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4)_第1页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4)_第2页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4)_第3页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4)_第4页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明治维新整体感知制定宪法崛起东方对外扩张从锁国到开国倒幕与明治政府明治维新走向世界 闭关锁国幕府统治黑船事件:被迫开国社会危机全面加剧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改革旧制度发展新经济文明开化建立新军队影响背景过程与措施问题导向 合作探究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德川幕府的统治 实质:封建割据政权 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限制工商业政策维护封建统治社会阶级对立激化社会矛盾造成近代日本的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 我们简单聊一聊德川家康幕府一词始自古代汉

2、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转指武士首脑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幕府。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天皇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庭设在京都实权在将军手中,政府设在江户(东京) 幕府时代,日本的等级身份制天 皇 (傀 儡)将 军大 名武 士农 工 商贱民士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

3、府和藩构日本武士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18世纪中期,日本商业资本开始首先渗入农村的纺织业形成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工场。19世纪前半期,手工工场从纺织业扩展到油、酒、纸、糖、陶瓷、蜡烛、采矿、海产加工等生产部门,数量也不断增加。1854年,日本全国雇用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约有300所。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纺织业和棉织业仍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生产部门。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中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日本开始形成并逐

4、步发展结合材料 探究历史思考:对于工商业的发展,幕府态度如何?闭关锁国限制商业活动对工商业歧视:士农工商限制手工工场规模、商品专卖等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幕府掌握政权,组成幕府只是傀儡,毫无实权新兴地主、商人农民、城市平民有些从事工商业经济状况恶化不满情绪增强生活日益贫困进行反抗斗争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权利较少 黑船事件日本幕府腐朽封建统治使近代日本落后,给西方列强侵略提供可乘之机原因内因:外因: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日本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黑船驶抵浦贺港日美亲善条约开放港口、派驻领事、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置租界、议定关税制度 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小组讨论:西方资本主义

5、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动摇了幕府统治;加速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先进思想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要求变革呼声更加强烈。 资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幕府已成为众矢之的黑船事件暴露了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政治-外部环境走进历史之一:背景 材料一:大阪富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惧。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商人以“出机”、“换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制了农村家庭手工

6、业者。日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和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经济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材料一: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的奢侈生活已达极点,制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家齐父子拥有900名侍俾材料二:据统计,从1804年到1843年的40多年中,共发生了320多次农民起义。幕府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人民的反抗不断。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大盐平八郎“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外部环境(1)内忧政治上森严的等级制度引起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经济上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2)外患: 1853黑船事件,国门被打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3

7、)前提: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新政府。(4)中国的历史教训。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本原因催化剂民族危机倒 幕 运 动幕府危机明治维新的背景明治维新的过程走进历史之二:过程 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 从尊王攘夷到尊王倒幕?尊王攘夷运动的失败,使尊攘派认识到:单纯“攘夷”是不行的,只有倒幕才是挽救日本的先决条件。 1原 因:2倒幕派 领袖:3根据地:4过程5结 果:高杉晋作及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称为维新三杰)西南强藩(长州、萨摩等) 开始:发展:高潮:长州、萨摩、土左、肥前等西南诸藩联合大政奉还(原因?)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明治政府,为明治维新

8、奠定基础 倒幕从大政奉还到戊辰战争?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3、目 的:4、主要战役:5、结 果:幕府虽然“大政奉还”,但仍控制国家政权1868年倒幕派以天皇名义废除幕府统治,建立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命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彻底打倒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鸟羽战役、伏见战役倒幕派胜利。推翻幕府统治,迁都东京,成立明治政府【重难点分析】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方法点拨:决定战争的胜负的因素:人心所向、实力对比、斗争策略、国际援助等。1)国内: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的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一些大商人开始向新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人民群众支持政府军作战。政府军

9、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2)国际: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板书相同点:1、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2、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3、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4、领导力量基本一致;(中下级武士为主)5、根据地基本一致。(西南诸藩)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 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比较:“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京都东京(江户)迁都1868年

10、政治:废除旧体制经济:发展新经济文教:倡导“文明开化”军事:建立新军队明治维新的内容走进历史之三:内容 富国强兵世界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文明开化振兴民族世界強國废除条约摆脱压迫六大目标 从务实变法措施中体验求知于世界的能力项目 内容作用政治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加强中央集权自由的劳动力经济(1)土地改革(2)“殖产兴业”(3)开拓国内外市场发展资本主义推动工业化文化“文明开化”、生活习俗西化近代教育、国民素质军事实行征兵制,新式军队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探讨明治维新措施产生的革命性的变化。 政治: 废除旧体制1、废藩置县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东京京都大阪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县三府七十

11、二县县县县县废藩置县 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天皇将军大名武士皇族华族士族平民贱民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明治维新的内容1.政治: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3)确立立宪政体: 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济: 发展新经济(1)改革币制;(2)土地制度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三)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首先,引进技

12、术等,建立样板企业;建设交通通信事业;然后,政府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发展国内市场 奠定了日本工业化的基础 日本掀起兴办工业的热潮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文教 倡导“文明开化”(1)选派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2)按照欧美模式建立近代教育体制局限:强调忠君思想,封建思想浓厚(3)生活习俗:大力西化 1871年日本使节赴欧美进行了为期1年10个月的考察。福泽谕吉等在美国游历时留影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明治时期的乡村学童1878年,东京银座点亮了用电池供电的弧光灯 军事上 建立新军队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2、改进军事装备。3、

1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4、武士道教育:效忠天皇,不受内阁干预 摆脱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道路,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但同时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明治维新的影响崛起 扩张走进历史之四:影响崛起为东方强国表 现政治上: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军事上:现代化军队,军事实力不断加强外交上: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独 立与完整,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原 因:国内推行改革、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对外扩张之路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征服中国内地第五步征服世界 大陆政策原因: 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军

14、事实力的增强,推行军国主义;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表现: 1)1874年侵入台湾;2)1879年吞并琉球;3)1876年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4)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5)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明治维新背景必要性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外交上:闭关锁国,不适应社会发展军事上:与美国对抗中失败根本原因民族危机可能性武装倒幕,明治政府成立(1868)(政治前提)内容政治上:经济上: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表现)发展新经济文教上:倡导“文明开化”评价性质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积极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历

15、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消极影响(1)在经济、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本身带来了重大灾难。目的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内忧外患直接目的: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军事上:建立新军队焦点: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评价1 .性质:天皇政府推行的旨在巩固统治,维护独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 .积极意义: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如中国)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等3、局限性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

16、平的新威胁.)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制约工业发展政治:天皇专权、藩阀垄断政权、人民民主权利不充分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国际:加入侵略的行列,给日本及邻国带来灾难。视觉: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独特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如:“文明开化”、“和魂洋才”,“帝国宪法”。战争崛起;发展新经济-确立宪法-对外扩张。从“维新人物”活动中体验勇于学习的能力。高衫晋作敏锐从中国的失败中吸收教训,认识到幕府的腐败,扫除旧势力。派出强大的岩仓使团考察欧美,求知于世界,认识差距,实现民族自强的决心大久保利通抓住机遇,超常规追赶的措施:政府主导,样版企业示范推进工业化。明治政府全面学习、分步推进,较好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启示;“勇于学习,善于学习” 在明治维新中感受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 拓展思维 明治维新失误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