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_第1页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_第2页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_第3页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_第4页
历史: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同步练习【随堂稳固】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使学术开始下移A B C D2.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那么惘 D.因材施教3.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 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 道家最受欢送二、非选择题4.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

2、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那么治,自愚且贱者为政那么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缺乏,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皆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请答复:1以上四那么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而表达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所表达的核心主张。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

3、张?3上述四那么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说明其原因。 4上述四那么材料中的主张,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为什么? 【课后提高】一、选择题1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社会大变革 经济的开展政治剧变 统治阶级的提倡2对于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根底 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 B C D3. 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D.儒家

4、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5.“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6以下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理解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仁强调个人修养,标准社会伦理 B?诗经?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 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7.?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予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表达了

5、(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异8.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9.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快乐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

6、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10.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的是 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 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11.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12.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主要阐述了( )A.国君与臣民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D.民族之间的关系13

7、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14.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15. 小明的爷爷常常教育小明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小明的爷爷是继

8、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二、非选择题:16.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材料二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右图为定稿的孔子像。 中国新闻网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涉及日本。南那么风行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着,岁炙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答复:(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A、B、C三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开展的奉

9、献。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到哪些历史信息?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文化在现代仍受重视的原因。参考答案随堂稳固1.答案:D解析: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才成为主流思想,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就开始了学术下移,因此排除。2. 答案:B解析:孔子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制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这与他主张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是相矛盾的。3. 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带来的剧烈动乱的社会环境,韩非子的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因而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4. 解析:此题主要通过材料考查春秋

10、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演练及其影响。第1问阅读材料宏观上概括指出其中心问题,然后结合每段材料的信息归纳指出其各自的治国主张。第2问主要从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第3问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法家思想主张进行答复。第4问需要根据判断儒家思想的深有影响来分析。答案: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稳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治、“礼治;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材料四的主张。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儒家学说经过后来儒学家改造和发挥,适应了

1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 . 课后提高1. 解析:A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剧变决定的。社会大变革包含了政治、经济的剧变,A项最全面。2. 解析: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国学术文化开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开展的根底,决定其开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开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但百家是泛指,不仅一百家;诸子百家也是相互借鉴和交融的,故排除。3. 解析:D。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的改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

12、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4. 解析:A。 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达了辩证法的思想,这是道家的主张。5. 解析:B 。孔子兴办私学,不分贫富贵贱,说明“有教无类的主张。6. 解析:D。儒家思想中的“仁“仁政“为政以德“人性论等,蕴含了许多人文思想,注重关注民生,重视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但当时并不能成为结束国家分裂,实现统一的思想。7. 解析:C。 孔子的“仁主张实际包涵着对人性的关爱,故C符合题意。8. 解析: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达了孔子“仁的思想,在处理国家之间、人与

13、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可以表达其价值,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其它几项B、D是荀子的观点,C是孟子的观点。9. 解析:B。 孔子的言语表达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想按照周礼要求恢复社会等级秩序,到达贵贱有序,反映了他思想中礼的有关内容。10. 解析:B 。以法家思想来统治,肯定胜过以往。A为儒家荀子思想,C为墨家墨子思想,D为道家老子思想。11. 解析:A。抓住材料中“得贤者举,“不肖者抑等关键词,理解可知材料表达了“尚贤思想,应为战国的墨家思想。12. 解析:B。荀子主张人能战胜自然,在尊重自然规律根底上充分利用自然,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3. 解析:C 。“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是孟

14、子在继承孔子“仁的思想根底上提出的新观点。14. 解析:D 。荀子主张“性本恶,但也主张通过学习礼乐来标准人的行为,使其向善的方向开展。15. 解析:B道家思想主张无知无欲、清净无为、顺其自然,以道为世界的根源,故题干中材料明显表达了道家无为、顺其自然的主张。16解析:此题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形成和开展及对后世的影响的认识。第1问结合图中三位人物的话语可以判断,回忆所学知识概述三位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开展的奉献。第2问,结合孔子在思想教育的奉献及其对世界等影响进行概括,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结合材料三的信息及孔子的学说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A是孟子,B是荀子,C是孔子。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首先创立了儒家学派,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根底;战国时期的孟子继承和开展了孔子的“仁和民本思想,推动了儒学思想的开展;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对儒家思想的加以总结和开展,使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