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_第1页
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_第2页
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_第3页
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_第4页
李彬《传播学引论》·复习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论第一节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传播学乃是人类传播活动演进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本质而言,人类传播活动是个社会信息流动的过程。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 展,其实也是传播媒介的演进历史。人类传播活动划分成为四个历史阶段,一是 口语传播时代,二是文字传播时代,三是印刷传播时代,四是电子传播时代。一、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差不多占了 “这一天”的5/6。语言的出现与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没有交往,没有传播,这个共同体 就无法存在,更无法运行。对人类传播活动来说,最便利、最通用的媒介自然是口语及语言了。其他任 何媒介都无不以口语为基础,都是口语媒介的变形和延伸。口语只能直接依靠人体自身的发生功能,于是

2、人类的传播活动便在空间距离 上受到限制,由于口语随说随逝,于是人类的传播活动又在时间距离上受到限制。二、文字传播时代语言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最终实现了从动物到人类的转变;文字的发明, 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实现从原始到文明的飞跃。语言是人类的证明,文字是文明的 标志。传播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这就是使信息在空间上传之广远 和时间上传之久远。文字的习得不同于语言,一个是自然的过程,而另外一个是人为的过程。从 传播角度看,统治阶级就是话语权。话语垄断与当时的“专制”政体是相互吻合的。三、印刷传播时代印刷传媒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即印刷术和印刷品,前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而后者是社会层面的东西。

3、但是,有了技术发明不见得就有社会需要,两者并不 一定契合。一般认为,印刷术和印刷品两者开始完全契合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之后。从技术上讲,印刷媒介有两大硬件,一为纸张,一为印刷机。约翰古登堡(古腾贝格)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他象征着人类进入印刷 传播时代。从世界范围看,印刷传播时代是与现代化、现代性、现代文明这一系列事物 的生成相一致相同步的。一方面,印刷媒介对现代文明发生了首屈一指的催发作 用,另一方面,现代文明又为印刷媒介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新闻事业兴起:15、16世纪,萌芽状态;17、18世纪,开始发育成长(法国 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19世纪后,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以普遍读者为对象

4、、 以各种新闻为核心的现代大众报业(美国19世纪三大廉价报纸一一纽约太阳四、电子传播时代整个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都可以视为这样一种新兴媒介叠加而非取代既有 媒介的复线发展过程。广义的电子媒介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电 话、电报、手机等),又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狭义的电子 媒介专指公共性的媒介。人们常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的开端,我们也以此作 为开启电子传播时代的大门。电子传播时代的三次飞跃:一是20世纪初的广播,二是20世纪中的电视, 三是20世纪末的网络。网络命名为“第四媒体”,即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只延伸了人的 听觉,电视又延伸了人的视

5、觉,而网络则延伸了人的所有感觉。一部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也是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不断完善、不断活 跃的历史。以解剖人类传播活动和探究社会信息系统为主旨的传播学,就是上述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日渐凸显的结品。第二节传播与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传播活动和探析传播规律的一门学问。一、传播与信息发生在生命世界的传播现象,分为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两大类型,传播学研 究的只是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一般简称传播。社会传播,即指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 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社会传播这一现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 行为。传播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

6、信息。从外在方面看,传播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 的现象、活动或行为;从内在面看,它则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信息概念:一、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和发展(人类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所组成,即物质、能量和信息)二、 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信息是物理载体与语义构成的统一 整体,社会信息不仅具有物理信息的机械性或生物信息的本能性,更具有独一无 二的精神性,也就是意义或意思)三、信息的本质,就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 定性”的内容。熵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系统如果任其自然发展而不加外力,那么 最后都将趋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从这个定律出发,信息就被视为事物以

7、及事物间 的差异与变化。有差异有变化,就有信息;差异越大变化越多,信息就越丰富, 反之亦然。社会生活的变异度与人类传播的信息量是呈正比一一生活变化越来越 大,社会信息越来越多。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际间的关系。讯息更指向具体的名物,而信息而包含抽象的意味。如果说在一个抽象阶梯 上,“消息”处在底端而“信息”居于顶端,那么讯息就位于这个阶梯的中部。二、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量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 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 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传播信息的社会。美国社会学家

8、丹尼尔贝尔最早对信息社会做出理论解释(后工业社会的 来临: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 社会,轴心从生产转向管理,又机器转向信息,整个社会开始围绕知识亦即系统 化的信息而运作,主要特征是产品型经济向服务性经济的转变,与之相关专业技 术人员上升到社会的主要地位。发展模式:农业社会一一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农民工人职员。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使这一理论普及开来广为人 知。阿尔温托夫勒的未来三部曲:1970未来的冲击、1980第三次浪潮 和1990权力的转移。第三次浪潮:三个革命性阶段农业革命、工业革 命和信息革命。信息革命特点是多样化、个性化和小型化,同时

9、生产与消费将重 新合二为一。奈斯比特:1983大趋势一一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势(经济的现实; 加快了变化;新技术首先应用到旧工业部门;更需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技术 不是绝对,取决于高技术和深厚感情原则)信息业或信息产业,指专门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处理、传播和服务的产业。1993美国政府率先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我国信息化建设:1993启动“三金”(金桥、金卡、金关);1997提出指导 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相连通。”同时,确立信 息化建设两步走的目标:一、2000年以前,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善的国 家信息化体系,二、2010年以前,建

10、立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 信息化体系;1998进一步确定了发展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战略。三、传播学的性质与对象传播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 运行(及传播)便是它的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分属三个层面:一是从自然科 学的层面研究信息及其传播的技术性问题;二是从社会科学的层面揭示社会信息 及其传播的规律性问题;三是从人文科学的层面思考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价值型 问题。社会信息系统的技术、规律、意义均属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的关系:传播学是一个总的学科名称,而大众传播学只 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在传播学包罗万象的探讨中,大众传播学始终居于主流:

11、一、 传播学直接源于大众传播的兴盛;二、传播学的研究大多发端于大众传播的运行; 三、传播学的理论主要适用于大众传播的领域。一、三大来源传播学的促成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二是内在的 学科自身的演化。从社会历史方面看,传播学的兴起与现代文明或曰现代化发展关系密切,其 中尤以20世纪以来大众传播事业的蓬勃兴起为首屈一指的动因。传播学的任务 是为了认识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更有效更有意义地开展传播。从学科自身方面讲,传播学乃是诸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传播学三大来源: 一是以科学主义和实证精神为基础的行为科学;其二是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 论即俗称的“三论”喂主干的信息科学;其三是以新

12、闻传播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的新闻学。1、行为科学人类所有知识大致分属三个门类:一是关乎精神价值的人文科学;二是涉及 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三是有关社会行为的社会科学。社会学之父孔德(法国)的知识进化三部曲:神学一一哲学科学。他把 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引入有关社会问题的研究领域,力图将这方面的研究至于严格 的科学基础上,从而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行为主义,就是把人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在思想作为研究的客观依据。传播学秉承着行为主义所倡导的实证精神而发展起来。2、信息科学信息论:1949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电信工程师香农与数学家韦弗合作, 出版了信息论的奠基之作一一通信的数学理论(传播的数学理论)。重要

13、的 两点贡献:一是提出了信息这个概念,并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概括了信息的本质, 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飞跃;二是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控制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威纳:1948控制论和1950人 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对传播学来讲,控制论的主要意义在于反馈这个概念。反馈是指一个系统 的输出信息中有一部分又返回输入一端,也就是信息的部分回流。控制的实质无 非是通过信息对特定的系统如自然、社会和工程等进行调节,使之达到所需的状 态,而信息的调节又是经由反馈机制进行的。系统的状态取决于控制,控制的关 键又在于信息,而信息的功能则体现于反馈。(2)系统论:系统是一种有机的构成,二不是各个

14、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或 排列组合。对传播学的影响,更多表现在方法论上,那就是始终从整体的、联系 的、有机的角度看待传播过程,始终将传播活动置于整个社会信息系统进行考察。传播学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借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模式,把 系统、信息和反馈的概念引入对传播活动的研究,试图建立关于人类传播规律的 理论体系。3、新闻学多学科交叉特征既体现在学科之间横向的融合吸纳上,又表现在学科之间纵其领域也逐渐被传播学所蚕食。此外,语言学以及关系密切的符号学、修辞学等,也为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 理论滋养。二、四大先驱与施拉姆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两篇对传播学学科发展贡献尤为显著的论文一一1927 世界大战

15、的宣传技巧和传播学的开山之作1948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对传播学的两个主要意义:一是从传播的内在结 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或五个环节;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人类 传播的的主要作用。5W理论:谁WHO传播主体;说什么SAY WHAT传播内容;通过 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对谁说TO WHOM传播对 象;产生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传播学的五种分析:针对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针对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 针对传播媒介的媒介分析;针对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针对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传播功能的概括:环境监控、社会协调和文化传承。

16、以及社会学家赖特补充 的提供娱乐。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实为一张构建传播学大厦的蓝图。2、社会心理学家卢因:研究团体生活与动力的团体动力学是卢因对社会心 理学的一个贡献。团体动力学研究的是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B=f(PE) 行为B是由个人P与环境E这两个因素决定。“把关人”理论:把关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行为一一即传播学所讲的 控制。DM怀特开创了传播学的把关研究。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卢因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社会心理学, 拉扎斯菲尔德吧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带进社会学。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并不是一步到位地传给受众,这个过程 其实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

17、中的一小部分人“意见领袖”,第二 步再由这一小部分意见领袖,将媒介的信息扩散到广大的受众那里。(1940美国 总统大选期间大规模社会调查;1948人民的选择)“魔谈论”、“靶子论”:大众传媒威力无比势不可挡,大众传播犹如洪水猛 兽所向披靡。整个社会传播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人际间的影响,即意见领袖对受众 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众媒介的影响。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研究方法的贡献: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更 具科学性。但这种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只看数据不看其他,拘泥于实证资料,沉 湎于统计分析。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探究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而闻名。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与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发

18、在人们的信念、 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情感、二是行为、三霍夫兰研究主题围绕“劝服”:如何劝说更见成效,如何开展传播更有利于 态度的变化,霍夫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实际上渗入了传播学的效果分析领域。研 究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战时宣传问题特别是宣传效果的问题展开大规 模研究;研究二阶段:战后在耶鲁大学进行劝服与态度变化的的研究。1953传 播与劝服:传播就是某人(传播者)通过传递刺激信号(一般是语言符号)以 改变他人行为的过程。包含三方面内容: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主要作为的三个方面:其一,他建立了最早 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

19、与教学的基地,从而使传播学得以发展成一门独立 的学科;其二他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期之秀;其三,他出版了一系列 流传神光的传播学著作。(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1964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 发展、1982传播学概论)三、两大学派经验学派(传统学派):四大先驱和施拉姆所开启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美国 为代表。批判学派:以欧洲为典型,20世纪60年代后异军突起。1、两大学派的由来与立场由于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及其文化思潮的大趋势驱动,传播学衍发出经验学派 和批判学派两股势均力敌的潮流。两股文化思潮:一是导源于科学一进步一发展这一现实趋向的科学主义,正是以 科学主义和实证机身取胜的传播学经验学派的

20、现实基础。一是植根;精神一价值 一人性这一永恒主题的人本主义,正是以人本主义和终极价值见长的传播学批判 学派的思想根基。经验学派以科学性文明,出于三大来源;批判学派以人本性著称,来自西方马克 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阶段、列宁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阶 段。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具影响的是“马兰克服学派”。(20世纪30年代的3M: 马尔库塞、马克思、毛泽东)霍克海默一一1937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传统理论把自己置身于现存体制中, 旨在帮助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总是从事实出发,经由证实性的研究,得出与现存 体制相契合的顺从化结论,传统理论的面目是肯定性的;批判理论则使自己超越 于既

21、定秩序之外,旨在否定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总是从理想出发,通过批判性的 分析,得出与既定秩序相抵触的叛逆化结论,批判理论的姿态是否定性的。批判 理论首先是一种立场,其次才是特定的理论。在英国的两股学术力量酝酿了最早的批判性传播研究:一是累斯特大学大众传播 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派),代表人物G 默多克和P 戈尔丁; 一是伯明翰大 学现代文化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S 霍尔和D 莫利。政治经济学派: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学说为指导,着重探讨传播 媒介的所有制结构以及媒介的垄断与控制问题。文化研究学派: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先驱、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的文化传播效果:经验学派的“女王

22、”,批判学派的“妓女”。2、两大学派的差异与比较加拿大批判学者DW斯迈司两大学派差异的三个方面:双方选取的研究问题 不同;双方所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双方对现有的政治一经济秩序所表现的意识形 态的倾向性不同。经验学派关心的是如何传播或如何有效传播之类的问题,致力于寻求传播活动的 自身规律,落脚点在传播的效果上,侧重事实判断;研究方法强调一切从经验或 事实出发,通过量化与统计的过程,步步为营地求得实证性的结论。批判学派关心的是为何传播为谁传播之类的问题,致力于阐述人类传播的总体运 动,落脚点在传播的意义上,侧重价值判断;研究方法具有思辨的特征,确保其 理论思想能从宏观、联系的和总体的方面把握的意义。

23、双方差异的根本在于研究立场或研究取向。EM罗杰斯两大学派特征:经验学派经验的、定量的、功能主义、具体 实证的、注重效果研究;批判学派批判的、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广泛联系 的、注重控制分析第四节精神交往论从唯物史观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原因:第一,对行为主义和实证主义方法的崇尚,美国的传播学在许多场合把传 播仅仅最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加以考察,导致传播理论中也有不少唯心主义 的糟粕;第二,任何一门科学都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考察人类的传播活动, 同样必须从科学的传播观出发;第三,我们研究传播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 探索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规律,理顺我国社会的传播结构和传播关系,为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交往与传播陈力丹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概括为“精神交往论”。交往包括:以物为 媒介的物质交往关系;以“语言”为媒介的精神交往关系。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的基本思想:人的交往活动与人的生产活动是等量齐观 相辅相成的。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交往活动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 交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决定着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而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 又反作用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