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11章_第1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11章_第2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11章_第3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11章_第4页
道路勘测设计第1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第四节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 第五节 雨水管道的设计 第十一章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制度1、合流制 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排除的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2、分流制 将雨水和污水分别设置管道系统排除,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1)分别设置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2)只设污水管道系统,下不雨水暗管,雨水沿着地面、街道边沟和明渠泄入天然水体。第一节 概 述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系统,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明式、暗式和混合式三种。 1、明式系统 公路和一般乡镇道路采用明沟排水,在街坊出入口、人

2、行横道处增设一些盖板、涵管等构造物。第一节 概 述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系统,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明式、暗式和混合式三种。 1、明式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2、暗式系统 包括街沟、进水口、雨水口、连管、干管、检查井、出水口等部分。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系统,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明式、暗式和混合式三种。 1、明式系统 第一节 概 述 2、暗式系统 3、混合式系统 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城市中排除雨水可用暗管,也可用明沟。 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一、雨水管的布置 1. 雨水干管的位置 (1) 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线应平行于道路

3、的中心线或规划红线。雨水干管一般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宜设在快车道以外,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60m时,可考虑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 (2) 雨水管线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他地下管线的交叉。 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一、雨水管的布置 2. 雨水干管的纵坡度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取得一致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0.3%。为防止或减少沉淀,雨水管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般为0.75米秒。为了满足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通常道路纵坡大于4%时,需分段设置跌水井。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一、雨水管的布

4、置 3. 雨水管道的埋深(1)管道最大允许埋深:一般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45m。(2)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最小覆土深度之和。在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m。在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小覆土深度可适当减小。冰冻地区,则要依靠防冻要求来确定覆土深度。(3)不同直径的管子在检查井内衔接时,要注意管顶平接。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覆土深度管顶平接(一)雨水口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道或合流管道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 雨水口一般设在街区内、广场上、街道交叉口和街道边沟的一定距离处 。 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

5、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一)雨水口 1雨水口的布设形式 1)单幅式:布置两排雨水口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一)雨水口 1雨水口的布设形式 1)单幅式:布置两排雨水口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2)双幅式: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 (一)雨水口 1雨水口的布设形式 1)单幅式:布置两排雨水口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2)双幅式: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 3)三幅式:布置两排至六排雨水口 (一)雨水口 2雨水口的泄水能力 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

6、物沿道路的布置 式中:Q雨水口排泄的流量,m3/s; 雨水口进水面积,m2; C孔口系数,圆角孔用0.8,方角孔用0.6; g重力加速度; h雨水口上允许贮存的水头,一般认为街沟的水深不宜大于侧石高度的23,一般采用h=0.020.06m; k孔口阻塞系数,一般k=2/3。 (一)雨水口 3雨水口的构造形式及适用地点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雨水口的构造:1-进水蓖、2-井身和3-连接管。 (一)雨水口 3雨水口的构造形式及适用地点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雨水口的构造形式 : 1)平式雨水口 缘石平蓖式雨水口适用于有

7、路缘石的道路,主要排除路面水;地面平蓖式适用于无路缘石的路面、广场及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2)立式雨水口 有立孔式和立蓖式两种。适用于有路缘石的道路,其中立孔式适用于蓖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3)联合式雨水口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有雨水蓖子。宜用于径流集中且有杂物堵塞处。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二)检查井为了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疏通,管道系统上必须设置检查井;检查井还起连接沟管的作用,相邻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应在同一直线上,便于检查和疏通操作。检查井一般设置在管道容易沉积污物以及经常需要检查的地方。 三、锯齿形街沟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1

8、、设置目的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座落于地形平坦的地区,道路设计中为减少填、挖方工程量,保证道路中线标高与两侧建筑物前地坪标高的衔接关系,有时不得不采用很小的甚至是水平的纵坡度。 对设计纵坡很小路段,要设法保证路面排水通畅,其中设置锯齿形街沟(或称偏沟)就是一种有效方法。三、锯齿形街沟第二节 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2、设置条件 当道路中线纵坡小于0.3%时,就要采取措施保证路面排水通畅。所以,城规规定:道路中线纵坡度小于0.3%时,可在道路两侧车行道边缘1m3m宽度范围内设置锯齿形街沟。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一般按下式计算: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 q设计暴雨强

9、度,Ls/10000m2); 径流系数; F流域汇水面积,10000m2。1、径流系数(1)定义:某时段内的径流量(流入雨水管渠的雨水)与同一时段全部降雨量的比值,称为径流系数。(2)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排水地区的地面性质和地面覆盖。(3)在城市排水地区,经常遇到不同种类的地面,所以排水地区的平均径流系数应按加权平均法计算。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2、汇水面积F每条管道都有它所服务的汇水面积,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的区界是根据地形地物决定的。计算汇水面积时,除街坊面积外还包括街道面积。当地势平坦、街坊、四周的道路都有沟管时,可用各街角的分角线划分汇水面积,如图1110所示,各汇水

10、面积内的雨水分别流入相邻的雨水沟管。当地势向一边倾斜时,如图1111所示,街坊的雨水流入低侧街道下的管道内。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图1110图11113、设计暴雨强度q定义:设计暴雨强度q指104m2地面每秒钟的降雨量,( Ls 104m2 )。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式中:i暴雨强度 (mm/min); q设计暴雨强度 (L/s/104m2 ); t降雨历时 (min); T设计重现期(年); A1、C、n、b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决定于当地的气象。 设计重现期是指在一个较长的统计期限内,设计暴雨强度的降雨重新出现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单位为年。3、设计暴雨强度q (1)设计重

11、现期T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 下表是一些常见的地区的设计重现期。 (2)设计降雨历时t 设计暴雨所取的某一连续时段称为设计降雨历时,单位以分min计。 3、设计暴雨强度q 第三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式中:t1地面汇流时间(min),与流域面积大小、地面 种类、坡度、覆盖情况等有关,一般t1515min; t2雨水在管渠内流动时间(min),。 m延缓系数,明渠m=1.2;暗管m=2。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主要是根据已求得的设计流量,计算确定雨水管的管径和明渠的断面尺寸,或校核管渠坡度和流速,从而定出各管道的管底标高和埋设深度,以便于施工。一、水力计算的目的第四节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式中

12、:Q流量 (m3/s); 水流有效面积 (m2); V流速 (m/s), ; i水力坡降或管渠底坡; R水力半径 (m) , R=/; 湿周,(m) ; C流速系数,; n粗糙系数 。二、水力计算的公式第四节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二、水力计算的公式第四节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基本公式管道满流时 梯形断面时 充分利用地形,分区就近排入水体 规划雨水管道时,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以最短的距离,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或郊区灌溉系统。只有当水体位置较远,且地形平坦或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才需要考虑设置水泵站;当天然水体的水位高于管道出口时,可以设置出口泵站。雨水干管应沿排水地区低处布置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雨水干管应结合主要道路走向沿山谷低处布置,两侧斜坡地可借支管连接。具体布置时,应先根据地形划分地面水径流的分水岭线,然后在相邻分水线之间沿谷线低处布置。一、雨水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雨水管道的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分区就近排入水体雨水干管应沿排水地区低处布置 一、雨水管道布置的基本原则第五节 雨水管道的设计3.合理选择和布置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