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修改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_第1页
江修改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_第2页
江修改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_第3页
江修改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_第4页
江修改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思想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

2、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孔府孔庙 孔林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孔子和论语 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二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学术、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亚圣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

3、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孟庙 孟府 孔子弟子和门人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

4、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 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 子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1年),享年仅32岁(据熊赐履:学统)。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对他也无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寻孔、颜乐处”。自汉高帝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年间将此举定为制度以来,历代统冶者封赠有加,无不尊奉颜子。 孔

5、子和孟子的影响 论语的影响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孟子的影响 孟子

6、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孟思想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韩国,作为一个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度,儒学对韩国的影响在14世纪李朝就达到鼎盛时期,儒家伦理深深扎根于韩国的文化之中,融化在韩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里,至今韩国还是世界上惟一保持全国祭祀孔子的国家。儒学中的社稷、节义、仁等观念与韩国苦难、屈辱的民族历程相交织,形成了韩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60年代后,韩国历史上形成的这种民族特

7、质被提升为“国民精神”,并成为学校德育和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论语孟子何时被列入“四书”? 四书为儒家经典,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论语和孟子被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列入“四书”。 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何时成为读书人参加科举的必读书 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之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 所编定注

8、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 年间(1314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 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而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 也都是在朱注四书里。 孔子和孟子作为凡人的一面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宰予昼寝”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 。孔子为

9、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那种谨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 孔子不懂农业生产,也鄙视劳动。孔子也有被难倒的时候,并非“万事通”。 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超人,更不是先天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性格、有抱负、又有世俗心理的现实的人。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

10、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断织督学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但也有一般幼童

11、的贪玩。一天,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 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你今天不读书,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蝇营狗苟的小事。”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鲜明印象,从此孜孜不倦,日夜勤学不息。 孔子和孟子作为圣人体现出的思想光辉孔子的思想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孔子的政治理论“

12、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 :在教

13、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孟子的思想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

14、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看故事猜成语明事理学做人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极动听优美)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尽善尽美:形容做事情力求完美,毫无缺陷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 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 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

15、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学者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登堂入室:表示学业已达一定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

16、质好起来呢?” 一暴(pu)十寒:比喻做事不坚持,无恒心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 孟子说:“听到这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有智慧有远见吗?见闻广博吗?” 孟子说:“不是。” 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 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進别人的意见,说:喔喔,你说的我早就知道了!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 拒人千里: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读名言悟至理获启发利于行F.

17、为人要光明磊落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善于向别人学习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E.对人要守诚信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孔子名言孟子名言 1.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仁者无敌 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

18、人者,人恒敬之 8.养心莫善于寡欲 A.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C.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D.每个人都有同情心B.仁爱的人所向无敌E.做人要有忧患意识F.爱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G.凡事要有规则约束H.不将责任推给别人 可一定要答准确哟!祝你成功 !“孔孟”知识知多少 1、我们日常读书、看报,有时会见到“子曰诗云”这样的字眼,其中“子”是指 ,“诗”指 。 孔子诗经2、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 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

19、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B圣人不惑3、孔子曾被尊为“_”.,论语中为政的几句话轮廓式地勾勒出一条孔子所走过的漫长的生活道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五十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天命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C、周礼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C 5 、论语首创 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_篇。语录207、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的成语是_。 (绝、编、韦、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

20、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 诗经 尚书 春秋 论语 A B C DC9、传说孔子兴办教育后广收学生,其下有弟子_人,其中有名的圣贤有_人。 Number30007210、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A11、孔子的故居在( )A、山东曲阜 B、山东淄博 C、山西吕梁 D、山西大同 A2012、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孔子说的名言:(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21、者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14、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 )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A、 子贡 B、 子路 C、 冉有 D、 颜回D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 )。”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 齐齐 A1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 B. C. D. CC17、下列对孔子个人活动经经历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少年时苦学“六艺”,后成主持祭祀的儒士B三十岁时融会贯

22、通“六经”,创办私学C五十多岁开始在鲁国从政,取得巨大成就D晚年专心整理文化典籍,献身文化教育事业 18、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此事反映了孔子( ) A兼爱 B. 克己复礼 C. 仁者爱人 D. 民贵君轻C19、孔子兴办私学的主要作用是( ) A使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B. 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五经成为教育的传统课程B10、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 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 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 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

23、育的传统 D. 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A11、你能准确读出这个成语吗? 色厉内荏 s l ni rn 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12、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著名的_家 、_家、哲学家、学者,_学派创始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_。教育思想儒论语13、在知识面前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就像孔子在论语为政里面说过的那句话: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14、我们有句歇后语:孔夫子搬家-( 。 20尽是输)NumberNumber 1201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

24、家学说 D墨家学说 CNumber40 16、孟子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 ),君臣有( ),夫妇有( ),长幼有( ),朋友有( )”。(义、信、序、亲、别) 亲别义信序17、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族所包容,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D 他们认为齐王不配谈仁义,这是对齐王的不敬。 18、为什么大臣们不跟齐王谈仁义呢,他们是怎么想的?19、孟子告子上: 之心,仁也; 之心,

25、义也; 之心,礼也; 之心,智也。(是非、恻隐、恭敬、羞耻)恻隐恭敬是非羞耻我们学过的那篇课文出自告子上呢?鱼我所欲也B20、( )认为孟子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A司马光 B司马迁C孔子 D庄子Number 721、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 )而小天下。”A、泰山 B、嵩山 C、黄山 D、华山 A202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语出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容斋三笔卷第十五:“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如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

26、之水不胜火也。予读文子,其书有云:水之势胜火,一勺不能救一车之薪,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块不 能塞一河。文子,周平王时人,孟氏之言,盖本此。” 23、论语孟子是在什么时候被谁列入“四书”的?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论语和孟子被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列入“四书”。 科学论文的阅读 科学论文的阅读 一、科学论文的理论界定 二、社会科学论文的 三、自然科学论文的 四、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一、 科学论著的阅读方法 (一)、科学论著的基本特征 学术性 创造性 科学性 文献性 系统性 宏阔性二、 社会科学论文的阅读(一)、具备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和修养(二)、在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三)、注重人文精神的提取1、 什么是人文精神2、 如何提取人文精神三、 自然科学论文的阅读(一)、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修养(二)、在科学史的背景中进行科学的解读(三)、注重科学精神的提取1、 什么是科学精神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