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_第1页
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_第2页
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_第3页
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_第4页
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司法责任制征文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100篇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 郑飞飞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日PAGE PAGE 14作者简介: 郑飞飞,女,黑龙江人,2010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法学硕士。同年7月,进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工作。论文进退之间的选择法院参与社区矫正的经济学分析获北京市法院第二十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三等奖、论文谁来开启破冰之旅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SWOT比对分析获第九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一等奖、获北京市法院第二十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三等奖、调研报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调研

2、报告以基层法院十年案例为统计样本荣获北京市法院2013年司法统计分析三等奖,论文法院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实效性分析以马斯洛层次需求为视角获最高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优秀奖、北京市三等奖,案例农村房屋买卖合同中无权处分的效力分析原告孙某诉被告杨某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案获得全国青年法官案例二等奖,论文SOR模型分析:人民陪审员事实审之规则构建获得全国法院第二十八届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北京市二等奖,中国审判理论年会三等奖。立足司法 区际协作 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平、蓟、三、兴四地法院为基础样本的调研报告被评为北京市法院2015年度调研成果优秀奖。关于法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调研报告被评为北京市

3、法院2015年度北京审判稿件类三等奖。案例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的法律性质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与转让的法律性质区分被编入城乡土地纠纷案件法律实务公开发表。于法有据:“涵摄”思维模式下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失范与规制以中国裁判文书网100篇裁判文书为分析样本论文提要:在分析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过程中,笔者发现裁判者单纯“适用法律不当”这一援引法条失范情形并未导致二审、再审中裁判结果实质改变,这与相关法律规定有所冲突,同时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对法官是否能准确援引法条进行裁判产生疑惑。重点抽取100篇典型文书进行研究显示,除“适用法律不当”之外,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失范情形正不断扩大:实质性规则中包

4、括缺乏逻辑联系、引用法律规范构成不完成,引用法条外延过大等情形,技术性规则中包括援引顺序错误、不当引用位阶较低规范、未全文引用等情形,失范比例过半,亟待引起重视。为剖析援引法条存在问题原因,本文从法官作出裁判过程中固有的“涵摄”思维模式出发,指出由于该思维模式的根源性困境,大前提制定法的不完备性、现有规定单纯技术性规制弊端,缺乏价值判断因素及逆向裁判思维等因素,都会导致援引法条出现上述问题。为此笔者从界定援引法条的性质及功能定位角度出发,建议明确援引法条失范后果,确立援引法条的原则,并完善现有规定的内容,增加援引法条实质性规则,填补现有的技术性规则,为“涵摄”思维模式下援引法条制度性修正提出规

5、制设想。全文共7743字。关键词:裁判文书 援引法条 失范 制度修正 规则以下正文:不仅要主持正义,而且要人们明确无误地、毫不怀疑地看到法官是在准确运用法律主持正义,这一点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极为重要的。 【英】休厄特引言:裁判文书作为法院与公众联系的纽带,是承载全部审判活动、体现审判结果的“司法产品”。在认定事实清楚且进行透彻说理的同时,援引法条是否准确也是优质裁判文书必备条件之一。然而近年司法实践中,社会各界将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投入到裁判文书说理改革中,较少关注援引法条问题。只有对判决结果不满意时,才将注意力转向裁判文书援引法条是否规范、是否失范的问题。一、问题切入: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失范内涵

6、对比与冲突(一)裁判视角下援引法条失范内涵裁判视角内的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失范”问题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错引”,即应该适用某条款而适用了另一条款。另一种是不适度引用,又分为“漏引”和“赘引”,意指多引或者少引了需要作为判决依据的法条。一般情况下“错引”是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错误、适用法律不当导致,不适度引用则多数可归结为技术性问题。(二)公众视角下援引法失范内涵一般来讲,当事人只有在关注切身利益时才关注到裁判文书援引法条问题。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适用法律不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以该网站2016年上传的文书本文所有2016年相关数据以中国裁判文书网统计数字为依据,其中此处统计上传文书数量的截止日

7、期为2016年6月1日,其他文书访问时间2016年5月15日30日。(共1655918件)为基数进行统计,其中申请上诉或再审案件(上诉数为188604件,再审数为4432件)比例为11.6%,而当事人以“适用法律不当”为由申请上诉或再审的案件达43026件,占到2016年上传案件数的2.5%,占到申请上诉或申请再审比例约22.35%。根据对以“适用法律不当”为由申请上诉或再审的文书进行分析,此处“适用法律不当”基本上是指错引法条的情况,即认为法官在最后判决中援引的法条与判决结果之间缺乏依据,或者根本没有逻辑关系。(三)冲突与对比无论从哪个视角来看,“适用法律不当”均属裁判文书引用法条失范情形的

8、一种,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百条,民事诉讼法解释三百九十条分别对二审及再审的提起情形作出规定,对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对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并详细列举了六种属于“适用法律不当”的情形。经分析,二审或再审结果如下:1、影响实体结果分析发现,因一、二审适用法律不当而导致改判、撤销一(原)审判决、裁定结果的案件所占比例不足15%。而这15%中绝大多数是适用法条错误,并且认定案件事实亦有错误,综合之下造成裁判结果不当的情况。单纯因使用法律不当而改判或进行再审的案件比例不足2%。2、

9、未影响实体结果 分析发现,近85%的案件没有因一、二审适用法律不当而被改判或再审,而是维持了原判决、裁定结果,仅在说理部分纠正一审或者原审法院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小结2016年共1655918件上诉及再审共193036件(占结案11.6%)以适用法律不当为由上诉43026件,(占上诉22.35%改判15%单纯因为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改判不足2%其他维持85%其他理由上诉或再审服判息诉相比之下,裁判者对援引法条失范内涵的理解范围要远远大于公众对失范内涵的理解,试想,随着公众对援引法条失范认知程度不断增加,上诉和申请再审比例也会随之上升,在增加法院诉累的同时,也无形之中影响司法公信力,引发当事人信任危

10、机。经对比得知,当事人对援引法条失范后果的期待是二(再)审实质结果的改变,与法院二(再)审未改变实质判决结果形成强烈冲突,这也导致公众对司法者在裁判过程中是否能准确援引法条这一问题产生更多担忧。而司法实践中援引法条“失范”所表现出的具体情形也远非止于上述情形。实证反思:从100篇样本裁判文书透视援引法条现状为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笔者通过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按照特定关键词搜索自动排列选取前100篇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关键词选项设定为:民事案件合同纠纷(案件数最多),在左侧关键词排列顺序中筛选出排名前五位的案件,按排列顺序每个案由抽取20件,共抽取100篇,于2016年5月1

11、5日30日访问。发现当前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失范表现为多种形式。失范情况分类及统计按照失范的内容及情形可划分为实质性规则失范和技术性规则失范,实质性规范是指适用法律不当等涉及逻辑思维的问题,技术性规范是指援引顺序及程度等规则性问题。分析的100篇裁判文书中,半数以上的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存在失范情况。援引法条实质性规则失范 经统计,援引法条过程中实质性规则失范情况主要如下图所示:失范1: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裁判所援引的法条要与案件事实彼此呼应,互相联系进而论证结果的准确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适用法律得当”。分析发现(2015)蓬民初字第1975号该判决因对合同效力发生争议,判决引用民法通则第84条关于债的

12、定义的概念性法条,逻辑性关系较差。等约占10%的裁判文书援引法条与查明事实之间逻辑联性较差,推理裁判结果时大前提与小前提未能有效连接,公众对裁判结果合理、合法性均产生质疑。失范2:引用法律规范构成不完整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制裁三大部分构成,司法实践中具体的法律规范表现为法律条文,完整的法律规范可能出现在同一法律的不同条款中,也可能出现在不同法律之中,这就要求裁判者在援引法条时注重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即引假定条款,又引处理和制裁条款,自成一条完整的论证脉络。分析发现(2014)闽民初字第21号该判决要求被告给付债务,但是引用的法条只是法律规范中的后果部分。等约23%的裁判文书存在引用法律规范不完

13、整的情况。失范3:引用法条外延过大裁判文书引用法条时,应根据案件审理过程中查明的事实,寻找最适应的法律规范进行引用。故在最后援引法条时应尽可能缩小引用范围,具体到某条、某款及某项。分析发现(2014)宝民二(商)初字第1041号 该判决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争议焦点为供货总金额及违约责任承担,最后援引法条可具体至合同法一百一十四条三款。等约占9%的裁判文书存在引用法条外延过大的情况。失范4:引用法条不全面部分案件法律关系构成较为复杂,争议焦点分散不集中,导致案件与多条法律规范相联系,需要适用相关法条分别对应各焦点解决问题。分析发现(2014)响商初字第00355号该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争议的焦

14、点至少有三个。但是判决书只引用了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等约占34%的裁判文书法条引用不全面,导致部分裁判结果缺乏说理性。失范5:原则性、概念性法条引用不当原则性、概念性法条不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主要体现立法精神。故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具体法条不能适用于个案情况下,才能将原则性、概念性法条作为引用依据,用以弥补法律漏洞。分析发现(2008)瑞民初字第4937号该判决直接引用宪法第三十三条关于居住是人基本权利的规定进行判决。等约占2%的裁判文书中直接引用原则性规定。(三)援引法条技术性规则失范援引法条技术性规则失范情况如下图所示:失范1:援引顺序失范最高院规定明确要求援引法条应当按照效力顺序来引用

15、。一般来说引用顺序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法律包括基本法和其他法律的,应当先引基本法律,后引其他法律;先程序法、后实体法。分析发现(2013)莱城商初字第818号文书先引用程序法,后引用实体法、(2014)雨民初字第05243号文书先引司法解释,再引民诉法;(2014)雁民初字第12号,只引实体法,未引程序法,援引顺序失范比例高达43%,成为最主要、问题最大的失范情形。失范2:不当引用位阶较低规范依照相关规定,国务院发布的相关命令、指示和规章及各县、市人大会议发布的相关决定、决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决定、命令和规章,未违反宪法及相关法律,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可以参

16、照执行,但是不能在判决文书中引用。分析发现个别裁判文书直接引用了只能作为参照加以适用的位阶较低的规定或决议,失范比例达5%。某劳动争议纠纷案,判决书引用了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3条,该办法不能直接引用。 失范3:未全文引用自2003年开始,四川等地法院就对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条文全文进行试点,现仅有少数法官在判决后附上相应法条全文,实际上,除去简易程序案件及双方达成一致同意调解的案件外,其他文书全文引用法条能够更好的释法析理,分析发现仅有不到15%的文书能够引用全文。三 、症结剖析:“涵摄”思维模式下援引法条的根源性困境剖析援引法条失范的症结所在,需从援引法条的思维根源寻找原因。

17、法官准确援引法条的过程是将小前提(案件事实-Sachverhalt=S)置于大前提(法律规范-Tatbestand=T)之内,以获致一致结论(裁判结果-Schlussfolgerung=R),这一过程被称作涵摄(Subsumtion)理论。虽然广有学者对该理论加以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援引法条过程中每位裁判者都会不自觉的运用涵摄理论进行分析推理。 案件事实 法律规范 判决结果 推理出置于规范要件内 (小前提) (大前提) (结论)(“涵摄”思维模式示意图)从“涵摄”思维微观透视,援引法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大前提维度、构成要素维度及裁判思路维度的多重困境约束,均是援引法条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

18、)大前提(T)维度法律规范自身局限性影响1、成文法国家中制定法的不完备性成文法国家中制定法的不完备性,是由成文法自身属性所决定。天然的滞后性导致其不可能对未发生的各种情况详尽规定。法律规范的局限性是其自身能够得以发展的必然属性。恰是这种局限性则成为法官引用法条的限制条件之一。它要求法官在援引法条过程中,注重法律规范的完整性,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将法律规范抽象化和概括化,使得法律更具有普遍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实现法律的高覆盖率。并且在必要时引用法条适当扩展大前提的范围,在现有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延展至法律原则 著名的“泸州遗赠案”,就是对法律原则运用的典型案例。,辅之以习惯法、政策,加上案例指导的

19、补充。2、现有规定的单纯技术性规则弊端凸显最高院制定规定时,明确说明此规定解决的是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依据问题,具体包括所引条文的范围、顺序等问题,但不解决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并认为法律适用要解决的是法律选择、法律效力判断等问题,应当由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司法解释解决,避免使问题复杂化。这一定位使得法官援引法条的性质被单纯的定义为技术性引用,缺少对实质性规则的关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二)小前提(S)维度“立场先行”对查明事实的更高要求司法实践中不难发现,裁判文书中法律规则的位置在本案事实之后,即判决书不是先引出法律规则,然后写本案事实,恰恰相反,判决书是先写案件事实,然后才引出法律规则,实际

20、上判决书所反映的就是法官在裁判案件时的思维活动方向,有学者将之称之为“逆向裁判思维”。法官在确定最终援引法条时常会“立场先行”,即在分析案件事实后,会根据既定事实产生前期判断倾向,基于这种先期结论,寻找相应的条件(即法律条文)支持。实际上这是许多法官审判思维方向。在找准相关规定之后,法官再遵循“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方式进行带入性推理,这一过程才是“涵摄”思维模式。这种“立场先行”对法官查明案件事实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扎实无误进行前期查明事实,才能准确进行预判。与实际不符的案件事实会将之后的所有思维模式带入误区,直至产生错误的最终判决。适用法律作出判决寻找条文确定立场查明事实(“逆向思维模式

21、”示意图)“涵摄”模式下,这种逆向思维模式对裁判者援引法条提出更高要求。在确定立场后,要找全相应备用法条,同时在援引过程中又要适度,做好不适当法条的剔除,又要随时事实变化不断转换增加相关法条的引用。(三)结论(R)维度裁判主观思维影响司法钟摆的左右1、价值判断因素缺乏 成文法国家重视法律规范的权威性,主张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涵摄”思维模式倡导法官通过形式分析即可找准法律规范,因此该模式援引法条过程中,价值判断适用范围较小。伴随社会发展及案件复杂程度多元化,对于法律条文理解的差异,法官基于价值判断而做出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的裁判结果,导致针对同一案件,可能援引不同法条,及时援引同一法条,也可能得

22、出相异的裁判结果。另外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同一案件可以适用两个以上的法律规范,在选择问题上,法官适用法律时会有一定的偏向,这时的价值判断选择则也成为关键性因素。但随意的价值判断也会导致最终援引法条的不规范,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法官过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确定符合法律规定的案件事实,也就是关注援引法条的实质性规则。2、裁判心理影响法官在援引法条进行裁判时,除受价值判断的主观影响外,裁判心理也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法官援引法条时“从众效应”明显,“从众效应”是指针对某一观念或行为,个人在进行判断时容易受到同一条件下大多数人的影响,进而做出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决定。虽然我国是成文法国家,但

23、是法官在进行判决时,大多数会搜寻之前的相似案例,通过比较参考分析后最终确定判决结果。这种从众心理导致法官引用法条时会参照之前案例的引用情况。同时在援引法条时,部分法官存在左顾右盼的心理,怕法条引用过多出现错误,因此在最后作为裁判依据进行引用时,仅对必须依据的法条进行援引,而且多数法官认为这不属于错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关于此方面的强制性要求。规制设想:“涵摄”思维模式下援引法条的制度修正判决文书中引用法条不精确的情况,看似是办案方式问题,实则是思维方式存在问题。每个法条的构成要件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解释、适用时应该对号入座,这对于提高法律判断结果的客观性、妥当性和安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24、。为此,需以破解“涵摄”思维模式困境为思路,对现有援引法条的规定进行补充完善。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制度修正性质及功能定位原则性规定具体规则设计性质定位适当扩充失范后果适当明确功能定位适当区分包含在法律适用内判决论理中援引判决尾部处援引援引法条+事实错误=改判单纯援引法条错误=变更强化逻辑联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全面准确原则事实与法条有机结合引用外延最小法条构成完整法律规范实质性规则技术性规则因时因地制宜明确唯一大前提有冲突-衡量适用仅依据规范确定无选择-引用原则性规定简单-直接适用法条一部分归入实质性规则技术性规则增加禁止引用:规定第7条准许引用:规定第3-6条引用标准完善引用层次完善引用顺序完善

25、(一)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性质及功能定位1、性质定位适当扩充如前所述,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失范可以分为两种情形,即不适当引用和不适度引用。裁判文书准确适当的援引法条实际上就是法官准确进行法律适用的过程,这一性质定位尤其重要。遵循此观点法官援引法条的过程适用“涵摄”模式的推理过程,援引法条问题也不再被单纯的定义为技术性规定。在明确这一定位后,准确适用法律包含的基本内容同样被移植到援引法条的过程中来。 杨克彬:法官如何维护法律适用的安定性,载于人民法院报2016年4月15日,第7版。2、功能定位适当区分援引法条包含在判决论理过程中及判决尾部援引法条,需要明确各部分援引法条的功能定位问题。一般来说,在文书

26、论理中引用法条主要以说理性为主,为划分责任及最后判决做好铺垫,以理服人,需要主要注重论理性,即关注援引法条的实质性规则。而裁判尾部援引法条是为了给裁判结果和裁判方式提供依据,在注重实质性规则的同时,需要同时关注技术性规则的运用。3、失范后果适当明确对于“适用法律不当”这一援引法条失范的情形及其他失范内容,是否会对裁判结果造成实质性影响,相关法律应该予以明确区分规定。对于单纯适用法律错误,未影响案件事实认定的,二(再)审或者再审过程中是对一(原)审判决、裁定的变更,而并非改判,但是在法院内部评查考核时应当对一(原)审相应的考核指标予以减分。(二)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原则性规定在分析案件事实后,面对

27、事实与法条之间的关系,多种可能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适用法条情形。对于双方争议不大、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一般会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进行指引,这种情况下直接引用具体规范即可;当现有的法律规定相互冲突或者法律规定内容与个案之间存在剧烈的价值冲突,无法直接确定适用何种法律规范时,则需要裁判者进行主观价值判断,通过不断衡平协调矛盾冲突,援引法条作为判决依据应以最大努力实现个案正义为原则;当案件法律关系新颖,彰显法律规范的滞后性时,则应该明确漏洞填补原则,适当进行“造法”。 成贵:裁判文书引用法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自中国法律网,2012年3月22日,访问地址, HYPERLINK /gongjianfasi/n

28、ews/20123/201232212244881.shtml /gongjianfasi/news/20123/201232212244881.shtml,2016年6月10日访问。当然,这里的“造法”指的是在具体条款之上寻找原则性、概念性规定进行援引。(三)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具体规则1、实质性规则裁判者在裁判文书中引用法条的实质性规则实际上就是如何适用法律,从突破“涵摄”思维困境角度来讲法条援引的实质性规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立:一是强化逻辑联系规则。合格裁判文书的基本要求是将案件事实、收集证据、适用法律与裁判结果融合为有机的统一体。因此裁判者撰写文书过程中,必须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意识,将

29、案件事实与法律相联系、与最后所援引的法条相联系。二是最密切联系规则。在一个案件事实里,可联系的法条很多,这就要求裁判者在诸多选择中进行抉择,将最具有说理性、联系性的法律大前提放置于文书中,让当事人信服。三是全面准确规则。全面准确原则包含两方面具体内容:一方面是援引法条全文规则,裁判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全文进行嵌入式引用和附注式引用。另一方面是法律规范构成完整规则。要注意所引用的法条能构成完整的法律规范,尽量包含假定、处理和制裁条款,形成完整的引用链条。2、技术性规则 最高院规定对援引法条的技术性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随着裁判文书说理变革及司法形势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适当进行调整完善。一是部分规定纳

30、入实质性规则范围。现有规定中多数关于引用顺序、条款类别等的技术性规则。但其中个别条款应在重新调整后纳入实质性规则范围。准许引用规则:最高院规定第三条至第六条纳入实质性规则中的准许引用规则范围内。具体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裁判文书援引法条时应当引用相应的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行政裁判文书还应当引用相关行政法规。禁止引用规则:法院在制作裁判文书时,确有需要引用相关规范性法律文件,但是发现所引用过的规范性文件之间互相冲突时,应首先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进行选择适用,无法选择适用的,应当提请有决定权的机关对规范性文件作出效力裁决。不得在裁判文书中对相关文件的法律效力作出认定。二是技术性规定适当增加。对

31、现有规定中的条款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其中第一、二条为单纯的技术性规定,但规定较为简单,就相关的技术性规则做如下增补建议:(1)引用标准:法院制作裁判文书时,引用标准依据实质性规则中的准许引用规则进行确定,引用时应当完整写明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具体的条款序号,并且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全文整条引用。 骆军、李照彬:裁判文书援引法律条文全文的探索与思考,网址为: HYPERLINK /article/detail/2004/02/id/106448.shtml /article/detail/2004/02/id/106448.shtml,2016年6月9日访问。(2)引用层次:法律条文

32、按条、款、项、目层次适用,适用某一层次的规定,就应具体写到这一层次。不能笼统的引用某一条,而不顾忌款、项和目的内容。(3)引用顺序:裁判文书中需要再援引法条处并列引用多条规范性文件的,按照以下顺序排列:法律及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需要同时引用两部以上法律的,应当先引用基本法律,后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引用包括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先引用特别法,再引用一般法。结语:裁判者在裁判文书中准确援引法条更多程度上需要从法律适用角度进行广义探讨,但完善相关规定、制定框架性规则是目前阶段解决现有问题的当务之急。故此在前文基础

33、上,笔者起草关于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规则(建议稿),以期为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相关制度规定的修正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张永健:“逆三段论”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法大研究生(第一辑),2014年,第118页。2、郭春明:法院裁判文书中的法条引用问题研究,载于法学杂志,2012年第7期,第18页。3、吴兆祥: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2009年法学期刊第23期第29页。附件(不计入正文字数):关于裁判文书援引法条的规定(建议稿)为进一步促进裁判文书援引法条准确适当、于法有据,有效提高裁判质量,确保裁判尺度统一,维护司法公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一部分 援引法条的原则第一条 对于双方争议不大、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分析查明的事实与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大、小前提情形一致时,直接引用该具体规范进行裁判。第二条 现有的法律规定相互冲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