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边对等角证法探究_第1页
等边对等角证法探究_第2页
等边对等角证法探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边对等角证法探究“等边对等角”的证明方法共有六种,即欧几里得的方法、帕普斯的方法、勒让德的方 法、莱斯利的方法、作高法和实验操作法,而关于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一一“等角对等边”的 证明方法共有七种,即欧几里得的反证法、想象有两个三角形、大边对大角、作顶角角平分 线、作底边的高、做底角的角平分线和实验操作法.早期教科书中的等腰三角形知识,为今日 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在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 “等角对等边”是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定性刻 画,是三角学中边角定量关系的基础.在西方数学史上,几何原本卷一命题5 (等腰三角 形底角相等)是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被称为“驴桥定理”,既因为欧几里得在证

2、明该定理 时所用的图形像一座简单的桁架桥,也因为它阻挡了许多中世纪的学习者进一步学习几何 原本后续命题的脚步。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我国现行五种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沪教 版、浙教版及苏教版)的内容安排大同小异.在引入上,五种教材均设计了折纸活动;在“等 边对等角”的证明上,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通过作底边的中线,利用SSS定理加以论证, 而沪教版和浙教版教材通过作顶角的平分线,利用SAS进行说理,而苏教版教材除折纸验证 外,并未给出具体的说理过程.关于“三线合一”性质,浙教版教材设计了以“几何画板”为 工具的探究活动,而另四种教材均通过“等边对等角”加以说理.关于“等角对等边“

3、,北师 大版教材仅仅作辅助线的提示而未给出完整的证明,其余四版教材均通过作顶角平分线,运 用AAS定理进行说理,已有的教学设计大多从教材出发,通过剪纸、折叠引入新课。一、”等边对等角”的证明考察发现,在103种教科书中,有2种只提示学生作辅助线,通过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 但未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101种教科书给出了完整的证明,证明方法大致可分为6类:欧儿 里得的方法、帕普斯的方法、勒让德的方法、莱斯利的方法、作高法、实验操作法。1、欧几里得的方法欧几里得的伟大贡献在于公理化体系的建立,其几何原本从给定的少数公理、公设 及定义出发,用逻辑推论方法推导了四百多个命题2.“等边对等角”作为几何原本第

4、 一卷命题5,其证明过程严格遵循公理化体系,只用到了命题5之前的公设、公理及命题.有 10种教科书沿用了欧几里得的证明.在等腰4ABC中,CA=CB.在两腰CA和CB的延长线上取两 点D, E,使得AD=BE,并连接AE和BD,那么CD=CE,由SAS定理,可证ACAE会ZXCBD,故有N CAE二NCBD;再由SAS定理,可证BAE0ZABD,故有NEAB=NDBA.根据“等量减等量,差相 等”,得NCAB=NCBA。2、帕普斯的方法11种教科书采用了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Pappus,公元3世纪末)的方法:将等腰三角 形ACAB和ACBA看作两个三角形,然后用SAS证明ACAB/4CBA.也

5、许有人会认为,把一个 三角形看作两个三角形,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于是把另一个三角形“外化”出来了.等 腰ABC, CA=CB,想象AABC被拿起、翻转后放下,记作AA,B,Cf (A,, B , C分别对 应 A, B, C).那么,AC=A,Cf =BOB Cf ,那么在AABC 和AA,C 中,AC=BZ C , BC=AZC,且NONC7 .根据 SAS 定理有AABC&B A C,那么NA=NB,又因为NB=NB, 等量代换得NA二NB。3、勒让德的方法法国数学家勒让德(A. M. Legendre, 17521833)通过作底边中线的方法来构造全等 三角形,从而得到“等边对等角”.有

6、4种教科书采用他的方法,在等腰AABC中,CA=CB.过 点C作底边AB的中线CD.由SSS定理可证CAD0ZXCBD,那么NA=NB。4、莱斯利的方法苏格兰数学家莱斯利(J. Leslie, 1766-1832)的方法有69种教科书采用.在等腰4 ABC中,CA=CB.过顶点C作NBCA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D,根据定理SAS可证ACD02XBCD, 故得NA=NB。5、作高法4种教科书采用作高法.给定CA和CB为等腰4ABC中相等的两边,作CDAB交AB于点 D,如图 5.在 RtZXCAD 和 RtZSCBD 中,CA=CB, CD=CD,根据 HL 定理,可证ACAD也CBD,所 以

7、NA = NB。6、实验操作法有5种教科书采用了实验操作(折叠).通过尺规作图构造一个等腰4CAB,小心地将三 角形从纸上剪下.沿底边AB的中线将三角形折叠,并比拟NCAB和NCBA的大小。接着再构造 不同尺寸的等腰三角形,同样比拟两个底角的大小.我们观察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相等的。二、结论与启示“等边对等角”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证明方法.这些证明方法相 继出现于本文所考察的103种早期几何教科书中.遗憾的是,我们在今天的教科书中却几乎看 不见它们的踪影.美英早期几何教科书中的证法各有特色,关于“等边对等角”的证明,“莱 斯利的方法”在各教科书中占绝对优势.而关于“等角对

8、等边”的证明,“欧几里得的反证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主流方法,但到了 19世纪80年代以后,“作底边上的高”后来居上, 而欧氏方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等边对等角”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1、营造探究之乐.本节内容可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设计不同大小等腰三角形的折纸 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体验性极强的折纸活动,学生能提高学习兴趣,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接下来,教师那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现代工具对学生的猜测加以检验.在 定理的证明上,先由学生自主探究其证明方法,再由教师进行讲授,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 中来。2、彰显方法之美.无论是“等边对等角”还是“等角对等边“,早期教科书都

9、呈现了丰 富的证明方法,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灵活、多样的方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教科书上呈现 的一两种推导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对历史上的多种证明方法进行介绍.而且,数学知 识毕业后不用就很快遗忘了,但排除法、反证法等思想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终身的.因此,教 学不能仅局限于证明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证明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3、实现能力之助.“等边对等角”与“等角对等边”互为逆命题,要判断这两个命题的 真假必须分别对其进行严格的证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 课堂上安排折纸的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开展。4、达成德育之效.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驴桥”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中世纪时 期人们学习几何也同样会遇到挫折,让学生们得到抚慰,使数学变得不那么可怕.另一方面, 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