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意义_第1页
初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意义_第2页
初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意义_第3页
初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意义_第4页
初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及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能力测试内 容 结 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划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1997年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盟(EU)等国际组织先后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1997年12月,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 (1)能互动地使用工具。包括三项素养: (2)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包括三项素养: (3)能自律自主地行动。包括三项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2006年12月,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核心素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

2、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八个领域,每个领域均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构成。2013年2月,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美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美国“21世纪素养” 三项技能领域:(1)学习与创新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和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2)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交流和科技素养。(3)生活与职业技能。包括

3、灵活性和适应性、主动性和自我指导、社会和跨文化技能、工作效率和胜任工作的能力、领导能力和责任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2010年3月,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核心价值观包括尊重、负责、正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 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地位。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4、能力,主要包括3个方面、9大素养、23个基本要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四大路径”1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2围绕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3提升教师素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4推进评价改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划分2001版2003版2011版2015初稿学科素养要求演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划分二、课程目标(高中)(一)总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总目标是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作为 合格公民 应具备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

5、性发展。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划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初中)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 合格公民 奠定基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主要包括: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解历史价值观核心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方法CAB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内涵

6、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内涵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1)历史时序能力测试 考查逻辑探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012、2013 历史时序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历史教育的现状:知识的缺位! 知识能力 练拳练功 向历史学科回归!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上海卷:4、7、10、11、23、24浙江卷:15、19海南卷:天文历法题北京卷:37.“计时记时纪史” 40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

7、舞台。山东卷:29.美国杜邦公司发展四川卷:13题.英国大事年表安徽卷:12、20、212012年全国卷:交通信号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2011上海卷】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时间可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2012年全国卷-大纲版】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黄石市2016年中考】39.【历史年表】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

8、逐步建立起来。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东罗马帝国灭亡。【2014年高考四川卷】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2)历史空间(历史地图)能力测试 1978、1979高考试题2013全国课标卷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41.(12分)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

9、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新探索以空间概念为基础融合其它主题内容的地图考查(2011上海单科)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D两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2011年版初中课标 对史料实证能力的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史料的多种类型),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 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10、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史料实证史料搜集(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 论证观点 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资料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视觉图像)图像史料(形式上)影视史料图片史料再造性图像史料原始性图像史料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等实物和摄影照片等。根据史料想象而作的历史图画、漫画、宣传画等。图像史料(内容上、来源上略)史料分类2013年高考四川卷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图

11、像史料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图像史料罗伟先对“收获播种”画像砖的再探索(四川文物1988年第3期)一文指出,该画像砖有“祭祀灵星的舞蹈”说,“收获”说(是研究当时水稻收割及其有关问题的宝贵材料),“收获播种”说,“播种”说,“祈报社稷的舞蹈”说等。学术界对该图内容的认识并不一致。“祭祀灵星的舞蹈”说、“祈报社稷的舞蹈”说都认为该图表现了农业祭祀性仪式的某种场景,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场面,不是农业的一个真实场面。 如何解读图像史料中的有效信息? “二重证据法”,即将图像信息的解读放在“二重证据法”的框架中去理解,要在融汇其他史料尤其是文字史料大量信息的前提下去理解图像,发挥其互证与补充的功用。 有关

12、历史结论的得出,主要还是要靠文献记载,画像砖这类图像史料更多是补充、印证,不能取代文字史料而单独使用,单独使用的风险性较大。 陈仲丹中学历史教学图像史料信息解读方法浅议(历史教学(上)2016年第2期)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图像史料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图像史料测试中的运用1、作为装饰性材料,对解题基本不起作用2、作为辅助性材料,对解题仅起辅助作用3、与文字材料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判断4、以独立材料存在,回归图像材料本身功能5、图像材料组合运用,理解组图体现的主题6、同一图像材料的多维度思考运用 【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雅安等】8.【2007全国卷1-21】21.下图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

13、间我国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数据 在测试中的运用4.图1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素养2:史料实证能力历史数据 在测试中的运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素养3 历史理解了解之同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 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14、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素养3 历史理解了解之同情1、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教科书(各种)历史叙述 及其语境的含义;2、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4、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历史事实历史叙述历

15、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素养3 历史理解(1)理解教科书的历史叙述(2)形成同情理解的态度(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 差异(4)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素养3 历史理解(1)理解教科书的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素养3 历史理解2、形成同情理解的态度历史叙述例1:“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例2:抗战时期 八路军的游击战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

16、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2)形成同情理解的态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2)形成同情理解的态度(反例2010anhui)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素养3 历史理解(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差异历史叙述如何接近历史真实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历史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所以,历史叙述本身是兼具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复杂过程。如何平衡好二者的关系,使历史叙述接近“历史真实”,一直是历史研究中的大问题。 人民日报 ( 2012年12月3

17、1日 07版) 真实才是历史的灵魂。如何让有血有肉的历史叙述接近“历史真实”: 一是允许多元叙述的存在。多种声音、多个角度、多重视野组成的历史叙述更有助于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经常以这样的方式表白,“根据波斯人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但是希腊人的说法却不同,”而作者自己的观点则表现在“他们所以这样做,我认为是”(注:请参阅希罗多德:历史) 二是注重史料选择的科学性。任何历史叙述都需要选择史料,而史料选择是否科学是历史叙述能否接近“历史真实”至关重要的“前站”。 三是区分叙述的层次性。历史叙述既有纯粹事件叙述,也有将事件叙述与因果分析交织在一起夹叙夹议的叙述。历史叙述中包括了“事

18、、义、文”三要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差异 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相互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的吗? “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 B. C. D.P0.67 D0.40

19、2011北京卷 39(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12,回答第(1)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颁布范围变化的特点。(6分) (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4)【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4)【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 39战争与和平的抉择(12分)以“战争与和平的抉择”为主题,叙述德国20世纪以来的发展之路。(1)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其军国主义传统和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影响,采取军事扩张的方式走上强国之路,挑

20、起一战。(2)一战后凡尔赛和约把所有战争罪责都推给德国一方,对其严惩,埋下了民族复仇情绪。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催化下,希特勒纳粹政权再次将德国和世界推向战争的深渊。(3)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对以住的强国之路进行了根本反思,同时战后的国际格局如雅尔塔体制和冷战格局,为德国的重新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4)德国努力探索与欧洲国家共同发展的共赢模式,通过法德和解、加入欧共体和欧盟以及实现两德统一等,终让国家走上和平发展之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4)【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 素养3 历史理解(1)理解教科书的历史叙述(2)形成同情理解的态度(3)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差异(

21、4)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历史叙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素养4 历史解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素养4 历史解释 “不可能有事实如此的历史,只能有历史的各种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终的,每一代人都有权形成自己的解释。” 卡尔波普尔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素养4 历史解释“评价”与“解释”: “评价”涉及“权力”问题,评价者需要把自己摆在高于评价对象的地位,才能行使评判的权力。解释者则采取一种平等的姿态,力图深入到解释对象的世界中去,以了解和说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评价”需要标准,而标准通常是由评价者单方面制定的,并不一定适用于评价对象。解释则主要牵涉到理解,并

22、不包含多少评判的意图。 “评价”侧重的是结果、地位和意义,而“解释”则更关注过程、情势和联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测试素养4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就是使过去的人和事变成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是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变成有条理有意义的历史知识。【材料整理】历史解释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确定历史事实。离开了事实和对事实的陈述,史家就无法展开论说,无法形成解释。阐释事实的意义是解释的基本任务。包含两个层次: 对于个别史实的意义的阐释,实际上就是对史料的解读 对事实集合体的意义的阐释可以采取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