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实 摄 影 镜 头 运 用 浅 议(共9页)_第1页
纪 实 摄 影 镜 头 运 用 浅 议(共9页)_第2页
纪 实 摄 影 镜 头 运 用 浅 议(共9页)_第3页
纪 实 摄 影 镜 头 运 用 浅 议(共9页)_第4页
纪 实 摄 影 镜 头 运 用 浅 议(共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 9 页 共 NUMPAGES 9 页纪 实 摄 影 镜 头 运 用 浅 议 内容摘要:荷赛获奖的作品大多是定焦大光圈镜头,专业摄影领域的大三元时代(shdi)结束了,大光圈、定焦镜头成为顶尖摄影师的标配。大场景交代环境,中场景叙述故事,特写彰显图片魅力是其规律。关键词:荷赛;镜头(jngtu);大光圈;定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被公认为艺术创作昂贵工具之一就有相机和镜头(jngtu)。虽然,常听好为师者说:“镜头不重要,相机后的头最重要”,笔者以为,这只是个善意的谎言,没有微距头,何来超越人类视角微距图片?没有400mm以上长焦,何来奚志农公布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机状况以

2、及“野牦牛队”为保护藏羚羊做出的艰苦卓绝感人事迹?没有莱卡50大光圈定焦,何来布勒松世纪经典图片的传世之作?可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笔者接触摄影几十年的观察和总结,在同等级别的摄影师,拍同一场景时,谁使用更先进的器材,其图片必胜一筹!毕竟,摄影作品要通过工具摄影器材才能完成。 国际上最有影响的顶级的摄影大赛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2014年(第57届)的结果颇具争议,同时,一篇没有1.4光圈的镜头 就别投荷赛了的文章在业界网站、论坛、微信、QQ群如一枚广岛原子弹,被广为疯传,引起摄影人的热议。 文中作者的调查结果有些(yuxi)让人吃惊: 1、荷赛年度作品信号,其拍摄背后的故事,从拍摄的参

3、数上我们可以看到,拍摄者使用了令人吃惊的10000感光度,光圈(gungqun)则是最大的1.4。显然他使用的是佳能的定焦镜35/1.4L,这只镜头在后面的作品参数表上还会多次出现; 2、尼康在此次荷赛上出镜率不高,这幅突发(t f)新闻类一等奖的获奖者,却用一只24/1.4的镜头捕捉了一只海啸后宗教游行的队伍,如同电影海报般的画面; 3、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获得突发类二等奖,我们这些还在普遍使用大三元的记者们,难以想象在那样的场合,拍摄者依然使用的是24/1.4这样的定焦镜头; 4、肯尼亚超市劫持事件的现场,记者淡定的使用35/1.4定焦镜头; 5、一般新闻类一等奖的作品参数上没有标出镜头的

4、具体参数,但我依然有理由相信,作者使用的依然是35/1.4的神镜; 6、另一位拿着佳能1DX相机的摄影师在一般新闻类里赢得了关于(guny)菲律宾海啸的组照一等奖,不过他使用的是佳能的35/1.4镜头; 7、加沙的夜是漆黑的,或许(hux)这时候是使用徕卡M9这样高大上器材的最佳时刻; 8、一组反应(fnyng)家庭暴力的照片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看看参数吧,24/1.4L的镜头无疑; 9、组反应精神病人的照片使用了一只不太常见的镜头,28/1.8,别忘了这也是一只神镜; 10、体育类奖项的作者们显然也抛弃了大三元,即使是长焦头也得大光圈。比如85/1.2这样的顶级人像定焦头; 11、 南

5、方都市报记者陈坤荣使用“奶昔5”或许是荷赛获奖作品档次最低的了,但你有航拍直升机吗? 12、日常生活类一等奖作品展现了一幅油画感十足的照片,前景很好的从漆黑的背景分离出来了。我相信这归功于作者使用了35/1.4L的最大光圈; 13、观察肖像类的三等奖同样使用(shyng)35/1.4L镜头的最大光圈; 14、 观察类肖像组照一等奖荣归一名使用(shyng)尼康的摄影师,他这组照片使用了D700和D800E两台相机,使用的也是35/1.4的镜头; 15:、表演类肖像单幅三等奖的作者使用(shyng)了一台徕卡中画幅相机,或许,这是它为何能脱颖而出的理由吧。 看看上面的数据,或许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6、:专业摄影领域的大三元时代结束了,24/1.4、35/1.4、50/1.2、85/1.2这样的大光圈定焦镜头成为越来越多的顶尖摄影师的标配。 事实胜于雄辩,这些国际顶尖摄影师的摄影器材说明了一切,荷赛评委的评选结果更说明了一切! 在实战纪实摄影拍摄中,如何运用各类镜头,为我们获取满意图片呢?摄影师必须知道大场景交代环境,中场景叙述故事,特写彰显图片魅力的规律。 一、大场景纪实镜头的运用首选广角。焦段首选在24-35mm,能最快构图抓拍首选35mm定焦镜头,它最接近人眼的视角,也可通过小广角恰如其分的交代环境,还能借助大光圈的浅景深将主体从混杂背景中分离出来,更能在昏暗环境中拍出清晰的图片。而且

7、,五米内为摄影师最容易观察主体的距离,也是35mm焦段的最佳纪实距离,所以,35mm定焦镜头历来被誉为举手就拍的纪实神镜。因此,每个品牌都出品有35mm1.2F-1.4F的定焦镜头,价格大都在万元以上。当然,退而求其次,可以用50mm 1.4F镜头代替,价格不到35mm 1.4镜头的1/3。 广角镜头还有更广的焦段,如28mm.24mm.甚至8-16mm的超广角,其优点是超出人眼所见的变形视角,更有视角冲击力,但运用不当,也容易破坏画面,如曾经(cngjng)有新闻记者拍官方重要会议,用超广角仰拍领导,由于镜头的畸变,拍出了头小身体巨大的宝塔型,画面边沿的人物变成茄子脸,弧型身的怪异形象。所以

8、,广角要慎用,更不能为了所谓视角冲击力而烂用,必须分清上佳的摄影作品并非有“视角(shjio)冲击力”,而是具备(jbi)“视角感染力”才是正道! 大场景主要依靠广角段表现外,也有摄影师运用中焦段,甚至长焦段拍出经典作品的范例,这就要在足够远的距离寻找空间层次和上佳的角度方可成功! 二、中场景叙述故事的镜头运用。拍摄中场景的镜头焦段相当广泛,只要是训练有素的摄影师,可以从24mm-135mm拍出成功图片,这个焦段最常见的定焦镜头有24mm,35mm,50mm,85mm,105mm,135mm.最大光圈F 1.41.2,且大多价格在万元行列中。其实,许多聪明的摄影师选择了这个队伍中1.8F光圈镜

9、头,其价格大多是1.4光圈的1/4,而成像质量仅仅会是一点点差别,它们往往是各器材厂家地诚意之作。摄影师稍加总结,基本可代替1.4F万元级镜头。笔者曾用50 mm 1.8D尼康定焦头,在2012年元宵夜拍摄市民放孔明灯的作品,荣幸被中国文化部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选入2013年中国春节民俗摄影作品国际联展,这只号称尼康史上光学神话的镜头,价格仅仅700元左右。在漆黑的夜晚,完胜众多万元以上的镜头,为我争取到了国家级荣誉!但是,在使用1.8光圈便宜定焦镜头时,你必须具备经受住同行白眼的强大内心素质,作品有力量才是真正的摄影师! 除去几大定焦镜头(jngtu)外,变焦镜头中大三元的方便性,成像质量的协调

10、性也获得绝大多数摄影师的认可,成为摄影师们的主流配置。其缺点是重、长,携带不方便,引入注目,纪实摄影中容易打扰拍摄对象,导致人物不自然,图片不生动,甚至还可能与被摄者发生纠纷。这,只有靠摄影师与被摄者的人际交流来决解。 三、纪实(j sh)摄影特写镜头的运用。为何(wih)需要拍特写图片?特写图片在纪实摄影中彰显魅力,特别是纪实组照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犹如写文章,有大场面的描写,故事的讲述,也有细节的刻画。摄影中的特写,就是细节的刻画,尤其是在专题、组照中必不可少。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派记者出去采访,记者从千里之外传回的图片,除了对内容故事的讲述外,还要求记者一定要有特写,如果没有,那会安排

11、记者再去补充完善这个镜头。“5.12”大地震中的新闻照片,华西都市报记者拍摄的父亲与逝去孩子那两只紧紧握住的手,就是一张大特写,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张照片作为封面,反映了特地震的残酷;2008年北京奥运会柔道赛场,一个从运动员额上滴到地毯上那皇冠般的一滴血的镜头,彰显出特写照片的震憾力! 用于特写的镜头有成像卓越的定焦镜头、微距镜头,还有号称空气切割机的200mmF2.0,300mmF2.8, 600mmF4.0等。新闻纪实摄影中,笔者最推崇70-200mm F2.8镜头,这是为何?道理很简单,长焦拍特写,有距离(jl)的不确定性,目标的移动性,场地的局限性等客观因数制约,然而,长焦特写又是稍纵即

12、逝的瞬间定格,所以,新闻纪实摄影的特殊性注定70-200mm F2.8镜头,拍摄成功率远远高于同焦段定焦镜头。很多场合,一些记者配的两台照相机,一台是广角,另外一台就是长焦,用来拍特写。,主流器材厂商都为70-200镜头注入了全部心血,都经历十年以上的反复总结,更新换代,该头在F 3.513光圈完全可与同焦段的顶级(dn j)定焦镜头媲美。 当然,在国际体育赛事中,也常常出现220,328,640等顶级定焦镜头的身影,如跳水,篮球(lnqi)上篮,足球射门等运动发生的位置,摄影师基本可以预见,此时这类顶级长定焦头的威力就可展现了。 随着数码影像科技的快速发展,数码摄影器材的普及,无论职业摄影师

13、还是摄影爱好者新闻纪实图片海量拍摄,纪实图片也空前的同质化,往往让观者看得然无味(wwi)。为此,业界摄影师搅尽脑汁,寻求突破,在视觉上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有国外摄影师竟然扛上建筑摄影专业镜头移轴镜头,到国际体育赛事去拍片,竟也获得了国际摄影大奖。也有用拍花草鱼虫的微距镜头去拍民俗纪实的,也拍出了养眼的作品。所以文无定法,摄影也无定法! 是否(sh fu)国内国外的大师们用啥器材,我们就通通跟风去买啥器材吗?如此你会大包小包挂满身镜头,为物所累,拍摄是更是无所适从!至今无人超越的杰出纪实摄影大家布勒松,一生只用莱卡50定焦镜头,却创作出无数旷世名著。绵阳市拥有300mmF2.8,600mmF4.0等67万元的顶级(dn j)拍鸟神镜的“器材党”不少,而能磕开国内主流报刊杂志大门,被当地媒体称为鸟叔、绵阳市鸟类生态摄影领军人物廖振兴先生,至今也坚持使用一只普通100-400mm摄影镜头,作品却令人刮目相看! 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本文不是对“器材党”的褒贬,而是对纪实摄影器材的客观分析,而摄影师要创作出有力量的纪实摄影作品,是离不开文化艺术的修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