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民之力创教育强市_第1页
举全民之力创教育强市_第2页
举全民之力创教育强市_第3页
举全民之力创教育强市_第4页
举全民之力创教育强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0举全民之力 创教育强市潮州市人民政府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 近年来,潮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以打造教育强市为抓手,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等措施,推动潮州教育全面均衡协调健康发展。对照广东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素,我们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我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潮州市位于韩江中下游,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

2、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通汕头市。1991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升格扩大区域, 现全市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3146平方公里),下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4个县(区),共有40个镇,12个街道, 201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68.8万人。潮州历史悠久,自晋代起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海丝文化重镇,素有 “岭海名邦”、“海滨邹鲁”等美称。潮州市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有崇文重教、尊师重学的优良传统。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香港商界巨擘李嘉诚先生都出生在潮州。改革开放以来,潮州教育取得瞩目的成就,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教育先进县、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涌

3、现出丁有宽等一批全国闻名的优秀教师。继全面完成“普九”之后,2011年高标准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潮州市委、市政府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立足教育优先发展,自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党政抓住创建教育强市的契机,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全市教育系统强化学校管理,注重内涵发展,统筹推进,重点突破,教育事业得到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36所,在校生27.57万人;普通高中35所,在校生6.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0所(含技工学校,下同), 在读生3.57万人(含外送);幼儿园

4、676所,在园幼儿 9.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496人(含随班就读)。全市公办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民办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80.8,全市40个乡镇全部通过教育创强验收,教育强镇覆盖率达到100%,教育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高。二、主要做法与成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省“创强争先建高地”的工作部署,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为抓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履行政府责任,优先发展教育1全面启动,落实责任潮州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4月25日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

5、动员大会,各县区也分别于2012年7月前召开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区)动员大会,全面动员和部署教育创强工作,提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创强”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大力推进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到2015年年底把潮州市建设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为确保创强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潮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中共潮州市委 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决定、潮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实施方案和潮州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表彰奖励方案,对全市的创强工作提出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工作的重点、方法、步骤和奖励方案。同时,市政府与县(区

6、)政府、县(区)政府与镇政府、镇政府与学校分别签订创强责任书,形成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局面。今年来,为推动潮州教育新的发展,李水华书记亲自倡导谋划举办“尊师重学系列活动”,举全社会之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李书记提议亲抓,我市出台了关于举办尊师重学系列活动的决定和关于传承韩愈文脉 人人尊师重学的意见,成立了韩愈教育发展基金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尊师重学系列活动”。7月份以来,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还先后3次赴省政府、省教育厅汇报创强创均工作,争取上级支持扶持潮州教育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市建立实施各级政府常务副职领导分管教育、各级党政领导兼任一所学校

7、名誉校长、每年举办奖教奖学系列活动等制度。在市主要领导的大力倡导推动下,我市各级党政和全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方方面面都在努力为教育事业多办实事。这一系列举措,传达了我市党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强决心,为教育发展集聚了巨大的社会资源,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谋发展、再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潮州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机遇。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确保全市创强工作领导有力,有序推进,我市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创强办”)。市创强办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全面统筹协调各县(区

8、)和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督促解决创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和镇也依照潮州市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的架构,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以加强对创建教育强县(区)、强镇工作的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县(区)的党政主要领导是创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凝聚合力,真抓实干,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各职能单位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确保创强工作推进有力。3.强效宣传,营造气氛在教育创强中,全市各地运用动员会、座谈会,创设宣传牌、张贴宣传标语、编印工作简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创强意义,并充分发挥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的

9、舆论导向作用。如与市电视台、日报社联合推出“每月一镇”创强专题报道,总结推广各镇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湘桥区意溪镇把动员会开到各村、各学校;饶平县的新丰镇、潮安区赤凤镇等通过恳亲会等渠道,举镇动员,全面鼓舞和激发全市人民参与创强的决心和热情,达成“举全市之力创建教育强市”共识。教育创强开展以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广东教育等报刊杂志先后共对我市创强工作作了6期专题报道,市创强办编印创强简报40期。通过立体化、全方位宣传,使全市上下明确创强意义,明晰创强深刻内涵,使教育创强这一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潮州市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4.加大投入,完善设

10、施创建教育强市,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是基础,经费投入是关键。作为经济欠发达城市,投入问题成为制约我市创强的关键“瓶颈”。为此,潮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把解决资金投入问题作为教育创强重要工作来研究,着力创新机制,破解难题。一是加大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积极开源节流,依法依规落实教育“三个增长”,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连续三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2012至2014年,教育财政拨款分别为196790万元、221274万元、25099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34、12.44、13.43。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352943万元、3935

11、40万元、4190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1、11.50、6.48。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逐年提高,2012至2014年,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分别为小学4463.39元、5115.40元、 5903.36元,初中3879.53 元、4730.83元、6637.66元,普通高中 4356.73元、4725.46元、6439.91元,中职学校3853.93元、4665.25元、6434.69元。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逐年提高,2012至2014年,在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为小学880.47元、1173.32元、1301.34元,初中1195.48元、1435.75元、15

12、19.67元,普通高中850.73元、1153.73元、1376.57元,中职学校1149.79元、1548.13元、3255.39元。同时加强对各类教育经费的管理,重视助学工作,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100人以下小学、教学点公用经费拨付要求。全市没有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现象,近1年全市无发生教育乱收费问题。二是落实奖补,激发创强活力。我市财政从2012年起到2015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以奖代补”的办法,奖励通过省验收的教育强镇和教育强县区。同时要求各县区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

13、育创强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国家、省和市的教育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教育。2014年,为进一步刺激各县区、乡镇提速创强,经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3次上会研究讨论,高效协调,市级创强奖补规模由原来3000万元增加至4000万元,并启动提前预拨机制,市级创强投入实现提档提速。各县区、各乡镇也对创强投入出尽全力(饶平县、潮安区、湘桥区分别按生均400元、600元、600元标准奖补各镇),促成创强动力层层投递,拉动效应层层放大,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层层拉动、合力创强”的良好局面。三是全民行动,掀起支教热潮。群众的支持参与为创强汇聚了强大的社会资源和正能量。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村级集体和社会各界

14、共支持投入教育创强资金约8.28亿元,约占全市总投入的45.3%。我市社会助学支教行为模式也在悄然转型,呈现三个可喜变化:参与群体转型。由海外侨胞助学为主发展到海内外乡贤竞相助学并以本地乡贤为主。据统计,全市近三年海外侨胞、本地乡贤捐资助学资金分别约0.75亿元、7.53亿元。组织形式转型。由个人自发助学为主发展到协会长效助学。仅饶平县,就成立各类民间助学机构约160个(其中已备案的63个),募集各类捐资助学资金超1亿多元。各助学机构普遍制订了章程、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协会长效助学模式发展日趋成熟。参与项目转型。支教助学项目逐渐由解困型、捐助型升级为发展型、合作型项目,体现在文化广场、运动

15、场、塑胶跑道、图书馆、艺术馆等类型的捐助项目比例明显变大,寄托了潮州市民发展优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强烈民生愿景。几年来,全市社会力量还投入约2.86亿元,建设了14所优质学校,增加优质学位21000个,为我市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层层拉动、合力创强”,确保“创强”资金落实到位。到目前,全市投入教育创强总资金约为18.28亿元,有力推进学校设备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近年来,全市学校新基建总建筑面积约34.9万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400个、篮球场449个、排球场251个、羽毛球场374个,新建多功能教室456间,新增电教平台3953个,新建计

16、算机室636间,新购置计算机2.7万台,更新中小学生课桌椅15.6万套,更换教师办公桌椅1.2万套,新购图书40.6万册,并按标准配齐配足常规教学仪器设备一大批。5.加强督查,严格问责教育创强的责任主体是县区,主阵地在乡镇。为确保创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我市不断建立完善督导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考核制度。把教育创强纳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通过签责任书、定期考核、定期汇报通报、奖励、约谈等方式,切实落实县区、镇党政一把手在“创强”工作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市人大、政协部门也将教育创强列入民主监督考核范围,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视察、督查和民主评议。二是建立挂点制度。实行市、县(

17、区)、镇党政和有关部门领导分工挂点的“三线”挂点挂校制度。挂点领导深入创强第一线,了解督导创强工作,协调帮助挂点单位解决了许多工作难题。如拆除、迁移校园内祖祠、祖坟,妥善化解“风水地”、“风水池”,村民违建占用办学用地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大大改善学校办学环境。三是建立督查机制。自2012年以来,我市共举行了7次全市创强工作推进会,市创强办共组织了100多次创强工作督查。同时,进一步创新督查工作机制,建立“五个一”督查制度。市督查组对所挂钩县区实行每月一督,对创强工作实行项目进度每月一通报,资金筹措每季一通报,县区创强办每旬一短信、县区党政一把手每月一次约谈进度慢的镇党委书记。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

18、间倒逼程序,督促各县区和镇围绕创强目标任务,加快工作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创建工作。(二)加强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发展把培养名师、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列为教育强市、教育兴市的重中之重。1抓师德,树形象“教育兴则民族兴,教师兴则教育兴,师德兴则教师兴”,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保障,而师德建设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和首选。我市一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学习,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德立身,以爱立教,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全市实行教育工作者师德水

19、平考评制度。制订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奖惩方案,并作为每年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全市教师师德水平。2强业务,提素质我市出台教师提升学历激励机制,对提升学历教师给予优惠和奖补,并与高校合作,专门办班设点,方便教师报考就读。全面实施中小学“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阳光教育”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名师工程,提出到2025年培养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处于领军地位和能发挥示范作用的1000名名教师和100名名校长、10名教育专家的工作目标,加速培育一批引领素质教育实施的名师、名校长,为加快潮州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三年来,市级财政预算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共340万元,教师年

20、度培训经费均占教师年度工资总额的1.5%以上。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优秀教师8人,特级教师11人,省级先进个人89人,省、市级骨干教师 1252人,市级名班主任124人,市级名教师 158人,省级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名,省级中小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名,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3名,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57名。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全市立项并实施的科研课题项目共97个,其中省级8个、市级89个,已经结题的88个。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我市扎实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以教育科研为载体,以校

21、本研训机制为抓手,以校本课程开发应用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观念先行,文化引领,教研并重”的新路子,中小学各学科均已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品质。在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我市“构建活力课堂,推进阳光教育”课改经验得到重点推广。3提待遇,稳队伍全市各级政府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提高教师工资福利。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的有关政策,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福利。2009年开始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并调整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标准与公务员持平,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年有所增长。2014年我市教师月平均工资4617.82元,略高于公务员月平

22、均工资。二是建立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教师特殊岗位补贴制度。为鼓励教职工扎根边远农村和山区学校,2013年按省有关规定落实山区及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据统计,全市2014年享受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岗位津贴的教师共15523人,人均每月发放津贴700元。(三)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健康发展1.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一是全力改造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按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校舍改造,充实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全市各县(区)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所有优质学校解决区

23、域内学生学位后剩下学位实行公开报名、电脑摇号派位办法安排入学。二是落实政策,建立扶困助学体系。在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立健全扶困助学体系。三是加强考核工作。将“防流控辍”工作列入到对各县区工作的考核内容中,每年都有进行“防流控辍”的工作检查。落实镇(街)党政“一把手”作为辖区内学生辍学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四是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纳入全市义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题。在高中招生方面,我市实行将30%的公办示范性普通高中、省一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合

24、理分配到县(区)域内各初中学校。至目前,全市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民办标准化学校覆盖率80.8 %。义务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省规定标准,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4.87%,适龄“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2.巩固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我市不断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力度,通过推进高中扩容促优,积极实施普通高中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壮大了高中教育,提高了办学质量。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5所,省一级高中10所。近三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89.04、89.07、90.98,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高考连年实现大

25、丰收,全市一批、本科、省围上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扶持办活中职教育为使职业教育更好的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办活职业教育。一是强化统筹,扶持职校建设。我市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现有资源,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潮州市卫生学校、潮州市技工学校已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及饶平县贡天职业学校已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潮州卫生学校完成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省级终期验收,这是潮汕4市两所项目学校之一,也是全省医药类两所项目学校之一。二是完善机制,扩大办学规模。我市各级充分挖掘招生潜力,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

26、学校招生规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截止2015年,我市共有中职学校(含技工)10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2 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三是创新思路,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确立校企合办、校校联办和本校品牌合办的办学思路,推出“订单式”培养模式,增强职业学校发展活力。继续办好潮菜、潮绣等传统品牌专业,创办新专业,为发展潮州经济战略的能源、陶瓷、旅游等项目培养实用人才。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2015年为98.56 %。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我市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先后制定实施了2期潮州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2014-2016年),采取措施大力发

27、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逐步提高。一是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督促各县(区)对达到规范化的幼儿园要积极进行验收,提高全市规范化幼儿园比例。二是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在政策、资金、业务指导等方面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对我市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5年12月,累计新建幼儿园63所、改建幼儿园116所、扩建幼儿园179所,总投入约1.2亿元,公办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占比分别达到30.62%、55.18%。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84.58%提高到2015年的109.4%,

28、优于省规定标准。5.全力办好特殊教育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全力保障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优质的教育。一是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潮州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要求,我市预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潮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在2016年建成并招生,负责全市盲、聋哑、智障(自闭症)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市各县(区)分别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100%县区全覆盖。二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制定潮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

29、年)等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我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满足残疾人教育需求,提高残疾人受教育质量和水平。近三年来,全市适龄“三残”儿童少年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98%以上,其中2015年达100%;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均达97%以上。6.积极推进民办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发展配套政策,制定潮州市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潮州市市级扶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同时,进一步理顺教育管理层级,推进依法行政,将原市直属民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非学历培训机构办学管理权限下放给各县(区)教育局。近年来,我市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逐步加大对民办学校的

30、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教育。至目前,全市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34所,民办幼儿园469所,分别提供学位29645个和63103个,逐步实现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7.大力活跃社区文化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区文化与教育,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强社区文化与教育硬软件建设,不断完善全民终身教育的机制、形式和方法。我市抓住教育强市为契机,将教育创强与美化校园周边环境、促进社区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效果喜人。如潮安区彩塘镇,在镇区中心地带建设镇教育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楼,其中包括成人技术学校、中心学校、文化站、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基地等

31、功能区,为全镇教育文化管理、活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该镇还先后建设了13个村文化广场,常年免费向公众开放;并在学校附近建设社区活动场地,美化了校园周边环境,实现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教育创强不但惠及学校,更惠及千家万户,有力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依法规范办学,学生全面发展1.依法依规治校,规范办学行为一是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我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建立潮州市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的工作方案大力推进“一校一章程”建设,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至目前,全市共有686所学校实现“一校一章程”,覆盖率达87.0

32、6%;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7所 ,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39所。二是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全市各中小学校均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设重点班和重点学校;严格执行省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学校按省规定安排中小学作息时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合理,没有违规收费、违规集体补课现象发生。三是全面实施督学责任区和中小学挂牌督导制度。全市设立县级督学责任区40个,聘请市、县专(兼)职督学共130名,对全市所有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办学行为与质量实施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内涵发展。2创新德育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我市教育基础扎实,德育工作表现突出,1992年5月,我市

33、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光荣称号,成为当年全国四个德育先进市之一。近几年,在推进教育创强工作中,我市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是创新理念,阳光育人。近年来,我市逐步探索总结凝练出“立足本土,鼎力创新;立足生活,扎根实践;立足实效,注重内涵”的“阳光德育”实践经验。二是创新机制,合力育人。通过建立“全员参与、人人负责、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工作机制,形成“党政统揽,部门配合,各司其职,整体协同”的工作格局,有效保障了德育健康、有序、科学发展。三是创新实践,文化育人。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大力突出文化引领作用,进一步挖掘潮州优

34、质人文资源,寻找本土文化和学校德育的结合点,系统打造精品乡土德育课程。同时启动创建“美丽校园”评估机制,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潮州德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推动德育工作成功实现内涵、有序、特色“三大发展”,使潮州“阳光德育”发展模式逐渐完善、育人成效日益凸显。潮州“阳光德育”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广东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并于2012年在全国“阳光德育”论坛上向全国同行介绍推广,潮州教育的知名度大大提升。3加强安全管理,构建平安校园我市各级学校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一是领导到位。建立健全各级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市教育局设立安全中心,作为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关心、家长参与的齐抓共管管理网络。二是责任到位。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每年制订潮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安全工作要点、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应急预案,每年召开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切实抓好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投入到位。制订实施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安保人员配备及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为全市各中小学配备2名保安人员,购置配备各类安全设备设施,切实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网络建设。并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构建严密的校园安全隐患工作防控体系。至目前,全市有省级安全文明校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