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业国际经济学第3章_第1页
经济专业国际经济学第3章_第2页
经济专业国际经济学第3章_第3页
经济专业国际经济学第3章_第4页
经济专业国际经济学第3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 新古典贸易理论(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H-O-S模型)S-S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H-O模型的检验赫克歇尔( Eli F Heckscher, 1879-1952,瑞典)赫克歇尔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历史和经济,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教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贡献的两篇文章之一是1919年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论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被萨缪尔森称为“天才之作”,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其后他的学生俄林进一步加以发展。 俄林(Bertil Go

2、tthard Ohlin,1899-1979,瑞典)1917年进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师从赫克歇尔。1930年起任教斯德哥尔摩商学院。1977年获诺奖。1924年在其博士论文及答辩中,他提出的贸易理论被认为是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经济学关于区际和国际分工贸易理论体系。1931年完成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最终形成了俄林贸易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很快就被写进当时世界上一些最有影响的经济学教科书里,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H-O模型 基本假定:(1)两国家(和)、两要素(K和L)和两商品(A和B)。生产要素初始水平给定,各不相同。(2)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3)两国技术相同(4)规模报

3、酬不变 (5)两国需求偏好相同(6)完全竞争(7)要素可以在国内、但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8)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9)充分就业(10)贸易平衡一国要素富裕度实物定义如果国家可用资本和可用总劳动的比率(TK/TL)小于国家的这一比例,国家是劳动富裕型国家,国家是资本富裕型国家。价格定义如果国家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w/r大于国家,国家 是资本富裕型国家,国家是劳动富裕型国家。 价格定义不仅反映可利用要素的供给,还反映其需求。由于模型假定两国技术水平、偏好等都相同,要素价格就和其供给情况直接相关。 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在一个只有两种商品( A和B )和两种要素(L和K)的世界中,如果生产A

4、的资本/劳动投入之比(K/L)大于B的资本/劳动投入之比,那么A商品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B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的要素密集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图3-1 要素价格和要素密集度OLKAB(K/L)2A(K/L)1A(K/L)2B(K/L)1B(w/r)1(w/r)2(K/L)1A(K/L)1B(K/L)2A(K/L)2B贸易基础与模式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以及既定的最终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必然不同,从而形成了贸

5、易基础。 贸易模式:一国应出口相对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出的商品。 H-O模型的简单证明OBAPPF1CICE1E2PPF2TL1=TL2TK1TK2CIC1=CIC2图3-2 H-O模型技术水平相同要素禀赋不同需求条件相同OBACICCIC1PPF1PPF2CIC2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后,随着生产的调整,劳动富裕国家的w/r上升,资本富裕国家的w/r下降,导致劳动富裕国家B的相对边际成本逐渐上升,资本富裕国家B的相

6、对边际成本逐渐下降,直到都等于国际价格,变动停止。即两国相对要素价格相等。H-O模型推论之一要素价格变动与资源充分配置A1B1A2B2L1L2K1K2OOKL图3-3 要素相对价格与商品相对价格的关系 PB/PA=2PB/PA3商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一一对应OLK3A1B(w/r)1(w/r)22A1.5BPB/PAw/rO绝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最终,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获得等量工资,同质资本获得均等收益。三、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给定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论,S-S理论认为如果贸易前后经济能维持充分就业,由贸易引发的富裕要素价格上升和稀缺要素价格

7、下降、将使富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减少。H-O推论之二劳动富裕的国家对外开放后劳动的相对价格(w/r)上升,两个行业都出现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力降低。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Jones,1965):贸易后,一种要素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大于密集地投入这种要素所生产出的产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第一个克拉克奖获得者(1947),第二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70),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61)、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51)、国际经济学会会长(1965196

8、8)。最早的一篇国际贸易的论文是贸易保护与实际工资(1941),提出了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另外,国际贸易和要素价格均等化(1948)和一般均衡中的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1953)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讨论了国际贸易和收入分配问题。他对贸易理论的贡献是经典的,与赫克歇尔和俄林一起共同奠定了新古典贸易模型的分析框架。经验分析:国际贸易是否增加了美国工资差别贸易论:Leamer、Wood、Sachs and Shatz技术进步论:Krugman中间品贸易论:Feenstra and Hanson四、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HO理论推论之三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假定下,如果一种生产要

9、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以更大比例增加,同时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绝对减少。图3-4 雷布津斯基定理的几何证明A1B1A2B2LB 1=100LB2=165KB1KB2OBOAKL=120LA1KA1L=180OALA2KA2荷兰病(Dutch Disease)60年代在北海发现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相关部门的出口扩张,制造业萎缩,经济滑坡。后来新开发资源的国家(美国、挪威、澳大利亚、墨西哥等)都有过类似病状。五、H-O模型的检验 1、里昂惕夫之谜(Leontief paradox)(1953) 根据1947年及1951年数据,里昂惕夫得出结论: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

10、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专业化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的专业化基础上。与H-O模型的预测相悖。表3-2 中美贸易结构 图3-5 需求逆转时的贸易模式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两国的需求差异非常大使得一国自给自足经济下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的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伙伴国。 贸易方式与H-O模型预测相反,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的商品,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生产出的商品。OBACIC1PPF1PPF2CIC2(2)要素密集度逆转 factor-intensity reversal要素密集度逆转:一种给定的商品在劳动富裕的国家是劳

11、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富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图3-6 要素密集度逆转OLKAB(K/L)2A(K/L)1A(K/L)2B(K/L)1B(w/r)1(w/r)2 要素在两个行业间替代弹性差异非常大,要素密集度可能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Minhas(1962):(1947-1951)20个行业中的K/L从大到小排列,造船在美国排15位,在日本第7位。 (3)贸易政策Kravis(1954)发现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受贸易保护最严格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Baldwin(1971)计算了关税对进口的影响:如果没有关税,美国进口品的K/L比率会降低5

12、左右。 (4)人力资本Keesing(1966)将劳动者按照技术熟练和复杂程度分类,美国属于资本和熟练劳动富裕的国家、非熟练劳动稀缺的国家。根据H-O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和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Kenen(1965)实际估计了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商品中人力资本的含量,加到实物资本上,重新计算美国出口和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成功地解释和消除了里昂惕夫之谜。(5)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矿藏、森林等)也是独立的生产要素,存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美国很多所谓的资本密集型进口产品(矿产品、钢铁产品、农产品等)实际上是自然资源密集型商品。(6)生产与消费分离Leamer(1

13、980、1984)认为在一个多要素世界中,应该比较生产和消费的K/L,而不是比较进出口的K/L。对里昂惕夫1947年的数据重新计算表明,美国生产中的K/L比率确实大于消费中的K/L。检验公式:H-O-V model(1968)假定:(1)有C个国家(i=1,2,C)、N种商品(j=1,2,N)和M种要素(l=1,2,M);(2)所有国家的技术一致;(3)自由贸易条件下,要素价格均等化成立;(4)各国偏好一致,具有同位性。 结论:一国的相对要素富裕程度体现于该国商品贸易中包含的要素服务特征:在某一要素上富裕的国家,其商品贸易中将表现出该种要素的净出口;在某一要素上稀缺的国家,其商品贸易中将表现出

14、该种要素的净进口。 H-O-V的后续检验文献检验对象符号测试法排比测试法Bowen,Leamer and Sveikauskas(1987,AER)27国,12种生产要素,1967年,无生产率调整0.610.65Trefler(1993,JPE)引进生产率差异Trefler(1995,AER) 33国,9种生产要素,1983年,中性生产率调整0.500.60Davis and Weinstein(2001,AER)10国ROW,2生产要素,1985年,无生产率调整0.32世界平均技术0.45中性生产率调整0.50技术随要素禀赋调整0.86要素价格不均等0.86ROW技术调整0.82引力模型对需求调整0.91(7)贸易平衡现实中贸易收支从来没有处在平衡的状态,如果是平衡的话,里昂惕夫所用的数据应该能够说明美国的出口品相对于进口替代品而言实际上资本密集型产品。小结1. 贸易基础和模式:H-O模型认为要素禀赋不同形成的比较优势是两国贸易的基础。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2. 贸易的影响:贸易的结果将推动两国的要素相对价格以及绝对价格均等化,并使一国富裕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