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44-2019 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_第1页
DB11-T 1644-2019 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_第2页
DB11-T 1644-2019 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_第3页
DB11-T 1644-2019 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_第4页
DB11-T 1644-2019 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65.080B 1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16442019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Criterion for effect evaluation of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of soil test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2019 - 06 - 18 发布2019 - 10 - 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11/T 16442019目次 HYPERLINK l _bookmark0 前言II HYPERLINK l _bookmark1 范围1 HYPERLINK l

2、_bookmark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NK l _bookmark3 术语和定义1 HYPERLINK l _bookmark4 节能效果评价方法2 HYPERLINK l _bookmark5 减碳效果评价方法2 HYPERLINK l _bookmark6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玉米、小麦、蔬菜生产所用肥料生产阶段能源消耗参数4 HYPERLINK l _bookmark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玉米、小麦、蔬菜生产碳排放参数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

3、京市土肥工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曲明山、陈新平、王宇、廖洪、赵锦一、赵永志、陈娟、唐横、张务帅。II测土配方施肥节能减碳效果评价规范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田测土配方施肥节能效果评价、减碳效果评价的技术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措施对玉米、小麦和蔬菜生产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影响。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892008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NY/T 111820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DB11/T 14212017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 设

4、施农业企业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NY/T 11182011,定义3.13.2能量的当量值 energy calorific value按照物理学电热当量、热功当量、电功当量换算的各种能源所含实际能量。GB/T 25892008,定义3.23.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comprehensive

5、 energy consumption for unit output value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产品产量的比值。GB/T 25892008,定义3.33.4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1DB11/T 16442019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量度单位。一种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为该气体质量乘以其产生温室效应的指数。DB11/T 1422017,定义3.4节能效果评价方法单位面积节能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节能应按公式(1)计算。(1)式中:E单位面积总体能源消耗减少量(

6、负值为减少,正值为增加),单位为MJ eq ha-1;Eqi第 i 环节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参数, i 为测土配方施肥第 i 种投入;n 为投入的类别数; Eqj第 j 环节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参数,j 为习惯施肥第 j 种投入;m为投入的类别数; Ri第 i 环节的投入量;Rj第 j 环节的投入量。注: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参数,参见附录A中表A.1。单位产量节能测土配方施肥单位产量节能应按公式(2)计算。(2)式中:EI单位产量作物能源消耗的减少量,单位为MJ eq kg-1,负值为减少,正值为增加;Y每公顷作物的产量,单位为kg ha-1。5 减碳效果评价方法单位面积减碳计算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

7、碳排放减少量计算公式(3)。(3)式中:GHG测土配方施肥较习惯施肥单位面积总碳排放减少量(负值为减少,正值为增加),单位为kg CO2 eq ha-1;GHGSTFF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总碳排放量,单位为kg CO2 eq ha-1;GHGO习惯施肥单位面积总碳排放量,单位为kg CO2 eq ha-1。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碳总排放量见公式(4)、(5)。(4)2DB11/T 16442019式中:GHGi为第i种投入单位面积碳排放参数; GHGj为第j种投入单位面积碳排放参数;i测土配方施肥第i种投入;n为投入的类别数,其具体数值由实际投入种类而定; j习惯施肥第j种投入;m为投入的类别数

8、,其具体数值由实际投入种类而定;Ri、Rj第i、j种投入用量;EFN2ON2O排放排放参数,单位为kg N2O;EF NH3-NNH3挥发排放参数,单位为kg NH3-N; EF NO3-N硝酸盐淋洗排放参数,单位为kg NO3-N; RSTFF测土配方施肥施氮量;RO习惯施肥施肥施氮量。单位产量减排计算测土配方施肥单位产量碳排放减少量计算公式(6)。(5)(6)式中:GHGI测土配方施肥较习惯施肥单位产量总碳排放减少量(负值为减少,正值为增加),单位为kg CO2 eq kg-1;Y每公顷作物的产量,单位为kg ha-1。玉米、小麦、蔬菜所用肥料的生产和运输环节碳排放参数可参见附录 B 中表

9、 B.1。玉米、小麦、蔬菜田间生产环节碳排放参数应直接测定,测定参数包括氧化亚氮排放、氨挥发以及硝酸盐淋洗,无可用直接测定结果时,可参考如下:玉米、蔬菜施用氮养分的碳排放也可参见附录 B.2B.3 数据。小麦施用氮养分的碳排放也可通过公式(7)、(8)、(9)计算得出。(7)式中:EFN2ON2O排放参数,单位为kg N2O;N氮肥用量,单位为kg ha-1。(8)式中:EF NH3-NNH3挥发排放参数,单位为kg NH3-N;N氮肥用量,单位为kg ha-1。(9)式中:EF NO3-N硝酸盐淋洗排放参数,单位为kg NO3-N;3DB11/T 16442019N氮肥用量,单位为kg ha

10、-1。4DB11/T 16442019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玉米、小麦、蔬菜生产所用肥料生产阶段能源消耗参数表A.1规定了测土配方施肥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参数。表A.1玉米、小麦、蔬菜生产所用肥料生产运输阶段能源消耗参数排放来源单位能源消耗当量(MJ per unit input)氮肥生产运输kg N50.5磷肥生产运输kg P2O55.0钾肥生产运输kg K2O14.75DB11/T 16442019表B.2规定了玉米施用氮养分的碳排放途径及参数。表 B.2玉米田间生产氮肥碳排放来源途径及参数6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玉米、小麦、蔬菜生产碳排放参数表B.1规定了玉米、小麦、蔬菜所用肥料的生产

11、和运输环节碳排放参数。表 B.1玉米、小麦、蔬菜所用肥料的生产和运输环节碳排放参数排放来源单位碳排放(kg CO2 eq per unit input)氮肥生产kg N8.21磷肥生产kg P2O50.73钾肥生产kg K2O0.50氮肥运输kg N0.09磷肥运输kg P2O50.06钾肥运输kg K2O0.05种植模式排放途径单位氮损失(% per unit per unit input)雨养模式N2O排放kg N2O0.40NH3挥发kg NH3-N11.0硝酸盐淋洗kg NO3-N14.6灌溉模式N2O排放kg N2O0.60NH3挥发kg NH3-N3.82硝酸盐淋洗kg NO3-N20.4DB11/T 16442019表B.3规定了蔬菜施用氮养分的碳排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