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活动幻灯片精选课件_第1页
清明节活动幻灯片精选课件_第2页
清明节活动幻灯片精选课件_第3页
清明节活动幻灯片精选课件_第4页
清明节活动幻灯片精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汉教三支部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 清明并没有固定在公历

2、4月5日,每年会有所不同。就像农历和公历的关系一样,清明的公历日期并不是固定的。比如2019年的4月5日是清明,而2009年的清明则是4月4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2019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3、。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重耳,忠臣介之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 历史故事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

4、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 、 、 、 、 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扫墓这是因为寒食节要

5、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 踏青、荡秋千 、踢蹴鞠、打马球、插柳 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扫墓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

6、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每逢清明,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

7、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清明节扫墓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文明祭扫祭祖陋习“看看看”(1)祭品攀比,别墅、奔驰、小蜜等也成为祭品,消耗大量物力财力,甚至把社会不文明现象带入了中国传统节日。祭祖陋习“看看看”(2)在墓地燃香放炮,焚烧纸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市容。同时顶礼膜

8、拜还助长了封建迷信。祭祖陋习“看看看”(3)今年清明首次成为法定节日,三天连休,短时间内势必会出现人头攒动、车流高度聚集的状况,对公共设施场所、交通、人群疏导等方面构成巨大压力,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祭祖陋习“看看看”(4)在迎来扫墓高峰的同时,森林火灾高峰也同时来到。清明前后上坟烧纸引发的火警火灾占三成以上。为预防森林火灾,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精力。但由于一些陋习根深蒂固,群众上坟还是以烧锡箔、放鞭炮为主,并且心存侥幸,大风天竟然还用火清理坟墓四周杂草,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起又一起火灾。 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摒弃陋习 文明祭扫 1、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老人在世时多孝敬,

9、从俭办丧事、搞祭祀,弘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不起坟冢,不立碑碣,不留标志,提倡骨灰撒散,种植纪念树; 3、不焚烧祭品。 4、鼓励新的祭奠方式,提倡网上祭奠,为亲人点一支红烛,献一束鲜花,放一首歌曲。新型绿色、安全环保,都不失为很好的祭扫方式。 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为逝者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缅怀感恩 祝福永远。遥寄思念,沿着先烈的足迹刘胡兰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

10、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当时,她尚未满15周岁。 邱少云事迹1952年10月,为打击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战士邱少云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