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邦煤业有限公司编 写: 孔祥忠技术科长:技术矿长:总 工:正邦煤业有限公司二零一一年五月一、编制依据:根据 2006年 12 月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编制的 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07 165 号 “关于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矿井资源整合地质报告的批复” ;二、矿井概况:1、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 1994 年, 1995 年投产,生产能力90kt/a。批准开采8、15号煤层,根据山西省文件,矿井进 行升级改造,井田井田面积扩大为6.29km2,矿井能力120Mt/a。现为基建矿井, 将于 2010 年 10 月份进行矿井达标
2、验收。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矿井保有资源/储量 45.08Mt, 设计可采储量28.25Mt ; 矿井服务年限16.8a;全井田8、15号煤层共划分为2个水平,主水平 开采全井田15号煤层,水平标高1140m;辅助水平开采全井田8号 煤层,水平标高 1070m;2、交通位置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和顺县城西南约 1.5km 的义兴镇串村以北,行政区划隶属于和顺县义兴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东经113 3137113 3307,北纬 37 19 13 37 21 25 。该矿位于和顺县城西南约1.5km处,井田南侧有阳(泉)涉(县) 铁路和阳(泉)黎(城)207国道通过,榆(次)和(顺)公
3、路从矿区 南部通过,距该矿仅500m;距和顺县火车站约1km。交通运输条件 较为便利。3、地形地貌本区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属中山侵蚀区,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发育,切割剧烈。 区内基岩大面积裸露,少部分被黄土及冲积物所覆盖,其上冲沟发育。区内地势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在井田中部偏西的山顶上,标高1540.8m,最低点在井田北部的清漳东源的河床中,标高1264.9m,最大相又t高差为275.9m。4、河流水系井田北部为清漳东源, 以西又称张翼河, 俗称北河, 属漳河水系。发源于昔阳少山大龟谷。据蔡家庄水文站资料:清漳东源流量平均1.55m3/s,最大694m3/s。此外,井田内还发育一些走向北
4、东一北西向的冲沟, 但均为季节性沟谷, 平时干涸无水, 仅雨季有短暂洪水通过。5、气象及地震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据山西省自然地图集( 1984 年)和顺气象区划属暖温带晋东南半湿润地区和顺左权气候区。 其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雪多风,夏秋温和多雨,全年夏短冬长。据和顺县气象局1956-1987年观测资料,多雨年(1963年)达1069mm,少雨年(1986年)为332.5mm,平均572.3mm。降水量年内差异悬殊,主要集中在7、 8、 9 三个月,占年总降水量的63%。且多暴雨,1963年 8 月 5 日一天内降雨量达136.3mm,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6.6mm。历年 11 月初至
5、次年4 月中旬为降雪期, 一次最大降雪厚度25cm( 1967年 11 月 26 日)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22.8mm(4-7 月蒸发量最大),年蒸发量最高为1874.1mm (1972年),最低为1180.6mm (1964年)。年平均气温6.3,其中一月份最低,平均 -9.2,七月份最高为19.8。极端最高气温35.0( 1981 年 5月 18 日) ,极端最低气温为-32.1( 1971 年 1 月 22 日)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 132 天。平均初霜期始于 9 月,最早 9 月 2 日( 1980年) ,最迟 10月 13 日( 1984年) 。平均终霜期在5 月中旬,最早4 月
6、 14 日( 1986 年) ,最迟 6 月 4 日( 1960、 1961 年) 。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7 米/秒。历年平均绝对湿度7.59 毫巴。最大冻土深度110cm (1984年),10cm深土壤冻结始于11月27日,解冻日期平均为 3 月 11 日。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即度,属多震区。矿井排水设施能力: 现有中部车场原水仓容积为 1000M3, 水泵型号为 RS80-50-31.5RF 6台, 因扬程较小, 每两台一组进行串联进行联合排水,一组检修,一组备用,排水管路两路采用六寸管进行排水,中央水仓正在进行施工, 水仓容积为 1800M3 已
7、安设三台 MD85-45*7水泵,排水管路两路采用六寸管进行排水,井下各工作面备有水泵QSK7.56 台,另外还备有QBK-22 水泵 4 台。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该矿位于沁水煤田的北东侧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地质调查工作起始较早,自 1870 年起,先后有多名中外学者在和顺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但系统地质勘探工作则始于 1958 年,先后的工作单位及成果主要有:1958 年原煤炭部119 队进行了包括本井田在内的昔阳左权地质普查工作,并于同年12 月提交了山西省沁水煤田昔阳左权间地质普查报告书 。该次普查钻孔坐标未用经纬仪测定,质量较低,由该图实测成图的1 : 10000与1 : 500
8、0地形地质图质量差,评为不 合格,储量予以注销。1959 1960 年 119 队在昔阳左权普查区内划出和顺县北勘探区,对该勘探区所属的李阳、泊里、三奇、后峪、王沟井田进行了精查勘探, 在完成大部分钻探工作量的情况下, 中途因故告辍, 于 1960 年10月进行了中间性资料整理,编制 Si (9号)、Ti (15号)煤层等 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未附文字说明。1972 年山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队完成了包括该矿区在内的: 20万左权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981 年 1984 年煤炭部航测大队对和顺县进行了航空摄影,1983 年山西煤田地质局 148 队进行了控制调绘, 1984 年煤炭部
9、航测大队内业成图(地形图及地形地质图1 : 5000)。1987 年 8 月 1988 年 8 月山西煤田地质勘探148 队在和顺县一带进行普查,共施工钻孔19个,进尺10333.38m,利用以往勘探孔41个,进尺12017.76m,共获得(C+D)级储量311812万吨,其中C级145414万吨,占47%,合乎规范要求,并于1990年12月获得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晋煤决字(1990) 2 号文批准。1990 1993 年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对古窑、上元、南窑煤矿进行精查地质勘探,并编制了详查或精查地质报告。1996 年 9 月山西省煤炭地质勘探二队对该矿进行了矿区地质调查,完成了山西省和顺县
10、联松联办一矿煤矿井田地质资料 。1996 年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进行了和顺县范围内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完成了和顺县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1999 年 4 月由山西省二一五地质队编制的山西省和顺县联松联办一矿简测计算占用矿产储量说明书 ,共求得 8、 15 号煤层 C 级累计探明储量1237.5万吨,保有储量1237.5万吨。2003 年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对联松联办一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编制完成了 山西省和顺县联松联办一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2006 年 12 月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在井田内施工 4 个钻孔,并编制了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井田
11、地质勘查达到勘探程度。存在问题及建议如下:1井田四周可能存在有老小窑,地质勘探未能探明古空范围及古空积水积气情况, 接近井田边界附近可能对煤矿产生隐患, 因此采掘生产中必须留足防水安全煤柱,并遵守探放水原则。2建议对首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三、地质概况:(一) 地层本区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 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 本区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地层。 现根据和顺普查区资料, 结合生产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下部为角砾状泥质白
12、云岩、 角砾状泥灰岩, 底部为泥质灰岩夹薄层石膏带, 中部为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夹豹皮状灰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灰色白云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厚大于100m。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主要由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和 1-2 层深灰色透镜状石灰岩组成,夹 1-2 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G 层铝土矿。平行不整合覆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 沉积厚度受奥灰侵蚀基准面控制。 厚 13.21-33.98m, 平均 23m。 局部含有 1-2层薄煤, 均不可采,无经济价值。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由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煤组成。主要灰岩有3
13、 层(K4、 K3、 K2) ,全区稳定,由北向南变厚,其下均直接压煤(11、13、14号),是很好的标志层,K4、K3灰岩可与西山东大窑、斜道灰岩相对比, K2 灰岩相当于毛儿沟与庙沟灰岩合并层。15 号煤下之透镜状灰岩与吴家峪灰岩(L 0 )层位相当,81 号煤上灰岩(南峪灰岩) 相当于西山铁磨沟叠锥灰岩。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81、 8、 9上 、 9、 11、 12、 12下、 13、 14、 15号等 10层煤, 15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 8 号煤层属较稳定煤层,本区大部可采。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105.75-139.59m,平均124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4二叠系下统山
14、西组( P1s)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 灰黑色砂质泥岩、 泥岩和煤组成,为本区重要含煤地层。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1、 2、 3、 4、 5、 6号共 6 层煤, 4 、 5 号煤层在本区内只有极少的可采点,均构不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区块。底砂岩K7 (阳泉称第三砂岩)厚 0-20.93m,平均4.82m,为灰白色中细砂岩, 局部相变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全组厚40.15-67.85m,平均50m左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 系。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下段(Pix1):厚度54.40-79.74m,平均62.70m。为灰黄、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 夹灰深灰色
15、砂质泥岩及泥岩, 局部夹 1-2 层煤线,底砂岩K8以中粗粒为主,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厚 0.61-28.78m,平均6.91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连续沉积。上段(Pix2):厚度38.50-69.03m,平均54.30m。为黄绿、灰绿色中细粒砂岩, 夹杏黄色砂质泥岩及薄层铝质泥岩, 顶部为一层杂色铝质泥岩,铝质含量较高,具锰铁质鲕粒,称“桃花泥岩” ,风化后呈紫色斑块,特征明显,可作为辅助标志。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下段( P2s1) : 下部为黄绿色中粗粒砂岩夹黄绿、 黄褐色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紫红色砂质泥岩,局部可见透镜状镒铁质结核及薄层。厚148.02-1
16、92.35m,平均157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上段(P2s2) :底部狮脑峰砂岩(K12) ,一般由2-4 层砂岩组成,厚 10.90-41.08m, 平均 30.45m, 为灰黄、 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中粗石英砂岩,间夹黄绿、褐黄色砂质泥岩,是良好的标志层。其上以暗紫、 紫红色砂质泥岩为主夹数层灰紫色细粒砂岩,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7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下部为浅灰、红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夹棕色古土壤数层以及钙质结核层。上部为灰黄、土黄色亚砂土、粉砂质土,局部含钙质结核。红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厚0-66.74m,平均36.54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8第四系
17、全新统(Q4 )为近代冲积、 洪积、 坡积物, 分布在各大沟谷及山坡处, 由土黄、淡红色亚砂土、砂土及浅灰色砂、砾石层等组成。厚0-54.09m,平均11.63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 ) 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上统太原组,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的下段。 其中: 太原组含有主要可采煤层。 本溪组、下石盒子组下段虽都含2-6 层煤,但均未达可采厚度、无经济价值。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主要岩性为灰色砂岩、 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 泥岩及石灰岩,含煤 10 层,其中可采煤层2 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层段,全组厚105.75-139.59m,平均124m
18、。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可大体划为 5 个旋回。 全组又可划为两个含煤组 (称下煤组和上煤组)下煤组:Ki砂岩底一K4灰岩顶,包括I、n、田、iv旋回,厚约 80m 左右,含煤6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11、 12、 12 下 、 13、 14、15 号,其中: 15 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未达可采厚度,无经济价值。 3 层稳定的灰岩和 1 层透镜状灰岩反映出本段出现过三次广泛的海侵和一次局部海侵,体现了当时地壳振荡的频繁性。底砂岩Ki为浅灰色细粉砂岩,厚0-9.38m,平均2.38m,波状及 缓斜层理,常相变为砂质泥岩,含粘土质及植物碎屑化石,属潮坪沉积。其上出现了一次不太广
19、泛的海侵,沉积了L 0(相当于太原西山吴家峪灰岩)透镜状灰岩(旋回I),海退以后,在广泛的滨海平原上形成了沼泽及泥炭沼泽, 地壳的缓慢下沉与有机物的堆积速度相一致,形成了具有经济价值的 i5 号煤层,之后,地壳振荡又趋频繁,出现了三次广泛海侵,沉积了K2、K3、K4灰岩和13、12下、12、11号煤层(旋回H、田、IV),均为不可采煤层。灰岩全区稳定,是很 好的对比标志。K2灰岩为14号煤顶板,全区稳定,厚2.7-11.72m,平均6.94m。 由灰岩、泥灰岩及薄层硅质条带组成,为生物碎屑灰岩或泥晶灰岩, 含蜓、腕足类、海百合茎等化石。K3灰岩厚1.15-7.37m,平均3.12m,为13号煤
20、顶板,含大量海 百合茎,具水平层理、觅食迹及生物钻孔,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K4灰岩厚1-4.06m,平均2.46m,全区发育,为11号煤顶板,具 水平层理及虫孔,含动物化石,为泥晶生物碎屑灰岩。上煤组:K4灰岩顶到K7砂岩底(第V旋回),厚约44m。由灰灰白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海相泥岩及灰岩组成,含煤4 层,编号为81 、 8 、 9 下 、 9 号。其中 8 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无经济价值。根据钻孔揭露,将本段垂向层序特征自下而上叙述如下:黑色泥岩、 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灰色粉砂岩, 含菱铁质结核及星散状黄铁矿,粉砂岩具水平和微波状层理,属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
21、由灰黑色粉砂岩、 砂质泥岩和 9 、 9 上 煤组成,含大量植物叶茎化石和菱铁质结核, 水平及缓波状层理发育, 属三角洲平原及泥炭沼泽沉积。9号煤厚度变化较大,厚 0-1.97m,平均0.72m, 9上煤层厚0-0.80m,平均 0.38m。8 号煤组,此段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粉砂岩组成,含8八8号煤层,8i号厚0-1.89m,平均0.65m, 8号厚0.80-2.10m, 平均1.17m。其间的砂质泥岩、粉砂岩含大量完整植物化石及菱铁质结核,水平及微波状层理,属覆水沼泽及泥炭沼泽沉积。综上所述,第V旋回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上有两期河流沉积,出现过两次沉煤环境和一次局
22、部海侵。8、 9 号煤厚受河道砂体发育程度控制,海水侵入大体为东南方向。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厚40.15-67.85m,平均50m左右,与太原组连续沉积,为三 角洲沉积,划分为VI、即、川三个旋回,反映了地壳的三次升降。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细粒砂岩及6 层煤组成,其中3 号煤较稳定,但该层煤在井田南部已剥蚀,在本次施工的四个钻孔中均见到3号煤层,厚度为0.750.79 m,平均0.77m,为临界可采 的贫煤。其余均为不稳定薄煤层。其底砂岩K7又称第三砂岩,厚0-20.93m,平均4.82m,为中一细粒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含量84%,杂基含量16%,碎屑中石英占 87
23、%,岩屑占8%,长石占5%;颗粒次圆至棱角状、分选、磨圆中等, 硅质胶结为主, 交错层理, 为分流河道沉积。 之后, 为湖沼相、天然堤(S3 )沉积,形成6、 5 、 4 号煤。之后为泛滥平原沉积,河流作用加强,湖泊、沼泽时有发育,沉积了 3 、 2、 1 号煤层。到山西组后期,成煤环境越来越差,煤层薄且不稳定,对比困难。山西组之上为下石盒子组底部的河流沉积。(三) 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构造本区位于太行隆起及高平长治泽城昔阳皋落断褶带的西翼,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层走向总体显示为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区内地层平缓,倾角一般6 12,在勘探区东北部及西部二、三叠系泥岩与巨厚砂岩接壤带, 由于受泽城皋落
24、断褶带和沁水拗陷包括左权右匣一团壁断褶带影响迁就,倾角在20 左右,最大达35 以上。 从勘探区构造形迹的展露看, 南部较北部简单, 西部较东部简单,东部断褶并存,西部主要为宽缓、稀少的长轴褶曲,断层和褶曲走向基本平行地层走向,属典型的新华夏系构造,但亦有少数北西、北东东、近南北或东西向短轴褶曲和小断层。2井田地质构造本井田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南西、 倾向北西, 倾角 4-13的单斜构造, 井田南部发育一轴向北东南西的背斜构造, 井田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发现有两条断层,并发现有一个陷落柱。Fi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落差8m,倾角65 ,走向南西北 东,倾向南东,井田内延伸350m,为8号煤层巷道
25、揭露。F2正断层:位于井田东部边缘,落差11m,倾角65 ,走向北东一南西,倾向北西,井田内延伸 625m,为地质填图下推。Xi陷落柱:位于井田南部,规模115X65m,为井下巷道揭露。井田内发育的正断层断距在8-11m 之间, 断距不大, 发育的陷落柱规模较小,对煤层的破坏程度不大,但要注意隐伏构造的导水、透气事故。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综上所述,井田构造类型简单。四、区域水文地质井田位于沁水盆地东部边缘, 太行复背斜中段西翼。区内以低山丘陵地貌形态为主,和顺县境内 6 条河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海河流域的清漳东源、仪岭河、松溪河三条季节性河流流经本区。清漳东源 (和顺县城以西
26、又称张翼河) : 源于昔阳县少山大龟谷,由北而南流入区内。 梁余河源于马坊乡东的石猴岭, 由西而东流到和顺县城东与清漳东源汇合, 向东而至松烟村南与清河汇合。 该两河全长179km,控制面积1109km2,河床宽30100m不等,最大流量649m3/s,平均流量1.55m3/s。该河流流经本井田北部。仪岭河:清漳西源支河,源于后仪岭西沟,由北西向南东流,至左权县东汇入清漳西源。谷底宽150400m。年径流量471万m3,其中洪水期为369万m3,属漳河水系。松溪河:上源之一李阳河源于李阳乡神掌洼山;之二石勒河,源于猪龙庙山,二河于石岩坪村汇合,向北流入昔阳县境,属滹沱河水系。1区域内主要含水岩
27、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指奥陶系中统石灰岩、 泥灰岩、白云岩等可溶盐岩,区域东部外围见有出露。该组地层总厚约585m,至上而下划分为峰峰组、上、下马家沟组。据和顺普查区资料, 本区奥陶系中统岩溶地下水水位北东高南西低, 推定其流向南西,水力坡度3.4%。结合北邻李家沟井田上郭庄的51号孔,奥灰水水位标高为 565m, 判断区内泊里附近确实存在一条东西向的地下分水岭,以北属娘子关泉域,以南属辛安泉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本含水岩组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由砂岩、泥岩、煤层及 3-5 层石灰岩组成。厚105-140m,为区内主要含水岩组之一。含层间岩溶
28、裂隙水,富水性不均一,富水性强弱取决于岩溶及裂隙发育程度,与奥灰水有相似性。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包括二叠系的一套陆相, 过度相碎屑岩层,在区域内均大面积出露,由砂岩、砂质泥岩夹煤层等组成。含裂隙水,含水空间以风化裂隙和构造为主,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 主要由第四系中、 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层组成。中、上更新统地层主要分布在梁、峁之上和山前地带,在河谷两侧往往形成一、二级阶地,岩性为浅黄色亚砂土和砂质粘土,平均厚36m,上更新统下部多为砂、砾石互层,局部含有一定地下水,但含水微弱。全新统地层主要分布在沁河河谷和一级阶地上,厚0-55m, 平均厚12m。 砂砾石层为其主要
29、含水层。 潜水位埋深0.2-4m,由于埋藏与补给条件的不同, 富水性差异较大, 潜水多渗漏补给岩溶水形成透水不含水岩层, 在不透水地段, 含水较为丰富, 且水质较好,可供生活和灌溉用水。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各含水层组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各不相同。奥陶系灰岩在区东外围大面积出露,为裸露型岩溶区,岩溶发育,直接受降水和河水补给, 富水性强。 泊里附近地下分水岭以北一部分自补给区向北迳流,直到娘子关泉, 一部分向北进入李家沟迳流区; 分水岭以南向南西运移入辛安泉域,地下水可能排泄于岩溶大泉。五、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系及对矿床的开采影响井田北部为清漳东源, 在开采北部资源时可能会受到
30、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余均为干涸的沟谷,各沟谷地表洪水北部流入清漳东源,南部流入梁余河,最后向东至烟松村南与清河汇合。2主要含水层中奥陶统岩溶含水组本统在勘探区以东大面积出露,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岩性以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及角砾状泥灰岩为主,其次为泥灰岩、白云岩及石膏等,区域总厚约585m,划分为上、下马家沟组,峰峰组。地质勘查收集到井田西南外围凤台联营煤矿2005 年施工的水井资料,水井揭露到下马沟组123m,岩性为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夹有薄层泥灰岩, 岩溶裂隙发育较好。 终孔后对马家沟组以上地层进行了止水。上马家沟组及下马家沟混合水埋深为571.52m,标高为729.58m。本水井直径为
31、250mm,出水量50m3/h,合计1200m3/d,根据提泵管试验推测降深31m 左右,估计本井田奥灰水水位为 735m 左右,低于 15 号煤层底板标高。上石炭统太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本含水层组自下而上由K2、 K3、 K4 三层灰岩组成,区内有零星出露。三层灰岩位于15号煤以上15至50m以内。K2灰岩层位稳定, 厚2.70-11.72m,平均6.94m,灰岩质不纯,夹有燧石,常被泥质岩分隔成2-3层;K3灰岩层位也稳定,厚1.15-7.37m,平均3.12m,质较纯,含泥质及大量海百合茎及腕足类动物化石;K4 灰岩层位稳定,厚1.00-4.06m,平均2.46m,质不纯,泥质含量高。本组
32、岩溶浅部较深部明显发育,主要是溶孔、溶隙。据钻孔简易水文资料,该含水层组富水性K2最强,K3次之。据省地质局水文队的 “水文地质图说明表” 该含水层组于近代河床下富水性极强,水位埋藏浅,单位涌水量1.01-22.7L/S m,渗透系数8.18-93.75m/d。水化学类型重碳酸盐硫酸盐钙型。由河水和基岩裂隙水补给。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本组含数层砂岩,其中 K7 为基底,亦为 6 号煤间接底板,厚0-20.93m, 平均 4.82m, 中细粒, 中粒占 70%。 该组砂岩内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 钻进时的水文地质动态基本无异常显示, 其富水规律南部浅埋区强于北部深埋区,当地泉涌水量一
33、般小于0.83L/S,个别达5.56 L/s ,含水性弱,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钙型或重碳酸盐钙、镁型。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该组在井田内大面积出露, 多形成中低山地貌, 由于出露层位较高,其浅部风化裂隙发育,渗透性较强,为透水层,以下补给条件好的地段富水性较强,沿沟底常有该组下降泉出露,水量不大,一般0.20L/S左右,与深部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少数钻孔耗水量较大。新生界第四系冲积- 洪积孔隙含水层组包括第四系全新统、中上更新统地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黄土多分布于沟谷两侧的梁、 峁之上, 岩性以黄土状亚砂土为主,底部含砂砾石层夹薄层杂质粘土,含水微弱,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
34、布在清漳东源河河床沿岸及其支流的沟谷中,厚0-20m, 一般单泉泉流量在0.1-0.2L/S之间,属弱富水含水层,水质较,矿化度0.9g/L 。3隔水层本溪组地层一般厚23.00m,岩性为粉、细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土泥岩及1-2 层薄层灰岩,岩性致密,裂隙不发育,钻进时水文动态无变化,可视为上、下含水层之隔水层。(三)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1构造对矿床作用的影响区内已发现的 2 个断层最大落差 11m, 陷落柱揭露1 个。 据井巷揭露断层和陷落时,一般无水,个别有少量水流出,从无水害发生。但在断层较大或断层和陷落附近的裂隙发育时, 当补给条件好时, 富水性有可能增强。 因此应对大断层及陷落柱进
35、一步研究, 防止水害发生。2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条件含水层的补迳排条件各有不同:奥陶系灰岩在本区东外围大面积出露, 为裸型岩溶区, 岩溶发育,直接受降水补给,也受河水和冲积层潜水的补给,富水性强,在本区向南西迳流,排泄于辛安泉或人工开采,在本区为迳流区。太原组灰岩在区内零星出露, 可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主要补给区是下伏于近代河谷的浅埋地段, 接受河谷潜水的补给,因而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成为含水层, 矿区周围的生产矿井和采水孔成为人工排泄点。山西组和石盒子组地层大面积裸露, 接受大气降水和河谷潜水补给,在河谷底部多以泉排泄,但本区内以迳流为主。全新统砂砾石含水层组分布于近代河谷中, 受大气降水和
36、河水补给, 同时也以泉和下渗形式补给河水和基岩, 如铁道部设计院的和顺区段、 仪村区段水源水文地质断面资料表明, 该潜水与河水及下伏浅部基岩有直接水力联系,相互补给。太原组 15 号煤层为本区最主要煤层,其直接充水含水层以石灰岩为主, 属岩溶充水矿床; 太原组上部煤层和山西组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以砂岩为主,属裂隙充水矿床。该区沟谷深切, 有利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 况且地下水的运移都得受裂隙或岩溶的发育程度的制约。本区岩层大致自东向西加深,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随之减弱,富水性也相应由强变弱,在水平方向上和垂向上都有明显的分带性。 基岩含水层在浅部虽富水性稍强,但已知含水层最大单位涌水量仅为0.
37、157 L/s m,最大渗透系数0.585m/d,此为浅部的下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的混合值,而与煤矿床关 系最密切的煤系含水层,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 L/s m-o因之,水文地 质条件属中等型。3采区分布范围及其积水情况联松联办煤矿一坑自投产以来,一直在井田南部开采8 号煤层,联松联办煤矿二坑自投产以来, 原在井田南部开采8 号煤层, 但由于8 号煤层夹矸厚且不稳定, 2002 年延伸井筒,开采15 号煤层,到目前为止,8号煤层采空区面积已达0.74km2,于2008年已排净积水,现估计积水量达5000 吨左右。因此以后生产中应加强对采空区及构造的控制,防止打通古空区及构造引发突水事件的发生。4
38、矿井历年涌水量联松联办煤矿一坑开采8号煤层,涌水来源于顶板以上的 K7砂岩和底板砂岩,矿井平均每小时排水量约0.8m3,与雨季关系不大,对采矿影响不大。联松联办煤矿二坑开采15 号煤层,涌水来源于顶板以上的K2灰岩,矿井平均每小时排水量约15m3,与雨季关系不大,对采矿影响不大。综上所述,8号煤层的矿井涌水主要来自山西组底部的K7砂岩,底板局部为砂岩也有富水性,15号煤层的矿井涌水主要来自K2灰岩。(四 ) 矿井涌水量预算井田内8号煤层的涌水主要来自山西组底部的K7砂岩,底板局部为砂岩也有富水性, 15 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是太原组的三层灰岩,且K2灰岩为其间接顶板,影响最大。山西组和上
39、、下石盒子组含水层是其间接充水含水层。井田内有两条断层和一个陷落柱,断层、陷落柱附近淋水将明显增大,对矿坑水的影响将增大。因此,在开采中应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整合前,一坑开采8号煤层,实际生产能力为30kt/a,二坑开采15号煤层, 实际生产能力为 150kt/a, 未进行过历年涌水量详细统计,但根据每日排水时间及所使用的泵量,一坑正常涌水量在0.5-1.2m3/h,平士匀 0.8m3/h,二坑正常71水量在 10-20m3/h,平均 15m3/h。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预算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矿坑涌水量。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1.2Mt/a 时, 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60m3/h,最大涌水量70
40、m3/h。(五) 、周围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情况说明我矿周围现有3 个煤矿, 东南部为串村西沟联营联办煤矿, 西部为凤台煤矿,东北部为紫罗煤矿。1、 串村西沟联营联办煤矿开采历史有20 多年, 现已整合属于我矿,经去该矿调查,该矿早期已经越界开采进入我矿范围内,进入长度有100m,宽度有50m,并且在我矿南采区上部位置,具体位置见图。 据有经验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回忆本区采用房柱式开采, 开采年限较长,开采范围不大,采出煤量较少,采空区有积水可能。因南采区有一背斜,因此, 断定串村西沟联营联办煤矿开采标高比我矿低,存在水患威胁的可能型较小,但南采区施工时,要边探边掘,要制定完善的探放水措施,防止水害发
41、生。2、凤台煤矿在我矿西部,经调查没有超层越界开采,从凤台图纸得知其采空区距我矿井田边界最少约有50 米, 再加上我矿30 米边界煤柱,因此至少有80 米保护煤柱,根据凤台采空区标高,它的开采标高比我矿深,因此可以断定凤台采空区积水对我矿威胁不大。3、东北部为紫罗煤矿,该矿与我矿交界处煤田尚未开采,不存在采空区积水隐患。4、在南采区上部存在已关闭的联松联办一坑,该矿井开采8#煤后存在采空区,我矿已于 08 年对该矿积水进行了排水治理,因此矿井南采区开采时不受8#煤层采空区水患威胁。因此对我矿构成水患威胁主要为串村西沟联营联办煤矿采空区积水,我矿将来在开采南部采区时,将有较大的水患威胁,掘进时要
42、先探后掘,探200米掘 100米,探水时要编制探放水措施。另外靠近凤台煤矿边界掘进时也要先探后掘,同时编制也要编制探放水措施。(六)矿井充水状况我矿现已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纸,出水点,淋水、采空水等已标注清楚。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我矿属于受采掘破坏或影响较小空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极少,正常涌水量为 30m3,最大为50m3,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 L/s m-o采掘不受水害影响,现我矿开拓一采区,深部开采,不受老空水、古空水威胁,依据矿井水文地质报告、以往矿井生产经验、现在巷道施工、打钻情况以及周边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我矿,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1、从技术角度进行分析:( 1)地面防治水:采用疏、截、堵、防、排等措施,井田内无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产业链安全监管方案手册
- 离婚财产公证协议书
- 风力发电场项目投资合同
- 第八单元-第4课时-认识垂直(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苏教版)
- 2025年爱康国宾项目建议书
- 第3课 项目一《校园护绿小能手·校园绿地护养院》(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 温度传感器信号线施工方案
- 大单元学习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浙教版2023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控制的形态》教学设计及反思
- GB/T 7260.40-2020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第4部分:环境要求及报告
- GB/T 3199-2007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 变革型领导问卷TLQ
- 诊断学-绪论-课件
- g4l操作指南教程硬盘克隆linux系统备份恢复带截图
-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课件
-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课件
- 员工调整薪酬面谈表
- 辅警报名登记表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