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CPC的型线设计陆高林,郭廷玮,寿 健,高纪庆,高纪凡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新能源研究院,常州,213022摘要设计CPC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的型线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聚光效果和制造成 本。本文从渐开线和抛物线方程入手详细计算了不同采光半角,不同截取高度H对应的复合抛物面的聚光比及型线的长度和反射面的面积,得出了对设计有具体指导 意义的有用结论。关键词:CPC复合抛物面、采光半角、截取高度、反射面积。复合抛物面太阳能聚光器(CPC)属于太阳能中温(100 2002)热利用技术,这种技术可应用于太阳能蒸饭、烧开水以及太阳能制冷和空调、纺织工业、化 学工业制纸、木材加工,贵重药材
2、干燥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普通 的集热器在工作温度达到 100 P时,效率变得非常低,因此中温太阳能热利用应当 采用聚光集热系统。 CPC不需要跟踪装置,只需要每年按不同季节4次调整倾角,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聚光比。所以安装方便、维护简单、不容易出现故障。因此,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 A.Rabl和Winston1-3正式定名CPC聚光集热器以来就有许 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太阳能聚光装置应用并 不广泛,其主要原因是成本较高,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在满足设计温度的条件下如 何选择线型,减少反射面面积,从降低聚光反射器的成本的角度来讨论CPC的设计。复合抛物
3、面太阳能聚光器 (CPC)的聚光比大约在10以内。其结构如图1所示。 它是由吸热管内管为基圆的渐 开线外接抛物线构成,中心位 置设置一 *58的全玻璃真空吸热管。在聚光集热器型线的下部是一段以吸热圆为基圆的 渐开线,由于渐开线任一点的 法线都与基圆相切,故入射在 渐开线构成的反射面上的光线都会反射到吸热圆上。与渐开 线相接的是抛物线部分,根据光线聚焦原理,在6max (采光半角)范围内,入射的光线都 会汇聚到一特定的焦线上。理论上,对整个聚光器,在iiiax扁开相图LCPC线型图角范围内入射的所有光线都汇聚到吸热管上。集热器由两个抛物面与吸热圆的两个渐开线面在(Xo,工)和(Xo,K)处相接而
4、成。渐开线的方程为:X =asin 二-(a b)cos 口 Y =-acos【-(au b)sin u 其中,f 吸热圆渐开线展开角 a吸热圆半径(1)b 渐开线提前量3二如计算中取 a=23.5mm, b =5mm, 0max =14, 8=得,max42Xo = _ 64.30mm工=-20.41mmb为渐开线提前量,即展开角度等于零时,渐开线上的点到基圆上切线段的长 度,其值根据安装精度选取。抛物线方程为:X2=2PY+P2(2)其定义为:抛物线上所有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其准线的距离。其中 X, 丫,分别为坐标系XOY的横坐标,P是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X, Y,P分 别由以下
5、两式确定:X=(Y-Yo)sinHmax+(X-C)cosmax( 3)武葭Y =(Y-Yo)cos0max-(X-C)sin0max (4)式中抛物线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为:(Xo -C)COSaxn 9tg(-x)(5)4ax 边缘光线与聚光轴线的夹角,CC选取焦点位置的横坐标复合抛物面集热器的结构满足边缘光原理, 即在最大接受半角范围内入射的光线最终都将汇 集到出光孔的边缘,因此可以达到较高的聚光比。(1)复合抛物面的理论聚光比4如图2:(6)_2PAB:11cos 2 maxA 2P 2a=AA=1 一 cos 2P,,n八、1 - cos? 一 Umax)2P1 Sin 小(8)a a
6、 = AB sin %ax asin /axa (1 Sin max)sin2 %sin maxsin %ax则,CR = asin /ax(9)a(1 sin %ax)sin2 4ax可以看出,聚光比决定于它的接受半角(2)复合抛物面的实际聚光比:复合抛物面的实际聚光比为采光口面积比吸热体表面积:(10)CR 0 , sin 6 0, cose 0 ,则 X0 , X单调递增。复合抛物线为渐开线与抛物线相接而成,吸热管的截面为圆形,渐开线的长度 根据曲线积分可得:1(27)S1 = . (X_)2 - (Y_1)2d -(al b)dF = a12 bF TOC o 1-5 h z -7-i
7、2131.4 HYPERLINK l bookmark93 o Current Document 42渐开线在x = 0时截取,计算得到01 = 45-04S S S :a。2 b。1 (x)2dx则,ST = S1_S2 = 2X1 Pa aa实际应用中一般不会采用全尺寸CPC抛物面,而是截取其中的一部分, 大多数的设计把高度截去一半或更多来减小反射面的实际展开尺寸从而降低成本。同时, 由于抛物线光口附近的斜率几乎与Y轴平行,因此聚光比因为高度截短一部损失很小,而平均反射数减小了,从而改善了光学效率。如表1表示,对应不同的接收半角时,表示全尺寸聚光器和截短后的聚光器的表1全尺寸和截短CPC的
8、光学和几何特性集热器接收半角(七)聚光比(CR)高度与光孔宽度之 比反射面积与光孔面 积之比6.15*4.49*9.26*75.582.435.182.820.781.921.860.451.593.23*2.40*5.32*142.981.413.272.691.062.612.480.82.211.82*1.27*3.16*281.720.852.611.670.692.051.480.461.66注:带*号者为全尺寸集热器的数据。高度/反射面积/聚光比对应的/光孔宽度和/光孔面积。由表中的数据可看到,聚光器截高度/短50%,即 /光孔宽度 减少50%,聚光器的聚光比只减少了 10%左右,
9、从而可 以看出,在聚光比减少不多时可大大减少反射面的尺寸,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反射面积/从以聚光比为横坐标,/光孔面积为纵坐标的图4中可以看出,在聚光反射面积/比值一定的情况下,半接收角选取的越大,对应的/光孔面积就越小,即8max越大,更能节约材料,但聚光比降低,集热温度也低,因此实际设计时应综合采光半角、聚光比、截短程度及反射面与光孔面积之比,统一考虑,选择最佳设计。集光比图4.CPC截短与集光比的关系(4)结论根据计算及其讨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CPC集热器适用于中温(100七 200)热利用,效率较高,其型线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相接而成。2、对于任何抛物线聚光器,只有当半接收
10、角较小时,才能得到较高的聚光比。3、半接收角一定时,全尺寸的抛物线在光口附近的抛物线的切线基本是与Y轴平行,抛物线的高度对聚光比的影响很小,特别是半接收角较小时,抛物线的高 度对聚光比的影响更小,一般都采用抛物线的截取段作为集热器的型线组成。4、光孔高度/光孔宽度减少50%,聚光器的聚光比只减少了10%左右,从而可以看出,在聚光比减少不多时可大大减少反射面的尺寸,从而节约材料,降低成本。5、聚光比值一定时,半接收角越大,反射面%孔面积就越小。参考文献R.Winston , Solar Concentrators of a noval design ,solar Energy ,16 ,98 (1974)A.Rabl, Opt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 Solar Energy 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店长聘用合同特殊条款适用性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牛羊草料进口代理服务合同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国留学学费支付及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绿化打井工程监理合同8篇
- 2025年度个人小型挖机租赁服务规范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婴幼儿奶粉品牌授权及产品供应链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二手车转让及二手车增值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木工材料供应链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工程车租赁及道路救援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车辆购置贷款延期还款合同4篇
- 回收二手机免责协议书模板
- (正式版)JC∕T 60023-2024 石膏条板应用技术规程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旧教材知识差异盘点
- (权变)领导行为理论
- 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英语卷
- 2024年智慧工地相关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GB/T 8005.2-2011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
- 不锈钢制作合同范本(3篇)
- 2023年系统性硬化病诊断及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