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_第1页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_第2页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_第3页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_第4页
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骨伤科常用中药方剂120首.十灰散(十药神书)-凉血止血-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 桅大黄牡丹皮棕板皮各等分各9g.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活血祛瘀,通利二便-大黄川芒消甘草 陈皮红花当归苏木本通各枳壳 厚朴(少许).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清热解毒,消散疔疮-金银花(20克)野菊 花(15克) 蒲公英(15克) 紫花地丁( 15克) 紫背大葵子(15克.四生丸(妇人良方)-凉血止血-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 地黄15g.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行气活血,调经止痛-香附乌药延胡索缩 砂仁 木香 生姜(各10g)甘草(5g).仙方活命饮(外科

2、发挥)-清热解毒,消月中溃坚,活血止痛-白芷(3 克)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草节 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 粉乳香没药各6克金银花陈皮各9克.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当归 生地 桃仁 红 花 枳壳赤芍各柴胡甘草 桔梗川茸 牛膝.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补气生血-黄黄(30克)当归(6克).鸡鸣散(清伤科补要)-攻下逐瘀-归尾桃仁大黄.金铃子散(圣惠方)-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金铃子川楝子玄胡 索.抵当汤(伤寒论)-破瘀血,消瘦-水蛭虻虫桃仁大黄蜜糖适量.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活血止痛-当归 苏木末 落得打(又名积雪 草)川茸红花乳香没药三七炒赤芍药陈皮

3、紫荆藤地鳖虫.独参汤(景岳全书)-补气、摄气、固脱-人参30克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 -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苏梗 厚朴 枳壳 砂仁 归尾 红花 木香 炒赤芍 桃仁 苏木末 香附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 - 消肿疗伤,行气止痛-木香、茴香、青皮、川山甲(炙酥)、陈皮、白芷、甘草、漏芦、贝母(去心,姜制)各等分16 复元活血汤 ( 医学发明 ) -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 柴胡 12 天花粉 12 当 归 10 红花 8 生甘草 5 炮山甲 10 大黄 18 (酒浸 ) 桃仁 12 (酒浸 )17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芍药 甘草

4、炙18 桃仁承气汤( 瘟疫论) -主治蓄血腹痛夜甚者-大黄芒消 桃仁 当归 芍药 丹皮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养血活血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 花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泻火解毒 - 黄连( 9 克) 黄芩( 6克) 黄柏( 6 克) 栀子( 9 克)清营汤( 温病条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 犀角 水牛角代( 30 克) 生地黄玄参 麦冬 丹参 竹叶心 黄连 银花 连翘普济消毒饮( 东垣十书) -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 - 黄芩 黄连 陈皮 甘草 玄参柴胡 桔梗 连翘 板蓝根 马勃 牛蒡子 薄荷 僵蚕 升麻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 水

5、牛角代 ( 30克) 生地黄 芍药 牡丹皮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灵脂 玄胡索 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丹皮 赤芍 乌药甘草 香附枳壳25黎洞丸(医宗金鉴) - 续筋接骨,疏风活络- 三七 2 两,生大黄2 两,阿魏 2 两,孩儿茶2 两,天竺黄2 两,血竭 2 两,乳香 2 两,没药 2 两,雄黄 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 5 钱,冰片 2 钱 5 分,麝香 2 钱 5分,牛黄 2 钱 5 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 10 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 2 两.七厘散(良方集腋)-散瘀消月中,定痛止血-血竭、麝香

6、、冰片、乳 香、没药、红花、朱砂、儿茶.八厘散(医宗金鉴)-接骨散瘀-苏木面-半两钱-自然铜-乳香-没药 血竭麝香(0.3克)红花 丁香 番木鳖.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血补髓-黄黄当归生地白芍川茸杜 仲续断茄皮牛膝红花.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止痛化瘀-丁香木香瓜儿血竭 儿茶熟 大黄 红花 当归头 莲肉 白扶苓 白芍 丹皮 生甘草.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主治伤筋络-白芍当归川茸川断红 花生地克牛膝牡丹皮 杜仲.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 主治:腿骨折两段-当归2两,川茸1两, 白芍1两,炒熟地4两,杜仲1两,川断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骨 碎补3两,桂枝1两,三七1两,黄耆3两,虎骨1两,

7、破故纸2两,菟 丝饼2两,党参2两,木瓜1两,刘奇奴2两,地鳖虫3两。.补筋丸(医宗金鉴)-补肾壮筋,益气养血,活络止痛-五加皮 蛇床子 好沉香 丁香 川牛膝 白云苓 白莲蕊 肉欣蓉 菟丝子 当归(洒洗) 熟地黄牡丹皮宣木瓜各30克怀山药24克人参广木香各9克.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活血通经止痛,祛瘀生新 -赤芍、归尾、川茸、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万氏家抄方)-主治跌扑损伤,瘀血攻心-土鳖乳香没药自然铜大黄骨碎补血竭当归尾硼砂.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主治筋络、筋膜、筋腱损伤-羌活防风荆 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蠲痹汤

8、(百一选方)-祛风除湿,蠲痹止痛-甘草、姜黄、黄耆、当 归、赤芍、防风、羌活。医学心悟蠲痹汤组成:秦荒 羌活独活乳香 木香 桂心 川茸 当归 桑枝甘草 海风藤.八珍汤(正体类要)-补益气血-当归(酒拌)川茸 白芍药 熟地黄(酒 拌)人参 白术(炒)扶苓 炙甘草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 - 温补气血 - 人参 肉桂 川芎 地黄 茯苓 白术 炙甘草 黄芪 川当归 白芍药 生姜 大枣39三痹汤(妇人良方)- 治气血凝滞,手足拘挛,风寒湿三痹- 黄耆、续断、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细辛、秦艽、川独活、防风、生姜、大枣 TOC o 1-5 h z 40小活络丹(太

9、平惠民和剂局方)-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 )地龙 (去土) 天南星( 炮 ) 各 6g 乳香、没药 各5g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化痰熄风 -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两头尖(俱酒浸) 、草乌、天麻(煨)、全蝎(去毒)、何首乌(黑豆水浸)、龟甲(炙) 、麻黄、贯众、甘草(炙) 、羌活、肉桂、藿香、乌药、黄连、熟地黄、大黄(蒸)、木香、沉香(用心)各 60 克,细辛、赤芍(去油 )、没药(去油 )、丁香、乳香(去油 ) 、僵蚕、天南星(姜制)、青皮、骨碎补、白豆蔻仁、安息香(酒熬) 、附子(制 ) 、黄芩(蒸) 、茯

10、苓、香附(酒浸焙)、玄参、白术各30 克,防风75 克,葛根、虎胫骨(炙) 、当归各45 克,血竭 21 克,地龙(炙)、犀角、麝香、松脂各15 克,牛黄、冰片各4.5 克,人参 90 克。大红丸(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常服补损,坚筋固骨,滋血生力 - 赤敛 1 斤(即何首乌,焙干),川乌 1 斤 7 两(火煨坼),天南星1 斤(焙),芍药 1 斤(焙),土当归 10 两(焙),骨碎补1 斤(姜制,焙),牛膝10 两(酒浸,焙),细辛8 两(去苗叶,焙),赤小豆2 升(焙),自然铜 4 两(煅存性),青桑炭5 斤(煅,醋淬。欠此1 味亦可。其上俱要制焙后,方秤斤两)。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11、- 滋阴降火 - 熟地黄 知母(盐炒) 黄柏(盐炒) 龟甲(制) 猪脊髓乌头汤 (金匮要略 ) - 主治寒湿痹证- 麻黄 芍药 黄耆 甘草各 9 克 (炙 )川乌 6 克 (哎咀,以蜜 400 毫升,煎取200 毫升,即出乌头)五加皮汤(医宗金鉴)-治跌打损伤皮破- 当归 (酒洗 ) 没药 五加皮 大皮消 青皮 川椒 香附子 各 9克 丁香 3克 麝香 0.3克 老葱 3根 地骨皮 3克 丹皮6克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47 四物汤 (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补血和血, 调经化瘀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48归脾汤(济生方)- 补气

12、生血 - 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炙甘草 当归 远志 生姜 大枣49 左归丸 ( 景岳全书 ) - 滋阴补肾, 填精益髓 - 大怀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川牛膝(酒洗蒸熟) 鹿角胶(敲碎,炒珠) 龟板胶(切碎,炒珠) 菟丝子50右归丸(景岳全书)-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熟地 24 山药 12 山萸肉10 枸杞子 12 菟丝子 12 鹿角胶 12 杜仲 12 肉桂 5 当归 9 熟附片 6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 主治血虚寒厥证 -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炙甘草 通草 大枣( 8 枚,擘 )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白术当归 姜黄 生黄芪 桑枝 防风根53补中益

13、气汤东垣十书 黄芪 党参 白术 陈皮 炙甘草 当归 升麻 柴胡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熟地黄 当归 牛膝 山萸肉 茯苓 续断 杜仲白芍 青皮 五加皮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熟地 杜仲 杞子 破故纸 菟丝子 归尾 没药山萸肉 红花 独活 肉苁蓉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 独活 藁本 防风 甘草 川芎 蔓荆子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 去风湿,散寒通络,强壮筋骨 - 龟胶 鹿角胶 虎胫骨 何首乌 川牛膝 杜仲 锁阳 当归 熟地黄 威灵仙 黄柏 人参 羌活白芍 白术 大川附子 蜜糖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59太乙膏(外科正宗)- 消肿清火, 解毒生肌 -

14、 玄参 白芷 归身 肉桂赤芍 大黄 生地 土木鳖 阿魏 轻粉 柳槐枝 血余炭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当归5份 白芷 1.2 份 白蜡 5份轻粉 1 份 甘 草 3 份 紫草半份 血竭 1 份 麻油 40 份61四黄膏(证治准绳) 黄连 1 份 黄柏 黄芩 大黄各 3 份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祛风逐痰,散寒解毒,通利止痛 - 生川乌 生南星 生白附子 生半夏63陀僧膏(伤科补要) - 拔脓生肌长肉,止痛散血消肿 - 南陀僧 20 份 赤 芍 2份 当归 2份 乳香 0.5 份 没药 0.5 份 赤石脂 2份 百草霜 4份 苦参 4 份 银 黝 1 份 桐油 64份 香油 32 份

15、 血竭 0.5 份 儿茶 0.5 份 大黄 16 份64金黄膏(医宗金鉴) -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大黄 黄柏 姜黄 白芷各 5 份制南星 陈皮 苍术 厚朴各 1 份 甘草 1 份 天花粉 10 份65定痛膏(疡医准绳) 芙蓉叶 4 份 紫荆皮 独活 生南星白芷各1 份66乌龙膏(伤科补要)-主治喉痹,缠喉风- 皂角 草乌头(锉碎) 天南星(锉碎) 大黄(锉碎)67象皮膏(伤科补要) 第一组 : 大黄 10 份 川芎 5 份 当归 5 份 生地 5 份 红花 1 份半 川连 1 份半 甘草 2 份半荆芥 1 份半 肉桂 1 份半 白芨 1 份半 白 蔹 1 份半 麻油 85 份第二组

16、: 黄古 25份 白古 25份第三组 : 象皮 2 份半 血竭 2 份半 乳香 2 份半 没药 2 份半 珍珠 1 份 人参 1份 冰片半份 地鳖 5 份 龙骨 1 份半 海螵蛸 1 份半 百草霜适量制用法 : 第一组药 , 用麻油熬煎至枯色, 去渣取油。入第二组药 , 炼制成膏。第三组药分别为细末 , 除百草霜外, 混和后加入膏内搅拌, 以百草霜调节稠度,装闭备用。用时直接摊在敷料上外敷。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防风 荆芥 川芎 甘草 当归 苍术 牡丹皮苦参 黄柏69万灵膏(医宗金鉴) 鹳筋草 透骨草 紫丁香根 当归 自然铜 没药 血 竭各 30克 川芎 25克 半两钱一枚(醋淬 ) 红

17、花 30克 川牛膝 五加皮 石菖蒲 茅术各 25 克 木香 秦艽 蛇床子 肉桂 附子 半夏 石斛 萆薢 鹿茸各 10 克 虎胫骨 1 对 麝香 6克 麻油 5000克 黄丹 2500克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 - 活络止痛 - 海桐皮 透骨草 乳香 没药 当归川椒 川芎 红花 威灵仙 甘草 防风 白芷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 番木鳖 红花 生半夏 骨碎补 甘草 葱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补气,补血,摄血-熟地黄生地黄人参川芎 当归 黄芩73五神汤(洞天奥旨)- 清热利湿 - 茯苓 车前子 金银花 牛膝 紫花地丁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滋补肝肾 - 熟地黄( 24 克) 山萸肉(

18、 12克) 干山药( 12 克) 泽泻( 9 克) 牡丹皮( 9 克) 茯苓(去皮, 9 克)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外科正宗川芎 1 钱,当归 1 钱,白芍 1 TOC o 1-5 h z 钱,熟地 1 钱,米仁 1 钱,木瓜 1 钱,防己 1 钱,天花粉 1 钱,金银花1 钱,白鲜皮 1 钱,人参 1 钱,白术 1 钱,甘草 5 分,威灵仙 6 分,牛膝(下部加) 5分,土茯苓2 两76 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 ) 生黄芪 皂角刺 金银花 炙甘草 桔梗 白芷 川芎 当归 白术 茯苓 党参 白芍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温补托里 - 当归 6 克白术黄耆人参各4.5 克白芍茯苓陈皮附子各3克

19、木香甘草(炙)各 1.5 克川芎 3 克山甲 (炒)2 , 4克78透脓散(外科正宗)补益气血,托毒透脓- 黄耆 12 克 山甲(炒末)3 克 川芎 9 克 当归 6 克 皂角针 4.5 克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主治小儿白虎历节风熟地 2 钱,山茱萸1 钱,山药 1 钱,丹皮 8 分,白茯苓8 分,泽泻 8 分,柴胡 6 分,薄荷 6分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土茯苓 1 两,白鲜皮5 分,金银花5 分,薏苡仁 5 分,防风 5 分,木通 5 分,木瓜 5 分,皂角子4 分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 丁香 肉桂 上药各等份82九一丹(医宗金鉴)-提脓生肌 -熟石膏 9份 升丹 1 份83八宝丹

20、(疡医大全)-生肌敛疮 -珍珠 3克 牛黄 1.5 克 象皮 琥珀 龙骨 轻粉各 4.5 克 冰片 0.9 克 炉甘石 9克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 主治广疮结毒- 全蝎 (炙) 僵蚕各 朱砂 牛 黄 冰片 黄连 天麻各 胆星 甘草85白降丹(医宗金鉴) 朱砂 雄黄各 水银 硼砂 火硝 食盐 白矾 皂矾 各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凉血、清热、退肿。用于局部红肿热痛的阳症 - 芙蓉叶 2 份凡士林 8 份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 - 温经回阳,活血止痛- 草乌 干姜各 90g 赤芍 白芷 南星各 30g 肉桂 15g 研细末。.冲和散(外科正宗)-疏风,消月中,活血祛寒-紫荆皮(炒)150g

21、独活 90g 赤芍 60g 白芷 30g 石菖蒲 45g 研细末 阳和解凝膏 (外科全生集 ) - 温阳化湿, 消肿散结 - 鲜牛蒡草 480g (或 干品 120g )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 10g ) 生川乌 20g 桂枝 20g 大 TOC o 1-5 h z 黄 20g 当归 20g 生草乌 20g 生附子 20g 地龙 20g 僵蚕 20g 赤芍 20g 白芷20g白蔹20g白及20g川芎10g续断10g防风10g荆芥10g五灵脂10g木香10g香橼10g陈皮10g肉桂20g乳香20g没药20g苏合香40g麝香10g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 - 活血,止痛,消肿,化痰,解毒

22、,用于一切阳证肿疡- 麝香冰片各 6g 白芨 南星 姜黄 炒甲片 樟冰各 12g 轻粉 胆矾各9g 铜绿 12g 青黛6g 研极细末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 -活血止痛,消坚化痰-雄黄 l8g 乳香 18g 煅月石 30g 青礞石 9g 没药 18g 冰片 9g 火硝 18g 朱砂 60g 麝香 3g 除冰片、麝香 外,共研细末, 最后加冰片及麝香,瓶装封固,不出气,备用92金黄散(医宗金鉴) - 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用于疮疡阳证- 大黄 黄柏 姜黄 白芷各 2500g 南星 陈皮 苍术 厚朴 甘草各 1000g 天花粉 5000g 共研细末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补益气

23、血,宁心安神 - 党参 白术 炙 黄芪 炙甘草 陈皮 肉桂心 当归各 30g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各 22g 远志 15g 白 芍 90g 大枣 8g 生姜 6g。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破瘀通络,祛痰化湿,消肿止痛 - 白胶香 45g 草乌头 45g 五灵脂 45g 地龙 45g 马钱子(制 )45g 乳香 (去油 )22.5g 没药 (去油 )22.5g当归身 22.5g 麝香 9g 墨炭 3.6g 各研细末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温阳通脉,散寒化痰- 熟地黄 30g 白芥子6g 炮姜炭 2g 麻黄 2g 生甘草 3g 肉桂 鹿角胶(烊化冲服)9g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补气血,壮筋

24、骨- 人参 白术 (土炒) 当归身 白茯苓 菟丝子 枸杞 黄精 牛膝各 60g 补骨脂 (炒 ) 骨碎补 (去毛微炒 ) 巴戟肉 远志 (去心)各 30g 广木香 青盐各 15g 丁香 9g 以上共研细末熟地 12g 酒煮捣膏仙茅浸去赤汁,蒸熟去皮,捣膏,何首乌去皮,黑豆同煮,去豆捣膏,胶枣肉捣膏;肉苁蓉去鳞并内膜,酒浸捣膏;各60 日。紫河车1 具白酒煮烂,捣膏。将药末与膏共合一处,炼蜜为梧子大丸97 清骨散 (证治准绳 ) 养阴清热 - 症见骨蒸潮热者- 银柴胡 15g 鳖甲 9g 炙甘草 12g 秦艽 青蒿 地骨皮 胡黄连 知母各 9g。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袪除腐肉,治愈瘘管- 明

25、矾、砒石、雄黄、乳香99桂麝散(药蔹启秘)温化痰湿,消肿止痛 - 麻黄 15g 细辛 15g 肉桂30g 牙皂 9g 生半夏 24g 丁香 30g 生南星 24g 麝香 1.8g 冰片 1.2g 研极细末100白虎汤(伤寒论)清热生津- 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101 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清热通络止痛- 石膏 知母 炙甘草 粳米 桂枝102防风汤(宣明论方)疏风活络,宣痹止痛- 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 (去皮) 杏仁 ( 去皮, 炒熟 ) 官桂各 30 克 黄芩 秦艽 葛根各 9 克 麻黄(去节)15 克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秦艽 3 克 川芎 6

26、克 桃仁 9 克 红花 9 克 甘草 6 克 羌活 3 克 没药 6 克 当归 9 克 灵脂 6克(炒) 香附 3克 牛膝 9克 地龙 6克(去土)104宣痹汤(温病条辨)清化湿热,宣痹通络- 防己 杏仁 滑石 连翘 山栀 薏苡 半夏 ( 醋炒 ) 晚蚕沙 赤小豆皮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主治风湿外客,周身骨节沉重酸痛- 苍术(米泔浸,炒)6 克 羌活 茯苓 泽泻 白术各 4.5 克 陈皮 3 克 甘草 1.2 克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具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之功- 薏苡仁、川芎、当归、麻黄、桂枝、羌活、防风、川乌、苍术、甘草、生姜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活血破瘀,通经消痞- 熟大黄 300g ,土鳖虫(炒) 30g ,水蛭(制) 60g ,虻虫(去翅足,炒) 45g ,蛴螬(炒) 45g ,干漆(煅) 30g ,桃仁 120g ,苦杏仁(炒) 120g ,黄芩 60g ,地黄 300g ,白芍 120g ,甘草 90g109 五痿汤( 医学心悟) 主治五脏痿证-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炙) 当归 苡仁 麦冬 黄柏 知母110甘露消毒丹( 温病条辨)清热解毒,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