性化处理确有必要。对弱非线性的线性化如上图(a),当输入信号很小时,忽略非线性影响,近似为放大特性。对(b)和(c),当死区或间隙很小时(相对于输入信号)同样忽略其影响,也近似为放大特性,如图中虚线所示。平衡位置附近的小偏差线性化输入和输出关系具有如下图所示的非线性特性。在平衡点A(x0,y0)处,当系统受到干扰,y只在A附近变化,则可对
10、A处的输出输入关系函数按泰勒级数展开,由数学关系可知,当 很小时,可用A处的切线方程代替曲线方程(非线性),即小偏差线性化。可得 ,简记为 y=kx若非线性函数由两个自变量,如zf(x,y),则在平衡点处可展成(忽略高次项) 经过上述线性化后,就把非线性关系变成了线性关系,从而使问题大大简化。但对于如图(d)所示为强非线性,只能采用第七章的非线性理论来分析。对于线性系统,可采用叠加原理来分析系统。叠加原理叠加原理含有两重含义,即可叠加性和均匀性(或叫齐次性)。例: 设线性微分方程式为若 时,方程有解 ,而 时,方程有解 ,分别代入上式且将两式相加,则显然有,当 时,必存在解为 ,即为可叠加性。
11、 上述结果表明,两个外作用同时加于系统产生的响应等于各个外作用单独作用于系统产生的响应之和,而且外作用增强若干倍,系统响应也增强若干倍,这就是叠加原理。若 时, 为实数,则方程解为 ,这就是齐次性。解:由于研究的区域为5x7、10y12,故选择工作点x0=6,y0=11。于是z0=x0y0=611=66.求在点x0=6,y0=11,z0=66附近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表达式。将非线性方程在点x0,y0,z0处展开成泰勒级数,并忽略其高阶项,则有因此,线性化方程式为: z-66=11(x-6)+6(y-11)z=11x+6y-66当x=5,y=10时,z的精确值为z=xy=510=50由线性化方程求
12、得的z值为z=11x+6y=55+60-66=49因此,误差为50-49=1,表示成百分数 例1:试把非线性方程 z=xy 在区域5x7 、 10y12上线性化。求用线性化方程来计算当x=5,y=10时z值所产生的误差。取一次近似,且令 即有 例2 已知某装置的输入输出特性如下,求小扰动线性化方程。解. 在工作点(x0, y0)处展开泰勒级数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1 复数有关概念 (1)复数、复函数 复数复函数 例1 (2)模、相角 (3)复数的共轭 (4)解析 若F(s)在 s 点的各阶导数都存在,则F(s)在 s 点解析。 模相角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2)2 拉氏变换的定义
13、 (1)阶跃函数像原像3 常见函数的拉氏变换(2)指数函数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3)(3)正弦函数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4)(1)线性性质4 拉氏变换的几个重要定理(2)微分定理证明:0初条件下有: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5)例2 求解. 例3 求解.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6)(3)积分定理零初始条件下有:进一步有: 例4 求 Lt=? 解. 例5 求解.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7)(4)实位移定理证明:例6解. 令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8)(5)复位移定理证明:令例7例8例9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9)(6)初值定理证明:由微分定理例10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
14、有关内容(10)(7)终值定理证明:由微分定理例11(终值确实存在时)例12 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1)用拉氏变换方法解微分方程L变换系统微分方程L-1变换设象函数F(s)为5.拉氏反变换(1) 象函数是真分式(mm查表法(分解部分分式法)试凑法系数比较法留数法例1 已知,求解.例2 已知,求解.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3)例3 已知,求解一.解二: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4)II. 当 有重根时(设 为m重根,其余为单根)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5)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6)例4 已知,求解.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7)将B(s)除以A(s),把F(s)变成一个s
15、的多项式与一个余式有理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再将余式展开成部分分式,最后求取原函数。(2) 象函数是真分式(mn)例:解:B(s)除以A(s)得:复习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18)1 拉氏变换的定义 (2)单位阶跃2 常见函数L变换(5)指数函数(1)单位脉冲(3)单位斜坡(4)单位加速度(6)正弦函数(7)余弦函数L变换重要定理(2)微分定理(5)复位移定理(1)线性性质(3)积分定理(4)实位移定理(6)初值定理(7)终值定理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求解微分方程求解方法 第二节 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 传递函数的概念与定义 线性定常系统在输入、输出初始条件均为零的条件下,输出的
16、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这里,“初始条件为零”有两方面含义:一指输入作用是t0后才加于系统的,因此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 时的值为零。二指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之前系统是静止的,即t= 时 ,系统的输出量及各阶导数为零。 许多情况下传递函数是能完全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的 。 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比较直观 ,但是一旦系统中某个参数发生变化或者结构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排列微分方程,不便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为此提出传递函数的概念。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概念以上一节例(1)RLC电路的微分方程为例:设初始状态为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得到:G(s)R(s)C(s)一般形式:设线
17、性定常系统(元件)的微分方程是:c(t)为系统的输出,r(t)为系统输入,则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得到系统传递函数为:分母中s的最高阶次n即为系统的阶次。 因为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或多或少存在惯性,所以G(s)的分母阶次大于等于分子阶次,即 ,是有理真分式,若 ,我们就说这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系统。传递函数是关于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它的分子,分母的阶次是:。二、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传递函数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否则无法用拉氏变换导出;传递函数完全取决于系统内部的结构、参数,而与输入、输出无关;传递函数只表明一个特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来说没有统一的传递函数;(可定
18、义传递函数矩阵) 一定的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与之对应。这将在第四章根轨迹中详述。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因为当 时, ,所以,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建立的,因此,它只是系统的零状态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有现实意义,而且容易实现。三、传递函数举例说明如图所示的RLC无源网络,图中电感为L(亨利),电阻为R(欧姆),电容为C(法),试求输入电压ui(t)与输出电压uo(t)之间的传递函数。解: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常引入图示的无源网络作为校正元件。无源网络通常由电阻、电容、电感组成,利用电路理论可方便地求出其动态方程,对其进行拉氏变换即可求出传递函数。这里用直接
19、求的方法。因为电阻、电容、电感的复阻抗分别为R、1Cs、Ls,它们的串并联运算关系类同电阻。则传递函数为已知某系统在0初条件下的阶跃响应为: 试求:(1) 系统的传递函数; (2) 系统的特征根及相应的模态; (3) 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4) 求系统微分方程; 解.(1) (2) (4) (3) 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一个传递函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因子的乘积,每个基本因子就称为典型环节。常见的几种形式有:不同的元部件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若输入输出变量选择不同,同一部件可以有不同的传递函数 ;任一传递函数都可看作典型环节的组合。传递函数都可看作典型环节的组合1)比例环节:其输出量和输
20、入量的关系,由下面的代数方程式来表示式中 环节的放大系数,为一常数。传递函数为:特点:输入输出量成比例,无失真和时间延迟。实例:电子放大器,齿轮,电阻(电位器),感应式变送器等。2)惯性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面的常系数非齐次微分方程式来表示传递函数为:式中 T 环节的时间常数。特点:含一个储能元件,对突变的输入,其输出不能立即发现,输出无振荡。实例:RC网络,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传递函数也包含这一环节。3)积分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面的微分方程式来表示传递函数为:特点: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积分成正比例,当输入消失,输出具有记忆功能。实例:电动机角速度与角度间的传递函数,模拟计算
21、机中的积分器等。4)微分环节:是积分的逆运算,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式来表示传递函数为:式中 环节的时间常数。特点:输出量正比输入量变化的速度,能预示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实例: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度间的传递函数即为微分环节。5)振荡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面的二阶微分方程式来表示。传递函数为:特点:环节中有两个独立的储能元件,并可进行能量交换,其输出出现振荡。实例:RLC电路的输出与输入电压间的传递函数。6)延迟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式来表示传递函数为:式中 延迟时间特点:输出量能准确复现输入量,但须延迟一固定的时间间隔。实例:管道压力、流量等物理量的控制,其
22、数学模型就包含有延迟环节。以上6种是常见的基本典型环节的数学模型1)是按数学模型的共性建立的,与系统元件不是一一对应的;2)同一元件,取不同的输入输出量,有不同的传递函数,有不同的传递函数;3)环节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4)基本环节适合线性定常系统数学模型描述。第三节 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动态结构图是一种数学模型,采用它将更便于求传递函数,同时能形象直观地表明输入信号在系统或元件中的传递过程。一、动态结构图的概念系统的动态结构图由若干基本符号构成。构成动态结构图的基本符号有四种,即信号线、传递方框、综合点和引出点。信号线 表示信号输入、输出的通道。箭头代表信号传递的方向。2. 传递方框
23、G(s)方框的两侧为输入信号线和输出信号线,方框内写入该输入、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G(s)。3. 综合点综合点亦称加减点,表示几个信号相加、减,叉圈符号的输出量即为诸信号的代数和,负信号需在信号线的箭头附近标以负号。省略时也表示4. 引出点表示同一信号传输到几个地方。二、动态结构图的基本连接形式1. 串联连接G1(s)G2(s)X(s)Y(s)方框与方框通过信号线相连,前一个方框的输出作为后一个方框的输入,这种形式的连接称为串联连接。2. 并联连接G1(s)G2(s)X(s)Y(s)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框,具有同一个输入信号,并以各方框输出信号的代数和作为输出信号,这种形式的连接称为并联连接。3.
24、 反馈连接一个方框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另一个方框后,得到的输出再返回到这个方框的输入端,构成输入信号的一部分。这种连接形式称为反馈连接。G(s)R(s)C(s)H(s)三、系统动态结构图的构成构成原则: 按照动态结构图的基本连接形式,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连接成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以机电随动系统为例,如下图所示举例说明系统动态结构图的构成其象方程组 如下: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1)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2)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3)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4)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5)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6)(smqsfJs+21mC)(sMm)(sMm)(smqsfJs+21
25、sfJs+1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7)(smqsfJs+21mC)(sMm系统各元部件的动态结构图(8)(smqsfJs+21mC)(sMm电磁力矩:电枢反电势:电枢回路:力矩平衡: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结构图四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思路: 在保证总体动态关系不变的条件下,设法将原结构逐步地进行归并和简化,最终变换为输入量对输出量的一个方框。1.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串联结构图G1(s)G2(s)R(s)C(s)U(s)等效变换证明推导G1(s)G2(s)R(s)C(s)U(s)1. 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证明推导G1(s)G2(s)R(s)C(s)U(s)1. 串联结构的等效
26、变换()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G1(s)G2(s)R(s)C(s)U(s)G1(s) G2(s)R(s)C(s)两个串联的方框可以合并为一个方框,合并后方框的传递函数等于两个方框传递函数的乘积。1. 串联结构的等效变换()2. 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并联结构图C1(s)G1(s)G2(s)R(s)C(s)C2(s)等效变换证明推导(1)G1(s)G2(s)R(s)C(s)C1(s)C2(s)2. 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证明推导C1(s)G1(s)G2(s)R(s)C(s)C2(s) 并联结构的等效变换图G1(s)G2(s)R(s)C(s)C1(s)C2(s)G1(s) G2(s)R(s)C(s)
27、两个并联的方框可以合并为一个方框,合并后方框的传递函数等于两个方框传递函数的代数和。3. 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反馈结构图G(s)R(s)C(s)H(s)B(s)E(s)C(s) = ?3. 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等效变换证明推导G(s)R(s)C(s)H(s)B(s)E(s)3. 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反馈结构的等效变换图G(s)R(s)C(s)H(s)B(s)E(s)R(s)C(s)4.综合点的移动(后移)综合点后移G(s)R(s)C(s)Q(s)Q(s)?G(s)R(s)C(s)G(s)R(s)C(s)Q(s)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前)G(s)R(s)C(s)Q(s)?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后)
28、移动前G(s)R(s)C(s)Q(s)Q(s)G(s)R(s)C(s)?移动后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前后)G(s)R(s)C(s)Q(s)?综合点后移证明推导(移动后)G(s)R(s)C(s)Q(s)G(s)R(s)C(s)Q(s)G(s)综合点后移等效关系图G(s)R(s)C(s)Q(s)Q(s)?G(s)R(s)C(s)综合点前移G(s)R(s)C(s)Q(s)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前)G(s)R(s)C(s)Q(s)?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后)移动前G(s)R(s)C(s)Q(s)G(s)R(s)C(s)Q(s)?移动后综合点前移证明推导(移动前后)4.综合点的移动(前移)综合点前
29、移证明推导(移动后)G(s)R(s)C(s)Q(s)?4.综合点的移动(前移)综合点前移等效关系图G(s)R(s)C(s)Q(s)G(s)R(s)C(s)Q(s)1/G(s)综合点之间的移动R(s)C(s)Y(s)X(s)R(s)C(s)Y(s)X(s)4.综合点之间的移动结论:结论:多个相邻的综合点可以随意交换位置。R(s)C(s)Y(s)X(s)R(s)C(s)Y(s)X(s)5. 引出点的移动引出点后移G(s)R(s)C(s)R(s)?G(s)R(s)C(s)R(s)问题: 要保持原来的信号传递关系不变, ?等于什么。引出点后移等效变换图G(s)R(s)C(s)R(s)G(s)R(s)C
30、(s)1/G(s)R(s)引出点前移问题: 要保持原来的信号传递关系不变, ?等于什么。G(s)R(s)C(s)C(s)G(s)R(s)C(s)?C(s)引出点前移等效变换图G(s)R(s)C(s)C(s)G(s)R(s)C(s)G(s)C(s)引出点之间的移动ABR(s)BAR(s)引出点之间的移动相邻引出点交换位置,不改变信号的性质。ABR(s)BAR(s)五 举例说明(例1)例1:利用结构图变换法,求位置随动系统的传递函数Qc(s)/Qr(s) 。例题分析由动态结构图可以看出该系统有两个输入r,ML(干扰)。 我们知道:传递函数只表示一个特定的输出、输入关系,因此,在求c对r的关系时,根
31、据线性叠加原理,可取力矩ML0,即认为ML不存在。要点:结构变换的规律是:由内向外逐步进行。例题化简步骤(1)合并串联环节:例题化简步骤(2)内反馈环节等效变换:例题化简步骤(3)合并串联环节:例题化简步骤(4)反馈环节等效变换:例题化简步骤(5)求传递函数Qc(s)/Qr(s) :练习:试简化系统结构图,并求系统传递函数。五举例说明(例2)例2: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试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例2 (例题分析)本题特点:具有引出点、综合交叉点的多回路结构。例2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消除交叉连接,由内向外逐步化简。例2 (解题方法一)将综合点2后移,然后与综合点3交换。内反馈环
32、节等效变换内反馈环节等效变换结果串联环节等效变换串联环节等效变换结果内反馈环节等效变换内反馈环节等效变换结果反馈环节等效变换等效变换化简结果例2 (解题方法二)将综合点前移,然后与综合点交换。例2 (解题方法三)引出点A后移例2 (解题方法四)引出点B前移结构图化简步骤小结确定输入量与输出量。如果作用在系统上的输入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对每个输入量逐个进行结构图化简,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若结构图中有交叉联系,应运用移动规则,首先将交叉消除,化为无交叉的多回路结构。对多回路结构,可由里向外进行变换,直至变换为一个等效的方框,即得到所求的传递函数。结构图化简注意事项:有效输入信号所对应的综合点尽量不
33、要移动;尽量避免综合点和引出点之间的移动。x1x4x3x2abc1一、信流图的基本概念 支路: 表示变量之间的传输关系。 节点: 表示系统中的变量。 信号流图是一种表示线性化代数方程组变量间关系的图示方法。信号流图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第四节 信号流图和梅森公式信号流图的基本术语(1)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没有输入支路的节点称为源点,它对应于系统的输入信号,或称为输入节点。(2)汇节点:只有输入支路,没有输出支路的节点称为阱点,它对应于系统的输出信号,或称为输出节点。(3)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点也有输出支点的节点称为混合节点。(4)支路 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定向连线称为支路。(5)传输 指支路的传输系数,控制系统的传输指结构框图中的传递函数。 (6)通路 若干个支路沿信号传输方向顺序的连接起来成为通路,沿通路行进时,遇到同一节点的次数不多于一次。(控制系统中称为通道),通路的起始端是首条支路的输入节点,终止端是末尾支路的输出节点。(7)回环 是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创新的小学生字词教学案例分享
- 从食材到菜品家庭菜谱设计的全解析
- 公共设施与社区服务类服饰品牌的联名项目
- 2025中国航材集团总部岗位招聘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信股份限公司湾沚分公司招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开招聘60名高校毕业生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黑龙江省哈尔滨理工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2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江苏盐城市水利局部分事业单位招聘1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东江门市开平市招聘事业单位职员拟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健康素养科普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挡土墙计算实例
- 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表默写(英译汉、汉译英)
- 水不同温度的热焓值
- EPC总承包项目设计的总体安排与资源配置方案
- 浙江省温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空气压缩机检验原始记录表
- 建材行业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检查表(根据2022版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编制)
- 隆中对-完整版获奖课件
-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 DB32∕T 3261-2017 水利工程预拌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