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门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还有一
2、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ABC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B特朗普大笔一挥就把戈兰高地划给了以色列,无异于在众目睽睽之下用他的兰花指把西方民主的脸痛戳了一顿。C经过连续两周的刻苦练习,在驾驶员科目二的考试中,她准确判断,沉着操作,侧方位停车停得真是恰如其分。D挂满红灯笼的春晚一号演播大厅里,演员们身着富丽堂皇的服装,把雍容华贵的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A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B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C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苏联作家普里什文通过诗歌一样的语言带领我们领略 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B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4、”。D一则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在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5默写。_,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 _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可怜身上衣正单,_。 (白居易卖炭翁)商女不知亡国恨, _。 (杜牧泊秦淮)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_,雉从梁上飞。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子在川上曰:“_,不舍昼夜。” (论语)6传统文化和文化常识。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_)A襁褓未满周岁的孩子 B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C及
5、笄女子18岁成年 D花甲六十周岁选出对传统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_)A孟子,名轲,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B“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原指牛。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两篇课文都是来自于这部史书。D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史册。二、阅读7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_)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
6、永(_)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_)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_)8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浴
7、凫堂:天境园中的一个堂名。樾:树荫。兰荡:湖名。明瑟:明镜新鲜。破塘:绍兴地名。轻舠:小船。牙人:商人。枻:船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晓雾将歇_类若乘空_无可名言_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着 蹴尔而与之B徒以有先生也 以中有足乐者C山川之美 园丁划小舟拾之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余读书其中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用“清流见底”“水木明瑟”。突出水的清澈明净。B(甲)(乙)两文都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都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C(甲)(乙)两文写景,不仅仅停
8、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D(甲)文在写景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表达情感。(乙)则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5古诗文很讲究练字。“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李郃观变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汉中郡亦当遣吏,户曹李郃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凡交通者皆坐免官,汉中太守
9、独不与焉。窦宪:东汉大贵族,窦皇后的哥哥。倚仗权势,横行不法。下文“宪就国”指他被罢免后回到自己的封国。郡国:行政区域名称。下文“明府”是对郡守的尊称。户曹:古官职名称。扶风:古地名。1对文中加点字“当”“坐”两字,依次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将要 坐下B将要 获罪C面对 获罪D面对 坐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请求自行,许之。3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_那些人。(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4(1)李郃阻止太守送礼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窦宪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其二是_。(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李郃观变”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语句概括回答)10春在行走“莫辜负了大好春
10、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于是揣上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公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疲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带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在桃林中流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
11、,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我小心翼翼,生怕野雉察觉,可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默默离去,希望小野雉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的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
12、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活着不只是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燥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乏,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会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
13、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缕缕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1“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春行走在2按要求完成练习。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写出第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
14、同意思。3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19年3月23日,武夷山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会在武夷山中华茶博园举行。当日,游园会吸引了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前来参加。人们身着汉服,游园踏春。“汉服热”近些年越来越火,国内不少地方都成立了“汉服社”,高校接二连三出现“汉服女神”,小学流行“开笔礼”,大学则流行“成人礼”,许多年轻人甚至选择集体汉式婚礼,在终身大事上玩把“穿越”。 。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在异域吹起“中国风”,甚至连有些老外也成了“汉服粉”。随机采访500位中国市民的调查问卷报告你
15、认为以下哪种服饰最具中国特色?你对汉服的印象是什么?有机会你会穿汉服吗?汉服30%很好看64%一定会14%唐装25%穿起来麻烦20%会38%旗袍马褂23%恶心难看0%可以考虑36%中山装22%没有印象16%不会12%(材料三)全国人大代表钱建民:“我去欧洲访问,但凡接见我的官员都说我穿的汉服好看,如果我们都带头穿汉服,民族自豪感就出来了。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钱建民还表示,文化自信不妨从身着汉服做起。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浙江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爱华:“这几年陆续有人来订做汉服。喜欢灵便的就选丝绸、全棉的料子,喜欢挺括的就选麻料。当前,我们正积极弘
16、扬中华传统文化,宣扬中国梦。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大二王同学:“汉服宽大飘逸、流畅脱俗,它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是一定要保护的。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1根据上下文,给(材料一)空缺处补写合适的句子。2阅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结论。(写出两点即可)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提倡汉服的意义。4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3月23日,上百位汉服爱好者在武夷山茶博园参加第二届花朝节汉服游园活动。B“汉服热”不仅在中国流行,世界各地人民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C汉服因为选择材料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可灵
17、便,可挺括。D汉服以其宽大飘逸、流畅脱俗的特征,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服饰文化。三、应用12综合运用。2019年的6月8日(六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你所在的学校打算开展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各题。(主题宣传)请结合今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学校即将开展的活动设计宣传标语。(活动设计)结合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请你设计与此相关的活动。活动一:举行“非遗保护”专题讲座;活动二: 活动三: (观点表达)湘绣作为古老而传统的民间手绣技艺,代代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8、。有“魔术般的艺术”“最珍贵的刺绣品”之美誉。有些同学认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达,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工刺绣,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我相信或我不相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2022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积累1
19、、D【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B【答案解析】A项“关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指艺术品。使用不恰当。B项,“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多用于贬义),意思是
20、,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使用恰当;C项“恰如其分”意思是“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应改为“恰到好处”。 使用不恰当。D项“富丽堂皇”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不能用来形容穿着。使用不恰当。【答案点睛】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3、C【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
21、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并没有要求“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故答案为C。4、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有误,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5、海日生残夜;直挂云帆济沧海;何当共剪西窗烛;心忧炭贱愿天寒;隔江犹唱后庭花;塞下秋来风景异;兔从狗窦入;逝者如斯夫。【答案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
22、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沧”“烛”“愿”“犹”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6、(1)C (2)C 【答案解析】(1)C对于年龄有相应的称呼错误。“及笄”是古代女子满15岁。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2)C对传统文化知识表述错误。曹刿论战选自左转。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二、阅读7、濯:洗涤谤讥:议论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恶:憎恶信:通“伸”,伸张。【答案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
23、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注意通假字词,“信”通“伸”,伸张。词类活用词,“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做宾客款待”。8、1 消散 好像 说出 2C3B4形状犹如象牙一样,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嫩,像蔗糖一样甜。5“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有动,渲染了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
24、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若”解释为“好像”。2A.都表修饰。B.因为C.结构助词,的/代词。D.都是代词。故选C。3B【甲】文没有从触觉、味觉的器官进行描绘。 故B错误。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注意“形(形状)”“如(像)”等词的正确翻译。5本题考查赏析字词。作答时,需先正确翻译指定句子,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文章主旨分析其表达作用
25、即可。“沉鳞竞跃”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一个“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表达作者赞叹山水之美,归隐林泉,与自然相融合的欣然自得之情。【答案点睛】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天镜园浴凫堂,高高的槐树,
26、幽深的竹篁。林荫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湖水荡漾,水木明亮,瑟瑟多姿,鱼乌藻荇,好像大乘空灵境界一样。我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的全是绿色,推开窗子,打开书卷,所有的文字,全是一样的青碧鲜绿。每年眷末,破塘笋越经过这里。轻舟飞出,牙商就选择最大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呼唤固中人说:捞笋!然后划桨飞逝而去。园丁划小舟拾起大笋,形状有如象牙一样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糖。煮着吃食,无可名言,只有惭愧。9、1B2李郃请求自己前往(送礼),太守答应了(他)。3给窦宪送礼的4 (1)窦宪将面临杀身之祸 (2)避免太守与窦宪同流合污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27、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汉中郡亦当遣吏”的意思是“汉中郡也将要派官员前去送礼”,“当”的意思是“将要”;“凡交通者皆坐免官”的意思是“凡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全都因罪免官”,“坐”的意思是“获罪”。故选B。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行”“许”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
28、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从“天下郡国皆有礼庆”“皆坐免官”可知,选文中的“交通者”指的是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即给窦宪送礼的那些人。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1)“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的意思是“他的危险败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临”,由此可知,李郃阻止太
29、守送礼另一个原因是窦宪专权骄横,即将面临杀身之祸。(2)“郃遂所在迟留以观其变”的意思是“李郃便随处拖延停留,以观察形势变化”,他拖延时间的目的就是避免被窦宪所牵连。选自李郃观变 作者:不详 年代:不详参考译文:当初,窦宪娶妻的时候,天下各郡各封国都致送贺礼。汉中郡也要派官员前去送礼,户曹李郃劝谏太守说:“窦将军身为皇后的亲属,不修养德礼,却专权骄横,他的危险败亡之祸,马上就要来临。愿阁下一心效忠王室,不要与他来往。”但太守坚持要派人送礼,李郃不能阻止,就请求让自己前去。太守应允。李郃便随处拖延停留,以观察形势变化。当他走到扶风时,窦氏家族倾覆。窦宪被遣送封国。凡与窦宪交往的官员,全都因罪免官
30、,而汉中郡太守独不在内。10、1(1)生息繁衍的野雉中 (2)顽强生长的枝蔓中2(1)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株枝蔓生长的不易,表现了它顽强坚守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和赞美之情。(2)第一个“春天”表示季节;第二个“春天”指美好的未来。3春天不断向前,历经时节,终会迎来下一个春天,人也应当像春天一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坎坷,都要坚定地前行,这样才能获得光明的未来。4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界中顽强生长的生命的赞美;对始终充满希望、坚强的人们的关爱和赞美;对美好未来的希望。【答案解析】1测试卷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中“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
31、”的提示,梳理有关内容,先找到所示两项描写内容,根据内容的相关性,搜索语句,概括填答。2测试卷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本题所引句子是描写景物的,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和排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点睛:拟人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方法是赋予事物以人的特点,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是增强文章气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3测试卷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阅读全文
32、,了解作者所写春天中那些事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理解“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可从春天的生命力和人要像春天那样不断追求这些方面来理解作答。4测试卷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任务是如何描写春天之物的,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同时思考作者对人们生活的希望,从这些方面来理解作者的情感。11、1示例: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中国,还涌到了海外。(意思接近即可)2人们对于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人认为汉服好看,没有人觉得恶心难看。大多数人认为如果有机会,会尝试穿汉服。大多数人认同汉服,有机会会穿汉服。3增强(体现)文化自信。(或:增强
33、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或:宣传民族文化)对当代服装设计有借鉴意义4B【答案解析】1考查补写句子,根据“国内不少地方”“世界各地”可知,此处要补写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即可。如,这股热潮不仅席卷了中国,还涌到了海外。2此题考查图表分析,这类题一般问从该图中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答题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说明对象和比较角度。答题格式为思考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表题)中的词语。此题就抓住最具中国特色的服饰、对汉服的印象是、有机会你会穿汉服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3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仔
34、细阅读材料三的内容,找到与题目有关的句子,根据“汉服不仅仅是服装,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老百姓喜欢穿汉服了,文化自信就体现出来了。”“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传。”“汉服中蕴含着的服饰美学对当代服装设计依然有借鉴意义。”概括作答即可。4B错误,应是: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也热衷于举办汉服活动。三、应用12、(1)在生活中弘扬,在时间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契合主题,有文采即可)(2)活动二:举办“保护文化遗产”知识竞赛;活动三:开展“走近文化遗产”实践活动。(言之有理即可)(3)湘绣是机器不能替代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是
35、不能替代的文化传承;湘绣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湘绣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是湖南人的;此外,湘绣产业可极大地解决农村妇女就业问题。为方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解析】测试卷分析:(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宣传标语要围绕主题“非遗保护中国实践”,从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方面拟写作答。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切合主题,有文采即可,答案是多元的。(2)主题活动栏目设计,一般可以从“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方面来设计。本题作答可围绕着“非遗保护中国实践”这一主题,仿照示例的格式来拟写。如:举办“非遗保护”知识竞赛或主题班会等。答案是多元的。(3)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来叙写理由,可从“湘绣”的特点、承载的文化等方面来阐述,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参考例文】我相信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相信还存在吗?我究竟该相信什么?社会的阴险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育儿嫂合同标准文本
- 书画布展合同标准文本
- 2000工程勘察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对个人投资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承接施工合同标准文本
- 关于售后合同标准文本
- 第一章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概述智能交通课件
- 写字楼保洁合同标准文本
- 定时计数器的方式寄存器TMOD张宗芳课件
- 调节器作用规律之比例作用规律张子钊课件
- 食堂就餐协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授予合同研究
- 《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分享
- 国开(河北)2024年秋《宣传工作实务》形考任务1-4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七版)
- 旧房改造施工成品保护措施方案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意识形态知识培训课
- 单位职工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组建方案
- DB32T-县级(区域)医疗资源集中化运行规范 第1部分:集中审方中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