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同步训练(含答案及解析)(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训练时间:30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制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均输无法应对钱米并征、折钱不均等新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A损害了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B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C破坏了民间的商品货币关系D指导思想背离了统治需要2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

2、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A以文制武策略得到贯彻B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C专制主义集权髙度发展D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型3宋朝武官仅拥一官号,中央在首都供给他们豪宅和丰厚的俸禄。比如某人是江苏督军,中央保留他江苏督军的名衔,但请他在中央住着。江苏省的事,另外派人去,派去的则是一位文臣。这就叫“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该做法旨在A践行重文轻武理念B强化中央集权C提高官员福利待遇D巩固君主专制4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

3、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5苏轼指出:“方今天下非有乱臣割据四分五裂之忧,而休养生息,常若不足于用。非有权臣专制擅作威福之弊,而上下不交,君臣不亲。非有四夷交侵边鄙不宁之灾,而中国皇皇,常有外忧。”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A对前代问题矫枉过正的结果B崇文抑武方针造成兵力弱小C机构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D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6如图为山西绛州大堂墙上镶嵌的“文臣七条”碑。碑刻立于北宋后期的宋徽宗期间,碑文内容为北宋初期宋真宗颁布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一曰清心,二曰奉公,三曰修德,四曰贵实,五曰明察,六曰劝课,七曰革弊

4、。该碑文内容能够说明宋代A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B注重官员的监察考核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7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西夏向宋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8北宋九朝共有97任宰相,任期在12年的有45任,13年的63任。地方官员实行3年1任,任满调离。这一现象导致A官员墨守成规B财政不堪重负C边患愈演愈烈D党争问题严重9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

5、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10宋太祖时宫廷举办曲宴,文官士大夫仅为陪位角色,但在宋太宗即位后,文官士大夫开始位居曲宴主宾之位,并成为宋代定制。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A宫廷娱乐生活日益丰富B加强了对文官士大夫控制C倡导崇文抑武治国理念D藩镇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11李沆(北宋名相)字太初,累加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一夕,(宋真宗)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刘娥:出身寒微)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上述史事体现了北宋A统治

6、阶级仍未打破门第观念B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良好C高级官僚深受理学观念侵染D皇权受到了“制度性”约束12有学者认为,北宋中期,地主阶级内部剧烈分化,为变法造成了一些条件,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这意在说明,当时A经济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的分化B过度中央集权的弊端日益显现C王安石变法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D统治阶级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13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

7、走向瓦解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14唐代,福建地区有福州、建州、泉州、汀州、漳州等5州;北宋初年增加了邵武军、兴化军和南剑州,二级政区扩大为8州军。这反映了当时A福建成为南方经济发展中心B人口增加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域建制D行政区划的调整兼顾区域平衡15宋太宗曾征求吏人对改进国家财政的意见,获得大量反馈,其中44项被立即采纳;三司长官在决策时,甚至会召集百姓讨论。这表明宋代A士大夫阶层影响力大B官僚政治日益走向成熟C君臣间关系趋于平等D国家治理凸显民本思想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代前期的职役制度是差役制,即根据登记在册

8、的户等和职役轻重等级摊派。这种制度是官府对民间劳动力的无偿征用,最终造成农户的大量破产,威胁到基层社会的稳定。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进行改革,熙宁四年(1071)十月,宋廷彻底废除了差役法,实行募役法,即过去由乡户承担的义务性职役改为有偿雇募,官府每年向民间招募愿意应役的百姓,付给他们与职役负担相应的雇钱。募役所用花费由全体百姓承担,在差役制度下免役的官户、坊郭户等也要缴纳助役钱承担部分职役负担。官府每年根据户等向乡村和坊郭户征收一定数额的役钱,在役钱开支的基础上多收20%宽剩钱,用于水利建设、吏禄开支等。同时,募役制度给了地方行政官员极大的自由裁量权,以及经手大量财物的机会。摘编自方宝璋再

9、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职役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安石推行的职役制度改革。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五代以来,随着临时差遣职任增多,出现了任事者所带官衔与所莅职事日益分离的现象。这种任官方式,对于沟通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造成朝官与州县官身份高下迥异,职任的内外调易,往往造成其地位、待遇不同的现实问题。宋代建立后,总结前代“方镇太强、君权太弱”的教训,宋太祖实行“命朝臣出守列郡”的办法。经过十数年的经营,诸道之.内,京朝官知州、知县和通判已经普遍设立。在“知县”“知军州事”制度之下,官员转迁之际,可以升陟

10、其“官”而不易其任,甚至直接加县令以京朝官衔而知县事。从而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设官分职制度。摘编自邓小南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前期任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制度建构的要素。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参考答案1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王安石采取的国家专卖制度使得民间出现了强买强卖的现象,官府垄断下的商业贸易比大商人“较固取利”给市场交易增加的成本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均输法操控供求关系、规定市场价格,无法应对新问题,这

11、些均反映了民间商品货币经济被严重破坏,C项正确;损害权贵的利益,不是该学者强调的本意,排除A项;这种专卖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宋朝的统治,指导思想并没有背离统治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2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谏官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重视谏官,扩大谏官的职能,这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官对武将的牵制,排除A项;宰相被纳入监察范围,这不意味着宰相职权受到削弱,排除B项;中枢制衡机制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成型,排除D项。故选C项。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武官虽有官号和丰厚的待遇,但只有官衔吗,只能在中央居

12、住,地方实权由文官掌握,其意是防止地方武官作乱,旨在强化中央集权,B项正确;“践行重文轻武理念”只是该做法的表象,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提高官员福利待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不是其目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皇权,属于中央集权范畴,排除D项。故选B项。4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

13、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本题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判协政理事,任责督察),方能准确作答。本题可尝试从“副手”、“参谋”、“审核员”“监督员”等身份理解通判。(改编自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5D【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代的财政拮据

14、、君臣离心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初期过度加强中央集权所产生的弊端,D项正确;A项描述过于笼统,排除A项;宋代有冗兵问题,因此兵力并不弱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费用紧张,而非行政效率低下,排除C项。故选D项。6B【解析】北宋初期,宋真宗颁布“文臣七条”,要求官员时刻按照清心、奉公、修德等原则做人做官、廉政自律,并将其镶嵌在大堂内,让官员接受社会监督,说明宋代注重官员的监察考核,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宋代抑武的治国方针,排除A项;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与北宋政府要求官员廉政自律无关,排除C项;“文臣七条”碑不能说明北宋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B项。7D【解析】宋朝政府向周边少数民族贡纳岁币

15、,换的了相对长的和平时期,这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D项正确;宋政府的妥协意在换取和平,并不一定是政治屈辱,排除A项;贡纳岁币只能缓解一时的边防危机,并不能彻底解决统治危机,排除B项;岁币并未造成宋政府财政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8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官员任期短,官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实施自己的政治变革,只能沿用前任的各种政策,造成官员墨守成规的现象,A项正确;冗费现象严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排除B项;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边患愈演愈烈,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党争的信息,得不出党争问题严重,排除D项。故选A项。9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不断压制武将和过度抬高文

16、官地位,所以,“文臣范仲淹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他淡泊名利,排除A项;BC项与材料及范仲淹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0C【解析】北宋吸取前朝教训|,为了防止武人专权,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宫廷曲宴上,文官士大夫位居主宾之位成为定制,正是北宋重视文人士大夫的体现,C项正确;宫廷娱乐生活丰富是材料表面现象,排除A项;仅据文官士大夫位居曲宴主宾之位,不能得出加强对文官士大夫控制的结论,排除B项;割据隐患得到了“根治”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D【解析】材料中作为宰相的李沆敢于焚烧皇帝的手诏,结合所学可知,宋真宗的手诏未经过既定程序,不合规范,体现出宋代

17、皇权受到“制度性”约束,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皇权受到制度的约束,不是门第观念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皇帝手诏显然没有通过三省六部的商议,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理学观念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2D【解析】根据“但始终没有产生过一股足以不断推动变法前进的强大力量,王安石变法中各股地主政治势力都是朝后退步。”可得出王安石开展变法和变法的失败都反映出,宋代缺乏政治自救的能力,D项正确;地主阶级分化与经济发展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央集权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守旧势力的阻碍,并不是王安石变法的阻碍,排除C项。故选D项。13A【解析】相比于唐代城市的封闭,宋代令江淮诸郡毁

18、废城垣,而且大部分城市呈现开放型格局,这主要是因为宋代戏曲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教训,防止出现地方割据,A项正确;坊市制度瓦解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在宋初并未出现,因此不构成原因,排除B、D项;宋代中央政府财政困难和城市格局无关,排除C项。故选A项。1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北宋初期,将福建地方的二级政区由唐代的5州增加到了8州,反映了当时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域建制,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福建在唐朝时成为了南方经济发展中心,排除A项;人口增加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仅有福建一地行政区划的变化,不能说明其调整兼顾了区域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1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在进行政治决策时会征求官民的意见,这反映出民本思想对于国家治理的影响,D项正确;百姓并不属于士大夫阶层,排除A项;官僚政治的成熟开始于唐代,排除B项;制定政策征求官吏和民众的意见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趋于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16(1)背景原有差役制度存在弊端(百姓差役负担沉重,影响基层稳定)。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变法。政府财政困难。(2)简评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基层社会秩序。为后世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