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_第1页
土地评价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_第2页
土地评价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_第3页
土地评价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_第4页
土地评价综合自然地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土地评价第一节 土地评价方法论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第四节 土地质量指标第五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第六节 城市土地评价第一节 土地评价方法论土地评价: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或适宜性,分别称为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一、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一)土地评价的对象目前有四种情况。(土地类型、土壤发生类型、农业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以全面反映土地综合特征的土地类型作为其评价对象。(二)土地评价的原则1,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土地的适宜性:指在土地属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提下,土地适宜采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它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

2、程度。土地限制性:指在某些限制性因素作用下,土地不适宜某种利用方式,进行不合理利用非但不能获得高效益,反而将导致不良后果。好地:适宜性大、限制性小。反之亦然。2,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好地:投入少,效益高。3,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通过比较得出多项综合评价。4,可持续利用原则注意保护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其在利用后不致退化。5,因地制宜原则既考虑自然条件,也考虑社会经济条件。6,多学科综合性原则既进行过学科综合研究,又要建立综合观点。(三)土地评价方法1,定性方法2,定量方法A,层次分析方法(AHP法)B,回归分析法C,聚类分析法D,多元分析法E,模糊数学方法二、土地评价

3、因子土地潜力和适宜性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区位条件。1,地形:海拔、坡度、坡长、坡位和坡向等。2,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雹等。3,水分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涝频率等。4,土壤:E=RKLSCP5,区位:位置(相对于城市、道路和市场等)和通达性。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土地潜力: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1,潜力级(8个)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性强度,把所有的土地划分为八个潜力级;土地潜力级野生动物林业放牧耕作土地利用集约程度限制性与危险

4、性增大,选择的自由与适宜性减少有限中等集约有限中等集约高度集约135246782,潜力亚级(4个)根据潜力级内的限制性和危险性划分:限制性有永久性与暂时性限制。四种限制性类型:e:侵蚀; w:水分; s:表层土壤; c:气候条件。除气候因素外,侵蚀、水分、表层土壤等限制因素均可予以改良或局部改良。3,潜力单元: 对于一般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同一潜力单元的土地具有以下特点: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和林木; 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办法; 相近的生产潜力。4,评价规则 A,归属于某一潜力级的土地,不仅有相当于这一级的利用潜力,而且也具有低于这一级的其他所有潜力级

5、的利用潜力。 B,潜力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的永久限制; C,同一潜力级的土地尽管其限制程度相似,但限制性因素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D,潜力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要素,而不进行专门的投入产出分析。 E,假定在中等经营管理水平上评定土地的潜力级; F,评价时不考虑市场的远近,道路存在与否及道路的级别。二、中国土地潜力评价案例 1,毛乌素土地潜力评价陈传康:(五等) 2,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1个土地潜力区,8个质量等,土地限制型10种类型5级)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针对某种土地利用而进行。一、FAO的土地评价纲要(1976)(

6、一)土地适宜纲适宜(S)纲或不适宜(N)纲 (二)土地适宜级适宜纲(S):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临界(勉强)适宜S3。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互关系。不适宜纲 (N):当前不适宜类N1; 永久不适宜类N2。(三)土地适宜亚级: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如水分亏缺、侵蚀危害等)。亚级用小写字母附在适宜级符号之后的方法表示。如S2m , S2n,等,但 S1 没有适宜亚级。亚级的数量尽量少,限制因素尽量少(尽量只用一个字母)。(四)土地适宜单元生产特点、经营条件和管理要求的细节等差异。其对农场一级的土地规划很有意义。(五)评价规则1,评价的深度;取决于评价范围。范围小,

7、则深度深。2,参评因素;自然属性与社会经济因素。适宜于单目标的土地资源评价,而不适宜于多目标的土地资源评价。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种类;A,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B,目前适宜性评价和潜在适宜性评价。4,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和明确土地利用要求;A,评价之初确定土地利用种类;土地大类调查B,评价之初大体描述,评价过程中再修改和调整。土地开发项目5,土地利用与土地属性的比较。()要求的匹配;比较土地适宜等级的指标与土地评价单元的具体条件。()环境影响;评价中确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持久的,应长期维持而不致造成环境退化或恶化。土地利用的变化往往给环境带来某种程度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分析:边际效益分析投入产出关

8、系、价格与成本、信贷需求等。()实地验证:抽样验证。二、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案例,宜胶地评价。余显芳:海南岛(集中在“南四县”:乐东、崖县、保亭、陵水),宜柑橘地评价。徐樵利:湖北宜昌县,江苏宜兴市南部丘陵山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倪绍祥:江苏宜兴市南部丘陵山区(毛竹和茶叶)第四节 土地质量指标土地质量指标(LQIs)始于1994年。一、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与国际进展1,土地质量及其指标土地质量是指土地的状况或条件,包括与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土地质量的评价需要针对某一种土地利用功能与类型,目前主要针对农业生产。重点注意的是环境管理与保护中可以应用到人工生态系统的那些方面。土地质量

9、指标是一种量度或由变量产生的数值。2,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压力指标:描述人为活动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压力。状态指标:描述土地资源状态及土地质量变化。响应指标:描述社会(从农民到国家决策者的各个层次)对造成土地质量状态变化的压力的响应(正、负响应)。但这些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3,土地质量指标的主要方案(1)针对区域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如针对全球主要农业主要生态带的不同地区。(2)针对区域问题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4,世界银行LQIs项目。5,联合国粮农组织的LQIs项目。6,加拿大土壤健康项目二、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意义与应用领域1,可持续土地管理和利用决策的需求对于把握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动

10、态、评价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迫切需要建立土地质量指标体系。采用指标的最终目的是管理和决策。指标体系还是一种工具,有助于监督区域的农业、林业及自然资源管理项目的表现,评价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从国家或国际角度看,指标体系还有助于指导政府及国际组织的科学决策与投资倾斜重点。层次决策者农场农民,土地管理者,农场决策者地方村委会,社区地区政府管理机构,大部分开发项目国家国家政府部门国际联合国,世界银行,其他国际机构,国际非政府组织及其他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决策可分不同层次2,联系科学家、管理者与使用者的桥梁:相互交流。3,代表性区域的需求:目前主要集中在全球几个自然区域。4,促进自然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对阐

11、述和发展地理学的基本学说人地关系理论具有重要意义。5,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在中国的重要性:研究土地质量指标体系可以把以前开展的LUCC及其驱动力研究,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脆弱生态整治与恢复研究与实践等多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深化。第五节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是将传统土地评价与景观生态学原理相结合,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与方法(一)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系统分析1,土地利用系统分析A,土地利用系统是典型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评价)B,土地利用系统的核

12、心是自然生物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较低层次:自然生态因子起决定性作用;在较高层次:社会经济因素起着重要作用。C,土地利用系统由一定的土地单位和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构成。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应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对土地单位进行评价,并考虑这些因子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的变化和稳定性。2,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特点A,可持续性是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影响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的环境因子基本相同,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要求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个种环境因子和生态过程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而土地适宜性评价仅仅对各种环境因子的特征进行现状调查和评价。

13、B,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需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但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侧重点不同。从地块地段地方区域国家全球,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主要约束因素可能依次为农业技术微观经济生态因子宏观经济和社会因子宏观生态因子。(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1,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结构土地利用的目标经济因子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环境因子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接受能力美学价值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土地利用方式1社会因子土地利用方式2其他土地利用方式2,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指标体系(1)生态指标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立地条件、生物资源等。(2)经济指标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综

14、合效益(3)社会指标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接受能力、社会的保障水平、公众参与程度等。(三)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内容1,生态评价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目前及其在较长时期内对土地的基本属性和生态过程的影响。2,经济评价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大小。3,社会评价评价一种土地利用方式是否符合社会的文化观、价值观和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土地评价中的社会评价通常表现为社会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干预。(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程序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一)可持续性指标的选择方法1,枚举法;2,综合法。(二)关于评价对象的几个问题1,评价状况还是评价过程。多数是状况,

15、而不是过程。2,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只有系统自身的纵向比较,用同样的指标才是合乎逻辑的。3,评价地块还是区域。以各种土地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区域而不是地块作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对象才是合理的。(三)一种显示过程的综合指标1,生产力;2,稳定性;3,恢复力;4,公平性;5,自立性;6,协调性。三、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案例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第六节 城市土地评价一、城市用地评价(一)城市建设用地条件评价分异因素:(范围不大) 大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和经度省性差异不大; 地质地貌、水文和水文地质、土质和土壤、小气候差异。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评价表。采用极限条件法为主要综合法,将建筑用地地段划分为四等或四类:A,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的良好建设用地;B,适宜于建设但需要进行简单工程处理的建设用地;C,可以进行建设,但需要进行适当工程处理的建设用地;D,不适宜于工程建设的用地二、城市用地评价案例三、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一)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内涵和评价的目标1,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内涵土地生产性、生产稳定性、经济的可行性、资源的保护性、社会可接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