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自主性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1页
中学自主性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2页
中学自主性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3页
中学自主性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4页
中学自主性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自主性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一、课题的由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提出:“新课改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

2、习的愿望和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同样也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学校德育要以新时代人的素质为大背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潜能,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获得体验、提高认识、养成习惯,形成良好道德、提高能力。但在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忽视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有意无意地把学生这一主体看作是被教育者,被矫正的对象,将教师这一辅助者视为德育的主宰者,进而削弱了教育效果。二是德育与学生兴趣、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片面地把德育理解为是理论的

3、强制灌输,跟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距离太远,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致使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也不喜欢。三是道德教育形式化。因为缺乏深入思考研究,对德育教育的关注便只能停留在学校组织了哪些课外活动、班主任和学生谈了几次话、学生是不是循规蹈矩等问题上,导致学校德育的教条化,简单化,带来学生的人性扭曲和无视教育。四是认知与养成相脱节,忽视道德实践。一些学校往往注重德育知识、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重视知而轻视行,学生只说不做,懂道德而不行道德。有些学校虽然抓了养成教育,但喜欢搞短期行为,注重用说教的方式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

4、教育培养。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学校德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育德的主体是学生,即在于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没有主体的参与,道德就没有意义。因此,以前那种片面强调以人管人,用一些教条的制度来约束人,客体性的德育管理模式,如“红领巾督导队”、“卫生监督岗”、“礼仪检查组”、“值日门岗”等,就容易给人一种误导:德育是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它忽视人的道德生活和需要,忽视为人提供机会使之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予以否认,忽视了人在德育的“教学做合一”中的成长规律。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带有制约性和客体性的德育措施在德育工作的初始阶段似乎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和表面的量变效果。而学生

5、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要使学校德育目标有效实现,仅仅靠外力改造和“客体制约”是远远不够的,根本上应通过学生个体的“内化”成为自愿自觉的行为。 针对以上弊端,迫切需要改革现行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努力探索出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所要求的新型德育工作目标、途径和方法。因此,我们根据学校“以人为本、主体教育、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将“中学生主体性德育”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性和前瞻性。 20世纪九十年代主体性德育的研究受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基础教育发达地区各学校的关注,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主体性德育研究从德育理论到德育实践均能有所突破,探索

6、并构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中学德育新模式,促使学生主体认识的内化,增强其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这也是本课题试图达到的目标。 基于以上原由,我们将“中学主体性德育实践研究”确定为科研课题。二、“主体性德育”概念界定 “主体性德育”内涵表述为:主体即中学生;主体性,就是人在所从事的物质活动或精神活动中所构筑,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研究主体的道德需要,把具有导向作用的道德要求化作主体发自内心深处的自发生长机制,由他律

7、到自律,由客体到主体,激励主体自觉提升道德修养的层次,最终达到道德的自觉和慎独的最高境界。主体性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它要求学校德育的重心从以道德准则,规范的传授转移到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上来,当然,转移重组并不是取消道德规范的传授,通过规范,规则的说理教育,可以使学生直接地了解和掌握社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之成为约束行为的理性指导。但关键在于道德规范的传授应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特定生理、心理、知识和思想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生动活泼地进行。道德知识的传授是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它不是最终目的,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品德的完善,使作为道德实践活动主体的人,能够独立地进行道德

8、理性思维,正确地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觉地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最终求得心性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这就必须通过发展道德思维和培养道德能力才能实现。这是更高阶段和较深层次的心理过程,最终将会凝聚成为一种素质,体现在各项道德行为之中。主体性德育正是遵循“教学做合一”的规律,它首先考虑学生的道德需求、道德情感、道德体验,以践行促养成,以体验促内化。引导学生个体精神的升华,敦促道德主体的自我完善。是充满“生命化”和“人文精神”的一种德育理念,改变了过去那种“讲”的太多、“做”的太少,“强调”太多、“自主”太少的弊端。而是以中学生个体为本,注重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自主评价的德育实践为主要内容,更关注

9、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道德需要和选择,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内化,使道德真正成为学生内在自律的行为规范。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我国,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步骤,而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有不良的制约作用。从深层次的角度看,已成为学生发展的桎梏。 而国外,法国的普通教育民主化改革(80年代至今); 未来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美国80年代的教育改革把创造性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出现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模式和策略;日本90年代的自我教育改革;西方的合作学习与

10、培养团队精神的理论等都在旨在寻求对中学生的自主性德育教育的新模式。研究价值:1、构建出新时期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中学德育新模式。 2、为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视角。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德育科学理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德育问题的理论工作者提供具有学术价值的借鉴,并可以向更大的区域范围推广,从而探讨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中学德育新模式。3、促进德育模式的多样化,在中学教育领域形成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模式。创新之处:1、构建新时期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中学德育模式。 2、促使中学生主体认识的内化,增强其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

11、自我做人能力,完善学生品德,升华学生人格。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学校主体性德育的一般实践模式各校根据学校的实际、社区的实际、学生的实际,从整体性、科学性和主体性出发,以校为本,构建德育的工作体系、内容体系和活动体系。 2、构建班级主体性德育的一般实践模式 总结和筛选优秀班集体建设中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管理方法及相关经验,形成班级主体性德育的一般实践模式。 3、构建主体性品德培养的一般实践模式 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即为品德。主体性品德培养应注重个体在道德两难问题上的选择教育,注重个体在社会实践和德育活动中的体验教育。研究选择和体验

12、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 (一)校本德育体系一般模式的构建内容: 1、校本德育体系的构建与社区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资源的选择。 2、校本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目标的选择。(二)班级主体性德育一般模式的构建内容: 1、研究中学班集级体建设中自主管理机制、自我评价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的科学构建。 2、研究中学班集体建设中自主管理机制、自我评价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的科学构建。 3、分别研究中学自主性班级活动的结构要素及组织原则。(三)、主体性品德培养一般实践模式的构建内容: 1、研究中学生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内容体系及教育情景的创设,研究体验性德育活动的结构要素及组织原则。 2、研究中学

13、生道德两难问题的教育内容体系及教育情景的创设,研究体验性德育活动的结构要素及组织原则。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目的),重要观点本项研究首先组建有较强研究能力且结构科学合理的课题组,然后进行信息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通过深入的文献资料研究和社会调查研究,获得国内外有关开放教育背景的德育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以发展教育理念为指导,建构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理论框架和内容体系。其次,开展科学的实验研究,采取选定实验班、年级最后全面推开的实验研究策略,进一步完善理论构想,直至构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小学德育新模式。本课题以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为载体

14、进行研究。本课题研究将采用,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坚持自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合作共进原则。将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 准备阶段。(1)学习走向主体性德育。(2)拟定相城区望亭中学自主性德育教育质量目标、相城区望亭中学自主性德育教育指导方案。(3)在学习走向主体性德育理论基础上,对实验教师进行实验理论培训。实验教师根据主体性德育实验的理论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确立个人研究的子课题。 2.正式实验阶段。各实验教师依据自主确立的主体性德育实验子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推出研究成果并进行展示。完善并形成相城区望亭中学自主性

15、德育教育质量目标、相城区望亭中学自主性德育教育指导方案总结。 3.实验的总结评价阶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对整个一轮实验进行总结,并撰写出总实验报告,组织人员对课题进行鉴定。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06.92006.10)完成课题研究设计,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2)调查研究阶段(2006.112007.1)确定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完成调查报告。(3)文献研究阶段(2007.22007.7)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内容,进行理论研究,研究成果以论文来反映。(4)实验研究阶段(2007.92008.5)运用实验法在课堂教学和校外活动中进行综合实验、分析和论证。(5)结束总结阶

16、段(2009.62009.8)收集整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研究方法:根据本研究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前提,主要调查现阶段中小学自主性德育的现状。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是本校教师、学生、部分家长及社会人士。理论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文献研究为中小学自主德育要达到的目标、操作、评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将成功经验总结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实验研究是课题研究的主体。在研究过程中,将依据正确的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循环进行,以期达成目标。六、本课题研究

17、的可行性分析(一)、核心成员简介:课题组部分成员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对学生德育颇有研究。时耀良、张建明、王建明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汤伯钧老师兼任校教科室主任,在科研方面有突出贡献。黄小亚、陆祥桂、范丛红、许友炜、邢莉花、李达等年轻老师具备较为系统的德育理论知识,并在德育实践中勇于创新,为科研工作展开创设优良环境。(二)、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在文献搜集工作方面。本课题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自主性德育的研究成果,搜集了大量文献资料。其次,做好调研方面的工作。从家庭、学校结合社会各方面的现状,综合考察当前中小学自主性德育工作,从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操作性平台。(三)、

18、完成任务的保障条件:首先,保证措施包括:对自主性德育教育的研究国内外理论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实践者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和实际工作经验,为我们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范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对中小学自主性德育工作都非常重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自主性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成员长期从事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对课题研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研究资料的获得:本课题融理论、实际于一体,研究资料获得主要从理论支撑和实际案例方面展开。理论层次主要通过文献、网络获取;实践主要通过学校备案、班级调查及学生周记等方式获得。最后,经费筹集:经费来源方面一是争取上级教育行政和科研部门的支持,二是学校预算内的投入。经费予以切实的保证。经费预算如下:1、资料费:5000元;用于购买图书、声像等资料;2、国内调研差旅费:10000元;用于教师外出学习、考察;3、小型会议费:5000元;用于开题会、结题会、研讨会等;4、计算机使用费:3000元;5、印刷补助费:5000元;用于课题专著出版;6、管理费:2000元;7、其他:5000元;用于邀请专家讲座、培训;合计:35000元(四)、研究时间的保证:本课题组部分成员从事班主任工作,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