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1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2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3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4页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国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主要对策1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点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通过粮田规模经营、多成分多要素投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以粮食生产为中心,产前、产后各行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产业链。它在形式与本质上都有别于现行的家庭分散零星经营和产、供、销、储的相互离散体制,体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其本质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市场农业自我

2、积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基本运转机制,是多元参与者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其基本特征表现在:粮食品种布局的区域化;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也就是建立起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利益共同化的一种经济关系。2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是解决粮农增收困难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矛盾的必然选择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变产粮优势为区域综合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和发展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粮食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其政治安全超过经济安全,政府的粮食政策都

3、是围绕如何增产来设计的 。粮食的“靠天收”和消费弹性较小这两大特点就必然导致了政府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时期做出保国家粮食安全而牺牲农民利益的选择,忽视了种粮农民的收入问题。全国粮食主产区农户的收入徘徊不前,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间、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种粮经济效益的低下使一些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和苗头已经出现,如耕地面积被占,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减少。种粮不赚钱才是粮食安全的最大隐忧 。产业化是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彻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产业化经营通过流通环节的组织创新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环节利润分配不公的局面 ,农民除了可以得到种植粮食的收

4、入之外,还有望分享到流通环节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种粮的比较效益。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主产区农民收入、创新粮食流通方式、搞活粮食企业经营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解决粮农增收困难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矛盾的必然选择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发展粮食产业化是振兴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企业竞争力的的迫切需要。 首先: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其次,由于前几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人为地割断了粮食购销与加工的产业链,众多粮食加工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没有及时转换机制,因循守旧,不思改革,不求进取,企业连

5、年亏损,纷纷停产、倒闭,拍卖、破产,致使粮食工业节节败退。在产业化的经营体制下,粮食企业有了稳固的原料产地,也有利于企业自身不断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和竞争力。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变产粮优势为区域综合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 粮食主产省区是具有产粮优势的省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潜力是在粮食主产区 。但从近些年来的情况看,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不是很乐观。许多主产区陷入“农业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不良经济循环,并没有依托自身的产粮优势转化为综合区域经济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真正实现粮食主产区的产粮优势,在保证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推进

6、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有效的措施。粮食主产区的主要粮食产品是原粮,粮农以最原始的形式出卖粮食,没有加工增值的机会,其得到的利润是很低的实行粮食的产业化经营把为粮农服务的产前、产后部门与粮食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节约产业链条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加规模收益和深加工所带来的初级产品的升值,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粮食产业比较利益低下的弱质性地位 。粮食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以规模经济来促进粮食产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和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山东发起,诸城市首先提出“贸工农一体”经营的概念。1996年农业产业化被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

7、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于是农业产业化便在全国推广开来。但是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并不包括“粮食产业化”,因为国家一直对粮食购销政策控制较严,粮食生产缺乏实行产业化的客观基础和政策环境。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粮食数量已经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短缺,粮食市场已经向买方市场转变,粮食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主产区的粮食商品率、粮油加工转化能力大幅度提高为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客观运行基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为粮食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政策环境。因此,粮食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只有粮食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是粮食生产和

8、流通的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要实现完全自给是有一定难度的。人口的增加和因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耕地的减少使粮食供求之间的缺口必然拉大。因此粮食供求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增长是制约粮食需求量的首要因素 城市化也是影响粮食需求变动的重要因素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变动也有重大影响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是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粮食消费需求的客观要求 人口增长是制约粮食需求量的首要因素 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当时中国总人口为11.3亿人,自然增长1.47%。综合有关部门研究认为:如果计划生育抓得好,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预期到2010年达

9、到14亿(13.94亿14.3亿),2020年达到15亿(14.7亿15.4亿),2030年达到16亿(15.3亿16.3亿)。按照每增加1亿人口增加口粮消费量1300万吨计算,则全社会口粮直接消费量至2010年为28581万吨,2030年为31181万吨。或者说,未来的人口增长会使粮食的直接消费量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不会很快,很可能低于改革以来的水平。尽管城市居民人均口粮消费渐趋稳定,但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农村居民人均口粮消费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粮食消费的增长速度。城市化是影响粮食需求变动的重要因素 中国城市发展滞后,从1980年-1995年的15年间城镇

10、与乡村人口比例变化不到10个百分点,即城镇人口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19.4%上升到1995年的29.04%,乡村人口所占比例由1980年的80.6%下降到1995年的70.96%。预期我国城市化率将分别是2010年的38%,2030年的50%。按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增加间接粮食消费量1054万中吨计算,同期全社会对粮食的间接需求量将分别为28800万吨和41400万吨。收入增长对粮食需求变动有重大影响 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呈现规律性变化,一般由温饱向小康转变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全面增长、消费结构有很大变化;由小康向富裕转变时期,由于主要食物得到基本满足,消费数量上比较稳

11、定,主要是要求提高食物质量和花色品种。更好地改善食物质量将是一个较长期的缓慢发展过程。按人均GNP每增加10个百分点将增加粮食间接消费4300万吨计算,未来粮食的间接消费者需求量将为2000年210000万吨,2010年25000万吨,2030年32100万吨。未来35年我国粮食总需求要求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看到未来35年里,我国全社会对粮食的直接消费与间接消费需求都将有较大增长。从数量上看,预计到2010年达53580-57380万吨。从结构上看,粮食间接需求的增长将明显快于直接需求的增长,粮食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细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粮食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饲料用粮、

12、工业用粮等的比重到2010年将达到46.7-50.2%,2030年将达到50.7-57%。实现粮食的产业化经营,将有利于推动提高粮食品种的内在品质,推动满足包括直接消费、间接消费、饲料用粮、工业用粮等各种消费层次的专用粮食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和出口。产业化经营有望解决上述粮食需求方面的新要求。 国外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加拿大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市场化经营的基本做法 粮食收购 粮食定价和结算 粮食销售 粮食市场管理 质量保证体系 销售服务体系 对我国的启示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粮食流通调控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积极培育衔接产销的各种流通组织形式,为农民搞好服务 建立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

13、 加拿大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市场化经营和对外贸易以组织化、市场化、集约化为主要特点。加拿大面积997.1万平方公里,人口3100多万。工业比较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市场化程度较高,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不足40。加拿大盛产小麦,粮食经济作物还有燕麦、大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集中在西部平原的阿尔伯塔、萨斯德彻温、马尼托巴三个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加拿大粮食生产主要依靠农场经营,全国约有农场24400个,其中家庭农场占98.7。每个农场平均耕地面积4495亩,一名操作人员可以独立经营6000亩左右的土地。加拿大简介:加拿大小麦局每年对要求进入小麦局经营的农民进行一次资格鉴定,

14、实行许可证管理,并签订收购合同。合同内容十分详细,包括送交小麦、大麦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农民一带一小麦局签订了合同,就必须坚决按照合同规定时间和数量(最低不得少于合同数量的85),像小麦局指定的粮仓送交,否则,小麦局将在每吨价格的6至15处以罚款。经营仓储公司按照小麦局提供的交货合同,向农民进行收购交货农民可以一次将整个作物年度的销售数量全部与小麦局签订合同,也可以分几次与小麦局签订合同后,农民如需要周转资金,可向小麦局申请预付款,交粮食后有小麦局扣回。每个农场最多可申请预付款25万加圆,其中5万加元不收利息,超5万元部分按银行基本利率收取。加拿大每年约有2万农民申请预付款,预付款额为67亿加元

15、。 粮食收购:加拿大小麦、大麦的定价,全部由小麦局控制。小麦局通过建立综合帐户,来保证农民获得销售收入,实行初步定价和最终结算价及二次付款。初步定价由政府规定,小麦局于年度生产之前公布。具体结算方式:农民送小麦时,按初步订价一次取得收入;稻谷年度之后,再根据实际销售价(扣除各种费用),第二次得到最终收款。如果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和大量谷物销售高于初步订价,小麦局将及时调整付款办法,给农民增加一次或几次期中付款。非小麦局经营的粮食,价格随行就市,由谷物公司自主确定。 粮食定价和结算:加拿大小麦局负责统一控制用于出口和国内使用消费的大麦和小麦的销售。他们的粮食销售政策,主要体现在小麦局对市场的分析和开

16、发,一是综合市场分析,重点监测国际谷物市场影响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离、到岸价)的因素,以便及时调整国内市场价格政策;二是专项市场分析,重点监测和分析某类某个客户、世界各地竞争国家和地区的状况,以及调整营销策略,加强售后服务工作。由于加拿大实行以销定产购,进行市场调节,加上优质服务,粮食销售情况一直良好。 粮食销售:加拿大谷物公司经营谷物特别是经营谷仓的审批条件非常严格。加拿大谷物法规定,申请经营粮食的条件是:必须有工资文件;申请人打算使用的房产适合贮藏和装卸;谷物类型及状况和设备的类型、大小及状况应能满足该类型应该提供服务;申请人应提供经审计的财务证明,申请人必须有一定的财力,并要求以保证书、

17、保险或其它方式提供足够的担保;谷仓储存的谷物都必须全额保险。 粮食市场管理:加拿大政府为了保证以高质量的谷物占领世界市场,对谷物的生产和流通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测和监控。首先从谷物的生产环节入手,对谷物中筛选的品种进行质量评估, 并推荐在加拿大注册推广的优质品种,以方便农民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种植。在粮食流通环节,提供称重、检验、二次加工制品的质量研究、储粮害虫防治、谷物质量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服务。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谷物标准联会,主要是审批基本出口标准样品,并把批准的样品作为分级和销售依据。为了公正的解决经营中的质量纠纷,专门设有谷物上诉法庭,如生产者和谷物公司对标准联会检察官的检验结果不满,可上诉

18、法庭。质量保证体系:加拿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准则是:一切为了销售农户,一切为了客户,一切为了销售谷物。加拿大小麦局对大麦、小麦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粮食价格的形成主要靠市场,靠经济规律。他们在制定粮食价格时,主要依据国际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来确定,严格执行以销定产,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做实时调整,确保农民利益。 销售服务体系: 加拿大小麦局对大麦、小麦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定价,粮食价格的形成主要靠市场,靠经济规律。他们在制定粮食价格时,主要依据国际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来确定,严格执行以销定产,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做实时调整,确保农民利益。我国粮食主管部门也可借鉴该国经验,根据市

19、场行情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的收购范围。淘汰没有市场需求的粮食品种,实行以销定产,逐步做到登报公布。结合粮食供求情况和价格走势,综合考虑农民的生产成本、财力及粮食企业的利益适当、合理确定粮食收购价格。拉开粮食的品种、质量和季节的差价。避免给农民提供错误信息、错误的导向。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以生产销售对路的产品,为粮食企业限价销售、财政减轻负担创造条件。我国还可以参考借鉴加拿大经验,进一步探索销粮的结算方式,保护农民利益。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快,粮食企业对粮食收购价格往往很难做到准确掌握。可以实行两次付款方式。粮食入库,进行一次付款。粮食企业销售后,将销售价扣除第一次付款和粮

20、食经营费用后的剩余部分,和农民结算,进行第二次付款。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粮食流通调控加拿大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粮食供给十分充裕,但联邦政府对粮食生产丝毫没有放松,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来扶持农业和粮食。他们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没有实现完全放开的政策,而是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手段积极进行管理,以达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谷物生产的目的。加拿大政府不仅颁布了加拿大谷物法,而且通过小麦局对用于出口和国内口粮消费的大卖小麦实行垄断经营、统购统销,并对粮食经营实行资格审核,加大了对粮食流通的管理和调控。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湖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省情主要是人多地少,农民

21、生产经营规模小,粮食商品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多数农产品省内不能形成市场,很难跻身国内市场,更不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唯一出路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生产出一大批适销对路的粮食商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借鉴加拿大政府保护本国农业的做法,充分利用好WTO政策,改善农业发展条件。用收购价格指导调整粮食生产结构,要增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的投入,寻求符合我省农业和粮食经济发展的政府保护措施。我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出口基地、粮食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湖南省的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湖南省农业和粮食经

22、济的最大优势,但优质专用大米的生产、销售、加工和出口,却是薄弱环节。要提高粮食品种的内在品质,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紧紧抓住大的企业,切实起到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和流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 加拿大小麦局,在衔接产销方面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对本国农业和粮食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降低流通成本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名副其实的代表农民的利益。湖南省农民面对市场竞争和入市后的冲击,显得势单力薄,束手无策。为农民服务的途径很广、很深、很具体,粮食经济市场化改革要求,各涉农部门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发挥自身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作用,积极拓宽和延伸为农服务的内容,向农民需要的利

23、益共同体发展,努力实现自身组织结构和新机制的创新,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和中介组织的发展,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粮食经济市场化程度。积极培育衔接产销的各种流通组织形式,为农民搞好服务 湖南省农业机械化、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粮食经济的发展,粮食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近几年我省粮食严重积压,主要粮食品种供大于求,经营规模比较小,粮食深加工和粮食加工结构急需调整,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加快建设,我们有必要针对湖南省农业人口情况和粮食职工众多的特点,借鉴加拿大市场经济对我们有利的启示,做好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农业和粮食经济自身的机械化、市

24、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建立粮食社会化服务体系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作用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作用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化主要存在几个主要问题 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作用对粮食的产业化经营绩效的评价,从理论上讲包括粮食优质率、订单率、加工率、销售率以及粮食产业化收益率,即整个产业和农民分享到的价值增值成果。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我国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做一个初步统计。具体来看: 项目推广稳步推动优质率进一步上升 改革推动订单收购的较快发展 品牌推动粮食产品的加工率初见成效 项目推广稳步推动优质率进一步上升优质专用良种推广补贴示范项目要求区域化布局,规

25、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全国小麦良种项目实施的头2年,每年示范面积1000万亩,各地积极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实现了产量、质量、效益三提高的目标。去年秋冬种,示范面积扩大到1亿亩,极大地调动了麦农的积极性。改革推动订单收购的较快发展我国粮食系统是粮食购销的主渠道,经过几年的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活力日新。以发展粮食订单为主线,传统的粮食购销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的形势正在对接,“优质优价”激励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国家今年在6个小麦主产省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给粮农定心丸,给订单农业定心丸。各地粮食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证仓容、资金。 品牌推动粮食产品的加工率初见

26、成效 近几年来,粮食主产省的粮食加工能力发展迅猛,一批农产品品牌应运而生,品牌的效应带动原料产品的需求增长,效益提高。在小麦主产区,加工产业紧随生产发展而发展,向规模要效益,以规模树品牌。当前我国粮食产业化主要存在几个主要问题粮食产业化程度比较低,进程比较慢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粮食品牌的知名度较小 企业与农民联结关系不够紧密,订单履约率不高 粮食产业化程度比较低,进程比较慢 我国目前有很多地区的粮食生产没有实现产业化,初步实现粮食产业化的地区,也还处于产业化的开发阶段。总体来说,我国的粮食产业化进程处于导入期,各地的粮食产业化还在探索阶段。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还比较单一,主要

27、集中在订单收购和粮食生产加工一体化。订单收购的覆盖面积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订单收购的品种也还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开发订单收购的新品种。我国目前粮食向肉禽蛋奶类产品的转化比较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畜牧产业还非常稚嫩,牛肉等肉类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大量的余粮需要向肉类产品转化。 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带动力不强 我国小规模的“龙头”较多,大规模的“龙头”较少。我国的龙头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成本居高不下。除极少数企业外,其他的龙头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需要进行重组。目前1182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中,平均每个龙头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仅有560多万元,年销售

28、收入2600多万元,平均每个龙头组织所带动的农户约1700户,全国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仅有30多家。尤其是国有粮食企业,体制陈旧、负担沉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资金匮乏、设施老化、实力弱小,还由于同家对粮食商品长期实行严格管制政策形成的诸如观念上等靠要思想严重、管理上政企不分、经营上承担政府职能过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限制过多、企业进入市场时间较短等问题,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牵动力不强,产业链条短。近两年虽经改革、改制,资产重组,很多地方组建了粮食企业集团,但大多数还属于松散型,没有形成核心企业。从整体上看,还缺乏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而强的粮食龙头企业。粮食品牌的知名度较小

29、 当前我国的粮食品牌较多,但是缺乏全国驰名的品牌,国际驰名商标基本上没有。以“富虹”品牌为例,在辽宁的知名度较高,但是在华南、华北等一些地区的知名度就较低。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鲁花”、“金龙鱼”等食用油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要高的多。这一方面虽然为一些中小企业争创名牌提供了机遇,但也充分说明了目前国内缺乏全国驰名的粮食企业的品牌和商标。因此,一些较大的粮食产业化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的能力势必受到影响。粮食购销的市场化为粮食类经营企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和良好的经营模式有机结合,那么我国粮食产业化经营步伐就会迈的更大。我国粮食主产区的一些重点产粮省份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但

30、这些省份大多是人口多、耕地少、农村经济发展大都比较缓慢,农副产品流通不畅,生产、加工、销售脱节,农民收益没有保障,农业比较效益低,始终没有跳出“粮食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怪圈。 企业与农民联结关系不够紧密,订单履约率不高 订单中企业与农户多数是一次性买断关系,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遇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时缺乏必要的应对措施,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还没有建立,组织化程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粮食订单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短期的、易破裂的,而不是紧密的、长期的、稳固的。一方面,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和现实条件下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影响了农民订单履约率。当市场价低于合同价时

31、,农民将粮食卖给企业,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时,卖给市场,风险由企业一家承担,农民违约现象相当普遍。另一方面,大多数订单只是购销意向,内容相当简单,即便有的合同规定了交货时间地点、质量检验机构及依据、成交价格、违约责任,但也只是一次了断的短期买卖,不是较长期稳固的关系,甚至还有一些非合同方式,即依靠信誉的买卖关系。有的订单合同本身不规范,可执行性差。目前粮食订单中出现的这种现象,不在于订单本身的不规范性,实际上由于生产周期长、市场供求数量和价格无法事先确定,自然条件、消费水平等制约因素太多,敢于签订严格购销合同的企业少而又少。主要对策粮食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的设计的途径建立良好的政府推进机制 重点培

32、育全国龙头企业 打造名牌产品,促进产业化经营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好的市场引导机制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深层次的产业化经营 优化品质结构,以订单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 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化经营 发展粮食物流,完善产业化经营 粮食产业化经营组织制度的设计的主要实现途径 (1)粮食企业+农户(2)粮食加工企业十购销企业十农户 (3)粮食企业+基地+农民 (4)粮食企业+中介组织+农户 (5)粮食企业+科教组织 (6)粮食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粮食企业+农户 这种模式是初始阶段的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企业通过乡镇政府或行政村,将订单直接签订到农户,并按合同规定的收购价格(

33、或收购加价幅度)、收购方式、收购时间、地点、粮食质量标准等内容将订单粮食收购入库。粮食企业有两种类型:是加工企业,通过订单获取原料,通过加工产品销售,实现增值。二是购销企业,将订单收购的粮食,再销售出去,有的事先寻求到了销售市场,签订好了销售合同;有的收购入库后待价而沽。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和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当今市场变化多端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下,企业和农户无法准确预测粮食价格的变化,订单履约率很低。粮食加工企业十购销企业十农户 粮食加工企业为了获取所需要的优质原料,在收购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委托粮食购销企业,利用购销企业收购网点、仓库、人员优势,代理收购,支付委托费用,购销

34、企业只是起二传手作用,不承担任何市场风险,经营的主动权完全由加工企业掌握。也可以采取“工商联”的方式,即购销企业负责采购原料,加工企业负责加工产品,资金共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粮食企业+基地+农民 粮食企业将农户的土地租过来,或承包大型农场,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然后再把土地倒包给农民。企业统一引进种子,统经营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农民严格按要求操作,按承包土地的数量和粮食产量、质量获得劳务报酬,生产出的粮食归企业所有。农民事实上变成了从企业领取工资的工人。生产出的粮食更接近或符合工业加工的要求,成了生产粮食产品的第一道工序、第一车间。这种模式已被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所

35、采用。该公司基地建设所需土地,由地方政府作为中介组织向农民租赁,租赁期一般与农民承包期相一致。通过土地有偿租赁的形式,把农民的耕地经营权租赁给公司,农民除了定期向超大公司收取租金外,还当起了超大产业的产业工人,不仅有效解决了结构调整中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的困难,还避免丁自然灾害风险、自主经营的市场风险及生产上技术风险。农民既拿工资又拿租金,收入既稳定又增加一倍。粮食企业+中介组织+农户 以中介组织(如水稻、小麦、五米等专业协会)为依托,在某种粮食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跨地区的生产要素,形成经营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这里的中介组织成

36、为:信息沟通的平台,技术交流的通道,协调政策的载体,行业自律的组织,走向联合的媒介。是不以盈利为日的的公益性单位,不仅要起穿针引线的中介作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提供较高的技术、管理、信息、决策咨询服务。目前我国这样的中介组织还很少,有的没有专业协会,尚未真正发挥产业化中介组织的作用。而在西方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这种中介组织,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较大的影响力,在种植技术、管理方式、现货及期货市场交易信息、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环境监测、动植物检疫、国内外贸易等方面,都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美国有小麦协会、日本的农协等。粮食企业+科教组织 粮食的优质化,经营的产业化,离不开农业科技部门的加盟,粮食企业与

37、农业科技部门联合,既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民科学种田提供了发展方向,又为粮食部门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粮源,同时通过粮食企业加工增值,给农技部门一定的技术服务费用。农业技术部门负责优质粮种选育、推广,提供种子、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质量监控;粮食部门负责收购和加工。粮食企业还应依托科教组织,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名、优、特、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产品改良提高,发展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 粮食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 农民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入股的方式组织起来,从事粮食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和加工等一体化经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户则成为合作社社员。农民既是粮食生产者,又是加工、销售、服

38、务合作组织成员,是产业化的主体和主人。合作组织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群众性、自助性和互利性。全国各地粮食企业的工作,需要政府给予支持。政府部门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粮食的产业化,措施主要包括:召集农业、粮食等部门,研究优质稻基地布局、龙头企业收购与市场管理等问题;召集龙头企业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经验;县、乡政府组织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签订合同,并帮助提供优质种子,指导栽培技术,督促农民和粮食企业履行购销合同,保证订单农业的确实有效;对各地粮食企业进行改革,确实做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改革经营机制。 建立良好的政府推进机制 众所周知,龙头企业具有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的能力,是发展粮食

39、订单收购的“领头羊”。针对我国目前龙头企业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小的特点,培育全国知名龙头企业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行企业的兼并和重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国内粮食企业小且散的局面,抓大放小,主要培育一些有足够实力的大的龙头企业,以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粮食产业化的进程。 二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政府部门为多种所有制的公平竞争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是引导购销、加工的纵向联合:政府部门引导各地的粮食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进行纵向联合。 四是拓宽经营思路:主要是指各个粮食龙头企业需要拓宽思路,加快粮食的多方面转化,不断开拓新的粮食转化的领域。 重点培育全国龙头企业 打造名牌产品,

40、促进产业化经营 品牌与质量是企业成功的法宝,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是企业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集中体现,对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为使企业的产品能量得到充分释放,让广大的消费者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质产品,进而快速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扩大市场占有量,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全力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打造名牌产品,既要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质量保证,又要靠媒体的宣传和引导。要像抓经营抓管理那样抓好品牌创新,只要把品牌运作好,使之成为名牌,它就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产品本身,促进企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健康发展。各个龙头企业需要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争取创建一批国内的驰名品牌和

41、商标。品牌策略是企业的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消费者在购买粮食或其他产品的时候,往往不能够获得关于商品的完全的信息。消费者经常通过品牌来辨别产品的优劣。粮食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应积极创造驰名品牌,以助于开拓国内甚至国际市场。龙头企业可以通过美化包装、优化质量、打出广告等手段来创建知名品牌,并且通过促销、营业推广等手段不断扩大品牌的知名度。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对于粮食的产业化经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和粮食的深加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已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加大科技投入的措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 二是采用先进设备。 三是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培育良

42、好的市场引导机制 良好的市场引导机制可以规范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紧紧围绕市场开展。目前我国粮食收购市场、批发市场等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以便为粮食产业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各个粮食龙头企业也应该完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思路,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加工适销对路的粮食产品。这就要求各个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适时了解市场需求,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最新变化,使企业的经营决策确实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深层次的产业化经营粮食企业既包括粮食储备企业又包括粮食加工企业。长期的垄断地位和政企不分,造成经营机制不活,管理不科学,大而全,小而全,竞争力不强,效率不高的弊病。因而希望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和产权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