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综合治理_第1页
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综合治理_第2页
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综合治理_第3页
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综合治理_第4页
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综合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的综合治理1. 常见杨树腐烂病和溃疡病病原及病症杨树溃疡病分类及症状杨树溃疡病 , 俗称杨树腐烂病、 枝枯病等, 是一种慢性病害 , 同时 也是一种典型的“寄主主导性”病害。 可以危害树干、 根茎 和大树枝条。 我国杨树溃疡病主要表现为水泡型、 大斑型和烂皮 型 3 种症状类型。 经 观察, 我所北区杨树溃疡病属于水泡型和烂 皮型。水泡型溃疡病 : 光皮杨树上多表现为水泡溃疡症状, 在皮孔的 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 0.5-1.0 厘米,泡内充 满褐色液体,按压即可渗出,有臭味,随 后水疱破裂, 流出淡褐色液体, 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 染成黑褐

2、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 一纵裂小缝;粗皮树种 上多表现为淡褐色至褐色、 圆形或椭圆形水渍状病 斑, 直径约 1 厘米,边缘不明显,质地松软,手压之有褐色臭水流出,后 期病 斑下陷,呈灰褐色(图 1)。烂皮型溃疡病 : 俗称烂皮病,病害症状表现为干枯和 枯稍两种 类型,其中干枯较为常见。发生初期,树干树皮出现灰 褐色病斑,病皮组 织腐烂、 变软,有酒精味,用手压时有水渗出, 木质部表面出现褐变,病 斑失水后,树皮干缩下陷,有时呈龟裂 状,病斑有明显黑褐色边缘,病斑 中常出现黑色小点或桔红色、 丝状的病菌分生孢子角。 病斑后期不断扩大, 皮层纤维分离如麻 状,易剥离。 当腐烂病斑环绕枝干一周

3、时造成枝枯型病 状甚至死 亡( 图 2) 。图 1 水泡型溃疡病图 2 烂皮型溃疡病引起溃疡病的病菌 杨树溃疡病病原真菌是弱寄生菌,潜伏侵染是 其重要特点。 溃疡病菌侵入树皮后 , 如果树木生长旺盛 , 抗病性强 , 病菌 便停止 扩展 , 处于潜伏状态。当树势衰弱 , 抗病性差时 , 处于潜伏状态的 病原菌就会继续侵染危害。在我国引起杨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 , 而且不同地区病 原菌种类 也不尽相同。据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有葡萄座腔菌属 (Botryosphaeria) 、 疡壳孢属 (Dothichiza) 、盾囊霉属 (Coniothyrium) 、腐皮壳属 (Valsa) 、 棒盘孢属

4、 (Coryneum) 、从 赤壳属 ( Nectria) 、茎点霉属 ( Phoma) 等,常 见的几种主要病原菌 是以无性态形式 ( 主要是分生孢子 ) 在自然界出现的。水泡型溃疡病真菌以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 子囊菌 亚门 ) 最为常见,其无性型国内文献认为是 聚生小穴壳菌 (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 半知菌亚门 ) ,国 外文献则认为是七叶树壳梭孢 ( Fusicoccum aesculi )(半知菌 亚门 );烂皮型溃疡病真菌以污黑腐皮壳菌 ( Valsa sorida Nit ) ( 子囊菌亚门 )最为常见

5、, 无性型为黄金壳囊孢菌Cytospora发病规律及病原菌侵染、传播方式 不同症状类型的杨树溃疡病侵染发病过程基本一致。一般 3 月下旬 -4 月开始发病, 5-6 月为第 1 个 发病高峰, 7-8 月温度升 高病势减弱, 9-10 月为第 2 个发病高峰。自然条件下, 杨树溃疡病菌以菌丝在树皮内越冬, 越冬病斑 内产 生分生孢子器和成熟的分生孢子,成为当年侵染的主要来 源。病原菌一般 由气孔或伤口进入树木组织, 在有伤或条件适宜 下发病严重。该病发生 与寄主植物长势有关,在春旱、春寒、风 多、土壤返碱板结积水以及苗木 假植时间过长造成树势削弱时易 发病。发病程度与树种、林龄、密度、林 木含

6、水量等因素有关。 病害的发生发展与降雨量、 相对湿度成正相关, 凡 是在降雨量和 相对湿度出现高峰的时间或其后不久,必然出现发病高峰。 在 18? 25 C 的范围内,相对湿度,降雨量的多少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起着主导作用。病原菌的越冬方式及侵染、传播途径研究结果的指导意义:2 防治整体思路及具体措施防治思路增强树势,降低发病率。减少菌源和树木损伤 ( 冻伤、灼伤、机械伤、害虫蛀 食伤 等 ) ,降低侵染率。具体措施精细管理清除林下地被、杂草 经调查,林下种植紫花苜蓿的区域腐 烂病最严重。 苜蓿根深, 过分吸收土壤水分和矿物质, 削弱杨树长势, 同时草的长势过高、 杂草丛生,严重影响绿地效果

7、(图 3)。建议使用除草剂,同时深翻土壤将苜蓿和杂草去除。图 3 杂草及苜蓿调整、拆除树架树架长时间不调整, 造成树干勒伤凹陷, 影响树木养分输送; 搭 建树架时, 绑缚使用的胶丝袋不透气, 造成树木腐烂 (图 4)建议根据树木长势调整或拆除树架,新栽树木在搭建树架 时,绑缚 物要使用透气的草绳。图 4 绑缚物不透气导致树木勒伤、腐烂死树及时刨除 因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在腐烂严重的濒死、 死亡杨树上萌发 迅速,为避免菌源扩散(图 5),应定期进行检查,及时 将死树 和腐烂严重、 无防治价值的濒死树刨除。 刨除后对树穴及周围土 壤进行杀菌处理,使用常用杀菌剂浇灌即可。图 5 濒死杨树上的分生孢子器

8、(黑色突起)和分生孢子角 (橙色卷 曲)伐除部分杨树,增加树木间距目前,杨树栽植的间距约为 2.7mX 2.7m ,间距小,通风透 光程度差, 削弱杨树长势, 同时也加重了病原真菌分生孢子的传 播、侵 染(图 6)。建议对杨树进行隔行伐除, 共计伐除杨树约 12000 棵,将间 距增 加一倍,增强树势,降低病原菌侵染率(图7)。图 6 栽植过密 图 7 隔行伐除示意图适时修剪如对杨树进行修剪, 建议在早春进行, 避免冬季修剪造成冻 害; 树木较大伤口要涂抹杀菌剂(硫酸铜等)、促愈合剂(萘乙 酸等)以及保 护剂(蜡或漆),防治病菌通过伤口侵染。保证浇水、 同时保证土壤排盐、 排水通畅。 杨树喜水

9、喜肥, 缺水会造成树势衰弱,因此早春要按时浇 灌返青水,生长季节也要根据需 要适时浇水。做好杨树虫害防治, 尤其是蛀干害虫, 以减少树干 损伤, 降低侵染率。土壤改良 区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粘重、板结,保 肥、保水、 通气性差。建议每年秋季施适量有机肥,同时翻地,改善土壤 条 件,增强树势(图 8 )。图 8 土质粘重、轻微板结图 9 病斑多集中在在向阳面树木涂白 北区气温偏低,风力强,杨树冬季易发生冻害; 夏季向阳面 日照强烈,树木易被灼伤, 经观察树木向阳面病情更为严重 (图建议每年 10 月中下旬,对树木进行涂白处理,涂白高度保 证在 2米以上,减轻冻害、日灼伤害、同时涂白剂成分石

10、硫合剂 兼具杀菌、杀 虫功效,可减少病虫害侵染。涂白剂成分和配比 : 水: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 =25:1:1:1 可外 加少量动物油增加附着性。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3 月树液流动 前, 5-6 月和 9-10 月两次高发期以及 4 月和 7-8 月的低发、潜 伏期。杀菌剂种类及使用原则: 第一类保护性杀 菌剂(渗透性),第二类治疗性性 杀菌剂(内吸性和渗透性); 早春植物萌动和发病前以及秋末病菌进入休眠期 后,使 用第一类,进行预防;生长季节,则将两类药剂混合或交 替使用,防治 病菌产生抗药性。具体施用方法:3 月初(树液未流动,未发病): 使用保护性 杀菌剂,如石硫

11、合剂、硫酸铜等。 对主干和大枝进行喷雾或涂干, 腐烂病斑进行刮除 后涂 抹处理、每隔 10-15 天防治一次, 共防治 2 次。4 月(树木萌芽,病情逐渐发展,第一次病情高发 前期)和 7-8 月(潜伏期,即第二次发病高发前期): 渗透性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 避免产生抗药性 (先 用内吸性,后使用渗透性)。 对主干和大枝进行喷雾或涂干, 腐烂病斑进行刮除 后涂 抹处理,每隔 10-15 天防治一次,共防治 2 次。5-6 月(第一次高发期)和 9-10 月(第二次高发 期): 药剂交替使用, 喷雾或涂干, 适当增加药剂浓度, 尽量在 雨后进行防治, 降雨多就增加用药次数,共防治 3-4 次

12、。目前正在进行药剂试验,选择常见 7 种药剂,计划 施药 3 次,通过用药前后病情调查, 筛选出其中药效较好的几种, 用于整个区 域的防治。表 1 选用药剂简介药剂名称 简介多菌灵 苯并咪唑类;内吸治疗、保护作用。甲基托布津 内吸治疗。三唑酮 三唑类;内吸治疗;对菌丝疗效比对孢子强。 代森锰锌 保 护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硫酸铜 渗透、保护作用;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百菌清 渗透、保护作用。福美胂 铲除、保护、治疗作用。2.2.3 新栽植苗木注意事项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加强苗木检疫,避免栽入患病植株。223.3 注意保护根系,蘸生根粉( ABT3 号, 10000 倍液)定植后, 施基肥、灌

13、水,喷施或涂抹保护性杀菌剂。涂白。表 2 各个时期防治要点一览表时间 发病阶段描述 药剂防治 其他工作 备注3 月 树叶未流动,真菌还处于越冬期。 喷施或涂抹保护性 杀菌剂次,间隔 10-15 天。 及时浇返青水。 药剂防治时,烂 皮型溃疡病的 腐烂病斑均要刮除后涂药。4 月 进入生长季节,越冬菌丝或子实体产生分生孢子,开始侵染、发病 内吸性杀菌剂和渗透性杀菌剂交替使用,喷施或 涂抹 2 次,间隔 10-15 天。 1 调整或拆除树架;2 防治虫害,尤其是蛀干害虫危害;林下杂草清除;保证土壤排盐排水通畅。5-6 月 第一个发病高峰期 内吸性杀菌剂和渗透性杀菌剂交 替使用, 浓度适当增加,喷施或

14、涂抹 3-4 次,降雨多用药次数可 增加。7-8 月 气温高,病势减弱 内吸性杀菌剂和渗透性杀菌剂交 替使用, 喷施或涂抹 2 次,间隔 10-15 天。9-10 日 第二个发病高峰期 内吸性杀菌剂和渗透性杀菌剂 交替使用, 浓度适当增加,喷施或涂抹 3-4 次,降雨多用药次数 可增加。10 月末 -11 月停止发病,真菌进入越冬期。 1 树干涂白;2 施有机肥;3 清理林下枯枝落叶。3 建立长效的病情调查和防效检验制度3.1 每年生长期过后抽样测量树木胸径,查看平均增长量;定期进行病情指数分析。采用文献中的病情分级标准(表3)和病情统计方法(感病指数 =艺(各级发病株数 X 各级代表值 ”调查总株数 X 最高级代表 值),每年在发病高峰期前后进行病情调查和分析,以了 解发病情况, 检验和改进防治方法。文献中病情指数分级标准、计算公式、统计分析方法:表 3 杨树烂皮型溃疡病病情分级标准Table 3 disease grading standards of Cytospora canker病级代表值病情I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