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课件_第1页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课件_第2页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课件_第3页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课件_第4页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编 清代文学第三章 清代文言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一节 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第二节 明清系列文言小说第三节 李渔与短篇白话小说 第1页,共18页。第一节 重振雄风的聊斋志异一、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一生贫困潦倒,科场蹭蹬三十一岁时应同乡友人、江苏宝应知县孙蕙之请,去做幕僚,次年辞幕回乡。 从四十岁起去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七十一岁才撤帐回家这样的经历对他的创作十分有利。把满腔孤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中 第2页,共18页。第一节 二、蒲松龄的创作 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他还著有诗一千余首、词百余首、文四百五十余篇、俚曲十四首、戏曲三出及日用俗

2、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已收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斋佚文辑注中。另外,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著作权也可能归属到他的名下。 第3页,共18页。第一节 三、聊斋志异的版本 作者手稿本现仅存上半部,四卷,237篇。该书在作者生前就以抄本流传。现存较完整的抄本有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十二卷,存目488篇,实存474篇。还有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存474篇。今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二十一年(1766)赵起杲所刻青柯亭本、十六卷,431篇,保留了该书所有重要篇章,文字上也有部分更定,以适合阅读,后来的通行本均据此本翻印。除刊本外,聊斋志异还有很多注解本和评点

3、本。其中吕湛恩、何垠的注本和王士禛、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的评本较为知名。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将这些评注本汇为一帙,辑为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共十二卷,491篇。虽然个别篇目尚有争议,但仍不失为目前宏富完备的本子。第4页,共18页。第一节 四、聊斋志异与清初文化价值取向 (一)明末主情浪漫思潮影响下对男女“真情”的强调 聊斋志异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正是这种心态的形象反映,强调男女爱情交往过程中“真情”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巨大能量。婴宁 :王子服、婴宁阿宝 :孙子楚、阿宝,因情离魂化为鹦鹉连城:史孝廉、连城、乔生、盐商子,因情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第5页,共18页。(

4、二)清代尚实思潮下对生活真实的描摹 首先,在生活的基本道理上,蒲松龄反对对生活有害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和幻想。著名的寓言小说崂山道士 黄英:马子才爱菊、陶氏姐弟贩菊,“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 其次,揭露科举考试的弊端司文郎:王平子、余杭生贾奉雉、三生 第三,求实思想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名篇促织 、席方平 第6页,共18页。(三)浪漫情思与平实之想的交融并汇 “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逍遥 娇娜:狐女娇娜与青年孔生将爱情升华为纯真的友谊素秋:择偶原则 “不愿入侯门,寒士而可”(四)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从全书的总体风格和氛围主调上

5、看,阴森森的鬼蜮世界和妖狐精魅所构成的作品主旋律,显然是与清代总体文化思潮中的感伤情调极为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感伤故事的背后,作者还有意无意地将与造成清代政治黑暗相关的事件编织到故事背景当中。张鸿渐:张鸿渐、施舜华晚霞:阿瑞、晚霞 公孙九娘:故事人物为与于七起义有关的遇难人物,公孙九娘、莱阳生 第7页,共18页。第一节 五、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一)志怪题材的继承和超越注重运用志怪题材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同时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上惨淡经营,使作品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艺术表现的摇曳多姿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席方平:“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于去非:“

6、盖阴之有诸神,犹阳之有守令也。”作品对阴司官吏、鬼神的抨击,矛头显然是针对现实的,是作者发泄内心“孤愤”的有效途径,而非六朝志怪同类题材之面貌。(二)唐传奇手法的使用唐传奇不仅篇幅比六朝志怪普遍加长,更重要的是写法上的变化和进步,所谓“传奇手法”即有意为小说,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完成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聊斋志异一书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第8页,共18页。(三)对唐传奇艺术手法的超越首先,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

7、其次,加强、发展了唐传奇中较少见的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田七郎中主人公外貌“末几,一人出,年二十余,貙目蜂腰,着腻帢,衣皂犊鼻,多白补缀”,住处“见破屋数椽,木歧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杌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第三,普遍的心理描写。青凤青凤初见耿生时,“辄俯其首”,再见时又“骇而却退,遽合双扉”。当她与耿生私会被叔父撞见时,则羞惧无地自容,“俯首倚床,拈带不语”。被叔父斥诟后,又“低头急去”,“嘤嘤啜泣”。后来遇难被耿生所救,又“依依哀啼,阘耳戢首”。篇末写青凤之叔遭难,其子向耿生求教,耿佯装不允,“女笑曰:忍哉!”第9页,共18页。第二节 明清系列文言小

8、说 我国文言小说经六朝志怪和志人的准备。到唐代传奇形成了第一个高潮。此后逐渐趋于平稳,宋元之际优秀作品不多。到了明清两代才重放异彩,再次呈现兴旺之势,形成了几个大的小说系列。一、“剪灯系列”洪武十一年(1378),瞿佑编创了剪灯新话四卷二十篇。嗣后,李桢于永乐年间又写成剪灯馀话四卷二十篇(另附贾云华还魂记一篇)邵景詹于万历年间写成觅灯因话二卷八篇。三书内容多为烟粉灵怪故事,既有歌颂男女自由爱情的故事,也有宣扬封建道德的成分。形式上穿插许多诗词骈语,形成韵散相间、骈散相向的特点。其中很多故事成为明代以来许多拟话本和戏曲的本事来源。这三种小说的出现不仅使处于消歇状态的传奇小说重新振兴,而且也为聊斋

9、志异的出现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10页,共18页。二、“艳情系列”受剪灯新话和话本小说的影响,明代后期出现了一批编选前代爱情故事的文言小说集。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当时的拟话本小说有着密切联系。其中大部分是男女爱情故事,文字上也比较通俗,中间又往往穿插诗词。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小说集是研究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之间关系的重要材料。这些小说主要有陶辅花影集、邱浚钟情丽集、卢文表怀春雅集、王世贞艳异编、吴敬所国色天香、吴大震广艳异编等。 第11页,共18页。三、“聊斋系列”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尽管这些仿制品不能与聊斋志异同日而语,但其中优秀者也不乏

10、特色。这个系列在聊斋问世后不久的乾隆年间形成了一个小的高潮,出现了沈起凤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浩歌子萤窗异草等;嘉庆、道光时期有梓华生昔柳摭谈、管世灏影谈等;同治、光绪年间再次掀起高潮,出现了宣鼎夜雨秋灯录、吴芗厈客窗闲话、王韬遁窟谰言、淞隐漫录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沈起凤谐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第12页,共18页。四、“阅微系列”尽管聊斋志异问世后在社会影响很大,但有些人还是心怀不满。乾隆年间袁枚的新齐谐便是采用六朝志怪的笔法撰写鬼怪故事,其小说观念已经与蒲松龄有所不同。与其同时,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的小说观念出发,

11、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是违反生活真实的,所以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时期志怪小说那种质朴简淡的文笔有意与聊斋志异抗衡。由于纪昀四库全书总纂的特殊身份和阅微草堂笔记的实际成就,使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并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这类作品主要有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许仲元三异笔谈、许奉恩里乘。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志怪、传奇手法并用,如王椷秋灯丛话、乐钧耳食录、许秋垞闻见异辞、汤用中翼駉稗编等。第13页,共18页。五、“世说系列”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在明清两代也得到较大发展。其中有的采摭旧事,编纂成书,如明代

12、何良俊何氏语林、林茂桂南北朝新语、赵瑜儿世说,清代李清女世说等;有的记载近人及当朝遗事,如明代李绍文明世说新语、焦竑玉堂丛语,清代梁维枢玉剑尊闻、吴肃公明语林、王晫今世说等。与当时蓬勃兴旺的白话小说和再度中兴的传奇体小说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其中也不乏可资玩味的文人逸事,而且使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也借此得以延续。 第14页,共18页。六、“虞初系列”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这位跟随汉武帝的方士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们称呼“小说”的代名词。张衡西京赋说:“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明代吴仲虚就曾经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以后,先有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

13、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又有很多人追随张潮,如黄承增广虞初新志、郑澍若虞初续志、胡怀琛虞初近志和王葆心虞初支志等。这些小说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但由此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第15页,共18页。第三节 李渔与短篇白话小说一、清代拟话本创作概况 入清以后,拟话本小说在明末三言、二拍的基础上又有了一定发展。主要特点是从前人书中取材并改制的作品相对减少,而取材现实、作家自己创作的小说却愈来愈多。现存清代拟话本小说约有三十多种,影响较大的有:薇园主人清夜钟十六回(现存十回)、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清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大的当推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 第16页,共18页。第三节 二、李渔的生平和创作 (1611-1680),字笠鸿,一字谪凡,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新亭樵客、随庵主人、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兰溪(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终身未仕,以文字糊口。除拟话本小说二种外,另著有闲情偶寄、笠翁十种曲及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肉蒲团等(后二部小说作者尚无定论),为清代小说、戏曲大家。 无声戏原书二集,第二集已佚,第一集十二回,每回一个故事。十二楼包括十二个与楼台有关的故事。二书故事尽管有许多有进步意义的故事,但内容和思想意义并没有超出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