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_第1页
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_第2页
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_第3页
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_第4页
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凉山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 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于鲁迅的研究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个体作家分析,而是对其人其文所表征的一种文化属性的理解;对于鲁迅研究的评价也从来不是一种单纯的学术史的评价,而是与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相关联的社会评价。追求鲁迅思想的当下意义与价值为主的当代性研究,是对鲁迅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开掘与深入理解。 鲁迅是因其伟大而成为无数人研究的对象的,而他的伟大恰恰是因为其思想价值和影响超越了一般的个体。孙郁认

2、为:“鲁迅精神是一种个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或者说是人类至爱,所以,我更愿意把鲁迅精神看成一种战斗精神。”正是在这样一种理解前提下,才会有鲁迅思想价值和意义的选择、判断。李书磊说,“鲁迅的遗产在今天尤其珍贵;鲁迅代表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最高成就,他在上海卖文为生,利用自由职业和文化生产的市场化赋予知识分子的自由空间完成了他的文化创造,既利用了自由空间,又在商业化的处境中保持了知识分子独立的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鲁迅一生矢志于对虚伪道德人格的批判,其批判的不是具体的个人,而是传统文化体系的消极功能以及这一消极功能所造成的道德虚伪。因此,鲁迅是与旧习惯相对抗的,最终因此而不容于环境。谎

3、言是一种人为编织的虚假事实与荒诞逻辑,最终会被现实存在或另一个谎言所戳穿,从而加大社会的不信任感。当虚伪成为一种民族习性和社会人格时,必然导致深重的文化灾难和社会危机。鲁迅批判虚伪和谎言正是为了挽救这种民族的危机,这就是他在狂人日记中呼唤“救救孩子”的最终目的。可见鲁迅思想的实质是,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

4、评价鲁迅,经典化地理解鲁迅的思想意义,是当下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鲁迅思想价值的有效方式。所谓经典就是当一种思想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长时期的适应性之后,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价值的改变,这样就获得了超越性的价值。当然,鲁迅思想的经典化不是歪曲鲁迅的历史、捏造虚假事实进而“神化鲁迅”,不是仅仅以史料挖掘、知识阐释和审美评价为主的“工具化”鲁迅思想,也不是把鲁迅精神世界的所有方面都加以专业性的细化或放大,进而“肥大化”鲁迅思想。鲁迅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主体包括“思想启蒙”、“改造国民性”等核心命题。这些命题在中国社会转型和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必将具有非凡的功能。 (摘编自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

5、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鲁迅的研究,就是对其人其文所表征的文化属性的理解,并不包括对个体作家的分析。 B.自由职业和文化生产的市场化赋予的自由空间对完成文化创造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C.鲁迅对传统文化体系的消极功能是持批判态度的,他对旧习惯的对抗使他不被环境所容。 D.谎言会加大社会不信任感,导致深重的文化灾难和社会危机,这是鲁迅批判谎言的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鲁迅其人其文的文化属性和对于鲁迅研究的评价两方面,论证了鲁迅思想的伟大。 B.文章引用孙郁和李书磊的观点意在证明鲁迅思想的价值和影响力很大

6、并具有当下意义。 C.文章写鲁迅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批判虚伪和谎言,正是为了引出后面鲁迅思想的实质。 D.文章举“神化”“工具化”“肥大化”的错误行为从反面说明应正确理解鲁迅思想的经典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精神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精神世界的开掘和深入理解并经典化地理解鲁迅的思想意义。 B.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周围的人有一些负面的描写,这些描写不是针对具体的个人,而是针对民族的虚伪道德人格。 C.鲁迅代表着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最高成就,他的伟大是因为其思想价值和影响超越了一般的个体,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无关。 D.鲁迅思想中“思想启蒙”和“

7、改造国民性”等核心命题正是经典化的成果,对于正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答案】1.C2.A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A项,“并不包括对个体作家的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对于鲁迅的研究从来就不是单纯的个体作家分析”可知,包括对个体作家的分析。 B项,“自由职业和文化生产的市场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鲁迅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8、D项,“谎言会加大社会不信任感,导致深重的文化灾难和社会危机”错误,根据原文“当虚伪成为一种民族习性和社会人格时,必然导致深重的文化灾难和社会危机”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A项,“论证了鲁迅思想的伟大”错误。原文论证的主要是对鲁迅研究的评价以及鲁迅思想的当代价值。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

9、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C项,“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无关”于文无据。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

10、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类发射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也是最容易到达的天体。然而,因为月球的活动在数十亿年前已经终止,从其科学内容的丰富性来讲,并不十分吸引人。人类发现距离地球稍远的火星更接近地球的地质条件,甚至在某些低海拔的山谷中,在其正午时分,表面温度会上升到零度以上。从此,火星就成为了近40年来深空探测最主要的天体目标。迄今为止,人类发射到火星的探测器已经

11、超过30个,有7次成功的着陆以及3次成功的表面巡视。然而,人类并没有忘记走向更远的深空。特别是最近10年来,人类对太阳系小天体的兴趣逐渐增加,试图发现地球上难以获得的稀有资源,并将其带回地球。 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100多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经过计算,提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的概念。进入深空的第一个技术挑战是脱离地球引力,即将探测器的速度从起飞时的0km/s,加速到11.2km/s的第二宇宙速度,这与火箭发动机及燃料有很大关系。 深空探测器在太阳系飞行的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

12、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设计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做到燃料最省,二是做到尽快到达。为达到这两个目的,需要利用行星际中两个特殊的引力效应。一个是可以利用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探测器在该点受到的引力作用最小。在此处做变轨,可以做到最节省燃料。另一个可以利用的是特殊的引力效应,即借助天体的引力来加速。具体的做法是令探测器飞向需要借力的行星,并使其贴近行星飞过。在飞向行星的时候,行星引力将对探测器加速,在其达到与行星距离最近时速度达到最大。探测器会以这个速度飞离行星,尽管行星的引力会使其速度再减下来,但是剩余的速度仍然会高于其在进入行星引力场被加速前的速度。 探测器到达地外天体,比较容易的是进入其引力场

13、,进行环绕探测和遥感成像探测。但是,如果需要着陆探测,甚至在其表面起飞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 由于地外天体各不相同,分为无大气、有稀薄大气和有稠密大气3种。人类在地球上着陆和返回的经验,几乎无法在其他天体上直接应用,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非常困难,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这将消耗较多的燃料。而从地外天体起飞,将样品返回地球,将耗费更多的燃料。 但在小天体上着陆与起飞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首先,由于小天体引力场非常小,甚至可以忽略,与其说在其上着陆还不如说是与其轨道交汇。因为无法借助其自身引力的力量,所以

14、需要拥有非常精准的轨道设计和自动控制能力。其次,着陆时可以说是某种程度的碰撞,如果无法将探测器在相互接触的一刹那相互锚定,探测器将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很快弹跳起来。 第四个技术挑战是远距离通信。通讯距离越远,无线电波经过长距离传输,能量将会依据球面的面积与其半径的关系,也即与通信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扩散和衰减。因此,激光星际通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远距离通信会带来时间延迟,使得探测器必须具备自主判断和运行的能力,即高度智能化。 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其次,探测器在向外行星际飞行时,将逐渐远离太阳,太阳能电池板的

15、面积将逐渐增大。因此,研发小型核能发电机是必备技术。 最后,变轨、着陆、起飞都需要很多能源,即燃料的支持。最好的办法不是从地球上携带这些能源,而是在行星际中就地获取能源。这项技术将是未来人类能否更有效和大范围开发利用太阳系深空的必备技术。到目前为止,除了太阳能以外,人类还没有实现对任何太空资源的就地利用。 (摘编自吴季深空探测的现状、展望与建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近40年来火星成为深空探测最主要的天体目标,但人类也试图从其它天体获得稀有资源。 B.为了脱离地球引力,需要将探测器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这受火箭发动机及燃料影响。 C.探测器在行星际飞行

16、时一般借助某一天体的引力加速来变更轨道,这样可以最节约燃料。 D.远距离通信会造成延时。在深空探测中,探测器如果无法自主判断和运行,可能会遇到危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人类已经向月球和火星发射了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但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 B.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况可以看出,探测器对目标天体进行表面巡航比着陆探测更困难。 C.探测器的变轨、着陆、起飞等都需要燃料,在行星际中就地取材有助于解决燃料问题。 D.地外天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探测器在上面着陆就不能使用降落伞,而必须借助反推火箭。 6.文中探讨了人类深空探测所面临的多项技术挑战,请根据材料简

17、要概括说明。 【答案】4.C5.C 6.载重火箭(探测器)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入太空; 针对不同的探测目的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 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着陆和起飞; 探测器激光星际通信(行星际中的远距离通信); 火箭和探测器对核能源的利用; 探测器在地外天体上就地获取能源。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探测器在行星际飞行时一般借助某一天体的引力加速来变更轨道,这样可以最节约燃料”错误。从原文“深空探测器在太阳系飞行的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设计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做到燃料最省,二是做到尽快

18、到达”“一个是可以利用各天体之间的引力平衡点,探测器在该点受到的引力作用最小”“另一个可以利用的是特殊的引力效应,即借助天体的引力来加速”来看,“某一天体的引力加速”是变更轨道具体的做法,“节约燃料”是变更轨道的目的,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A.“虽然人类已经向月球和火星发射了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但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错误。从原文“在人类发射近200个深空探测器中,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来看,近200个深空探测器“绝大部分都是探测月球和火星的”,选项过于绝对;“前者收获小,后者成功少”的论断文中没有涉及,只是说

19、“因为月球的活动在数十亿年前已经终止,从其科学内容的丰富性来讲,并不十分吸引人”,不能说收获小。“有7次成功的着陆以及3次成功的表面巡视”也不能表明火星研究成功少。 B.“探测器对目标天体进行表面巡航比着陆探测更困难”错误。“有7次成功的着陆以及3次成功的表面巡视”是对火星探测的具体情况的描述,文中对二者并没有比较的意思。 D.“地外天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探测器在上面着陆就不能使用降落伞,而必须借助反推火箭”错误。原文表述是“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可见,探测器不能使用降落伞,需要借助反推火箭着陆的原因是“天体上没有大气”不是因为“地外天体情况各不相同”

20、,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在太阳系所有的岩体类天体中,地球的引力场最大。因此,要达到离开地球所需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可概括为:载重火箭(探测器)脱离地球的引力飞入太空; 由“深空探测器在太阳系飞行的轨道,是受行星位置和其引力场影响的。因此,需要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可概括为:针对不同的探测目的事先优化设计发射窗口和轨道; 由“探测器到达地外天体,比较容易的是进入其引力场,进行环绕探测和遥感成像探测。但是,如果需要着陆探测,甚至在其表面起飞并将样品带回地球,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地外天体上着陆和起飞都非常困难,

21、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并不成熟。在没有大气的天体上着陆,无法使用降落伞减速,必须使用反推火箭,这将消耗较多的燃料。而从地外天体起飞,将样品返回地球,将耗费更多的燃料”可概括为:探测器在地外天体着陆和起飞; 由“第四个技术挑战是远距离通信”“激光星际通信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探测器激光星际通信(行星际中的远距离通信); 由“核能源的利用可以优化行星际飞行,核能源的火箭发动机可以在行星际飞行中对探测器持续加速,大大缩短飞行时间”可概括为:火箭和探测器对核能源的利用; 由“最后,变轨、着陆、起飞都需要很多能源,即燃料的支持。最好的办法不是从地球上携带这些能源,而是在行星际中就地获取能源”可概

22、括为:探测器在地外天体上就地获取能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灯里的将军 王宗仁 我要说的是一盏马灯,今天的人们大概只有走进博物馆才能看到它了。马灯:主体结构为铁质,圆形的底座,玻璃做的灯罩,用铁丝横竖固定着。底座上有可拧开的盖子,好灌煤油、汽油,还有可以调大调小以及闭合的开关。这只是马灯中的一种,形形色色的马灯到底有多少种类,恐怕谁也难以理出个眉目。我说的只是我在昆仑山下某部队的军史展览馆看到的一种马灯,也就是60年前慕生忠将军挂在昆仑桥头的那盏马灯。 慕生忠将军被后人称为“青藏公路之父”。1954年之夏,他主动请缨,率领一支队伍苦战

23、7个月零7天,在世界屋脊上修筑起了2000公里青藏公路。那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呢?只有10个工兵的工程连,加上临时征来的2000个民工,1200把铁锹,1200把洋镐,300公斤炸药,10辆大卡车。这就是将军的队伍和全部家当。如果把他修筑青藏公路比作一本书,那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盏马灯,充其量只是这部书里的一个标点符号。2009年7月,我在昆仑山下某部队的军史展览室里看到这盏马灯时,它浑身锈迹斑斑,底座也有几处凹陷。但是我仍然确信,一旦点燃灯捻,它还会光芒四射,犹如翅膀变换着各种光波的姿势,照亮在当年的筑路工地上 将军踏上修路征程前,特意到西宁东大街一个回民小店买了这盏旧式马灯。那个年代,不要说

24、电灯,手里攥个手电筒也是奢侈品。将军说这盏马灯就像他的第3只眼睛,夜里看得见大家干活,干活的人也能看见他。领导和群众不分离,才能互相吸取温暖的力量。深夜将军休息了,马灯就挂在他的帐篷外面,灿灿的光亮像青藏高原上一颗不眠的星星。 新筑成的公路在亘古荒原上一公里一公里地向拉萨延展。修路进入昆仑山不久,一道无法通过的断崖挡住了筑路队伍前行的脚步。此处是达布增河和舒果勒河汇流后的出口,公路必经的地方。只见汹涌澎湃的激流,顺着山势直泻而下,蹦蹿出数尺高的排空巨浪,在两道石崖中间削出一条深不可测、面宽约10米的石谷,谷底的水声发出撕人心肺的吼声。架桥,必须在石谷上架一座桥,公路才可以跨过这道险崖! 作难的

25、是,没有架桥的木料(那个年代使用水泥对于他们太困难了)和设备。工具倒好说,铁锹、十字镐和炸药,虽然简陋,总能作为。最要命的是用什么架桥?筑路队从兰州带来的一些红松木和杂木最长的只有9米,而石岸的宽度也是9米,木料根本搭不到对岸。将军下了死命令:石岸哪怕是一座碉堡,我们也必须在3天内拿下它! 那一夜,星月全无,昆仑山的夜色很黑,过去从来没有过的黑。雪上加霜的是天还变了脸,不紧不慢的雪花在风里不安分地旋飞着,天地间一片混沌。没有电,挂在临时军用帐篷里的那盏马灯,已经添过3次油了,将军主持召开的“神仙会”还在热热火火地进行着。战士、民工、技术员你献计,他送策,一个又一个闪亮着普通人智慧的架桥方案,早

26、就超过了马灯光焰的亮度。“神仙会”还迟迟没有结束。将军说:“我们要拿出最省钱最能解我们燃眉之急的架桥方案,献给为难我们的昆仑山神” 第3天,这样一架桥就稳稳妥妥地飞跨在天涯岸上:在两岸斜坡的石壁上,各凿出一块与桥面同样宽的平台,再给每个平台上凿出5个石窝,栽起5根木桩做顶柱。这样,顶柱上端就离开岸边1.5米左右,两边相加3米,原先9米宽的沟岸经过这一番炮制就缩短了3米,变成6米。然后,在立柱与岸壁之间的夹角里填满石头。9米长的松木就宽宽绰绰地搭在上面了。 这座桥诞生于1954年7月的一个黎明,慕生忠将军兴奋之极等不到天亮,他就举着马灯指挥一辆大卡车稳稳当当地过了桥。随后,他将马灯挂在桥头,用随

27、身带的钢笔在一页硬纸壳上写下3个字:天涯桥。那张硬纸壳在桥头贴了好些日子,白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里将军让人把马灯挂在那里照亮3个字。他在昭示什么还是在炫耀什么?没有人去问他,他也不说。 两年后,陈毅元帅率领中央慰问团进藏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路过天涯桥。他听了慕生忠修桥的事情后,连说“神”!最后他给这座桥改了名字:“天之涯、海之角的形势已经成为过去,我看就叫昆仑桥吧!” “昆仑桥”这3个字至今还刻在这座桥的桥头。据说,这3个字亦出自慕生忠将军之手。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2段使用多个具体的数字陈述物资情况,既显示了筑

28、路条件的艰苦,也直接表现了队伍攻坚克难、不负使命的崇高精神。 B.文章用“书”“标点符号”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青藏公路工程的浩大、重要及马灯在筑路过程中既微乎其微又不可或缺。 C.文章第6段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夜色浓重、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衬托了“神仙会”上筑路人群策群力、良计层出的热闹景象。 D.文章写陈毅元帅“听了慕生忠修桥的事情后,连说神!”,意在表达陈毅元帅对修桥壮举及筑路人智慧、精神的赞叹。 8.请赏析文章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9.本文多次提到“马灯”,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7.A8.此处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筑路道路上的巨大险阻,作者采用细节描写和比拟的手法(炼字、夸张

29、、拟人可给分)突出了昆仑山下险崖深不可测,激流汹涌澎湃、响声震天的特点; 使筑路故事陡生波澜,也表达了对筑路人敢于挑战、攻坚克难精神和集体智慧的赞美。 9.“马灯”是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紧凑集中。文章开篇由博物馆的马灯说起,之后记录慕生忠将军买马灯及筑路工地上马灯照亮的种种场景。 借物写人,“马灯”或象征或衬托了青藏公路的筑路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马灯挂在慕将军的帐篷外,见证了筑路人夜以继日、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表现了慕将军和筑路人互相鼓励关怀的情感;在神仙会上,马灯衬托了筑路人的精神与智慧;马灯照亮“天涯桥”,表现了慕将军在桥建好后复杂的心情。 “马灯”凸显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青藏公路

30、筑路人智慧和精神的赞美之情。 “马灯”增添了本文特定的时代性。马灯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成为历史陈迹。锈迹斑斑的马灯,引起了读者对修筑青藏公路工程的想象和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直接表现”错误。结合“只有10个工兵的工程连,加上临时征来的2000个民工,1200把铁锹,1200把洋镐,300公斤炸药,10辆大卡车。这就是将军的队伍和全部家当”可知,这些具体的数字,应为“侧面衬托队伍攻坚克难、不负使命的崇高精神”。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划线句为环境描写,这也是一处细节描写,主要描写修路过程中一处断崖的险峻形势。作者描写激流汹涌澎湃的特点,“直泻而下”“蹦蹿出数尺高的排空巨浪”描绘其形,“削出一条深不可测、面宽约10米的石谷”夸张其深,“水声发出撕人心肺的吼声”运用拟人手法,状其声势。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昆仑山下这处断崖深不可测,汹涌澎湃的险峻形势。 结合“架桥,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