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九件: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1页
【学习课件】第九件: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2页
【学习课件】第九件: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3页
【学习课件】第九件: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4页
【学习课件】第九件: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九 讲工程特征的创建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目 录一、概 述二、倒角特征创建(Chamfer)三、倒圆角特征创建(Round)四、孔特征创建(Hole)五、拔模特征创建(Draft)六、抽壳特征创建(Shell)七、筋特征创建(Rid)八、修饰特征的创建(Cosmetic)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一、概 述: ProE中的工程特征可看作是基本特征的扩展,又称构建特征或放置特征或直接建模特征。 工程特征是系统提供的一种形状确定的模板特征。它不能单独生成,只能在其它特征上生成。可用于对基本特征进行局部编辑修正的操作,创建时只需提供放置位置和尺寸即可。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工程特征

2、命令及工具栏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二、倒角特征创建(Chamfer) 为了使零件模型便于装配或防止锐利边,在零件模型上添加倒角特征,对零件的边或拐点进行修饰。、概念: 倒角是指在零件模型的边角棱线上建立过渡平面的特征。、倒角特征的类型:边倒角:在零件模型的边线上进行的倒角;拐角倒角:在零件模型的拐角处进行的倒角。边倒角拐角倒角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 单击【插入】【倒角】,并从菜单中选择倒角类型。操作: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倒角特征设置:1、边倒角: 是从选定边中截掉一块平直剖面的材料,在两个原始曲面之间创建斜角曲面。、 倒角“集”模式: “集”是一种结构单位(同一属性),可

3、以是一条边或多个边(集)。“集”选项卡:编辑ppt选择需倒角的边以增加新的设置,可通过右击进行添加或删除设置操作。注意相同尺寸可在统一设置中(边链)。选择需倒角的边以放置倒角。可右击进行移出或显示信息。参照类型:输入倒角尺寸。方法: 在输入栏中输入值、鼠标拖动尺寸调整按钮。选择给定尺寸的方式:值或参照。如选参照,可使用一点定义尺寸选择构建倒角的方法。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集”选项卡:编辑ppt、边倒角类型: DD:建立长度DD的等边倒角; D1D2:建立长度D1D2的不等边倒角;角度D:建立指定角度和长度D的倒角; 45D:建立长度为D的45度等边倒角;D1D45DD2参考面参考面angle参考

4、面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 过度:用于多条边的相交处或终止处的修饰。相交混合使用列表可删除过渡。选择倒角的过渡形式过渡模式操作:先切换到过渡模式 ,再拾取需过渡的几何要素,最后选取过渡形式。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过渡形式:、相交处:缺省(相交)模式:自动定义过度模式。曲面片:选取倒角的任意一个侧面,系 统将过度区处理成一个曲面。拐角平面:将过度区过度成一个平面。、终止处:终止于参照:选择基准平面、点、实体表面。终止实例:终止选定边的两端。、段:用于倒角段设置进行的管理、查看、编辑修饰。当倒角被分割为几段时,可对其中的某段进行包括或排除。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

5、实体:创建的倒角为实体特征曲面:创建的倒角为曲面特征通过创建曲面以封闭所有的倒圆角端。、选项:用于选择对实体还是曲面操作。、属性。显示、更改倒圆角名称,显示信息。2、拐角倒角:、选取【插入】【倒角】 【拐角倒角】 弹出【拐角倒角】对话框: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选择要倒角的角(在顶点附近的一条边上): 弹出【选出/输入】 菜单,以定义尺寸: 依次: 定义顶点到第一条相邻边的距离; 定义顶点到第二条相邻边的距离; 定义顶点到第三条相邻边的距离。相邻边的距离确定方法:选出点和输入两种。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若选【选出点】,则需在高亮边上选择基准点,以给尺寸确 定位置 ;若选【输入】,

6、则需输入高亮边的倒角长度。直至 把包含顶点的边定义完为止。注:、倒角特征对于凸棱边是去除材料,对凹棱边是添加材料。、应用相交处过渡类型进行拐角倒角。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三、倒圆角特征创建(Round) 添加倒圆角特征,可增加零件的美观,在过度处增加圆角,可增加零件的强度。倒圆角是指在零件模型的边角棱线上建立平滑过渡的特征。、概念: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倒圆角类型:简单圆角:一般为系统缺省的圆弧曲面产生倒圆角;高级圆角:使用用通过曲线(户自定义的形状、骨架线)来 产生倒圆角。恒定圆角:一条边上圆角的半径值为常数;可变圆角:一条边上圆角的半径值是变化的(增加半径)。 方法:在半径处

7、右击,添加半径。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完全圆角:将指定的曲面由圆角替换:完全圆角要替换的面参照面驱动面也可选择两个边为参照操作:选择两参照面,点击 “设置”中的“完全倒圆角”。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曲线驱动圆角:由基准曲线来驱动圆角的半径。驱动曲线圆角编辑ppt、圆角特征操控面板: 在【插入】【倒圆角】或单击 则弹出【倒圆角】操控板设置模式 过渡模式 圆角半径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注意应用鼠标右键进行快速倒圆角的方法。编辑ppt1、圆锥剖面形状:(1)圆形:使用圆形剖面倒圆角(2)圆锥:使用圆锥剖面倒圆角(3)D1xD2圆锥:使用圆锥截面及 独立距离倒圆角。圆锥参数:(1)当圆角剖面为

8、圆形时,无此参数;(2)当圆角剖面为后两种情况时,此参数取值0.05-0.95。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倒圆角设置模式 。系统默认模式。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2、圆角面创建方式:(1)滚球:通过沿曲面滚动球体进行创建,滚动时球体与曲面保持自然相切。(2)垂直于骨架:通过扫描垂直于骨架的圆弧或圆锥剖面进行创建。3、参照: 选择需要倒圆角的边线,有依次、相切链、曲面链和目的链4种选取方式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1)、边/边链:直接选取放置圆角的边或者边链(相切边组成的链)。选此边链依次选多个边生成圆角生成圆角(2)、曲面到边:选取一个曲面和一条边,创建的圆角通过该边并与所选曲面相切。注意边链

9、和曲面边的快速选取方法。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选取两面生成圆角生成圆角再选此边先选此面(3)、两个曲面:选取两个曲面,创建的圆角与所选曲面相切。曲面到边:两个曲面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4.圆角半径输入圆角的半径值,或在曲面上选取经过的点(参照),或通过曲线来确定圆角的半径。 在表格中击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而可添加半径、删除半径、将圆角半径设置为常数。(或在句柄处右击添加半径) 对于边线端点处的半径,可采用“值”和“参照”两种方式定义。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可以用“比率”和“参照”两种方式定义其位置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圆角组的过度方式(高级倒圆角):过度类型(设置多边倒圆角连接

10、处的转接方式)用于多条边的相交处或终止处的修饰。、缺省(仅限到圆角2):系统自定义的默认过度方式。、相交:延伸每组圆角直至与其它圆角组相交。、拐角球:相交处是一个半径等于最大圆角组半径的球面。、曲面片:相交处的各边之间用曲面光滑连接。、终止处的修饰。编辑ppt创建的圆角为实体特征。、实体创建的圆角为曲面特征。、曲面继 续上一页目 录选项:段:用于倒角段的管理、查看、编辑修饰。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四、孔特征创建(Hole): 、孔的类型简单孔:形式单一,直径为指定常数的圆孔;草绘孔:利用草绘平面上绘制的孔截面绕中心线旋转产生的;标准孔:专用于设计标准孔,如螺纹孔等;选择【插入】 【孔】;

11、或单击 弹出【孔】操控板编辑ppt、简单孔:选择孔定位参照及尺寸选择孔放置平面选择孔放置类型1、放置: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主参照: 用于确定空的放置面。可右击选择删除、添 加操作。次参照:对应不同的放置类型,有不同的次参照。编辑ppt放置类型主参照次参照使用结果线性轴角度线性平面边/轴/面需要选择两个,并指定距离径向平面轴平面输入与轴之间的距离和与平面成的角度直径平面轴平面输入直径和角度同轴平面轴选取一个轴为次参照放置类型: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注:选择同轴放置类型,在选择轴线后,需拖动心部柄按下 Shift键二次确定孔与面相切位置。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注:、在曲面上创建孔:ProE支持在曲

12、面上或 圆柱面上直接创建孔特征。将拖拽柄拖到相 应的参照进行角度和线性尺寸标注。、在点上创建孔:首先创建一个点。编辑ppt2、形状:深度值设置孔径设置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可浏览当前孔的二维截面视图和修改孔的深度、直径等属性。编辑ppt图标名称使 用 结 果盲孔从放置参照开始,以指定深度值对称在放置参照的两侧,分别以指定深度的一半钻孔到下一个从放置参照开始,钻孔至下一个曲面穿透钻孔直到与所有曲面相交穿至钻孔直到与选定的曲面或平面相交到选定项从放置参照开始,钻孔至选定点、曲线、面3.深度:在拖动定义深度的时候,按下Shift 键可实现捕捉功能。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编辑ppt、草绘孔:单击 打开已有截面

13、图或进入草绘模式草绘孔截面。 草绘孔的截面必须封闭;必须绘制竖直中心线作为旋转轴;草绘孔的截面必须在中心线的一侧;截面至少要有一条水平线,用于对齐放置平面。注意:1、放置:与简单孔相同。2、形状: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编辑ppt、标准孔:标准孔螺纹系列螺钉大小深度输入增加沉孔增加埋头孔增加攻丝1、放置:与简单孔相同。2、深度:与简单孔相同。3、系列:4、大小: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编辑ppt标准孔形状:继 续上一页下一页输入值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课堂练习练习一、倒角练习:端盖设计。 文件名:duangai.prt 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1、应用旋转创建基础特征: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

14、页2、图示边倒角:选择边倒角类型DD,D=5。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2、图示倒角:选择边倒角类型“角度D,305。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3、图示边倒角:选择两个面,边倒角类型选在D1D2, 4020。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练习二、连接套零件设计。文件名:lianjietao.prt 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打开文件:yuanjiaolianxi.prt重命名为:yjlx.prt。 练习三、倒圆角练习: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1、图示选择三个边: 输入半径5.0。2、图示选择两个面: 输入半径5.0。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3、图示:设置1:选择面1和边1,输入半径

15、10; 设置2:选择面2和边2,输入半径10。面1面2边1边2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4、变半径倒圆角: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5、完全倒圆角:面1面2面3作为驱动表面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完成其它倒圆角特征创建: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练习四:螺母零件设计。文件名:luomu.prt 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1、创建基础实体:拉伸深度30。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2、创建标准罗纹孔: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3、创建旋转切面: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综合练习练习1:滑动轴承座零件设计: 文件名:huadongzhoucheng.prt 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

16、一页练习2:茶杯设计。文件名:chabei.prt 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五、拔模特征创建:(Draft)、概念: 拔模是将-30+30度间的拔模角度添加到单独的曲面或一组曲面中,使竖直面改为倾斜面。注:、仅当曲面是圆柱面和平面时,才可拔模。曲面边 的边界周围有圆角是不能拔模。这时可先拔模,然后 再进行圆角过渡,同时拔模也安排在抽壳前进行。、可拔模实体曲面或面组曲面,但不能拔模二者组合。、拔模特征的选项说明及操作: 选择【插入】 【拔模】;或单击 弹出【拔模】操控面板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拔模曲面拔模枢轴拖动方向(拔模圆柱面时必须垂直于中性面)拔模角度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

17、拔模曲面:零件模型中需拔模特征操作的模型表面。操作:通过【参照】中【拔模曲面】栏定义。1、参照:用于定义、检查和修改拔模特征的拔模曲面、 拔模枢轴和拔模方向等。、拔模枢轴:可为曲面或曲线,又称中性面或中性曲线, 拔模后不改变形状和大小。(为曲线时可称 为枢轴曲线)。拔模枢轴(曲面)枢轴曲线(曲线)操作:可通过【参照】中的【拔模枢轴】栏或 拔模 枢轴收集器定义。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拖动方向:拔模方向,用以测量拔模的角度。操作:可通过【参照】中的【拔模枢轴】栏或拔模方向收集器定义。可通过反向或点击 反转拖动的方向。 、拔模角度:拔模方向与拔模后的拔模曲面的夹角。在-30+30度之间。操作

18、:可通过角度输入栏输入角度值或通过角度手柄(句柄)改变角度大小。、分割:、分割选项:、不分割:拔模枢轴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根据拔模枢轴分割:、根据分割对象分割:拔模枢轴分割对象操作:可在对应分割选项中选取分割对象(曲线)分 割;也可草绘分割曲线分割。、分割对象: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侧选项:、独立拔模侧面:分割处两边拔模角度不同。、从属拔模侧面:分割处两边拔模角度相同。、只拔模第一侧、只拔模第二侧:仅在分割处 一侧拔模。独立从属一侧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角度:用于进行拔模角度的设置。、选项: 、排除环:在拔模面中可以选择某些区域,使该区域不进行拔模。、拔模相切曲面:系

19、统默认的设置,沿着切面来分布拔模特征。、延伸相交曲面:当拔模面与一边相交时,选择此项可以延长拔模面的方式进行拔模。注:当拔模角度太大时,拔模面超出圆锥面,结果同不选延伸相交曲面一样。选延伸相交曲面不选延伸相交曲面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六、抽壳特征创建(Shell)、概念: “壳”特征是将实体内部掏空,形成特定壁厚的壳。“壳”特征操作可用于一个或多个曲面进行,可形成相同壁厚或不同壁厚的操作。注:壳特征一般要在倒角特征创建之后创建。设置厚度及更改厚度方向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单击【插入】【壳】 或单击 ,系统弹出【壳】操控板指定移除面非缺省厚度的面设置厚度改变加材料侧顶面和侧面为去除面

20、、壳特征设置:1、参照:、移除的曲面;、需生成不同厚度的曲面。 2、壳厚度输入栏:设置厚度。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注:、若不指定移除的实体表面,生成封闭的空壳体。、若输入负值厚度,或单击操控面板的反向按钮 时,壳体厚度方向生成,加到零件模型的外侧。、给零件模型曲面指定不同厚度时,壳体厚度值 只能为正,且不能对厚度方向操作。、应用鼠标右键快捷菜单选项进行壳的快速操作。、一般情况是先拔模在倒圆角,最后抽壳。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七、筋特征创建(Rid)、概念:筋特征属草绘特征。 “筋”特征又称加强筋,是用于增加零件模型簿弱环节之间的强度而添加的辅助性实体特征。它必须建立于其他特征之上。筋特征、类型:直筋:用于两平板之间的连接;旋转筋:用于圆柱体与平板之间的连接。编辑ppt 在【插入】【筋】或单击 ,系统弹出【筋】操控板、筋特征的设置:定义或编辑开放式截面改变筋特征材料侧方向输入筋的厚度更改两个侧面之间的厚度选项开放式截面及材料侧方向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编辑ppt继 续下一页上一页1、参照:草绘“筋”截面曲线。筋特征侧截面曲线无需闭合,但须与两端实体边先对齐。3、筋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