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葡萄月令汪曾祺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代小说大师沈从文的弟子。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比如3岁丧母,17岁经历战乱,后又因战争未能从西南联大如愿毕业,一度谋职无望艰辛备尝,更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大起大落的经历,使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形成了向往宁静、
2、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于是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这些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仰望名人 写作背景汪曾祺是一位“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以发现、再现与礼赞生活中的善与美为己任,他说:“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他认为美育“是医治民族创伤,提高青年品德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因此,他用他的笔一次次将“美”推向了极致。葡萄月令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文中的葡萄简直就成了仙子,读来让人心头美得酥酥地离开了一切凡尘。人们赞叹说:葡萄月令“将葡萄这颗小小生命一月一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徐
3、卓人永远的汪曾祺)汪曾祺先生生前有各种头衔,著名作家、剧作家、散文家、诗人、书画家、全方位美食家等等,但据我所知,他生前最感兴趣、并津津乐道的是这么两个称号:中国本世纪(指20世纪)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和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解题:月 令:礼记篇名,又见于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其相关事物。(辞海1956年版)字音茵陈蒿 葡萄窖 铁锹摽紧 泱泱 园 圃嘬奶 一铰 笤帚玛 瑙 慵懒瘪果 筑成垄 沁人心肺 琳琅满目hojioqiobio yngpzu jiotio zhoum no yng ln bi lng qnln lng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 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4、?2.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文章中“疏”和“密”是如何体现的?)如何理解文中多处的疏淡笔法?3.如何体现散文的文学性这一特点的?4.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5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6.通过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文章是在怎样客观的记述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主观情感和体验的?7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雪,有何作用?8.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月份栽种过程(人)生长过程(物)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检查)“睡”在窖里挖窖出窖备料、刨坑、竖柱、上架、施肥上架浇水喝水、抽条、长叶浇水、喷药、打稍、掐须喝水、抽条、长
5、叶、开花浇水、喷药、打条、掐须结果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月份栽种过程(人)生长过程(物)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掐须、打条、喷药、浇水、追肥喷药、下果、装筐喷药挖窖、入窖、检查拆架、剪枝“膨大”“着色”拆架入窖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 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葡萄上架给葡萄浇水打梢卷须2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文章中“疏”和“密”是如何体现的?)如何理解文中多处的疏淡笔法?重点在三、四、五、八月详写 因为这
6、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九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详略行文 :张弛有度每个月份间醒目的空行“苦心经营的随便”的 结构技巧2如何理解文中多处的疏淡笔法?本文是一篇将散文之“疏”推向极致的佳作。它从一月顺序写到十二月,在整体上显得疏简、随意,通篇
7、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不少段落也十分自然、简洁。但它的“疏”,更多是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枝蔓后所呈现的干净利落,所体现的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它应该属于语“疏”而事“密”的那一类散文,在其俊朗、清疏的字里行间,其实弥漫着非常丰厚的内涵和意味。3.如何体现散文的文学性这一特点的?状物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状物散文有别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8、。 (3)运用比喻、对照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3.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颜色:长势:果实: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4.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9、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5.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1958年夏,因本单位右派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单位将汪曾祺补划为右派,发表在黑板报上的那篇短文惶惑成了他右派言论的主要罪证。汪曾祺被撤销职务,工资连降三级,下放农村劳动。 1958年秋,
10、汪曾祺和其他几名被补划为右派的人一道去了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那里,汪曾祺与农业工人一道垒猪圈、刨冻粪,几天下来,累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干,农业工人们都暗暗称赞。下放的第一年,农科所的大部分农活汪曾祺都干过,最后他被分配在果园劳动。在这篇别致的散文之中,洋溢着对葡萄的热爱,隐含了作者对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而这种爱一点也没有张扬,却是那么真挚。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表现出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平和真诚 积极乐观6.通过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文章是在怎样客观的记述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主观情感和体验的? 这篇散文的“疏、散”是一种高妙
11、的表现技法,是与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分不开的,显示了他飘逸、洒脱的人生气度。所谓“文如其人”,正如有人评价汪曾祺:“他只顾勤恳地疏松着已经板结的心田,默默地播下富含营养的种子,坚信再多的灾难,也不能永远夺走人类丰收的季节。”文与人的相得益彰也说明:“疏”绝非空疏、粗疏之意,法无定法也并非散漫无度;不仅作文如此,做人也是这样。本文虽然按照月令记事,似乎作者的主观情感难以体现,实际上在按时间顺序的记事中,隐含了作者对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而这种爱一点也没有张扬,却是那么真挚。谈每月怎么侍弄葡萄,聊葡萄的掌故,描述劳动场景,娓娓道来,态度亲切。作者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自己
12、的情感。如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真挚的感情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拟人“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作者用这些修辞,把葡萄的生长写得生动,把作者的情感写得极为可感。7文中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雪,有何作用?本文以“一月,下大雪”作为开头,铺陈了一种静谧的情调;结尾处又以“下雪了”算是回应开头,似乎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不过,此处写到雪,没有简单地复归开头的静谧氛围,而是显示了生活的某种延伸,比如作者谈到雪天“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担心老鼠打洞让葡萄“受了冷”。
13、 8.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什么? 可以看出作者那淡泊、平和的心灵境界。所谓“文如其人”,正如有人评价汪曾祺:“他只顾勤恳地疏松着已经板结的心田,默默地播下富含营养的种子,坚信再多的灾难,也不能永远夺走人类丰收的季节。” 本文虽然按照月令记事,似乎作者的主观情感难以体现,实际上在按时间顺序的记事中,隐含了作者对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而这种爱一点也没有张扬,却是那么真挚。谈每月怎么侍弄葡萄,聊葡萄的掌故,描述劳动场景,娓娓道来,态度亲切。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篇地地道道的说明文,介绍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从一月到十二月,像记流水账一般。但恰
14、恰就是这些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无比热爱而产生的无比熟悉,表现的是他文学家特有的情趣,他的自娱自乐以及对乡土的浓浓眷恋。 文本审美1结构严谨别致、详略有致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散漫、随意,也就是“疏”,是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推向极致的佳作。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其余部分略写。文章安排张弛有度,语“疏”而事“密”。2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表现力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拟人:葡萄
15、藤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3语言淳朴自然、闲适自在通篇的短句、闲话体式,不时夹杂一些地道的口语,增强了语言的活力,如:“它真是在喝哎!”“可是你得快来!”“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这篇散文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语言简洁、平实自然,很口语化。请在文中找找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1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窑里。点评: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了”,前后照应,意
16、韵深远。2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点评: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葡萄的迫不及待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个鲜活的生命。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3五月中下旬,果树开花了。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点评:虽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写得富有感情。“果园,美极了”,这是由衷的赞美,也洋溢着由衷的喜悦之情。梨花、苹果花、葡萄花的次第开放,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律动。 例如:九月葡萄宁静幸福慵懒
17、的样子,那么 闲适、自在、满足。例如:三月 备料、刨坑、竖柱等 简洁的语言把每个程序、动作介绍得一清二楚。(动词)例如:五月 葡萄抽条、长叶、开花的情形那么富有生命力,令人狂喜。(感叹句、疑问句、短句)例如: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几个逗号将几个葡萄栽种过程的重要工作简洁地交代出来。(标点)将获得丰收后葡萄的状态和心情展现给我们.(比喻)品味语言,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方法点拨词语的选用:动词、形容词、短语句式的选用:长句、短句的使用;疑 问句、感叹句的恰当表达;标点的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 问号的巧妙使用;修辞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强 文学表现力。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一月
18、,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二月里刮春风。立春后,要刮四十八天“摆条风”。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葡萄出窖。把葡萄窖一锹一锹挖开。挖下的土,堆在四面。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把葡萄藤拉出来,放在松松的湿土上。不大一会儿,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儿,绿了。1“一月,下大雪”,首句简明地点明了_,接着写“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儿声音”。渲染了一种_的气氛,让读者进入一种
19、沉静的心态,迎接葡萄的出场。【答案】季节静谧2“二月里刮春风”,“刮春风”写出了季节的_,从开头到“碧绿”这一段都是为写“葡萄出窖”而作_。【答案】特点铺垫3第二段写的内容是_【答案】葡萄出窖二:阅读课文中“八月”这一部分,完成12题。1第段中,“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意?【答案】“着色”就是生活中果农的语言,因此不是“借用”。写出了八月份葡萄颜色鲜艳、明亮的样子,就像画家调出来的一样。2第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答案】比喻:“白的像白玛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葡萄的色泽鲜润。(若再写上后面3句,按排比分析也可。)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
20、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形象地渲染出雨后葡萄色泽的晶莹剔透,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即可)作业:1.试用“十二月令”这样的组织结构方式,写一写你一周的生活。 提示:都说读书的生活够乏味,一周仿佛一天,一年也仿佛一天,不值得写。但是你能像这篇课文作者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相信一定就能发现很多的趣味 。 2.阅读汪曾祺 果园杂记。 3. 写一段200字以上的状物散文,要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出事物的特点和对事物的情感。推荐阅读汪曾祺的作品 小说受戒大淖纪事。 散文跑警报昆明的雨等。有关参考及拓展葡萄上架梢头芽苞 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
21、经等不及了。抽条浇水开花葡萄粒打梢“膨大”着色喷了波尔多液的葡萄葡萄的品种玛瑙紫水晶红宝石美人指黄金香巨峰主旨归纳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和亲身实践,以十二个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进行了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和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汪曾祺女儿汪明谈葡萄月令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们知道,父亲自己对于葡萄月令的偏爱是不言而喻的。当年因为当了“右派”,他被下放到张家口地区的那个农科所劳动改造。在别人看来繁重单调的活计竟被他干得有滋有味、有形有款。一切草木在他眼里都充
22、满了生命的颜色,让他在浪漫的感受中独享精神的满足。以至于在后来的文章中,他常常会用诗样的语句和画样的笔触来描绘这段平实、朴素、洁净的人生景色。果园是父亲干农活时最喜爱的地方,葡萄是长在他心里最柔软处的果子,甚至那件为葡萄喷“波尔多液”而染成了淡蓝色的衬衫在文章中都有了艺术意味,而父亲的纯真温情和对生命的感动也像“波尔多液”一样盈盈地 附着在葡萄上。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一代小说大师沈从文的弟子。他博学多识,情趣广泛,对书画、医道、戏剧与民间文艺都有深入钻研。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他以散
23、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抒写自己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中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灵,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知识卡片一、作家作品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接触到大量新文学作品和翻译的作品。1940年开始小说创作,最初的作品有小学校的钟声和复仇等,得到了时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的小说家沈从文的亲自指导。1943年毕业
24、后,先后在昆明和上海当中学教师。1947年写于上海的短篇小说鸡鸭名家,在小说题材和创作风格方面都受到沈从文小说的很大影响,并显露出自己的艺术风格。1948年出版有小说集邂逅集。同年到北平,失业半年后,经沈从文推荐任职于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第四野战军工作团南下,在武汉参加文教单位的接管工作,被派到一女子中学任教。1950年调到北京市文联,1954年又调至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在此期间,参加北京文艺(后改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等刊物的编辑。1956年,京剧剧本范进中举获得好评。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河北张家口地区的一个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改造。1962年回北京,在北京市京
25、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作品集羊舍的夜晚,次年执笔完成了京剧芦荡火种的改编。“文革”中,受命将芦荡火种加工成沙家浜。1977年后重新开始创作,1980年随着受戒的发表进入创作的高潮期,创作出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风俗人情的作品,先后出版有小说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散文集蒲桥集孤蒲深处旅食集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和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四卷,1993)汪曾祺全集(八卷,1998)等,均受到很高的赞誉。他的文风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他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其作品显示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著有小说
26、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汪曾祺的艺术境界汪曾祺毕竟是一位“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不擅愤怒,长于慰藉;不擅谴责与鞭挞,长于赞美与咏叹。他要用对于脆弱的人心的体贴与呵护,对于人性的呼唤与热爱,和对于隐于民间、渗透在生活中的善与美的发现、再现与礼赞,完成他的世纪末的绝唱。 世纪绝唱汪曾祺 李木生“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一个人,总应该用自己的工作,使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儿好东西。在任何
27、逆境之中也不能丧失对于生活带有抒情意味的情趣,不能丧失对于生活的爱。”“我们的青年应该生活得更充实,更优美,更高尚。我甚至相信,一个真正能欣赏齐白石和柴可夫斯基的青年,不大会成为一个打砸抢分子”(受戒)所以,他将美推向了极致。葡萄月令里葡萄简直就成了仙子,读来让人心头美得酥酥地离开了一切凡尘品味语言随便、自然、潇洒、不搭架子。作者有时适当地嵌上几句北京的方言,“小孩喂奶似地拼命往上嘬”、“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刘绍棠曾说,俗到家也就雅到家,这些往往为方家不悄一顾的词汇,汪曾祺拣到篮里就是菜,可见作家语言功力之深。他重视语感和语流,充分营造文字的氛围和节奏,其
28、重点不是告诉读者话里所包含的“意思”或指向,而是提供一种意味、趣味或者韵味。因此有人评说,汪曾祺的文字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每句话看上去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如“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故能姿态横生,气韵生动。汪曾祺谈下放生活 “初干农活,当然很累。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真够一呛。但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 “农业工人在枕头上和我说了一些心里话,没有顾忌。我这才比较切近地观察了农民,比较知道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是怎么一回事。这对我确立以后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是很有好处的。” 知其人重大经历重要他人19391943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学习 沈从文
29、 (师)19581962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农业研究所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定稿 江青 (领导)1979年后,交待问题后,重新创作 汪朗 (子)(19201997)葡萄 高考考点链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创作背景”,可以是宏观背景所处时代背景,也可以是微观背景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创作欲望的诱发点等。“创作意图”指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为什么写作。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往往是紧密相连的。例如鲁迅的药,写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作者对徐、秋被害深感悲痛,在十月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为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以秋瑾被杀害事件为背景,而创
30、作了药。这就既是创作背景,也是创作意图。而小说中“暗红色镶边的号衣”“古囗亭口”等文字,也暗示了这一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于深入理解作品意蕴,是十分必要的。古人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这个意思。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注意:(1)抓住相关信息。一是文本中或现或隐反映作者阅历、思想情感、时代特点、社会环境等与创作背景、意图有关的语句;一是注释提供的相关信息。(2)熟悉文本内容。文学作品中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往往是隐蔽的,但只要熟悉所写人物、故事、景物等,并作仔细揣摩,总能发掘出统领这些材料的写作意图。(3)探讨有的放矢。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是为了理解作品的意蕴,故最重要的
31、是归结到对文本意蕴的发掘,从深层次上理解作品。二、写作迁移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在葡萄月令中,汪曾祺并没有赞美葡萄果实美妙爽口的滋味,而是在自然年轮的变迁中认识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请你以“让年轮来见证生命”为题写一段文字,300字左右。示例:一棵树的一生,都写在了一圈一圈的灰褐色的线条上一生度过的日日夜夜,一生的奋斗拼搏,直至生命不复存在时。年轮,便是一棵树的历史的全部记载。一圈一圈树的年轮,到底是什么?是日的赤足走过
32、的脚印?是月的银丝纺织的花环?是风雨灌制的唱片?还是历史刻下的印痕或许都是,因为年轮并不仅仅是一棵树生命的记载,更是时光的凝结,是风雨的杰作,是生命拼搏的永恒!经历无数次狂风暴雨,冰雪霜冻,尽管曾经飘摇颠簸,满树枯枝败叶,但她总能坚强地傲然挺立,坚守自己的一方天地,年轮,便是这一切的最好见证。每个生命,都是一部不可重写的历史。每个人也都必须经历诞生、存在和死亡。然而,死亡之后,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树一样,能把自己经历的沧桑记录下来,把生命的轨迹留在世间,作为自己生命的见证呢?有时候,人比树脆弱。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能够青史留名,然而很多人的一辈子,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空乏虚无,很快便被别人遗忘。
33、那就不如用一生的执著和热情,用一生的拼搏和奋斗,去换取一圈圈的年轮,留下生命闪光的轨迹,让那一圈圈清晰的年轮来见证青春,见证人生。 技法借鉴作者笔下,葡萄不仅仅是葡萄,简直就是他亲手伺弄拉扯大的孩子,这会儿正跟它们聊天呢,或正跟人夸说自己的孩子呢,语气里满是疼爱、亲昵、揶揄。如“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呆着”;“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这种对葡萄的感情,其实就是一个劳动人民对劳动的感情。随堂练
34、笔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植物,大量运用拟人的语句,形象刻画植物的生存状态,100字左右。素材积累1课内素材开发 全文以十二月份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长为基本线索,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对根、藤、卷须、叶、果实等在不同时节的状态进行了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和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热爱生活”“乐观”“热爱自然”“付出与收获”等相关话题和材料作文中。2鲜活素材速递西瓜爆炸51岁的江苏丹阳市延陵镇大吕村村民刘明锁,在使用村里技术员推荐的膨大剂后,自家40多亩还没有成熟的西瓜在几天之内纷纷开裂。不少跟他一起种植同品
35、种西瓜的瓜农大棚里,也出现类似现象。此消息引起不小轰动。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表示,西瓜“爆炸”很可能与这种生长调节剂使用剂量过大、喷洒时机不合适有关,而且,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随着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消费者对于添加剂使用的担忧增加。然而, 目前相关部门对于这方面的监管却不够。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利润和道德”“监管和自律”“拷问心灵”“科技的代价”“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等相关话题作文中。三、审美视窗汪曾祺: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汪曾祺先生生前有各种头衔,著名作家、剧作家、散文家、诗人、书画家、全方位美食家等等,但据我所知,他生前最感兴趣、并津津乐道的是这么两
36、个称号:中国本世纪(指20世纪)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和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说汪曾祺是上个世纪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汪曾祺又认可这个称谓,大致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汪曾祺是一位地道的平民作家。虽然他曾炫耀说过在50年代中期当民间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时出差可以享受软卧待遇,在他的“离休证”上看到过“享受局级待遇”的字样,但他毕竟是个平民,“局级待遇”在他身上并无什么体现。住房方面一辈子房无一间,先是当夫人的家属,住新华社的宿舍;90年代中期无新房住,只好搬到了儿子汪郎在经济日报社分到的一套局级待遇的新房子里住,依然是当了家属。医疗上是有所照顾的,但也很有限。汪曾祺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平民看,有一种
37、平民的情怀和立场。60岁以后创作上红了一把,他还是低调看待自己。私下常对家人和朋友们说,他顶多算个名家。这种低调的态度同一些牛气冲天的作家比起来真有天壤之别。另一方面是汪曾祺的平易近人与返老还童式的纯真。在家里,从他夫人到儿女,孙女、外孙女都可以喊他“老头儿”。在他精力尚可时,除了奉献美文外,还默默地为家人和朋友奉献精心烹制的美食。他的“粗菜细作”如拌菠菜等,还有爆肚等北京名吃,都是令人赞不绝口的。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
38、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去,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
39、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我问,少了多少呢?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了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那节课,我上得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
40、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
41、秋的风里。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很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美文佳作欣赏汪曾祺与老舍 孙郁老舍生前说,在北京作家中,他最怕的是两个人,一是端木蕻良,一是汪曾祺。我猜想这背后的原因是这两个小于自己的作家有学问,这是自己谦虚的地方。北京作家谈起老舍,都有着佩服的口气。老舍的文字好,人好。他作品的天赋,大凡写北京生活的人,不得不感念再三。但他一生最动人的,也是最
42、悲惨的,是他的死。无声的殒落其实完成了他的人格,在历史中是罕见的。汪曾祺对老舍的死有着自己的看法,内心里是不小的隐痛。在他的眼里,老舍的悲剧是周围的人不认识他的价值,陷在文人圈里是无奈的,而先生的根基在民间那里。老舍是颇有趣味的人,是杂家,没有一般文人的毛病,而且在民俗里能体现出美来,实在不易。 在北京市文联工作的年月里,汪曾祺和老舍有过些接触,那时候老舍是上级,他是青年,中间隔着几个级别。可是不久就感到,这位领导没有架子,身上有着好玩的气息。他回忆道: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和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
43、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 从汪曾祺的回忆里能感到,他和老舍是熟悉的,但交往不深。他去过老舍家几次,大概都是吃饭,和友人们在一起谈天。时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也正是老舍回国不久的时候。按北京的风俗,请客有点讲究,特别是旗人。老舍的家书香气浓,给他很深的印象。汪曾祺喜欢老舍有几个原因。一是他们都喜欢杂览,欣赏绘画和戏曲,二是都对民俗有点心得。他们虽然是写小说出身的,可是都有杂学的功夫。汪曾祺在编说说唱唱的时候,对民间的艺术已经很有心得了。老舍则在实践中早就把快板、相声纳入自己的趣味里了。他看过那些作品,都不能不佩服。而那几处出名的话剧里的戏曲的因素,也
44、让其大为惊异。老舍的一些爱好,是深得艺术要义的。汪氏不是不知道此点。他们谈论画的文章,在一些地方很像,是有眼光的人。比如都欣赏齐白石,对京剧的妙处也能体味一二。老舍在四十年代末写过一篇傅抱石先生的画,他自称是外行,可是讲的很有道理。对傅抱石、林凤眠、丰子恺的点评都很到位。他赞成学习西画的因素,可是也不忘对笔墨的关照,就是要有点东方气。建国后他鼓励过黄胄,支持过黄永玉,和徐悲鸿、齐白石关系密切。懂画的作家,文字一般是好的。汪曾祺也是如此。文人的妙处是能从文史与琴棋书画里得到乐趣。老舍的这些野狐禅的学问,令汪氏大为惊佩,因为后来的作家,有此功底的越来越少了。1957年,汪曾祺成了右派,老舍那时候还
45、没有恶运,在运动中不得不说些流行的话。反右,是中国知识界的大灾难,老舍躲过一劫,汪曾祺却没能绕过去。“文革”来了,汪氏先逆后顺,老舍却死了。人的命运如此,也是无可奈何的。但老舍对汪曾祺一直是个影子。他们在一些地方有一样的一面。都善良,不愿意伤害别人。还有,那就是自己有个世俗外的世界,把生活艺术化的梦想。在这个层面,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好的文字。我们的读书人,千百年来喜欢看四书五经和正史里的东西。再就是那些诗词小品,以为那里才有真的玩意。可是老舍偏偏从市井里打捞美的存在,在文人不屑一顾的地方创造美,那是很有胆量的。五四那一代文人其实是意识到这一点的。北大的关于民谣民歌的搜集整理,知堂、江绍原关于
46、民俗学的思考,都有理论的支撑,遗憾的是仅仅局限在学问的层面。老舍是个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他对平民的爱与关照,有点基督徒的意味,将大的悲欣融入其间,心的热流滚滚。百姓在他的心头也成了艺术之母。他描绘北京,不是台阁间的东西,而是四合院的气韵。别人注重北京的历史呀,古董呀,皇族呀,他却留心院子外的空闲之地,觉得空闲的地方的无权无势的人的故事才有意思。他在外地的时候,想念的往往不是公园、长城、故宫,而是街市的小铺,枣树下的喝茶的老汉,城边上捉蟋蟀的孩子,以及天空间的风筝。北京的好处在他看来是那里的闲情,他在想北平一文里讲到了此点。他不像知堂那些人在书房里品味北京,而是用身体感受那里的疼痛与快活。而古城
47、里最好的风情都被他精妙的笔触一一勾勒出来了。老舍的叙述语态是既亲临其境,又超乎其中的。我记得第一次读骆驼祥子的时候,很难忘于他对北京贫民的描写。那些无光的、清寂的破落的胡同和喧闹的街市,被上帝般的眼睛一下子穿透了。他的打量人物,有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面。但也在冷热的描述里体味旧都的人与事,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春天的风,夏夜的蝉鸣,秋月的闪烁,别人写出来往往无味儿,可是他的笔一经掠过,就有浓浓的幽情。他特别能写底层的人物,月牙对女性不幸的描述也是带有大爱之心的。他对百姓的苦乐极为敏感,好像期间的一切也是自己生命的一体,所有的冷暖都关乎自己的存在。作品没有一点小情调的东西,视界是大的。于是就获得了一种超出一切的力量。每个读者都能于此感到它的眷恋与无奈。小人物里都是大的问题,生命的波动在他们那里有时更有本质的过程。这对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皇都内的事件固然在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桂林山水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绵阳江油市总医院招聘员额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4
- 智慧乡村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应用实践
- 湘教版劳动实践六年级下册专题4 项目2 任务3《打磨抛光、上油保护》教案
- 2024年青海省乡村振兴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练习题库100题【答案】
- 项目风险管理合同
- 2025年木材加工、处理机械项目建议书
- 创新教育设计启迪未来思维
- 智能教室中的教育机器人-未来教育的探索
- 脑卒中溶栓护理课件
- 2025年城建技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国LTCC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租赁住房培训课件下载
- 房管员试题资料
- 2025至2030中国扭蛋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商业模式与投融资战略报告
- 2024年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商场吸烟区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糖尿病足截肢术后护理
-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