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湖泊缓冲带的构建方法_第1页
抚仙湖湖泊缓冲带的构建方法_第2页
抚仙湖湖泊缓冲带的构建方法_第3页
抚仙湖湖泊缓冲带的构建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抚仙湖湖泊缓冲带的构建方法作者:池艳峰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2018年第2期摘要:缓冲带是湖泊等水体最高水位线以外一定范围内的陆域生态系统,是湖泊流域生态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生态环境条件使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使其成为湖泊水体的一个 重要屏障,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水质安全起着不可或缺的保护作用。关键词:抚仙湖;湖泊缓冲带;构建方法中图分类号:P343.3文献标识码:A我国人口众多,且多逐水而居,许多湖泊的缓冲带被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系统遭到破 坏,水体水质逐步恶化。要改善其水质和生态环境,缓冲带的修复和构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 节。笔者以抚仙湖缓冲带为例,对缓冲带的修复和构建进行研究和

2、探讨。1抚仙湖缓冲带的现状及问题抚仙湖属南盘江流域西江水系,流域总面积674.69km2,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水质I类。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水质和生态环境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1.1缓冲带内污染负荷产生量大根据测算,抚仙湖缓冲带内污染物产生量COD、TN、TP、NH3-N分别达到整个流域污染负 荷产生量的3.7%、8.6%、8.8%和10.1%,单位面积污染负荷产生量大。1.2污染负荷入湖率高,直接威胁湖泊水质缓冲带直接临湖,污染物入湖率高,且缺乏植被拦截过滤,缓冲带外围污染物通过直排或 漫流进入缓冲带,直接威胁湖泊水质,造成沿岸水质下降。1.3缓冲带被人为侵占,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抚仙

3、湖缓冲带超过80%为农田,其余19%约为村落或景区等,仅有约1%为自然缓冲带。 当地人为干扰较为严重,缺失自然植被,鸟类栖息场所不足,成为整个流域的重点污染区,已 经失去了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2抚仙湖缓冲带的界定目前国内对于缓冲带范围的界定没有明确依据和规范,理论上缓冲带宽度越大,对于湖泊 保护越有利。但在实际界定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民生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际地形和现有 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缓冲带的修复和构建。抚仙湖缓冲带的界定主要考 虑以下几点因素。2.1法律法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了 “最高蓄水位1722.5m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m 的范围为一级保护区”(

4、以下简称100m范围线)。在界定时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当抚仙湖最高水位线与公路等具有隔断性的土地利用 重合时,考虑将其作为缓冲带边界。当100m范围线穿过公园、绿地、湿地等时,考虑将其全 部纳入缓冲带。2.3经济民生缓冲带的界定还应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和人民生活,避免给地方经济造成不当压力,影响周 边人民的收入来源。因此当100m范围线穿过农田时,根据其种植结构、污染状况及农田多寡, 适当放大或缩小。当穿过村落、景区等土地利用类型时,将其划至缓冲带外,以减少征地拆迁 带来的压力。最终抚仙湖的缓冲带确定为总长度100.8km,总面积约8.22km2 (约12,336亩),最宽 300m,最窄 5

5、m。3抚仙湖缓冲带的构建思路缓冲带的功能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隔绝人为干扰,避免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湖泊; 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各类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和栖息场所;削减污染源,对内部及周边产生的 各类面源污染进行截留、净化,保护湖泊水质。抚仙湖缓冲带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使原有功能遭到破坏,需要针对受破坏的功能逐一进行 修复。例如,沿缓冲带界线建设绿篱带,采用隔绝性能较好的小型灌木密植或围栏等,隔绝人 类和牲畜对缓冲带及湖泊的干扰;利用现状条件,构建具有较强净化功能的生态透水净化带, 如下凹式绿地、小型湿地、净化塘、生态沟渠等,对内部及周边面源污染进行截流净化;在整 个缓冲带范围内,构建乔灌草复合带,

6、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恢复种植各类植物,提高生物多 样性,改善生态环境。4抚仙湖缓冲带分区抚仙湖缓冲带较长,各段差异明显,为便于管理和实施,并使构建方案更具有针对性,考 虑从行政区划、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特点以及不同的环境问题等因素,将缓冲带分为澄江一 区、澄江二区、江川区和华宁区四区。澄江一区地形平缓宽阔,人口、河流和污染负荷较为集中,当地有9617人,8条主要入 湖河流,46%的污染负荷通过此区域入湖。缓冲带平均宽度较大,现状主要为农田和景区酒店, 其次为村落。澄江二区内有4409人,仅次于一区,当地有5条主要入湖河流,23%的污染负荷通过此 区域入湖。缓冲带内主要有景区、公园、宾馆及农田,

7、其外围受城镇化建设及开发强度较大。江川区地形低矮狭长,内有2404人,8条主要入湖河流,28%的污染负荷通过此区域入 湖。缓冲带内有两处大型景区,土地利用以农田为主,村落较少。华宁区地形陡峭狭长,缓冲带内无村落,土地利用主要为山体和生态林地。5 抚仙湖缓冲带的构建方案基于缓冲带范围的界定、分区,结合构建思路,对缓冲带进行针对性的构建。整体以植物篱为主,采用密植灌木,拦截人为干扰,分散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和拦截泥沙 等。局部设置铁丝网+攀援植物,强化隔离功能,宽度以3m为主,澄江一区、二区、江川区 分别为5.2km、8.4km和9.1km,华宁区因无农田和村落,未建设绿篱带。根据周边环境和需求建设

8、3种绿篱带:开放型与现有景区相协调可供游人游览休憩,此类型主要分布于澄江一区、二区和江川区。 该类型绿篱带根据景区现状设置一定数量的进出通道,并在内部设置人行便道。半封闭型为主要形式,预留一定数量的进出通道,便于周边居民湖中捕鱼或管理人员进出, 分时段开放或进行封闭管理。封闭型完全杜绝人为干扰,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如鸟类栖息地、抗浪鱼保护区等。5.2乔灌草复合带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草被自然恢复为主。部分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处,以耐旱、耐瘠 薄的灌木为主。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采取不同植物组合。村落、农田:物种选择生态型、景观型相结合,选择一些高大抗风物种,搭配开花灌草, 形成色彩丰富的小环境,

9、并适度种植经济作物。山体、公路:邻山植物选择水土保持能力强,防风固沙、耐瘠薄、耐干旱的植物,可以达 到水土保持,减少入湖泥沙的作用。邻公路行道树,根据缓冲带所在位置,统一考虑布局,其 他物种选择以环境效益为主。景区型缓冲带:在保证环境效益的前题下,可与现有景区环境相融合,细化植物,采用小 面积种植,形成四季有景的观赏效果。5.3生态透水净化带根据计算分析,抚仙湖流域30%的污染物为地表漫流过缓冲带进入湖泊,生态透水净化带 的建设是拦截、过滤此类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透水净化带主要利用现状和地形整理,形成下凹式绿地,选择配置净化氮、磷能力强 的低矮灌木和草被,通过滞留、吸收与分解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此外,还对缓冲带 内的农田沟渠和鱼塘等进行改造,种植水生或湿生草被,形成生态沟渠和生态塘,进一步削减 污染物。6思考建议(1)缓冲带构建时要对物种的选择进行慎重考虑,尽量以本土先锋物种为主,避免外来物 种对本地生态系统产生破坏。(2)应重视建成后缓冲带的维护与管理,并有效配套相关设施,如灌溉系统、管理通道等, 使其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