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悟克勤禅学思想研究及其应用武汉大学博士魏建中,清华大学总裁班教授杨宝民电话:138235091542021年6月2日宋代国师圆悟克勤圆悟克勤是宋代中期的一位禅门宗师,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很大贡献。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尤其是他的碧岩录、圆悟心要和圆悟克勤禅师语录三部著作,把中国的禅文化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可以说,圆悟不仅是一位证悟自性、心灵自由的禅僧,也是一位通达经论和各家宗旨、善于阐释的大家。本文全面搜集资料,充分利用今人的研究成果,试图对圆悟禅学进行首次全面系统的研究,探明其禅学的主旨精神与博大内涵,并重新审视对圆悟的历史评价,从而深化对宋代禅宗史的研究。第一章宋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宋代
2、禅宗第一节宋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圆悟克勤禅师生卒年为公元1063-1135年,生活在宋代中期,在这段时间北宋由兴盛走向衰落并灭亡,南宋建立。宋朝历代皇帝基本上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扶持佛教,同时士大夫对禅宗的青睐也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时期,禅宗文化作为完全中国化,并在汉传地区占重要地位的佛教文化,日益走向整个社会,“它不仅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积淀之中,而且浸渍到社会各阶层的心理”。所以说,宋代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圆悟克勤圆融综合、雅俗共赏禅风的时代人文背景。图为元钱选临摹宋太祖蹴鞠图一、宋代的政治特色及佛教政策宋代是秦汉统一后历代王朝中维持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虽然军事上始终不及汉、唐强大,经常受到北方
3、、西北方外部部落的威胁,但是在文化上却有卓越成就,此外,宋代经济非常发达。“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处于一个划时代的坐标点。两宋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这段话非常精辟地概括出了宋代的社会特征,指出了宋代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宋代历朝皇帝在维持儒家正统地位的同时,在政策上非常重视和扶持佛教,使之作为其统治的辅助工具,这样大大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宋王朝对佛教的政策以崇奉为主,限制为辅。太祖、太宗、真宗、仁宗、高宗等皇帝多信仰佛教,实施了大规模造寺安僧、组织译经的政策秋江瞑泊图 赵构(宋高宗)北宋开创了中国
4、文官治国的先河宋代政治是一种士大夫政治,体现了一种现代文官政治的特征。其实,传统中国的政治系统与文化系统是高度整合的,二者经常密不可分。而宋代在这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显。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时代,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北宋实行文官政治,对文人非常重视。因此,士大夫队伍空前壮大,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宋代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对文化比较重视,其对佛教的政策是极有利于佛教发展的,也正是在这种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宋代的佛教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面向社会广泛传播,深深影响了宋代各个层面的人。二、宋代的文化与经济及其对佛教的影响宋代历朝统治者对文人的重用,大大提升了文人的
5、地位,促进了教育的繁荣,学术的自由以及市民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同时,思想的活跃,个性的增强,加剧了主体心灵的冲突,同样也为宗教文化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滋生土壤。这种强大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得社会各阶层虽政治经济地位有别,但主体心灵方面则有着共同的理想与抱负、价值追求和审美境界,那就是入世与出世社会担当与心灵超越走向统一,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愿,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着主体崇高价值的实现与完善。关于宋代文化,陈寅烙有过较权威的论述“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见宋代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时期。可以说,宋代文化是对唐代文化的一种新发展,具有着更深的
6、意蕴,人们以更为理性的方式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呈现出一种刚柔相济的文化范式北宋赵令穰 江村秋晓图卷手卷 绢本水墨 设色 2宋代在文化上是一个融合与创新的时代在宋代这个时期,儒道佛三教文化都涌现出自己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学说,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比如一直影响到明清、借助哲学思辨来论证儒家纲常伦理和名教合理性的道学又称理学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颖、程颐、朱熹等人。理学的发展将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和实践功能都推向了极致,对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生存理念和思维方式产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道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佛教的影响,同时它也反过来对中国佛教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重大
7、影响”。在宋代初期丰富的文化氛围中,苏轼成为文化艺术代表人物,西园雅集图就表现了宋代文化高人之间的聚集和聚会。可以说,宋代在文化上是一个融合与创新的时代。在这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文化表现为深层次的理性化,儒家得至。复兴,而儒佛道之间也出现深层次的交涉,在儒佛道交涉的过程中,佛教的思想得到了传播,走向了社会各个层面。西园雅集图 宋代李公麟北宋经济大发展 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在经济上,在长期安定的局面下,获得空前的发展。北宋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水稻种植向北方扩展,垦田面积进一步扩大,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这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超过了以前的任何历史时期”。纺织、制瓷、造船、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
8、和产量都超过了前代,行业分工更趋细密,家庭手工业产品日益商业化。在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代的城市经济和商业也相应地繁荣起来。繁荣的经济恰恰为宋代佛教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十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两宋时期科技水平的提高则为宋代佛教社会化奠定了传播基础,比如雕版印刷与造纸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书籍生产数量,扩大了传播的范围,促使更多的图书进入民间社会。从而,使佛教典籍也能为下层民众所拥有,这十分有利于佛教的社会化发展。李公麟仿周文矩文苑图第二节文化融合背景下宋代禅宗的特色在宋代,慧能门下分化出来的五家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伪仰宗已经不传,法眼宗虽然在宋初盛极一时,在永明延寿禅师以后也就衰落了,宋中
9、叶以后法脉即断绝,而曹洞宗在宋初比较沉默,盛行于各地的主要是云门宗和临济宗。云门宗入宋后有比较大的发展,不过到南宋时便渐渐趋衰微,到了元代,法系便无可考。临济宗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世主要是此宗的法脉。中国禅宗在唐代发展之后,到了宋代进入了兴盛时期,宋代禅师在整理唐代资料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许多禅修方法,为禅宗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宋代禅宗是以唐代禅宗的思想活动为诊释对象而出现的新的文化现象。所以,相对唐代禅宗而言,宋代禅宗有其特殊的思想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宋代是一个文化全面融合与发展的时代,儒道佛都获得了发展的契机,涌现出各自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学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对后
10、世有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宋代禅宗兼包并容,积极影响统治者和士大夫而日益走向社会,最终成为宋代佛教最繁盛的宗派和中国佛教的主流。宋代的禅师们根据时代需要,大立文字,将宋代禅宗向社会的全面渗透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宋代禅宗在继承传统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走向了一条儒学化、社会化的道路。北宋李公麟北宋 李公麟 丹霞訪龐居士圖一、宋代禅宗的儒学化宋初,王朝百废待兴,制定以儒治国的方针。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的文化积累,儒家文化全面复兴,以天下为己任、恢复先王古道的政治意识和道统意识成为广大士大夫的普遍思潮。宋代儒学是大师辈出、思想建树丰富的儒学发展鼎盛期。而随着道统意识的加强,必然视佛老为异端
11、,韩愈的原道成为这个时代的旗帜。面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佛教主流清醒地意识到这种情况,提倡吸取儒家的伦理学说,改变佛教末流的不良倾向。禅宗吸取儒家的思想,提倡辅助治国,有三教融合的倾向。如永明延寿力图改变唐末五代普遍流行于禅宗中的不问善恶是非的风气,提倡禅教统一、禅与净土统一,要求佛教回到生活中去,参与王政的辅助。他在万善同归集中说,“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理,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他是从理论上证明僧尼参与世间生活、遵循基本伦理要求的必要性。北宋著名的学僧契篙说“夫圣人之道,善而已矣先王之法治而己矣。佛以五戒劝世,岂欲其乱耶佛以十善导人
12、,岂欲其恶乎书曰,世善不同,同归于治。是岂不然哉”这段话表明儒佛同源,都是向善的,主动向儒学靠拢,因此力图让佛教作为儒学不可缺少的补充,就成了宋代佛教儒学化的理论方向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僧宋儒与传统儒学的一个重要不同点,是非常地强调忠孝节义禅宗对此有所回应。契篙禅师的孝论是中国佛教学者阐发孝道最重要的专著。孝论叙云“夫孝,诸教皆尊之,而佛教殊尊也。”他说佛教最为尊孝。在他看来,佛教徒以出家修行的方式立身行道,也能荣耀祖先,使祖先亡灵得到福报,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佛教的孝与儒家的孝异曲同工。奉敕撰宋高僧传的赞宁进一步提出“佛法据王法以立”的主张,因为“王法”是“世
13、法”的最高原则,佛法入世,当然也应以“王法”为最高准绳。多数文人士大夫,也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看待佛教,从先天至善心性角度推动禅学与儒学的统一,发展出忠孝节义、优国忧民的共同理念。到了北宋末年,忠君爱国成了当时做人的最高标准。二、宋代禅宗的社会化宋代的文化发展体现在融合与创新上,儒道佛都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在这个时期,禅宗在儒学化的基础上,重视语言文字的传播作用,积极影响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处在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之中。圆悟禅师认为,“佛法即是世法,世法即是佛法。”这里说明佛法与世间法是不可分割的,从理论上论证了禅宗走向社会的必要。麻天祥先生提出了、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理论,他认
14、为,“对于宗教组织来说,宗教徒一方面要超越有限,实现超世俗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还得参与现实,在有限的,甚至是残酷的环境中,维系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并受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的限制与塑造,这就形成了无限与有限、终极与现实、超越与参与的两难悖论,也就是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问题。佛教要想在中国生存下去,必须解决二律悖反这个问题,走社会化这一条路。宋代禅宗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从而成功地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的精神源泉。禅宗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字化时代禅宗发展到宋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字化时代,即所谓“文字禅”时代,佛经律论的疏解,语录灯录的编纂,颂古拈古的制作,一时空前繁荣。宋代禅宗非常重视语
15、言文字的作用,文字禅的形成促进了宋代文学、艺术与禅宗的交融,其本身己经超出禅宗内部宗风的范围。中国的禅宗史,一般是把临济宗的汾阳善昭一推为文字禅新风的开创者。善昭为了方便佛教初学者,作了颂古百则和公案代别两部书,汇集了古代若干的公案,分别用褐颂和“代别”加以陈述。稍晚于善昭的另一文字禅的重要代表人物是云门宗的雪窦重显。雪窦重显仿照善昭的作法,也作了颂古百则。自此后,凡有文化的禅僧积极研习颂古,从古则和颂文中体悟自心,发明禅意。重显禅师,北宋遂州(四川遂宁市船山区)人。俗姓李,字隐之。家世豪富,以儒业传世。幼受家学,而志存出世,乃以妙龄离俗入道,投益州普安院之仁诜出家。初习经律,兼涉世法。受戒之
16、后,唯专定业,得法于复州北塔之智门祚禅师,依止五年,尽得其道。后隐于钱塘灵隐寺三年,乃出住苏州之翠峰寺。次年转徙明州雪窦山资圣寺,海众云集,大扬宗风,乃有云门宗中兴之祖之称。又以师久住雪窦山,后世多以“雪窦禅师”称之。于皇祐四年入寂,世寿七十三。谥号“明觉大师”。遗有明觉禅师语录六卷、碧岩集百则颂,及诗集瀑泉集行世。雪窦重显(9801052),宋代云门宗僧宋代禅宗的文字化与广大士大夫的参与是分不开的。宋代士大夫的参禅活动不是一种盲目的崇拜,而是充满一种理性的怀疑精神,由于有这种理性精神,士大夫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反馈于佛学,非常重视佛教经典,对某些适合宋代士人心理需要和文化需要的佛教经典表
17、现出明显的偏爱。读的维摩、金刚代的楞伽、法华二经外, 华严、楞严、圆觉除了唐代士大夫常阅三经取代早期达摩时等经成为宋代居士阅读参究的主要经典。华严经以其事理圆融受到宋代士大夫的特别爱好。比如苏轼与黄庭坚,非常喜欢与熟悉华严学说。黄庭坚用“行布”一词论诗论画,就是借用华严宗的术语。华严宗构想圆融无碍的宇宙体系,禅宗明见人的主观心性,而这正是传统儒学所缺乏的,因此二者都成为构筑宋代理学的重要因素。华严通禅,儒释相融,也正与这个时代的文化整合观念相关。士大夫的佛学水平空前提高,对佛经的意旨多有发明,士大夫为佛经作注疏以及为僧人语录作序成为一时风尚。北宋后期的诗坛盟主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佛禅有非常
18、密切的联系。这批宰臣和文豪的思想取向,无疑对整个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影响。苏轼指出“释迎以文教,其译于中国,必托于儒之能言者,然后传远。”可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得不借助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途径,减少阻力和压力同时,佛教自身也不得不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和吸收,在可能的范围内,对自己的理论加以补充、修正、解说,这些都是宋代佛教做得比较成功的方面。宋代禅宗特别重视与世俗生活相适应的规仪制度、宗教修养,主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解脱。因此,禅宗向广大士大夫文人传播,受到当时社会大众的欢迎,成为整个社会的时尚,这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士大夫禅学。相当多的朝廷重臣和文坛领袖热衷释典,栖心禅寂,据嘉
19、泰普灯录、五灯会元、居士分灯录、居士传等典籍记载,仅位至宰辅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或同等职务的就有富弼、赵拄、张方平、文彦博、司马光、王安石、吕惠卿、苏辙、张商英、吴居厚、张浚、徐俯、李纲等等,其中有对禅学研究极深的真正居士,如富弼、张方平、王安石、张商英、李纲等人。圆悟禅学在宋代禅学思潮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另外,宋代佛教以“禅净合流”为标榜,禅宗法门普及普通群众,此时佛教信徒结社遂相应以念佛禅为要事,同时也从事大量世俗性的活动,如操办丧葬、修桥补路等。这时候,创自民众并服务于民众的禅宗结社活动如如茶,在民间社会,其影响甚至超过了那些由僧尼、文士结集而成的禅宗正规组织。事实上,宋代以
20、来,寺院在都市中赢得属于自己的“地盘”,而在广大的农村,形形色色的佛教结社更易招来善男信女。在这个过程中,也促进了净土宗的发展,体现了禅净合流的倾向。从宋代禅宗深入士大夫及普通百姓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宋代禅宗在唐代佛教发展的基础上,在神圣与世俗之间偏向世俗,朝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向社会各阶层传播,为广大士大夫及民众所接受和参与,从而陶冶了他们的审美观念,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在与儒道的融摄互补中,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从而变得更加圆融通透,为解决无限与有限、终极与现实、超越与参与的矛盾树立了一个典范。综上所述,宋代禅宗继五代之后,在整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社会环境下,又出现了新的盛况。
21、其基本特点体现为对唐五代以来派系林立的禅宗格局进行整合,在接受儒家基本伦理的基础上全面向社会渗透,走向了一条儒学化、社会化的道路。相对于隋唐来说,宋代禅宗在文化调适与传播方面,是一个全盛时期,因为它获得了社会土壤这块广阔的空间。这种儒学化、文字化和社会化的特色反映在圆悟克勤的禅学思想与实践中,可以说圆悟禅师是这种人文环境培育的重要成果之一,圆悟禅学是这种人文环境在禅学上的集中体现,圆悟禅学在宋代禅学思潮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二章 生平与活动第一节修道历程与悟道因缘圆悟克勤(1063-1135年)四川彭县人,一,字无著,号佛果,圆悟,俗姓骆,彭州崇宁今生于一个祖上世代以儒为业的书香门第家庭。记
22、忆力极好,日记千言。一日,圆悟禅师偶游妙寂寺,物,怅然不己,谓同伴曰“予殆过去沙门也。”见到佛书,圆悟禅师儿时记忆读之再三,如获旧于是便立志出家,法师落发,后又从文照法师学习讲说,从敏行法师学习首楞严经,依寺僧自省不知疲倦,并窥其奥旨以为不足。圆悟禅师在一次生病后,便放弃了过去那种沉溺于文字知见的做法,离开了妙寂寺,往参宗门大德。圆悟禅师首先来到黄聚真觉惟胜禅师座下。惟胜禅师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一日,惟胜禅师创臂出血,告诉圆悟禅师道“此曹溪一滴也。”圆悟禅师一听,惊诧不己,良久才说“道固如是乎”于是,圆悟禅师便徒步出蜀,遍参禅德。他先后礼渴了玉泉承皓、金銮之信、大伪慕喆、黄龙祖心、东林常总等
23、人,都被他们视为法器。而黄龙祖心禅师曾告诉他说“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画作)北宋晦堂祖心禅师晦堂祖心(10251100),北宋临济宗黄龙派高僧。广东始兴人,俗姓邬,号晦堂。十九岁时出家,翌年试经得度,住受业院奉持戒律。后谒云峰文悦,侍居三年;又参黄檗山慧南,亦侍四年。机缘未发,遂辞慧南,返文悦处,文悦示寂,往依石霜楚圆。一日阅传灯录,读多福禅师之语而大悟。后随慧南移黄龙山,慧南示寂后继黄龙之席,居十二年。其后入京,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示寂,世寿七十有六,谥号“宝觉禅师”,安葬于南公塔之东,号称双塔。法嗣有黄龙悟新、黄龙惟新、泐潭善清等四十七人,著名诗人黄庭坚曾受法于师。祖心
24、禅师遗著有宝觉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冥枢会要三卷等。晦堂祖心禅师自豫章还,憩无畏院,偶书 举世竞趋人事老,忙中平得日高眠。从容一觉华胥梦,瞬息翱翔数百年。 法演禅师-临济宗大师法演禅师生于北宋1024, 俗姓邓,绵州巴西(今四川绵阳县)人。少年出家,35岁时落发受具,先在成都学习百法、唯识,后归禅游方各地,历时15年住白云岩和浮山,有礼远公塔偈一首。经浮山法远禅师指点,最后得法于白云守端。初礼白云禅师,法演禅师便向他请益有关僧问南泉摩尼珠的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 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初参南泉普院和尚,问:“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南泉和尚道:“与汝往来者是。”师祖禅师道:“不往来者
25、如何?”南泉和尚道:“亦是。”师祖禅师又问:“如何是珠?”南泉和尚召师祖,师祖应诺。南泉和尚道:“去!汝不会我语。”师祖从此信入。法演禅师刚举完这则公案,便遭到白云禅师的大声呵叱。于是,法演禅师便当下大悟,随即向白云禅师呈投机偈云:“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白云禅师看后,遂予印可,并命令他掌管磨事(丛林中,一般都专门设有磨院,碾磨谷物)。法演禅师善于教学 培育了三佛法演禅师是北宋中后期临济宗杨歧禅派的著名禅师。最后得法于白云守端禅师,言下契悟,最后成为杨歧派法嗣。先后住持安徽舒州白云山和湖北蕲州五祖寺等处。法演禅师宋代法演禅师有一首诗心闲到处闲说出了人
26、生真谛: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示寂,春秋八十岁。座下最著名的弟子有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等三人,时称“三佛”。圆悟禅师最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圆悟禅师最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圆悟禅师因为博通经教,加上参过不少禅门宿德,因此他有很重的豪辩之习气。为了将圆悟禅师锻造为二代法将,法演禅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决不拘一丝一毫的人情。凡圆悟禅师所尽机用,法演禅师皆不认可。一日,圆悟禅师入室请益,没谈上几句,又与法演禅师争辩起来。法演禅师很不高兴,便说道“是可以敌生死乎他日涅架堂孤灯独照时指死亡来临时自验看”圆悟禅师被逼得无路可走,生大
27、懊恼,居然出言不逊,抱怨法演禅师“强移换人”,然后忿然而去。法演禅师也不阻拦,只是说“待你着一顿热病打时,方思量我在。”圆悟禅师离开五祖后,来到金山,不久便染上了严重的伤寒,身体困顿无力。圆悟禅师试图用平日所学,来应对眼前的这场疾病,可是丫点都不得力。这时,他才想起临走时五祖法演禅师对他所说的话,于是心中发誓道“我病稍间稍微好一点,即归五祖。”圆悟禅师病愈后,果然重新回到了五祖。法演禅师一见,非常高兴,于是令他作为侍者。在法演禅师的锻造下,圆悟进步很快,最终顿悟自己本来面目,成为一代禅师。综上所述,圆悟的修道并不顺利,经历了很多挫折,这也反映了学道修禅的艰难。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圆悟克勤,在他的
28、说法著作中经常见到他对自己修道艰辛路程的反省。圆悟的悟道因缘很有特色。据载,一次,一位原籍四川的州府官员陈氏解印还蜀,前来拜访五祖,礼渴问道。法演禅师没有正面解释何为佛法,而是意外地引述一首诗歌道“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陈氏一听,惘然莫测,唯应“诺嗒”。法演禅师道“且仔细。”当时,圆悟禅师正侍立于侧,听到这两句诗,恍然有省。陈氏走后,圆悟禅师问法演禅师“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圆悟禅师问道“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么却不是”法演禅师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鹭,呢”圆悟禅师忽然大悟,连忙走出丈室,这时,正好
29、看见一只鸡飞上栏干,鼓翅而鸣。圆悟禅师自言自语道“此岂不是声”于是圆悟禅师便重新入丈室,向法演禅师报告他刚才所得,呈褐曰“金鸭香销锦绣炜,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法演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彻悟,立即认可,非常高兴地说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法演禅师于是遍告山中修行的大德们说“我侍者参得禅也。宋代李嵩听阮图第二节住持交游与学识人品一、住持交游圆悟禅师先后在成都昭觉寺、澄州夹山灵泉寺、潭州长沙道林寺、江宁蒋山寺、开封天宁寺、金山龙游寺、南康军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云居真如寺等七处传法,遍布南北,声名显赫,所到之处受到儒者士大夫的欢迎,得到他们的热烈支持,在
30、两宋期间为推进杨岐派禅法向社会的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宋徽宗崇宁一年间,开悟后的圆悟禅师回到四川探望母亲,受到僧俗两众的欢迎,后应成都知府郭知章住持成都昭觉寺。圆悟在此传法长达八年之久大居士张商英推崇圆悟克勤政和年间一,圆悟禅师辞去住持之职,复出峡南游于荆楚。在荆南,圆悟禅师拜访了大居士张商英无尽。张商英是兜率从悦禅师之得法弟子,堪称饱参之士,以道学自居,眼界颇高,诸方禅德,少有被他推许的。圆悟禅师见张商英居士之后,遂与他谈论华严要旨。圆悟禅师道“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万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张商英
31、听了,不觉移榻近前。圆悟禅师讲完这段话之后,便问“到此,与祖师西来意是同是别”张商英道“同矣”圆悟禅师道“且得可是没交涉”张商英被圆悟禅师否定之后,面带温色。圆悟禅师并不在意,继续点拨道“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句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张商英这才心悦诚服,连连点头称是。第二天,圆悟禅师又跟张商英谈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法界。当谈到理事无碍法界时,圆悟禅师便问“此可说禅乎”张商英道“正好说禅。”圆悟禅师笑道“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还是落在理事等名相差别当中,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
32、是佛,干屎撅。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褐日事事无碍,如意自在。手把猪头,口诵净戒。趁出淫房,未还酒债。十字街头,解开布袋。”张商英听完这一段开示,如醒酬灌顶,赞叹道“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于是便向圆悟禅师执以师礼,并请他留居夹山碧岩圆悟克勤成为南宋国师不久圆悟禅师又迁湘西之道林,后蒙太保枢密邓子常之奏请,得赐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南宋建炎年间一,在宰相李纲的奏请下,圆悟禅师又奉敕住持号称“江南禅林之冠”的镇江金山寺。在金山寺,高宗皇帝曾诏见圆悟禅师,请问佛法。圆悟禅师道“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没有差别。”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赐圆悟禅师之号。在这座高僧辈出
33、的著名禅林里,圆悟禅师大展临济宗风,棒喝交驰,机锋电闪,曾于一夕之中令会下参学者人开悟,声震天下禅林,其禅堂也因之得名曰“大彻”晚年,圆悟禅师又回四川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八月五日,圆悟患病,跌坐书褐“己彻无功,不必留颂。聊示应缘,珍重、珍重。”享年七十三岁。圆悟弟子众多 培育出两位大师大慧宗果、虎丘绍隆二人在圆悟的弟子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大慧宗果、虎丘绍隆二人。他们二人的法系分别形成临济宗大慧派和临济宗虎丘派,虎丘派一直流传到今天。圆悟禅师悟门广大,博学多才,说法善于诊释,纵横无碍,而其人品极高,当时的人们非常佩服他。据载,圆悟禅师住持夹山时,其弟子多得无地以容,并且对禅师都是“莫不人人畏服
34、,以为未尝有也”。圆悟禅师说法时,“清净无作,不入诸相”,听法者,“一听其语,莫不锹然感动有泣下者”。在住持天宁万寿寺时,“一时王公贵人,道德才智,文学之士,日造其室,车辙满户外。虽毗耶听法,不能过也。”圆悟传播禅法盛况空前,“度弟子五百人,嗣法得眼,领袖诸方者,百余人。方据大从林,匡众说法,为后学标表,可谓盛矣。”圆悟禅师崇高的宗教、文化地位,超凡脱俗的人品,受到世人的推崇,使得禅宗禅风日盛。学识渊博 著作等身 圆悟禅师勤奋好学,博闻强记,知识渊博。据僧宝正续传卷四所记载,圆悟非常重视研究佛教经论和禅宗语录,“凡应接虽至深夜,客退必秉炬开卷,于宗教之书,无所不读。”这里的“宗”,指“禅宗”,
35、“教”为言教,他是主张“融通宗教”的。他曾说“老汉生平,久历丛席,遍参知识,好穷究诸宗派,虽不十分洞贯,然十得八九。”他便是在渊博的知识基础上,引经据典,评唱雪窦颂古百则,后被其门人编成碧岩录一书。书中随处可见引用的禅诗和维摩、楞严、金刚等佛教经典,另外所提到的禅僧大概不下七十位,对他们的禅风及禅法都很熟悉,可见他是一位饱读佛教典籍和禅宗经典,极具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僧人。第三章 人人脚跟下本有光明佛性首先,本文认为,圆悟克勤提出的“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心性论命题,在禅宗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圆悟在继承传统心性论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人人脚跟下本有光明佛性,无需向外寻求,应该从自身
36、的日常生活中去实践禅,将禅的智慧贯彻到平淡、世俗的生活中。这种思想进一步将禅法生活化,对于广接群机,大弘禅法,用禅宗美学指导一流文化旅游小镇设计,用禅茶文化指导一流禅茶室空间规划有重要作用。宋 马麟 荷香清夏图 卷第一节对传统,心性论”的继承与发挥心性是成佛的内在根据和保证,明心见性是禅宗修习的目标。因此,禅悟本体就是心性,禅悟思想在这一层面的展现,可以称之为心性论。禅宗心性论,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在交流中发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纵观禅宗史,心性具有很多名称,比如心源、心地、心镜、心月、心珠、主人翁、牟尼珠、无尽灯、无根树、无为国、吹毛剑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如此众多的心性名称说
37、明了心性本身的多种属性,也可以说其属性是无限的。圆悟禅师在继承“即心即佛”、“无心为道”思想的基础上,作了详细的发挥他说“大道正体,不在混沌未分及杳冥恍惚处,亦不是故作深邃隐蔽,令人不可穷,不可测量。盖至明非明,至妙非妙,直下简易。“至道简易而渊奥,初不立阶梯,壁立万初,谓之本分草料。”圆悟禅师用“大道正体”、“本分草料”等不同的词语来诊释心性本体,从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心性本体的特征,都很准确到位。他还把它叫做“本净妙明无为无事心”、“常住本源”、“妙严清净本有金刚正体”、“自己宝藏”等,所有名相都指向那超越二元对立的真如本性,他反复强调这是人人本有的。圆悟把每个人本具的佛性、清净圆妙觉性如来藏
38、性,作为禅修的基础。相对历代禅宗祖师来说,圆悟禅师对心性本体的诊释更明确、精致,其语言也更丰富多彩,反映了他那圆融综合的时代特征与大俗大雅的禅风。他对“即心即佛”思想有精细的论述,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增添了不少新意。他说了然自悟,廓彻灵明,广大虚寂,从无始来,亦未曾间断,清净无为妙圆真心,不为诸尘作对,不与万法为侣,长如十日并照,离见超情,截却生死浮幻,如金刚王坚固不动,乃谓之即心即佛。在这段话中,圆悟对“心”的描述非常精细,他指出了然顿悟自己的本心,发现此心广大虚寂,廓彻灵明,如十日并照,此种境界超越一切语言文字,如金刚王一样坚固不动,因此称做“即心即佛”。“本有此段大光明”明确了禅法的现实努
39、力方向与任务。“本有此段大光明”是圆悟克勤禅师禅法所依主体,整个禅修过程就是把禅者本有的光明觉性开显出来。在圆悟心要及圆悟克勤语录中,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思想,这是圆悟克勤一个非常明确的命题。这一思想与圆觉经、楞严经等如来藏、唯识经典是一致的,与所有禅宗祖师的思想也是吻合的。再来看看圆悟禅师对此段“大光明”功能的描述:灵光未兆,万汇含太虚一气既彰,花开世界起。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皆从个中出现。若人、若天、若群生,无不从是中流出。以一处明,百处千处光辉,一转机,千机万机历落。所以道,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圆悟禅学等同于“文字禅”的倾向质疑其次,针对学术界将圆悟禅学等同于“文
40、字禅”的倾向,本文论述了圆悟克勤的“念兹在兹,真参实究”的公案禅思想,并指出他的“公案禅”是其弟子大慧宗果“看话禅”的先声。另外我们还考察了圆悟克勤对宋代肤浅的“无事禅”的批判及其渐修与履践的主张。圆悟克勤的印可状第四章 圆悟克勤的“回光返照”方法论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与生命智慧第三,本文详细诊释了圆悟克勤的“回光返照”方法论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与生命智慧。本文认为,这种方法论强调返本还源,止息向外驰求的妄想,返照自己本具的智慧佛性,开发自身的资源,从而实现人生的自觉与自由,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宗教与哲学价值。“转迷为悟”的功夫论思想圆悟禅师在禅修实践方面,继承了禅宗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工夫论品格,但又有
41、新的特点。他在批判宋代出现的肤浅的“无事禅”的基础上,强调真修实证,“以悟为期”,提倡“念兹在兹,忘缘体究”地参公案,重视悟前渐修和悟后履践,同时,在他那里,“回光返照”思想得到进一步诊释。虽然说,禅宗是强调直截了当地悟明本体,其工夫理论体现为工夫即本体的圆融不二性,但是在开悟之前,大多数人必须通过渐修的工夫才能最终达到对心性本体的顿悟。因此整个禅宗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重心就是“如何做工夫”,如何“转迷为悟”。在圆悟禅师的著作中,非常详细地诊释了“转迷为悟”的功夫论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的“看话禅”与“默照禅”都有重要影响。圆悟克勤大师论开悟悟的最后归宿是自身,除了回归到自身之外别无他处。圆悟
42、禅师也描述了开悟后的情形,他说“直下如悬崖撒手,放身舍命,舍却见闻觉知,舍却菩提涅梁、真如解脱,若净若秽一时舍却令教净裸裸赤洒洒,自然一闻千悟,从此直下承当。却来返观佛祖用处,与自己无二无别,乃至闹市之中,四民浩浩经商贸易,以至于风鸣鸟噪,皆与自己无别,然后佛与众生为一,烦恼与菩提为一,心与境为一,明与暗为一,是与非为一,乃至千差万别悉皆为一。方可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都卢混成一片。”圆悟禅师在这里指出,开悟后佛与众生为一,烦恼与菩提为一,一切差别都为一,都是空性的显现。然后就可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这是一种极为奇妙的绝对平等境界,是圆融的极致,是见山只是山式的禅悟直观,也是归家稳
43、坐、回归于生命本真的体验。“无事禅”批判与渐修履践圆悟禅师针对当时的末流“无事禅”倾向,强调渐修与履践。北宋出现了肤浅的“无事禅”,这种倾向导致很多人不重视脚踏实地的修行。因此圆悟作为一代大师,在开示及指导居士禅修的信件里,反复强调渐修和履践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并详细诊释了具体的修行法门。他认为,必须通过长时间的修行,循序渐进,去除自心上的尘垢。从圆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禅宗其实有非常严谨的修持工夫的层次存在,不是落在空谈或狂妄自大上,只有这样,才一会与真正的禅有相近之处。“回光返照”思想圆悟禅师以“人人脚跟下本有此段大光明”的命题帮助人们确立修禅的信心,同时也就把“这段大光明”抬到本
44、体的地位,于是,他淋漓尽致地发挥禅宗“即心即佛”、“人佛无异”和做“无为无事大自在人”的思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论述了工夫论基本原理“回光返照”,强调反观自性光明,在一念不生处体悟大道。圆悟禅师的“回光返照”思想是在继承历代禅宗祖师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语言形式上有一些变化,而且有比较详细的探讨,有一些新意。这一节我们考察“回光返照”思想的经典背景及圆悟禅师“回光返照”思想的内涵与要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回光返照”思想的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与生命智慧。第五章“文字禅”一思想与诊释实践圆悟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碧岩录是一部以评唱为中心的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准“文字禅”作品,被
45、誉为“宗门第一书”,也与六祖慧能坛经一起被誉为禅林双璧,不仅内容丰瞻、风格独特,而且其流通传播也极具传奇色彩。一、关于“文字禅”的定义在探讨圆悟“文字禅”的思想及诊释实践之前,我们先要理解“文字禅”的概念意义,何谓“文字禅”“文字禅”的特征是什么“文字禅”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它有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固定的体裁。学术界一般认为“文字禅”一词首先见于惠洪石门文字禅,但据周裕凯先生考察,比惠洪更早的黄庭坚也曾用到“文字禅”一词,其题伯时画松下渊明称“远公香火社,移民文字禅”。不管怎样,文字禅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是在宋代兴起的。杨曾文先生认为“文字禅是指重视运用文字表述禅法主张的形式和传法风尚。文字禅的表述形式
46、有多种,有语录、举古、征古、拈古、代语、别语、颂古、褐赞、诗歌、法语、杂著碑铭序跋等。“文字禅”的发展阶段“文字禅”既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字禅”表明了宋人对语言本质的更深刻的认识,魏晋以来的“言意之辨”在宋人那里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佛教二道相因的思维方式使得宋代禅宗对言意关系有更辩证的看法。在宋人眼中,指与月,符号与意义,能指与所指,语言与存在,往往有同一性。我们可以把宋代这种文字禅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以语录之风盛行为特征的开始阶段以颂古、代别、拈古等形式出现的发展阶段以及以“评唱”为代表的高峰阶段。一、当代认知视域下的语
47、言哲学思想传统的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具有独立于人的思维和运用之外的客观意义,语言是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认知语言学则认为,“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的所谓意义,也没有独立于人的认知以外的客观真理,语言与认知是密不可分的,自然语言是人的智能活动的结果,又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认知,主要是指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通过心智活动将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宋代马远高士携鹤图二、禅的超越性与“不立文字”人一生下来便被置身于话语的世界。从功能的角度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之所以能生存,就因为彼此之间能和衷共济,抵御自然和人
48、为的灾害,不断创造幸福的生存环境“。人们彼此之中所以能合作,就因为有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人们就是靠它来互通信息的。所以说,语言具有工具性,人人都在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宋代马远 寒香诗思图三、禅的现实性与“不离文字”禅宗语言哲学思想与禅法的传授方式悟道方式密切相关,禅宗倡导“顿悟”,因禅法微妙,不可言说,必须冲破现有语言、概念对人类思想的束缚。宋代马远晓雪山行图圆悟的“文字禅”思想(一)、“禅非意想,道绝功勋”“文字禅”的前提禅本身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悟道的体验,是一种明心见性的体验,圆悟作为禅师,对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在评唱的过程中,他不厌其烦地强调这一点。二、“不得已而立个方便语句”“文字
49、禅”的合理性禅是于相离相,于念离念,超越一切言说文字的绝对存在,禅悟的这种特性就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禅虽不可说,却又不得不说。名僧慧皎说“禅也者,妙万物以为言,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禅还需借言以显,文字就成了禅可“悟”可“示”的中介。圆悟的“文字禅”思想三、“以言遣言,以机夺机,以毒攻毒,以用破用”“文字禅”言说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在禅宗教学上,为使禅法流传,慧命不断,必须使用一切可行的方式引导后学。四、“向言外知归,方有少分相应”“文字禅”受众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于参禅者来说,应当透过公案语录的语言,领悟超越一切二元对立的灵明自性,回归到生命的源头。圆悟说“其实此事不在言句上”,“
50、须是向语句未生已前会取始得”。确实,灵明百性或者说是生命瘾头不在语言上面,相反一切语言都来自于它。圆悟的“文字禅”诊释方式诊释活动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没有恒常性可言,没有自性可说,因此论释是无限开放的,当然在诊释过程中也反映诊释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化水平。诊释者将文本的意义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渐渐形成了固定的诊释方式,为后人树立了典范。作为禅师的圆悟克勤一方面继承前人的诊释方式,自作颂古、拈古,另一方面创造了评唱与击节两种诊释方式。拈古、颂古主要是辑录禅师的公案附以议论,评唱、击节则是对拈古、颂古的再评述。宋代 马远 秋江鱼隐图(一)、颂古所谓“颂古”,佛光大辞典称“禅宗将古人指导弟
51、子所开示之公案古则,以简介的褐颂表示之,称为颂古。”圆悟认为“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禅。”可见,颂古是用来诊释公案所蕴含的禅理的,其原则是“不说破”。颂古这一以韵文诊释古德公案的方式由宋初汾阳善昭禅师创立,至北宋中叶雪窦重显禅师发展成熟,他的颂古百则影响最为宏巨,将颂古这种“文字禅”形态推向了高潮。圆悟曾赞美雪窦之颂古云“雪窦颂一百则公案,一则则焚香拈出,所以大行于世。他更会文章,透得公案,盘礴得熟,方可下笔。”圆悟是很推崇雪窦的才情的。宋马远寒江独钓图(二)、拈古拈古与颂古之别,据圆悟之说明“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禅拈古,大纲据款结案而已。”也就是说拈古与颂古的区别,一是颂古倾向于间接、委婉的方式,
52、而拈古则是直接的二是在文体上,颂古以渴颂方式说禅,或为短歌、或为诗句,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文艺气息,拈古则不拘一格,以散文形式居多,据事直抒,点明其中要旨所在,文较质朴。然无论拈古、颂古均以古德之公案为前提,如圆悟在击节录第一则德山示众里云“古人或拈古、颂古,一则因缘须是出得他古人意方可拈掇。”就是说必须有所体悟,能深切体会古德公案的真意,才可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其最终目的不外经由古德悟道之机缘,指出参禅修道的方法及对心性本体的验证。宋代马远踏歌图(三)、评唱圆悟评唱重显的颂古百则诠释方式。由于颂古的特点是绕路说禅,不直接说明,且词句典雅,多用典故,因而对于文化素质较低、佛学基础较浅的人,很难
53、理解。圆悟的“评唱”力图将案及颂文中所蕴含的禅理直截了当地揭示出来,以利学习者。他的评唱纵横铺陈,文词语气间起伏跌宕,使听者或阅读者在惊叹之中更添几番风味,从而消融尘垢,发明本心,领悟自性。雪滩双鹭图,宋代,马远(四)、击节“击节”之名,因圆悟克勤另一名著击节录而得,取“击而中节”之意。圆悟克勤作击节录,对重显的拈古百则加以评点,使之宗旨更为突出,开始了“文字禅”的又一种新的诊释方式。在重刻圆悟禅师击节录题辞中对圆悟有这样的评价“圆悟禅师,电机波辨,色丝妙绝,可谓文武火炉锻练学人矣。”“明觉禅师瀑泉集,见存乎大藏中,大古希音,和者鲜矣。圆悟禅师,击节乎其间,教人不觉手舞足蹈。击节录的结构,先引
54、公案,次述重显的拈古,文中加有著语,边引边议,最后是克勤的击节,正面阐述公案及拈古中所含禅理。相对评唱来说,比较简短,所说道理也很直截了当,指点关要。“文字禅”诊释内容之分析一、籍教说禅(一)、借华严说禅圆悟对华严思想非常熟悉,他善于借华严经、华严理论、四法界的思想、一多相摄观等来侄释禅。木村清孝认为圆悟论华严四法界,将理、事法界予以合一,可以将圆悟的禅看做为华严禅。圆悟在描述心性光明本体及禅悟过程时,深深地浸透了华严色彩,同时他站在禅师的角度,也对华严有所取舍(二)、借唯识说禅唯识学是大乘佛学的三大体系之一,是继大乘中观学之后印度佛学的主流与核心。唯识学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佛学思想乃至中国传
55、统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圆悟禅师除了精通华严理论外,对唯识思想也很熟悉,他用唯识的八识理论来诊释禅,比较有说服力。二、历史考证在圆悟的文字禅诊释内容中,对禅僧及重要历史人物的考证是一大特色。他对公案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用典故,一一评说明白,让后人了解公案的来龙去脉,也为中国的禅宗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明皇避暑宫图,宋代郭忠恕三、引诗论禅诗与禅原本分属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属艺术,以感情为中心禅属宗教,以悟道为目标。然而二者的融合却绽放出美丽的文化之花,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之作。宋代 郭忠恕临湖亭历史上及现代社会中对圆悟“文字禅”的批评是大可不必第四,针对禅宗史上对圆悟克勤“文字禅”的批评,本文
56、全面考察圆悟克勤的“文字禅”思想与诊释实践。本文认为,作为一代禅学大师的圆悟克勤在诊释公案、颂古及拈古时,在准确把握其思想脉络的同时,还使得其内在精神在新的视域里以解决新问题促使禅宗弟子解悟的方式获得了重生。因此,站在现代让释学的立场,历史上及现代社会中对圆悟“文字禅”的批评是大可不必的。南宋 高宗书女孝经马和之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第六章圆悟禅学思想的历史影响第一节圆悟禅学与大慧“看话禅”和宏智“默照禅”在圆悟禅师之后,北、南宋之交,曹洞宗人天童正觉提倡“默照禅”,临济杨岐宗人大慧宗果对其末流加以反对,并宣扬自己的“看话禅”,而这两人都深受圆悟禅学的影响。我们下面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圆悟
57、禅学与大慧宗呆“看话禅”圆悟克勤的弟子大慧宗呆一是禅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影响深远的人物。他提倡的看话禅成为了宋元以后的中国禅宗的基本禅法,而此禅法是大慧宗果在继承圆悟公案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二、圆悟禅学与宏智“默照禅”默照禅的创导者宏智正觉,俗姓李,出生于今天中国的山西省,自幼便有奇才,七岁便能日诵数千言,精通五经。他是慧能下十四世,曹洞宗著名高僧,先后渴枯木法成、丹霞子淳。南宋初,正觉创导默照禅,吸引了大批钠子士人,法席隆盛。默照禅就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基本上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正觉也要求他的弟子能够做到“一念相应,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俱亡”,从而使他们与所开显的禅法打
58、成一片。只要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学人便会“说听同时,能所俱绝,曾无如外智能证放如,亦无智外如为智所证,然后触目绝对待,万法无不在。可见,正觉在突出曹洞宗旨的前提下,而对放禅法的修证则主张镯弃一切执著,当下解脱,这自然是与禅门顿旨相契的。第二节圆悟禅学对后世“文字禅”的影响圆悟禅师是禅宗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为禅宗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页。他的碧岩录从根本上把文字禅推上了顶峰,对禅宗历史地位的确立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对国内“文字禅”的影响圆悟禅师的文字禅代表作碧岩录把公案、颂文和佛教经论结合起来,从禅宗基本理论出发,对疑义从生的公案一一解释,并加以引申发挥,形式活泼,开导启发性强,融诗、渴、颂、评于一炉,一唱三叹,深入浅出,易为人们所接受,该书不胫而走,为丛林推崇传诵。二、对日本禅文化及茶道的影响禅门经典碧岩录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传到日本后,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普及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禅宗史上,呈现着一幅发脉于圆悟的的法嗣谱系圆悟克勤虎丘绍隆应庵昙华密庵咸杰松源崇岳运庵普岩虚堂智愚南浦绍明宗峰妙超彻翁义亨言外宗忠华雯宗昙一休宗纯。一休宗纯(1394-1481)画像,现存于酬恩庵圆悟克勤既是前人禅学思想的总结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锂离子电池设计与制造》教学大纲
- 3下数学4单元教育课件
- 玉溪师范学院《土地利用规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英语经典语录(带汉语翻译)
- 会考复习一(公开课教案)
- ECharts数据可视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2、3章 折线图和饼图、柱状图和散点图
- 计算机网络设备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化学第一课课件
- 2019湘美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3 雕塑《第二单元 雕塑的创作与实践》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草原承包协议书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二元思辨类作文思辨关系高阶思维
-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HSK标准教程5下-课件-L7
- 毕业设计论文--伊利集团内部控制的调查分析
- 羊水栓塞-(PPT)PPT课件
- 医院学习制度管理办法
- 2000年至2010年北京房价走势图
- 湘潭大学ppt模板
- 51单片机的P0口工作原理详细讲解
- 急诊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 静电粉末喷涂实用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