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课件_第1页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课件_第2页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课件_第3页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课件_第4页
田野考古学理论:地层学与类型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地层学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也叫层位学。它认为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的,杂乱无章的。我们只有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构拟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一、地层学的基本内容1遗址的地层堆积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天然堆积的土层叫“生土”。当人类居住或进行其它长期活动时,会在地表大面积形成新的土层,其中夹杂人们有意抛弃的垃圾和无意失落的物品,叫“熟土”。熟土层的形成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在堆积成分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呈现基本一致的

2、色和质。但当遗址中人的活动或自然环境有所变化而使堆积成分也有显著改变时,新形成的熟土层和旧的熟土层在色、质等方面会产生差别,这样就出现了考古工作中可以辨别的不同熟土层。有时,由于当地人类活动有较长时间中断,或因自然灾变(如洪水、火山爆发)在熟土层之间会出现不含有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叫“间歇层”。考古上把生土层、各熟土层和间歇层统称为“地层”。第二章 田野考古学理论 田野考古基本理论是地层学和类型学。考古学文化理论是史前考古发掘遗存分类研究之纲;聚落考古理论是新兴的考古理论,对目前史前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发展有导向作用,故简要述之。此外,埋藏学对解释遗物遗迹的形成、环境考古对发掘采样的要求、

3、体质人类学对人骨采集与鉴定、遥感技术在调查中的应用、统计学在整理资料中应用,等等都对田野考古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熟土文化层生土探方壁的剖面地层实例个堆积积压于另一个堆积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地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原在上面的堆积物首先到达低处,而原在底部的堆积物最后到达低处,这样在低处形成一种倒置的分层堆积。它从形成先后关系看,仍是下层早,上层晚,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

4、层早。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堆积层面相联系的人们在地表活动,不仅形成地层堆积,还能留下破坏原有地表的沟、坑、井等遗迹,以及高于地表的墙台等遗迹。沟、坑、井等遗迹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内部填充物或废弃后形成的填充物也是一种堆积,墙台能高于地表的遗迹本身就是堆积,这些堆积统称“遗迹堆积”。这些遗迹堆积形成后往往又被新的地层堆积埋没,但根据它们特有的质色等特征,可以和地层堆积相区别,从而确定其存在。 沟穴类遗迹在形成时破坏原先的堆积,这种现象叫“打破”。显然被打破者形成年代早于打破者的形成年代。灰坑打破墓葬图2一l遗址堆积过程示意图(一)遗址在第一阶段形成的地层、灰坑、半地穴房址。(二)遗

5、址第二阶段破坏了第一阶段形成的房址和灰坑,完全毁掉了第一阶段形成的地层,并形成了新的地层、灰坑和带高墙的房子。两个阶段的灰坑H1、H2在同一地层下开口。(三)遗址第三阶段又形成新的堆积:地层、房子、灰坑;第二阶段形成的房子墙突入到新地层之内。每个遗迹都是在当时地表面上形成的,因此,弄清墙台之类遗迹的基底在哪个层面,坑沟之类遗迹开口于哪一个层面是关键问题。不论坑沟之类遗迹有多深,打破多少地层和遗迹堆积;也不论墙台之类遗迹有多高,甚至上升到现代地表之上;它们的开口和基底所处的层面才是它们形成年代的标尺。3后期破坏能毁掉地层和遗迹,现在的地层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人类活动(如修筑大型建筑地

6、基、填平去高平整土地)和自然力作用(如长期风蚀水冲)能大面积破坏地表,甚至毁灭已形成的地层和遗迹堆积,在遗址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都有这种破坏,所以,现有地层往往比实际形成过的地层少,现今分辨出的地层交界面也不一定是地层原有表面,坑沟类遗迹的现今开口层面也不一定是原先的开口层面。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代上可以相差很远遗迹堆积具有打破前期堆积或突入后期堆积的特点,地层堆积也不是水平的,因为天然地表本来就有高低起伏,人类活动形成的地层也不是处处一样厚,地震会使地层错位,有大的地下空洞也会造成地层的局部塌陷,形成断层。5遗迹形成和遗迹内堆积形成可能有很大的时间差距,

7、同一遗迹堆积也有早晚之分,所以也应当分析“内部的叠压、打破关系”,分析形成过程墙台之类遗迹的形成也是其堆积的形成,有的则有后来修补增建部分,尤其是城墙,多次修补而间隔时间又长。坑沟之类遗迹形成时,内部本无堆积,在使用中或废弃后才形成堆积。有的遗迹从建造到内部充满堆积,相隔时间不长,包含物没有多大变化,可以根据包含物年代推定遗迹建造和使用年代。有的遗迹建造、使用、废弃经历了漫长的年代,应特别注意三者的时间差距,不但要区分内部堆积的层次,而且不能把遗迹和遗迹内堆积混为一谈。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能出晚期遗物在早期堆积形成时,晚期遗物还没有出现,因而不存在埋入早期堆积的可能。晚期堆积

8、在形成时会扰动破坏早期堆积,会把早期遗物翻到晚期堆积中,有些物品是早期制造的,流传到晚期才埋入晚期堆积,所以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一般说来,某一时期堆积包含有大量同期遗物,只有少量的前期遗物或不包含前期遗物。但特殊情况下,晚期堆积也可能只包含早期遗物。因此,当堆积年代确知而要判定包含物年代时,只能确定全部包含物的年代下限,而不能确定上限。当全部包含物年代确知而要判定堆积年代时,只能根据包含物中最晚的年代判定堆积开始的年代上限,而不能确定其下限。二、层位与层位关系层位与层位关系是地层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地层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划分层位、确定层位关系。因此,现在又称地层学为层位学。层位是指堆积单位在

9、堆积先后次序中的特定位置。在特定的情况下,层位又被用作堆积单位的代名词。图22层位关系是指堆积单位与堆积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图22中,层的层位关系是被层叠压,被H打破;它叠压M,叠压。用箭头表示叠压或打破的列表图示被称为层位关系表,如上举层的层位关系可表示为: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确定诸堆积的早晚关系,因此,层位关系可以适当简化表示。图中H,M,所以,只写出HM也就能准确反映出层的层位。图1地层与遗迹的层位关系是HM。像这样单线条的层位关系表可称为层位关系组(串)。图23在分期等研究分析时,常常要把复杂的层位关系表分解成若干层位关系组(串)。如图23的层位关系表是:此表可分解为三个层位关系

10、组(串): M2 HlH2H3 HlM11层2层3层4层请写出墓葬的层位关系:在第4层时期是一个坡地,或4层被3层时期的人破坏掉一部分,形成斜坡。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的文物与传世品的文物,在科学价值上是有根本区别的,即前者有可靠的时空坐标,后者没有。用考古学的术语表述是:前者有层位关系、共存关系,而后者没有。田野考古学是凭借带有时空坐标的实物资料构建起“历史的骨架”,供人们去复原历史,或复原历史的某一部分。古代的金石学和现代的古董收藏学都不是以这个“历史的骨架”为背景,无论研究得多么精深,都不属于考古学的范畴。处于田野自然存在的遗迹和遗物,其能成为科学的研究资料,是因为他们有时间与空间的坐标

11、属性,但是不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观察,这个属性就不能被发现,或所得认识不完全、不精确。面对一组遗存,在每个时空坐标的确认过程中,时间坐标最关键。因为不能确定真实的年代,就不能准确确定哪些是同时的,也就不能确定真实的空间布局关系。考古中确定时间坐标的手段方法很多,包括形态比较法、测年分析法等,其中地层学和类型学是确定时间关系的基本手段、常用方法。确定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都有精确度的问题,精度越高越科学,也就越好。地层学确定年代的方法是依靠层位关系卡年代。而层位是堆积单位在堆积先后次序体系中的位置,因此,堆积单位的划分得粗与细,直接影响所卡年代的精度。所以堆积单位划分越细越好。我国田野考古史上,在很长一

12、段时期内,曾经流行着按文化期划分层位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属于一个文化期的堆积中:地层和遗迹应该分开;但是地层与地层,可分,也可以不分;地层和其下的灰坑内堆积,可分,也可不分。所以在早年的考古报告中,经常有以下两种模式的探方剖面图:一种是划大地层,地层中包含有灰坑等遗迹;另一种是灰坑的填土与其上的地层没有分界线。从20世纪的4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按照最小堆积单位划分层位的方法,对于遗迹堆积层位划分来说,是按照堆积的形成环节来划分的,也就是说,一个形成环节,被看作一个最小的堆积单位。如土坑墓,墓的填土和墓葬被看作两个堆积单位,出土的遗物分别存放。如房址,分建筑堆积(基坑、墙、灶等)、使用时期形成

13、的堆积(居住面上的陶器、石器、增补的灶、灰烬、摆在神位的动物头骨等)、废弃时形成的堆积(倒塌的墙土、被火烧过的房盖木灰)、废弃后的堆积(房子废弃后的坑被当作垃圾坑而倒入的陶片等物)。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怀疑实际地层比所划分的地层多,可以再把该地层按深度划分亚层,分别记录出土的遗物,待整理时分析亚层出土物是否有时间上的差别。特别是在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掘中,在可区分的自然地层内按5厘米深度划分亚层是十分必要的。三、地层学的重要作用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为田野发掘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论,使田野发掘科学获得资料成为可能。它的主要作用有三点:第一它使田野考古能获得有层位关系的资料,为相对年代研

14、究提供了坚实依据。如梁思永在后岗发掘时,由于获得了仰韶、龙山、殷商文化的三叠层,才确定了三者的相对年代。第二使田野考古能获得有共存关系的资料,为确定遗存组合关系提供了必要前提。共存关系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堆积单位内所有遗存的共同存在,这种意义较少使用;而一般文章中所说的共存关系则是专指堆积单位所属时代的遗存共同存在,而把混入的其它时期遗物排除在外。组合关系是指构成有机整体的各部类之间的构成关系,各部类有不同的功能。组合关系是在共存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确定出来的。它们反映了遗存时间关系和内在联系,对类型学研究、分期断代、文化内含、功能联系、社会等级、交流传播等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发掘时只有层位

15、关系明确、诸单位严格分开,遗物不发生混淆,才能保证共存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可靠,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第三使发掘能逐次揭露出遗迹的面貌。发掘只有按照诸堆积形成的逆次序逐次进行,才能使遗迹自然显露出来,否则必然会使遗迹面貌遭受破坏。四、地层学局限性考古地层学存在着局限性,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地层学直接确定的是堆积形成的先后关系,据之确定的遗物早晚只是遗物被埋藏的先后关系,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出遗物制造和使用时的先后关系。 第二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地层学就不能判定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 第三决定地层厚度的因素是堆聚的时间、堆聚速度和受破坏程度,不能根据地层厚度推测地层跨越的时间长度。 第四一个堆积单位内部也有形成过程,但在堆积成分不变的情况下,难以再区分层次。第五地层学不能确定堆积单位之间有多大的时间间隔。认为地层的直接叠压就反映了时间连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