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届安徽省皖江名校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在西方审美范式在全球范围依然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现实状况下,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国内教育界、艺术界、美学界深醒。传统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理应成为“弘扬

2、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 传统中国画强调“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将习画的过程融入对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中。人们学习艺术,先要观赏、游历自然景物,学习古人的经史子集,对古人的智慧虚心涵泳,体会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境界,体悟“万物皆备于我”的内涵,然后再描绘自然,抒发性情,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 传统中国画家深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无不是托物言志的一种表露。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表达形式不同,但表述的内容和情趣则是一致的。通过历

3、代画家的不断挖掘,他们笔下逐步形成了一类重要绘画体裁,即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具有君子人格的物,来表达自身的高洁情操。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君子之德。如梅的高洁,兰的清幽,竹的坚韧,菊的风骨,无不代表着君子高尚的品格。于是绘画的过程,便成了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 传统中国画讲求画外之功、弦外之音,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功夫在诗外”,追求“余韵”,是一致的。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中国历代许多绘画大家无不自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进入人生的中晚年后绘画始

4、有成就。如明代开创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徐渭,一生读诗书,曾八次参加乡试,50岁后专注绘画领域;清代画僧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子孙,从小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吴昌硕,10岁操刀制印,22岁考中秀才,又拜名儒学习辞章,其曾自言“50始学画”;家喻户晓的近代画家齐白石,57岁“衰年变法”方获成功。 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年不断的研习与厚积,是造就传统中国画艺术巨匠的必由之路。中华美育的未来也必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脉中,是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淬炼的产物。 当下,有些人认为,文艺工作者的艺品和人品是两分的,创作出所谓好的文艺作品,未必人品也是好的

5、。这与传统中国画倡导“欲学作画先学做人”的理念判然两途。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命题前,我们应该给予传统中国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其在新时代中华美育体系发展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画是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将习画与对人的修身、立德、养慧融为一体。 B.由于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中国画家秉持孔孟之道,在绘画创作时也以笔寄情,托物言志。 C.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三者所表述的内容和情趣是相

6、同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表达形式。 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但必须长期研习与厚积传统文化以形成深厚的文化根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现实状况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调传统中国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中国画为何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 C.文章以徐渭、朱耷、吴昌硕等人为例,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 D.文章结尾批评当下有些人错误观点,强调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传统中国画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

7、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 B.传统中国画家往往借美好的自然对象来比喻君子之德,其绘画的过程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C.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就蕴含在传统中国画之中,努力培育传统中国画家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D.传统中国画提倡“欲学作画先学做人”,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答案】1.D2.C3.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错误,原文说的是“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旨

8、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错误,应是旨在论证中国画家“是养成的”,需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错误,原文是说“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并无先后之分。 C.“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就蕴含在传统中国画之中”错误,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 D.“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

9、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强调的是作画与做人的密切关系。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了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增地方性保护条例37部,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认定各级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整个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数据显示,10年来,

10、中央财政每年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从2011年的41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08亿元,累计77.66亿元。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所,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多万贫围户实现脱贫。 (摘编自郑海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令人瞩目)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各地对非遗项目申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旦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把非遗项目的数量视为政绩,重申报而轻保护,就会导致非遗项目申报泛化。还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做好非遗保护的专业技能,只知组

11、织申报,却不知如何保护。 许多地方对非遗项目的申请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更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进而拉动经济发展。那些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往往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况,很多非遗项目被“符号化”规模生产,有些甚至被人为改造成其它形式,完全与原生态保护的原则背道而驰,造成消极影响。 很多地方的非遗保护,只注重对遗产本身的稳定性的延续和保护,认为非遗就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就是破坏,以至于非遗保护出现僵化的现象。一些地方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展示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和文字,但更多是“物的展览”,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传承人,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博物馆化

12、”。一些地方在非遗创新上走了弯路,把非遗变为精髓尽失的“转基因”产品,弱化甚至异化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实质上就是对非遗项目的破坏和伤害。 (摘编自吴伟珍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避免三个误区) 材料三 从根本上看,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规律出发,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一整套科学的保护规则、标准、方法、机制。这项工作还需要下很大功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口头的、无形的、活态的,要通过文字和音像的记录、整理与编制,才得以“看得到、摸得着”。这就需要我们给每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精确的档案,以制度化体系化运行确保传承保护落实到位。此外,做好保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

13、制。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依据科学制定的保护标准与规范加强监督。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保护才有保证,发展才有依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做到科学保护传承。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很大,相比较而言人才远远不足。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要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这就需要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培育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有学科优势的大学可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课程,大力培养一支奋发有为的保护传承生力军。应当认识到,有计划地、源源不断地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仅能满足非物质文化

14、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需要,还能建设一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力量。 (摘编自冯骥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我国不仅颁布实施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也出台不少地方性保护条例,这有助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B.目前我国已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名录名册的非遗项目数量居世界第一。 C.中央财政10年来投入巨额非遗保护经费;文化和旅游部也大力支持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脱贫成效显著。 D.近年来,各地都非常热衷于申报非遗项目,把非遗项目数量当作政绩,一旦申报成功

15、,保护工作便随之终结,导致申报泛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令人瞩目,不但法律法规体系日趋健全,而且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保护和传承意识有了质的提升。 B.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进行原生态保护,保持其“原汁原味”,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其过度开发,甚至将其人为改造成其它形式。 C.相对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而言,培养非遗传承人更加重要;相对于实物、图片、视频和文字而言,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更有价值。 D.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文字和音像的记录、整理与编制才能“看得到、摸得着”,只要为其建立精确的档案就可将保护传承落实到位。

16、 6.未来,我国应如何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请结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 【答案】4.D5.A 6.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避免各种误区;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支保护传承生力军。(意思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保护工作便随之终结”说法错误,材料二说的是“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必须保持其原汁原味”不正确。由材料二可知,“认为非遗就应该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就是破坏”是一种僵化的现象,是不提倡的。

17、C.“更加重要”于文无据。“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培养非遗传承人”均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并未比较谁更重要。文中只是说“一些地方热衷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展示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视频和文字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传承人”的做法不恰当。 D.“只要为其建立精确的档案就可将保护传承落实到位”错,原文的表述是“这就需要我们给每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精确的档案,以制度化体系化运行确保传承保护落实到位”,“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回归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 依据材料二“各地

18、对非遗项目申报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一旦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似乎也就此终结。把非遗项目的数量视为政绩,重申报而轻保护,就会导致非遗项目申报泛化”“还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做好非遗保护的专业技能,只知组织申报,却不知如何保护”“许多地方对非遗项目的申请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更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字招牌,推进非遗项目产业化,进而拉动经济发展”“那些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非遗项目,往往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况,很多非遗项目被符号化规模生产,有些甚至被人为改造成其它形式,完全与原生态保护的原则背道而驰,造成消极影响”可知,对待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很多地方和

19、工作人员有错误的思想和理解,致使保护工作有漏洞,因此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避免各种误区; 依据材料三“这就需要我们给每一项已经被列入国家保护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精确的档案,以制度化体系化运行确保传承保护落实到位。此外,做好保护工作还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应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依据科学制定的保护标准与规范加强监督。历史和实践都表明,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保护才有保证,发展才有依据”可知,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并严格执行的保护传承体系,才能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依据材料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需要专业人才,没有专业人才就无法做到科

20、学保护传承。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量很大,相比较而言人才远远不足。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要深刻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知,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形成一支保护传承生力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祖父瓷 张建春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迷迷茫茫地封了门。天黑下来,祖父去收门,见场地下沿,有一个黑黑的影子躺在地下,在雪地里特别戳眼,祖父冒雪走向前去,是一个倒卧的人。 祖父并不吃惊,那年头饿殍不鲜见。祖父还是低下身子,用冻得麻木的手探了探倒卧人的鼻息。还有口气!这倒让祖父大吃一惊。 祖父一把拖起了倒卧的人,向家门拽去。雪地上

21、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犁痕。 不用说是饿坏了。祖母看了祖父一眼,再望了眼倒卧的人,忙去缸里抓米,先抓一把,想了想,又添了一把,赶紧生火熬米汤,火在灶洞里急急地舔。祖父也忙,忙着把倒卧的人抱起,平放在床上,不忘给他盖上家中唯一的一床薄絮。 米汤熬好了,祖父撬开倒卧人的牙关,祖母把米汤一勺勺倒进他的口中。倒卧的人喉结蠕动,一碗米汤灌下去,倒卧的人长长嘘了一口气,哦醒了。 祖父和祖母互望了一眼,他们也饥肠辘辘,但还是会心地笑了。 倒卧的人开口了:我叫羊,多谢了! 祖父回了句:哦,羊朋友。再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羊朋友摸摸周身,把手指向门外。祖父明白了,走进黑了的雪地,拎回了一个蓝花布包袱。羊朋友一把搂进了

22、怀里,搂得紧紧的。 羊朋友在祖父家住了三天,祖母还是天天熬米汤,一顿,两把米,先紧了羊朋友吃。朋友也不客气,一口气喝一碗,再一口气喝一碗。喝完了,再紧紧搂着包袱。 第四天早展,羊朋友不见了,门口的雪地上的脚印深深地通向了大路。 羊朋友走了,祖父发现堂屋的桌子上多了个青花瓷瓶。祖父早发现,羊朋友搂着的包袱里是个瓷瓶。 瓷瓶留下了,蓝花的包袱带走了。 祖父望着雪地,野外一片白茫茫,不见个尽头。瓷瓶戳在桌子上,冷冷地泛着光亮。 祖父自言自语;放这吧,存着,存着呢。祖父年轻时走南闯北,知道青花瓷瓶的分量。祖父也因此指望着羊朋友回头。 羊朋友没有再回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不在了? 能吃饱饭了。祖父开

23、始谋划,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这是祖父的一个梦想。 没钱,去不远的山砍荒草,一担荒草能卖上八角钱。祖父思谋,砍上几个冬天,或许能攒上买瓦的钱。 瓦买了一堆,就差砖的钱了。不可预料的是祖父吐血了,再也砍不动荒草、挑不动荒草了。 还是冬天,一个人进了祖父的门。说想买祖父手中的青花瓷瓶,开口出价五百元。祖父把青花瓷瓶从旮旯里取出,灰积了一层,擦干净了,还是清朗明丽。祖父心中算了一笔账,五百元是六百多担荒草,足能盖三大间一砖到顶的瓦房。 祖父的三间草房快趴架了。祖父望了眼透亮的屋顶,长叹了一声。祖母也在边上,续上了一口叹息。 祖父紧接着回了句话:不卖。祖母摇头:不卖。来人以为给钱少了,忙加价,

24、八百,一千,一千五五千。祖父和祖母还是不卖,祖父态度坚决,又含糊不清;不值钱呢,两把米的钱。 祖父没住上瓦房,在土墙草顶的屋子里咽了气。临死前指着青花瓷瓶,说:存着,存着呢。祖母懂祖父,说:我知道,说不定羊朋友会回头,人家的东西。 祖母也是想住上大瓦房的,她接着做添砖加瓦的事。不过祖母不卖荒草,祖母身子弱,只能从牙缝里省,从鸡屁股里抠。砖添置了些,但离砖墙瓦顶远着呢。 打青花瓷瓶主意的人又来了,张口给一万。祖母惊得合不拢嘴,鸡蛋一角一个,一万元可是十万个鸡蛋。一万元如若盖砖瓦房,可盖一溜十多间。 祖母不置可否,来人急了,一五一十加价,加到了十万元。祖母还是决绝地摇头:不卖,不值,两把米的事呢。

25、来人骂了一句,悻悻地迈出门,不忘回头,就这一回头,虚弱的门差点被刮倒了。 祖母决心起房,房翻建了,但仅是土坯,半瓦半草的房子,可也明亮、结实多了。 祖母死在她翻建的“杂交”房里。死前,祖母没忘青花光瓶,擦亮了,放在她的面前。祖母交代:存着,存着,两把米呢。 青花瓷瓶传到了我的手里,我早住进了单元房,窗明几净,青花光放在了耀眼处。依然有人上门,开口五百万。不卖,给价千万,再不卖,又升价。 我哈哈大笑:不值钱的,我爷爷、奶奶说,两把米的事呢。我把故事和来人说了,来人眼中有泪,说:存着吧,祖父瓷。 祖父瓷放在耀眼处,我常听到两把米相互摩擦的声音。 (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11期,有删改) 7.下列对

26、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还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抓了一把米后,“想了想,又添了一把”,这一细节意味深长:既暗示了祖父母家境贫困,一把米也十分珍贵,又表现出祖母善良、仁慈的形象特点。 B.小说多次写到羊朋友“紧紧”地搂着装有青花瓷瓶的包袱,足见这个瓷瓶非常贵重,这也为下文很多人想打青花瓷瓶主意、上门高价求购做了铺垫。 C.羊朋友在第四天早晨离开后便没有再回头,有可能人都不在了,但祖父、祖母和“我”却一直“存着”青花瓷瓶,这份坚持中蕴含着可贵的精神品质。 D.小说结尾说“我常听到两把米相互摩擦的声音”,这一带有魔幻色彩的情节富有象征意味,隐喻着祖孙三人曾因青花瓷瓶而产生过激烈的心理斗争

27、。 8.小说为什么花费不少笔墨叙写祖父、祖母翻建房子?请简要分析。 9.从布局谋篇的角度,分析题目“祖父瓷”是如何统摄全篇的。 【答案】7.D8.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是祖父也是祖母的梦想。祖父、祖母为翻建房子吃尽辛苦、省吃俭用却拒绝高价出售青花瓷瓶,这样写突出了他们诚信无私的品质。祖父死后,祖母继承祖父翻建房子及“存着”瓷瓶的遗愿,体现出诚信、执着的精神,深化了小说主题。(意思对即可) 9.“祖父瓷”指羊朋友为答谢祖父雪地救命之恩而留下的青花瓷瓶,也象征了祖父清白做人的品质。“祖父瓷”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瓷瓶按时间顺序叙述了得瓷、存瓷的经过,情节集中紧凑。结尾借一求购者之口点出“祖

28、父瓷”的名称,照应标题,收束全文。(意思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隐喻着祖孙三人曾因青花瓷瓶而产生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理解牵强,从文中来看,祖父、祖母和“我”在面对高价求购时,均没有任何犹豫,“坚决”拒绝出售,一心“存着”,故而说他们“曾因青花瓷瓶而产生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不合文意。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 从内容上来说,“祖父的三间草房快趴架了”“这一回头,虚弱的门差点被刮倒了”可见,原有的土墙草顶房子已经破败不堪,故而“能吃饱饭了。祖父开始谋划,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这是祖父的一个梦想”

29、“祖母也是想住上大瓦房的”,将家中的土墙草顶的房子翻建了,是祖父也是祖母的梦想。 从人物形象上看,家里的房子如此破旧,亟待翻建,而祖父“没钱,去不远的山砍荒草,一担荒草能卖上八角钱。祖父思谋,砍上几个冬天,或许能攒上买瓦的钱”“不可预料的是祖父吐血了,再也砍不动荒草、挑不动荒草了”,祖母“身子弱,只能从牙缝里省,从鸡屁股里抠。砖添置了些,但离砖墙瓦顶远着呢”,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来人以为给钱少了,忙加价,八百,一千,一千五五千。祖父和祖母还是不卖,祖父态度坚决”“来人急了,一五一十加价,加到了十万元。祖母还是决绝地摇头:不卖,不值,两把米的事呢”,历经艰辛,省吃俭用,还凑不齐盖房子的钱,却能够

30、面对“五千”“十万”的高价诱惑,坚决拒绝出卖花瓶,突出他们诚信无私的品质。 从主旨来看,祖父和祖母翻建房子的梦想一脉相承,祖父“临死前指着青花瓷瓶,说:存着,存着呢”的临终遗愿也被祖母继承下来,“祖母懂祖父,说:我知道,说不定羊朋友会回头,人家的东西”“死前,祖母没忘青花光瓶,擦亮了,放在她的面前。祖母交代:存着,存着,两把米呢”,体现出诚信、执着的精神,深化了小说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及用作的能力。 “祖父瓷”在文中指祖父在雪夜救了一位羊朋友,这位朋友临走时为报答祖父,留下了一直紧搂在怀里的包袱中珍贵的青花瓷瓶。祖父对这只青花瓷瓶一直“存着”,等羊朋友回头的诚信、无私精神,便也承载在瓷瓶上,故而“祖父瓷”象征了祖父清白做人的品质。 从结构上看,“祖父瓷”是全文线索,文章从祖父如何得到青花瓷瓶,到中间几次有人高价求购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