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_第1页
生姜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_第2页
生姜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_第3页
生姜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_第4页
生姜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 页生姜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生姜又叫姜,以地下根茎供食用,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和多种生物碱,具有特别辣味,除熟食或制成姜汁、姜油、辣酱油等调味剂外,又可腌渍成糖姜、醋姜,亦可作药用,为远销国外的特产蔬菜之一。 1生长特性 1.1形态特征 生姜为?荷科多年生宿根植物,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地上茎为假茎,高6070cm,直立。叶披针形,排成两列,茎叶绿色,有香味。须根很不发达,地下茎腑芽活动,不断分生,基部膨大,形成肥大的肉质第一根茎,称“母姜”或“姜母”;继由母姜两侧腑芽又发生2个苗,此时株高1315cm,称“昌二芽”,继而两侧苗基部膨大形成子姜(第一子姜),各

2、子姜外侧腑芽又生12苗,基部膨大形成其次次子姜,此时苗高30cm,具有苗45股;依次子姜又生子姜,多者可形成45次,直至地上部因霜冻枯死为止,子孙一体,形成扇状的地下肉质根茎,呈不规章块状,皮色淡黄色,肉质黄白色,味辣。因每一个地上茎基部都可膨大形成姜块,故地上茎数量越多,产量越高。 1.2生长习性 姜喜温柔及潮湿气候,地上茎生长适温为1828,根茎发育以2027为宜,不耐寒,遇霜即凋萎,需在无霜季节栽培,抗旱力弱,不耐热,如阳光直射,则生长受阻,要在散射阳光下生长最好,干旱酷热的夏季,茎叶枯萎,根茎不能膨大。菜用姜组织柔嫩,辣味较淡,宜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粘土。 2生姜栽培技术 2.1精选种

3、姜 2.1.1选种姜。威宁县金钟镇夸都河边地区种姜选用上一年采收、经过贮藏后,姜块肥壮、奶头肥圆、芽头饱满、个头大小匀称、颜色鲜亮、无病虫伤疤的姜块。于播种前3040d从窖内取出。 2.1.2催芽。生姜催芽包括困姜和上床催芽。困姜。在清明前先将选好的种姜,用清水洗净,平铺在日光下晒种1d,傍晚收回放入室内堆放34d,使姜块“发汗”;然后进行第2次晒姜,如此反复晒姜34次,以蒸发姜块中的部分水分,提高块内温度,促进养分分解转化,使芽萌动;最终1次晒姜的中午,趁暖把姜块放入催芽室内催芽。温室催芽。先在篓框内四周铺放草纸35层,将种姜头朝上一块一块紧接排于篓框内,堆放34层,最终一层盖上草纸34层,

4、以利保温保湿。装好后移到温室1.21.5m架上,下用炉火或其他热源加温,催芽温度头35d保持2023,随后上升至2528,湿度保持在75%80%。经2025d,姜芽萌动时,温度降至20以下,并逐步降至常温以削减养分消耗,促使芽身健壮,芽头圆钝肥胖,如花生米状,即为壮芽。当芽有1016cm、第3节消失时即可定植。 2.2整地施肥 姜根细弱、分布浅,在表土30cm以内,怕旱怕涝,忌连作,应选择排灌便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有腐殖质的砂壤土或粘土栽培。土质不同,辣味不同。砂壤土,姜块辣味强,香气浓,但产量低,宜做种姜或干姜;腐殖质多或粘土,姜辣味淡,组织柔嫩,水分多,宜以收新奇嫩姜作蔬菜;土壤过于

5、粘重,姜生长不良,且易积水引起烂姜。 生姜生长期长,必需施足基肥,最好在年前冬耕翻晒,熟化土壤。栽植前撒施堆肥37.545t/hm2,草木灰750kg/hm2,普钙225300kg/hm2,然后进行翻耕碎土,耙平做成畦宽1.51.8m的高畦,则可定植。 2.3适时栽植 姜应在断霜后栽植。威宁县金钟镇夸都河边地区3月中下旬定植,播种行距50cm,株距2633cm,开深68cm的沟,密度67.5万株/hm2。排姜时种姜平放沟底,凹面朝上轻压入泥与泥面相平,芽头朝一方向排列,便于以后掘取种姜。然后用圈肥1522.5t/hm2,混合草木灰1 500kg/hm2做盖种肥盖种,再盖土3cm,耙平沟面。 2

6、.4加强田间管理 2.4.1合理追肥。生姜极耐肥,生长期应多次追肥,生姜栽植齐苗后追1次提苗肥,施稀人粪尿(清粪水)1522.5t/hm2或硫酸铵150225kg/hm2;扒取种姜后追1次催子肥,施饼肥1 8752 250kg/hm2,圈肥1522.5t/hm2,硫酸铵375kg/hm2;姜块大量形成时,追壮姜肥23次,施人粪尿1522.5t/hm2或硫酸铵225300kg/hm2。 2.4.2浇灌。生姜既怕旱又怕涝,土壤干旱生长不良,积水易引起根茎腐败病。因此,水分管理是生姜栽培成败的关键。栽植后,要留意田间排水,保持土壤干燥,提高土温,促进出苗。入夏后,生姜生长渐快,立秋至秋分期间,生姜大

7、量发生侧枝,生长最快,形成子姜,需水量许多,此时不行缺水。田间水分管理就是要早期保持土壤干燥,中期(夏季、秋季)暴雨、连阴雨,应准时排水,避开积水淹姜和姜瘟扩散。 2.4.3中耕培土去侧芽。生姜根系浅、分枝弱,地下茎若露出地面,不仅阻碍根茎的肥大,而且表面变厚,品质不良。一般除深栽外,还应培土23次。苗高1416cm时,进行中耕除草,去除母姜长出的侧芽,每株保留壮芽1个,结合追肥培土1次;苗高30cm时,培第2次土,培高610cm,此时自母姜后侧又生出12个芽,这些芽是以后形成姜块和分生新姜的基础,须加以保留;至立秋后,根茎快速膨大,进行第3次追肥培土,防止根茎外露畦面,以利姜块生长。 2.4

8、.4搭棚遮荫。芒种(6月上旬)后、姜苗高1417cm、有12个分蘖时,畦面用小竹竿搭成11.4m高的支架,上铺麦秆或茅草(用绳固定)或套种高杆作物及丝瓜等遮荫。保持温度30以下。气温转凉后,光照强度转弱,而根茎快速肥大,要求有充分的光照,应准时拆除遮阳棚,使光照充分,有利于光合作用,促使根茎生长和快速肥大。 2.5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生姜在全生育期中按收获的产品可分为种姜(母姜)、嫩姜和老姜。 2.5.1种姜(母姜)。种姜发芽长成新株后,留在土中不会腐烂,仅比原种减轻10%20%,辣味反而增加,仍可收回供食。采收种姜在苗有45片叶时开头采收,也可与嫩姜一起采收,供应市场。

9、采收时一株一株地进行,先把种姜上的土掘开一些,尽量少挖土伤根,用狭长的刀子切下种姜或用竹签掘出。采收后马上盖土和追肥。 2.5.2嫩姜(子姜)。嫩姜组织最鲜嫩,适做糖渍、酱渍或鲜食,但含水量多不耐贮藏;采收时间越早产量越低,须把握市场行情,衡量经济价值,再考虑采收嫩姜的数量,并留意先采收病株上的新姜。 2.5.3老姜。采收老姜时,以地上部茎叶开头枯萎,同时证明地下部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采收。此时产量最高,组织充实,辣味重,耐贮藏,主要做留种或制干姜调味品食用。威宁县金钟镇夸都河边地区应在霜冻以前采收,以避开受冻害。 2.6留种与贮藏 为了保证品种不退化,年年高产,收获时应仔细选种,生长期中多施钾肥,少施氮肥,选择晴天收种。收种后铺于室内晾数天,使其发汗并蒸发表面水分(不洗涤)后,贮藏于温室内或地窖内。生姜需种量2 2503 000kg/hm2,数量小的温室贮藏,数量大的地窖贮藏。 2.6.1地窖的制作。生姜地窖应挖成底径较口径小的圆形窖,挖窖深度一般不超过2.0m,底径、口径和容量以所需贮藏的生姜数量而定。挖出的土堆置于窖口边沿,使窖深度加深,窖中用直径为12cm左右的细竹竿(将节隔打通)束、芦苇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