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绿色建筑的评估体系2一、绿色建筑评估意义绿色建筑体系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 除了生态环境,还涉及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景观、审美)全球、地区、社会以及室内环境影响31、为绿色设计建立普遍的标准和目标传统建筑设计往往疏于考虑建筑的场地影响、能源资源制约以及建筑功能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绿色建筑通过集成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的作用评价体系提供完善的评价指标,可做为建筑设计阶段清楚地框架整合考虑与场地选择和设计、建筑设计、建筑过程以及建筑运行与维护的诸多问题,指导和贯穿整个绿色建筑设计过程这些指标比一般的建筑规范更明确的给出了环境标志和目标,使建筑师在设计阶段对环境、能源、室内环境
2、质量等方面选择合适的措施42、为管理者提供考核的方法规范市场、对公众和消费者负责。绿色、生态等建筑项目是否名副其实为决策部门建立一种认证机制,提供一种有效手段,提高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水平用实测数据证明,通过性能考核,分级方式评定,提高市场监管水平53、提高全社会环境生态意识对开发商进行技术性指导对公众进行宣传和增强环境意识增加建筑市场的绿色需求,促进建筑市场的绿色发展6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念事前评估事后评估技术、经济、政策问题及解决方案7建筑设计与决策支持工具 针对设计方案或新建建筑 以辅助设计与辅助决策为主要目的 强调在绿色建筑实施的过程中施加影响 预测结果可反馈到设计或实施阶段 通过
3、推荐具体技术、管理方式、模拟等手段,实施者可不断调节方案,以达到设定目标分析对比与性能评价工具 针对既有建筑 重在考察结果 对不同建筑进行对比,或对建筑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采用实测、调查手段得到评价结果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分类8综合工具 前两类结合 通过系统结果和内容设置,综合了辅助设计和性能评价功能 对设计方案、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进行评估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的分类9三、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现状早期:绿色建筑产品及技术的一般评价、介绍与展示中期:建筑方案环境物理性能的模拟与评价近期:建筑整体环境表现的综合审定与评价10世界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1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
4、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评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核心表现因素、2)设计和实施、3)管理和运作。评价对象:任何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评价条目包括管理、能源、健康舒适、污染、交通、土地使用、生态、材料、水资源九方面。 评估方式及等级划分是当建筑物通过或超过某一项指标基准时,就会获得该项分数;每项指标分值统一,评分标准根据评价内容有不同规定。BREEAM按照得分给予四个主要级别的评定,分别是“通过”、“好”、“很好”和“优秀”。在2004年BREEAM办公建筑版本中,建筑最高可能分数为996分。由于有英国建筑师学会的
5、参与,该证书在英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12英国-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其评价机制和过程如前所述,评分标准根据评价内容有不同规定。例如:在“能量”一项中,当CO2的年释放量少于50kg/m2时,可得2分,其后每减少5kg/m2则可多得2分;当达到零释放量时,得20分。在“交通”一项中,80%的住户距主要公共交通站在500米以内可得4分;在1000米以内可得2分,超过1000米则为零分。在“水”一项中,每年每卧室(与标准用量相比)节水45m3可得6分;其后,每增加5m3,可多得4分
6、。 13德国-节能规范(Energieeinsparverordung) 缩写:EnEv 德国早在1977年就制定了节能标准;2003年,德国出台建筑节能规范(EnEv),取代了供暖设备条例和建筑保温条例(Wsvo78); 2007年颁布EnEv2007 ; EnEv2009于2009年10月初生效。 德国-DGNB (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2007年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它不仅仅仅是绿色建筑标准,而且还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方面的因素,以及建筑功能和建筑性能评价指标的体系。DGNB评价内容:生
7、态质量、经济质量、社会文化及功能质量、技术质量、程序质量、场址选择。每个专题分为若干标准,对于每一条标准,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办法及相应的分值,最高为10分。根据六个专题的分值,授予金、银、铜三级。14美国-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制定,最初版本LEED V1.0颁布于1998年,2000年LEED V2.0获准执行,2009年4月27日开始应用LEED V3版本。(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LEED V2.2版本)为适应建筑的自身发展,LEED体
8、系做了细化,包括LEED-NC(新商业建设和主要修复项目)、 LEED-EB(现有建筑营运)、 LEED-CI(商业室内项目)、 LEED-CS(核心筒和外壳)、 LEED-ND(社区邻里开发)、LEED-H(家)等,另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版本及军事版本。 评估指标及权重:LEED主要包括可持续的场地设计、有效利用水资源、能源与大气、原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和设计等6大项评估指标,其中每个大项包括2-8个评价子项,共41个指标,满分69分;其特色是:有的大项前还有1-3个必须遵照的前提条件,不满足则无法评估。 根据得分卡总分,确定项目所达LEED绿色建筑类型,如认证级、银级、金级、铂金(白
9、金)级。15日本-CASBEE1994年,日本颁布了环境基本法;2001年,由日本学术界、企业界专家、政府三方面联合组成“建筑综合环境评价委员会”,以产、政、学联合的形式研究开发。CASBEE(建筑物环境效能综合评价系统)评价各类型建筑,包括New Construction、Existing Building、 Renovation、Heat Island、Urban Development、Urban area and Buildings、Home(Detached House独立式住宅)针对不同阶段和利用者应有4个有效工具:初步设计工具、环境设计工具、环境标签工具、可持续运营和更新工具。评
10、估指标及权重:提出以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空间作为建筑物环境效率评价的封闭体系。 评价“Q(quality)即建筑的环境品质和性能”和“L(loadings)即建筑的外部环境负荷”两大类指标;Q和L的各子项约80个。 评估方式及等级划分:采用5级评分制,基准值为水准3(3分);满足最低条件时评为水准1(1分),达到一般水准时为水准3。16加拿大-GB TOOL (Green Building Tool) 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简称GBC)最初由加拿大发起于1996年,当时有美、英、法等14个国家参加;各参加国通过对多达35个项目进行研究和交流,
11、最终于1998年确立GB Tool。评估体系及权重:研究对象包括新建和改建翻新建筑,评估手册共有四卷,包括总论、办公建筑、学校建筑、集合住宅。 GB Tool 2005将绿色建筑评价内容划分为7个部分:选址、项目规划和开发;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荷载;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系统的功能性和可控性;社会和经济方面长期性能。分子项100多条。 17加拿大-GB TOOL (Green Building Tool) GBTool将建筑性能用图表形式表达,具体评价项目、评价基准和权重系数由各国根据国情制定。但其内容过于细腻,操作比较复杂(评价过程中需要输入各类设计、模拟、计算数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上千条),它的
12、实用性受到了影响。现有的GBTool建立在EXCEL基础上,它的全部评价过程均在EXCEL软件内表现和进行,最后评价结果(包括总体表现以及每个大项和子项的表现)根据预设在软件内的公式和规则自动计算生成,并以直方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18澳大利亚-NABERS (National Australian Built Environment Rating System) 澳大利亚国家建筑环境评估体系(NABERS),由澳大利亚环境与遗产保护署于2003年颁布实施。NABERS评估体系有四大项14个指标来评估一个建筑的建筑环境。1、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及温室气体、制冷导致的温室效应、交通;2、水资源水资
13、源的使用、雨水排放、污水排放;3、环境雨水污染、自然景观多样性、有害物资、质量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垃圾排放量和掩埋处理、室内空气质量;4、使用者反馈使用者满意程度5、NABERS评估对象:一部分是对既有商用办公建筑进行等级评定,另一部分是对住宅进行等级评定。评估的建筑星级等级越高,实际环境性能越好。19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006年3月7日发布,2006年6月1日起实施。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限于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评定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星级级别最高)20世界各国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比较21评估体
14、系的共同点 涵盖绿色建筑三大主题: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制订了定量的评分体系(采用模拟预测的方法,定量客观地描述绿色建筑中节能效果、节水率、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3R材料的生态环境性能评价、建筑经济性能)对难以定量预测的内容,采用定性分析、分级打分地方法22受知识和技术的制约、建筑和环境关系认识不一致,评估体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某些评价因素的简单化。许多社会、文化方面因素难以确定评价指标、不易量化。目前仅是从技术角度入手、回避此类问题标准权衡问题。对于可量化的指标,对其评分的分值占总分值的比例是否与其对建筑的影响相符各国体系
15、不利于广泛的交流共享。指标的建立标准、依据不统一。移植性、扩展性不强评估体系操作性和费用问题。建筑市场实用性问题23各国评估体系分析综述: 共同的立足点和目标。 为社会提高一套普遍的标准,指导绿色建筑的决策和选择 通过标准建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提倡好的绿色建筑设计,推动绿色建筑实践 提供可考核的方法和框架,使政府制定绿色建筑的政策和规范更为方便共同的关注点。 都有明确清晰的分类和组织体系 都有一定数量定性、定量的关键问题可供分析 都包括一定数量的具体指导因素和综合性指导因素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24四、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1、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针对住宅、三类公建(办公、商业、旅
16、馆),覆盖面不够。2、目前,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针对新建的建筑,对改建、扩建、修复、维修等情况适应性不强。未来可结合各地建设实践的需求和当地的气候、经济、技术等特点,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估体系和设计导则。同时还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拓展到更多类型的建筑,利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为建筑管理提供依据、为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为市场竞争提供信息、为环境教育提供资源,规范绿色建筑的行业管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25五、绿色建筑评估指标确定方法制定原则主要内容评估机制评估过程我国评估方法及确定原则261、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制定的原则目的性原则代表性原则可操作性
17、原则可比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先进性和超前性原则地域性原则272、绿色建筑评估指标的主要内容目标项目 环境。主要考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两方面,具体涉及能源、水、材料、土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健康。主要涉及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室内环境质量等因素 经济。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与回报手段项目 设计。指设计中意在改进建筑绿色生态性能的手法等 规划。包括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选址规划、场地设计、交通规划等 管理。施工管理和使用管理283、评估机制确定评价指标项目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因素、生态类型等)以及建筑因素(建筑形式、发展阶段、地区实践)等条件,确立在当
18、地适用的建筑评价指标项目的详细框架确定评价标准 可以定性、可以定量 以现行国家或地区规范以及国家标准作为重要参照准则 规范中没有设定的项目,可组织专家修订执行评价 根据以上标准,对有关指标项目展开评价294、评估过程第一步:输入数据 根据评价指标项目输入相关设计、规划、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数值和文件资料 这些数值和文件资料可以通过记录、计算、模拟验证、调研分析等途径获得第二步:综合评分 由具备资格的评审人员,根据有关评价标准,对各评价项目进行评价 一般采用加权累积的方法评定最后得分第三步:确定等级 根据得分多少确定该绿色建筑等级,并颁发相应证书305、我国评估方法确定原则实行准入制度 制定核心评
19、价指标,否决性指标由简单到细致 起步阶段,应先简单化,深入人心,成熟后再细化过程控制 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后期使用兼顾全局和局部利益 顾及宏观环境影响和开发商及使用者利益315、我国评估方法确定原则“定性”“定量”结合 起步阶段粗线条,定性多,随着基础工作开展,转为定量考虑国情决定的特殊情况 我国特有的住房问题等加强施工阶段 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分离、施工过程的负面影响等要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地方特殊,有针对性的调整评价标准5、我国评估方法确定原则建立评价约束机制,第三方监控 防止评价过程中的作弊,确保绿色建筑质量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20、Design (LEED)Green Building Rating System(Version 2.0,June,2001)By U.S.Green Building Council The LEED GBRS 评价指标(Assessment Indicators)1 可持续现场(Sustainable Sites) (9个方面) 14分2 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3个方面) 5分3 能源和空气(Energy & Atmosphere)(9个方面) 17分4 材料和资源 (Materials & Resources)(7个方面) 13分5 室内环境质量 (Ind
21、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10个方面) 15分6 创新和设计过程 (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2个方面) 5分 评价总分 69分 The LEED GBRS 可持续现场(Sustainable Sites) (9个方面) 14分 腐蚀和沉淀控制(前提) (Erosion & Sedimentation Control) 现场选择(Site Selection) 城市再开发 (Urban Redevelopment) 褐色场地再开发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可选择的交通(Aiternative Transp
22、ortation) 减少现场妨害(Reduced Site Disturbance) 雨水管理(Stormwater Management) 景观和室外设计以减少热岛(Landscape & Exterior Design to Reduce Heat Islands) 光污染减少 (Light Pollution Reduction)2 水资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3个方面) 5分 景观用水效率 (Water Efficient Landscaping) 创新废水技术(Innovative Wasterwater Technology) 减少用水(Water Use
23、Reduction)3 能源和空气(Energy & Atmosphere)(9个方面) 17分 基本建筑系统调试 (Fundamental Building System Commissioning) 最小能源绩效(Minimum Energy Performance) 减少HVAC系统中的氯氟含量(CFC Reduction In HVAC&R Equipment) 优化能源性能(Optimize Energy Performance)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附加调试(Additional Commissioning) 臭氧减少(Ozone Depletion)
24、计量和认证(Measurement & Verification) 绿色能源(Green Power)4 材料和资源 (Materials & Resources)(7个方面) 13分 存放和可循环收集(Storage & Collection of Recyclable) 建筑重新使用(Building Reuse) 施工废物管理(Construction Waster Management) 资源重新使用(Resource Reuse) 地方和地区材料(Local/Regional Materials) 迅速重复使用材料(Rapidly Renewable Materials) 认证的木料
25、(Certified Wood)5 室内环境质量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10个方面) 15分 最小的IAQ性能(Minimum IAQ Performance) 环境烟草(ETC)控制(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ontrol) CO2检测(Carbon Dioxide Monitoring) 增加通风效率(Increase Ventilation Effectiveness) 建设IAQ管理规划(Construction IAQ Management Plan) 低放射材料(Low-Emitting Materials)
26、室内化学和污染源控制 (Indoor Chemical & Pollutant Source Control) 系统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of System) 热舒适(Thermal Comfort) 白天日光和视觉(Daylight & View)6 创新和设计过程 (Innovation & Design Process)(2个方面) 5分 设计创新(Innovation in Design) LEED职业评估(LEED Accredited Professional)L E E 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LE
27、ED商 标1 2632分 或 37%总分 可获LEED认证 (LEED Certified)2 3338分 或 47%总分 可获LEED银牌认证 (Silver Level)3 3951分 或 56%总分 可获LEED金牌认证 (Gold Level)4 5269分 或 75%总分 可获LEED铂金认证 (Platinum Level)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
28、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对同一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 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为全部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对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
29、数(共9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8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6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6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7项)室内环境质量(共6项)运营管理(共7项)42332453443536455465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一般项数(共43项)优选项数(共14项)节地与室外环境(共6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6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8项)室内环境质量(共6项)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共7项)3435344646456585756104.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4.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4.1.2建筑场地选址无
30、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4.1.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于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4.1.5 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4.1.6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4.1.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8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
31、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4.1.4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一般项4.1.9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4.1.10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4.1.11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4.1.12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4.1.13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V5m/s
32、是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冬季作为主要评价季节)4.1.1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 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一般项4.1.15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4.1.16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优选项优选项4.1.17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4.1.18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4.2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4.2.
33、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4.2.2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并根据需要设遮阳设施。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
34、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4.2.6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一般项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他节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4.2.8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优选项4.2.10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4
35、.2.1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4.3.2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3.3采用节水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4.3.4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4.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4.3.7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4.3.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
36、溉方式。(比地面漫灌省水3050。)4.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4.3.10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畜及利用方案。4.3.1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优选项4.3.1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4.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4.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4.4.3施工现场500km以内
37、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4.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4.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4.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一般项4.4.7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4.4.8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4.4.9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优选项4.4.10采用
38、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尽量选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包括钢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体系及木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所用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黏土、石灰石等不可再生资源,对资源的消耗很大,同时会排放大量CO2等污染物)4.4.11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4.5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4.5.1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4.5.2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4.5.
39、3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4.5室内环境质量控制项4.5.4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4.5.5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
40、定。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4.5.6居住空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4.5.7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的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4.5.8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4.5.9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一般项4.5.10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4.5.1l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优选项4.5.12卧室、起
41、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目前较为成熟的这类功能材料包括空气净化功能纳米复相涂覆材料、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稀土激活保健抗菌材料、湿度调节材料、温度调节材料等。)4.6运营管理控制项4.6.1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4.6.2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4.6.3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4.6.4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标准一般项4.6.5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4.6
42、.6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4.6.7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4.6.8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4.6.9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6.10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4.6.11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优选项4.6.12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
43、风、冲洗和排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5.1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5.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5.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绿色公共建筑评价标准5.1.6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5.1.7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
44、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5.1.8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5.1.9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5.1.10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5.1.11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一般项5.1.12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5.1.13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5.1.14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优选项5.2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
45、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一般项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5.2.7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5.2.8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46、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规定的4级要求。5.2.9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5.2.10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5.2.11全空气调节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5.2.12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5.2.13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第5.3.26、5.3.27条的规定。52.14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52.15改建和扩建的公
47、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优选项5.2.16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5.2.17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5.2.18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l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5.2.19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5.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5.3.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
48、、排水系统。5.3.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5.3.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3.5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一般项5.3.6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5.3.7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5.3.8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5.3.9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5.3.10按用途设置用水计量水表。5.3.11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优选项5.3.12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5.4.1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GB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5.4.2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一般项5.4.3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60以上。5.4.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5.4.5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5.4.6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肉牛饲养与养殖经济效益提升试题考核试卷
- 2025年外籍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外籍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隧道衬砌工程安全施工方案
- 劳动合同中的危害告知二零二五年
- 公司团建活动合同
- 二零二五版押金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担保合同书终止
- 二零二五贷款保证合同范例
- 2025年小学课后托管服务合同
- 游戏营销的双十一革新
-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核心知识精讲精思】 高一地理下学期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3年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 DL-T 2087-2020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
- GB/T 20840.103-2020互感器第103部分:互感器在电能质量测量中的应用
- (模版1)某标准件厂冷镦车间变电所设计
- 2022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
- 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格式12篇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
- 初中学生家长会安全教育课件
- 第二部分-CPO-10中央机房优化控制系统
- 2020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