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木叶教案说木叶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养成咀嚼、回味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策略: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探讨中加深对诗歌语言微妙意味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步骤:一导入: (投影以下内容)师生朗读一遍(读出感情来)九歌湘夫人 : (节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木与树、木叶与落木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大家速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2、。 )二 (投影以下内容)诗歌中的语言可以单凭语言解释吗?为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意象微妙的意味木树(按照字面的解释, “木 ”就是 “树” , 木本植物的通称。 而 “木 ”作为 “树 ” 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 “木头 ”“木料 ”“木板 ”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 “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 “木 ”也就给人以落叶之感。而 “树 ”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 “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 这些潜在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 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树叶 ”,
3、 “树”与 “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 致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匝地的感觉;而 “木叶 ” ,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木叶 ”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是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 ”是 “木”与 “叶”的统一, 疏朗与绵密的交织, 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而 “落叶” ,则比“木叶 ”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郑板桥有一句诗,叫做 “删繁就简三秋() ,领异标新二月花。 ”在()处应填 “树”还是 “
4、木 ”好,为什么?三品味下列诗句,谈谈你对它们的微妙的意味和表达效果的理解。(培养学生体察、咀嚼、品味诗歌语言的习惯,培养融会贯通质疑思辩的能力)第一组: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韦应物)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白居易)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第二组: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第三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四作业:摘抄、诵读课文中的名句。说木叶教案范文2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能运用本课所学
5、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难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 “木叶 ” 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一、导入: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诗: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请问诗中 “折柳 ” 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 “折柳 ”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在古诗词中多用于写离别的情景,表达离愁别绪。如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原因一是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习俗;二是 “柳”与 “留 ”谐音。 像 “杨柳 ”这样的具有暗示性的概念,不知不觉的影响
6、着人们。感染着人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庚先生的说 “木叶 ”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来分析 “木叶的暗示意思的 .。二、介绍作者,明确目标、林庚: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 “盛唐气象 ”。2、学习目标:学习诗歌的暗示性艺术特征,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三、学生速读课文(5 分钟),理请文章的结构脉络。四、研读课文,讨论问题。(一)请同学阅读1 3段,思考: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明确: “木叶 ”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木叶 ”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 ; “树叶 ”“落叶 ”却无人过问。(二)阅读46 段,结合
7、 1 、 2、 3 段,感悟 “木叶 ”和 “树叶的区别,探究由 “木叶 ”发展为 “落木 ”的原因,比较 “木叶 ”“落叶 及 “黄叶 ” ,进而把握 “木叶 ” 的艺术特征。问 1 :从概念上讲, “木叶 ” 就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 “树叶 ” 。问 2 :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1 、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思考:这些诗句中的 “树”和 “叶”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明确
8、:枝繁叶茂,浓阴匝地。春季、夏季。2、边显示文中所引诗句边引导学生思考: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思考:这些诗句中的 “木叶 ”和 “落木 ” ,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想到什么季节 ?明确:萧瑟、凄凉。秋季。3 、在此基础上,我们比较一下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两句诗。看看诗中的 “木 ”和 “树 ”有什么不同。明确: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的 “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中的 “木则是一种落木千山
9、的画面,感觉到的是 “空阔 ”和单纯。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秋天到了,树叶落了。小结:这就是 “木 ”在古诗中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单纯、开阔的秋的特点。4、提问: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木 ”给人以 “落叶 ”的暗示呢 ?明确: 因为“木 ”具有“木头 ”“木料 ”“木板 ”等的影子, 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 “叶”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5、思考: “木叶 ”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 “落叶”呢?让我们比较以下诗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 , “美女妖且闲, 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 “静夜无四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
10、, 灯下白头人”中 “木叶 ”、 “落叶 ”、 “黄叶 ”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 ?明确: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中 “木叶 ”飘零中透些微黄, “美女妖且闲, 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 “落叶”则饱含水份, 繁密, 而 “静夜无四邻, 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中的 “黄叶 ”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结论: “木叶 ”暗示的是 “落叶的微黄与干燥” ,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 ” 。这就是 “木叶” 的第二个艺术特征。6、小结: “木 “的艺术特征是: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单纯、开阔的秋的特点 ;微黄干燥单纯,带来空阔、疏朗的清秋气息。而树具
11、有繁茂的枝叶,密密层层的浓阴,褐绿色的树皮,充满生机、活力。7、学生齐读第七段,品味 “木叶 ”与 “树叶 ”、 “木 ”与 “树 ”的区别。并思考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艺术语言中。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1 、 思考: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 “木叶 ” 的艺术特征吗?写 “木叶 ”的真正目的何在?(可提示:文章第5 节前 3 句 )明确: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2、诗歌语言有暗示性,其实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绿色代表生命、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
12、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师: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 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思考 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 “木叶 ”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 “月 ”“梅 ”“柳 ”“杜鹃 ”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 体味古诗中的 “月亮 ”意象的艺术特点。思考 2: 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 说说 “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梅花绝句 。说木叶教案范文3【教学目标】、 学习、 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
13、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课时分配】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同学们知道这里的 “落木 ”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明确 “落木 ”即 “落叶 ”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呢? “木”与 “叶”有何区别呢?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 用简短的几个字, 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
14、就通过说 “木叶 ”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二、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的字注音袅袅()橘徕()亭皋()寒砧()漂泊()窸窣()迢远()冉冉()落于言筌()灼灼()门栓()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发现了一个文学现象, 是什么?中国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文章题目为 “说木叶 ” ,为了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 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 容易让读者把握“说 ”的要领。请默读全文,抓住一些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 1-3 段: “木叶 ”为诗人所钟爱。 4-6 段: “木 ”被人喜欢的两个原因7 段:总结经过四个到六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总结。这样处理教材可以练
15、习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让他们能够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文章,提纲挈领,切中肯綮。3、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 “木叶” 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 ” 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不是。写 “木叶” 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阐述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特点。4 , 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明确: 这种暗示性 “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 ,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四、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
16、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同学说那是“树 ” ,我说那是 “木 ” ,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 树与木有何区别?)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 两者没有区别。.既然生物上的树”与 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 “树 ” , 鲜有称之为“木 ” 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 ”与 “木 ”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联系课文,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象一位铮铮铁汉。.树”与 茶”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一大片的 “树 ”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17、 木: 落光了叶子,一大片的“木 ”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 “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从上面我们可总结出 “木 ”有两个艺术特征:第一, “木 ”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 “木头 ”“木料 ”“木板 ”等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 “叶” 因此常常被排斥在 “木 ” 的形象之外, 这排斥暗示着落叶。 例如,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这里“扫高木” ,显然是落叶的景况,显出 “落木千山 ” 的空阔。第二, “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于是 “木叶 ”就自
18、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 “落木 ” ,则比 “木叶 ”显得更加空阔,连 “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 “树 ”与 “木 ”的这种明显的区别呢?文中是怎么给我们讲述树”与 木”的区别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这篇课文,文中自然会给我们答案。首先,自己默 读课文,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们应该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 的这个特征了吧?在文章第五段: 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 一段)。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 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 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对于这个现象
19、,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 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 接下来我们看看, 木 叶”与 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 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树叶:繁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 落一两片).这些不同暗示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相同的意 味。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四句诗, 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意境?空 阔黄色木: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饱满绿色 一一树:高树 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疏朗微黄 一一木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 木叶下繁润绿色一一树叶: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 冉,落叶何翩翩总结:不同暗示性的字进入诗歌,往往产生了不 同的意境与情感。正是有了
20、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 木”就有了不同的意味,我们由此也可明白,清秋的落叶,诗人为何用木 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 燥。正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五、合作探究.杜甫突破了茶叶”的传统写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 , “落木 ”与 “木叶 ”的意味、 意境有何不同? “木”有疏朗之意, “叶有绵密之意。 屈原的 “木叶 ”是 “木”与 “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衬托了湘夫人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性格形象。杜甫的 “落木以 “木 ”代 “叶 ”, 洗净了 “叶 ”的绵密之意,意境更为空阔 ,生动的描绘了三峡萧索
21、的秋色,有力的烘托了悲秋之感。.课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趣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 文中大量引用古诗人关于 “木叶” 的诗句有什么作用?明确:一是作引子,引出议论的话题;二是作为例证,使得析理有凭有据;三是调节文气,增添文章的文化内涵。六、迁移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 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婿、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
22、灞桥; 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 杀青。 后人受屈原 “木叶 ”诗句的影响, 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古代诗歌还有没有类似的常见意象呢?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文化沉淀,木叶”这个词就往往出现在清秋的氛围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暗示性。 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古 典文学中是很多的,如菊花,柳条,明月等等。我们熟悉的岁寒 三友一般意味什么呢?(高洁,耐寒,坚忍)然而,如果所有的 诗人都这样写,那就成了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高明的诗人往 往能打破常规。诗人们把它们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 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形成不同的暗示性。看以下三首咏梅诗: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卜算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 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一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桥梁工程钢管脚手架维护管理方案
- 船舶行业合同(2篇)
- 幼儿园圣诞节庆祝活动方案
- 农田灌溉PE管道施工方案
- 艺体教师培训与发展总结
- 小麦滴灌安装合同(2篇)
- 医院建筑分布式光伏发电方案
- IT技术合作协议范本
-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督导检查实施方案
- 南宁2024年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英语第一单元期中试卷
- (新版)糖尿病知识竞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CHT 1027-2012 数字正射影像图质量检验技术规程(正式版)
- 教学成果奖培育思考
- 河北省廊坊市药品零售药店企业药房名单目录
- 研发项目立项管理流程总体思路.doc
- 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完整版)
- 榆林市第十二中学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盘县红果镇上纸厂煤矿(技改)45万ta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维修电工高级实操考核内容
- 大练兵会操评比评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