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1.gi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2.gi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3.gi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4.gi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d6565f9c58154557d5ae2de76e1977a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承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承受美学视野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创新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的承受美学理论,从承受者读者的感受出发,开拓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理论的领域,给文学研究注入了活力。承受美学认为,文学活动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它是由作者文本读者共同构成的系统性运动,作品的价值必须依赖读者的鉴赏才能具有意义。承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期待视野,是指承受者在文本诞生之前业已在脑海中形成的,对作品提出的渴望和要求。在文学活动中,作品一经完成,文本作者即可退出,文本存在意义那么依赖于承受者的阅读、分析、理解与审美。以承受美学理论为根据,讨论其对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启示,能更好地促进学本文由论文联盟.
2、Ll.搜集整理生对艺术作品的承受和感悟,从多维角度进步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才能。一、承受美学的艺术空白与中国古代的含蓄文论承受美学认为,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读者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里的语义单位间的空缺与意义表达的隐含性,以及文本宗旨的许多模糊、不明确和不确定性共同构成了作品的空白艺术。读者对文本的阅读和欣赏活动,是根据自身的体验以及经历来填充、弥补和解释文本中的空白的过程。文本空白的存在,使作品更加富有张力,蕴意无穷。因为语言和文字的局限性,在传递艺术信息的过程中,总不可防止地出现信息的削弱,不能将最初的信息很好地传递给读者。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此外,语言和文字是信息的代表符号,对读者
3、和承受者而言,具有一定的陌生性和模糊性。读者在接收这些语言或文字符号时,需要结合自有的学识、阅历、观念等背景进展解读。这种阅读过程的结果就是,作者的最初命意与读者的承受理解不能完全划上等号。综观古今文学长廊,伟大的作品往往具有空白魅力,吸纳读者参与再创作,从而进步文本的可读性和欣赏性。通过创作阅读审美再创作这一过程,承受者最终和作者实现艺术审美上的共鸣,作品便实现了其存在并长久流传的价值和意义。承受美学中的空白概念,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含蓄异曲同工。中国的含蓄文论可追溯到?周礼?的委婉性与?周易?的尚象性,古人对此多有阐述。唐代司空图称赏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宋人严羽那么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4、言有尽而意无穷;清代李渔也说:大约即不如离,近不如远,和盘托出,不假设使人想象于无穷耳。这些含蓄的阐述与承受美学的空白艺术有共通性。所不同者,东方美学理论更倾向于将含蓄美作为主观意识来强调,西方承受美学更倾向于将空白美作为客观存在来阐发。二、承受美学对古代文学的教学启示和应用策略承受美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好的启示,特别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创新颇有意义。中国古典文学具有情境悠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学生在承受的过程中比较难以把握。高校学生艺术承受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力和洞察力不尽一样,导致对艺术作品本身的理解存在差异。认识和理解承受美学的空白概念,能帮助进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
5、,从技术的角度提升学生对作品艺术魅力的感悟和吸收。首先,文本存在空白的客观性,应引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的空白。承受美学从承受者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文本,对作品的理解更注重技术手段,强调阅读者的知识、阅历等背景。优秀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唤醒读者的再创造,产生共同的艺术感悟,形成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分析作品,变读者教授文本作者为读者文本作者的方式,减少教师的解读和传授环节。在这里,教师并非完全独立于课堂教学,而是作为旁观者和指引者,适当地点拨、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主动走进文本世界,与作者沟通,从而领悟艺术魅力。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者;学生不再是课堂
6、的被动承受者,而是主动学习者。其次,文本存在空白的多样性,应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每个读者的知识背景不尽一样。作品中的某些空白,对部分学生来说是空白,对其他学生来说就不一定是。从读者和学生的立场来看,空白尽管很多,但每个学生心目中的空白位置不尽一样。发现、补充、理解、诠释、反响文本空白的学习行为,就是学生运用发散性、批判性思维考虑问题的行为。教师应很好地促使学生主动考虑,主动填补艺术作品中的空白,从而开掘作品的艺术深度,扩大作品的艺术魅力。从某种程度上讲,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唤醒各类、各层次群体的艺术共鸣,虽然他们理解的深浅不同、雅俗不同,正如西方谚语所云一千个读
7、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鲁迅认为?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目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三、承受美学的教学案例:?琵琶行?的空白艺术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部千古传诵的优秀经典,古今对?琵琶行?进展注释、解读的论著卷帙浩繁。传统的解读多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从白居易的身世、经历着手,以?琵琶行?的文本研究为中心,对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随着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我们不妨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研究视角论析这部作品。根据西方现代阐释学、承受美学的空白、不确定性等理论,我们对?琵琶行?进展研读分析,就会发现该诗的
8、语言虽然明白晓畅、精纯确当,但亦面临言辞在表达意旨时的局限,诗中不可防止地存在艺术性空白,亟待读者填充补缺,将自身感情融入作品中。一视觉上的艺术空白?琵琶行?中视觉上的空白首先表如今环境的渲染,即秋天的枫叶荻花和江月的精彩描写。开篇明意,以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提醒送别时令。枫叶、荻花、江水、明月,寥寥数笔,凄凉之景凸现纸面,给人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主客双方的失意、伤别,视觉上的感受直击读者的内心世界,给人无限的想象。在裂帛般的音响之后,美妙的琵琶声戛然而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即一切都归于静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而此刹那间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给读者留
9、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创造了苍茫无限、悲怆空灵的艺术境界。视觉上的空白其次表如今人物刻画方面。对于琵琶女,并没有工笔重彩的正面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展示其性格、心理。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非常贴切地表现了弹奏者的情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当调琴后,她低眉信手续续弹,说明了她矛盾复杂的内心,激发读者的想象,也启发读者同诗人一起考虑琵琶女的身世。一曲奏毕,琵琶女自诉身世,她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京城名伎,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但当她年老色衰和遭遇嫉妒被命运无情抛弃,落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景况时,反差之大不能不让人思索这一巨变的原
10、因,寄予深切同情。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直接书写自己遭受贬谪,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诗曰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对于无辜被贬的历史背景进展艺术处理,隐而不言,在文本设计的有关部分留置下艺术性空白,启发读者联想。谪居生活那么描绘如下: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景情互相映衬,从视觉上让读者看到了作者与歌女的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落魄、不得志。状况和境遇不同,心境却极为接近,在视觉上奠定了整个文本的空白
11、效果,充分展现了艺术性空白,为读者参与再创造提供了时机。二听觉上的艺术空白?琵琶行?听觉上的艺术空白主要表达在诗人对琵琶音乐的描绘和解读。忽闻水上琵琶声,表达了诗人的求音假设渴及听琴之后的惊喜,同时也反衬了在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日子里,内心的苦闷和压抑。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以音写心,即刻感化了宾主,知音相对,其中隐含了多少无法倾诉的辛酸情感,给读者以广阔的考虑空间和参与感情波动的余地。接下来,琵琶女用情感和技艺演绎音乐,诗人用想象和心灵诠释音乐。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而诗人却以其深沉的功底把它成功地转化为文学语言。方世举评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移人,实为高妙。白居易对琵
12、琶女弹奏的乐曲,进展出神入化的描写,主要通过听觉感及的音乐来完成。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忽而沉浊密集,撼人心魄,忽而轻柔如丝,缠绵悱恻。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在听觉上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之后有间关莺语花底滑的婉转与盎然,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消沉与缓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乐声骤起,高亢激越,把音乐向顶峰推进。然而正在此时,音乐突然四弦一声如裂帛,戛然而止,是高潮也是完毕。读者在欣赏诗人的精彩描绘的同时,也会于强烈的反差中投入感情,从诗人身上和琵琶女的弹奏中理解和体味乐曲中的纷繁意象。伴随着自己的人生体验,?琵琶行?从听觉的视角,采用多种细腻的表
13、现手法,结合巧妙的艺术性空白的设计,对琵琶音乐之美予以展现,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三心理感受上的艺术空白诗人饯别客人,苦于没有音乐相伴,在心理上的感受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郁郁。在欣赏琵琶音乐时,琵琶女融汇感情于乐曲之中,用高超的技艺抒发人生的体验,促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遭受的打击。此时,诗人认为琵琶女所奏音乐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琴声人化,琴表心,心写音,二者实现了共鸣。待到音乐行至凝绝不前时,心中的压抑与苦闷真正到了无处发泄的境地,故而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论。这是心理感受的一个顶峰。诗人并未明写心情抑郁的程度,但从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足以寻绎诗人的心理感
14、受,给读者以无限的思索余地,留下了在心理感受上的空白。此外,从两人的生活与感受来看,一个是在不得宠中去来江口守空船,苦闷时梦啼妆泪红阑干,一个是在不得志中谪居卧病浔阳城,抑郁时往往取酒还独倾,不同的境遇和表现,却有一样的凄凉孤寂、幽怨愁苦。诗中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和琵琶女在情感上获得高度共鸣。有了这个心理情感上的共通根底,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再弹一曲,裹挟着满腔情感发挥乐曲,到达了移人的艺术效果: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感受最深的是泪湿青衫的诗人。四、承受美学与教学设计纵观?琵琶行?全篇,可谓深深触及读者的感情,多处
15、留有艺术空白,使后人能在空白中徜徉,使其渲染的环境、刻画的人物、描绘的音乐,能在后世读者心中复活,使文本的意义更加丰富深化。因此,从承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琵琶行?可以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文本中设置艺术空白,吸引读者参与作品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再创造。根据上文分析,我们可以重新设计?琵琶行?的课堂教学,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潜在的主动阅读兴趣和欣赏才能。首先,复原历史场景,激发学生想象。?琵琶行?是记述琵琶女故事而表达作者感情的诗篇,琵琶是作品得以展开的一个重要意象。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认识、理解琵琶这种乐器,欣赏琵琶演奏的音乐。通过在课堂上播放琵琶的乐曲、视频,
1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跨越历史云烟,回到历史场景中,品味琵琶乐曲的独特魅力,在一拨一弦中聆听古韵。古韵与今韵有很大不同,学生在古韵中,能体会到古代社会那种慢节奏,静谧、神秘、缓慢、忧伤,从而拉近与作品的间隔 。这种气氛是不同于当下的,学生在陌生而神秘的音乐气氛中,能产生不同于寻常的艺术感悟力,丰富想象。其次,调动视觉感受,冲击学生心灵。有研究说明,超过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完成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图片、场景的使用。用多媒体展现历史资料,让学生理解历史状况,对琵琶女的故事有初步理解。用相关资料图片,让学生理解白居易、琵琶女的大致服饰,理解故事发生的详细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复原历史场景,让学生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通过这些图片、视频,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冲击。再者,引导学生填充文本,主动感受作品魅力。根据承受美学的理论,通过承受者的再创作和不同因素和因子的参加,文本的艺术魅力完全可以扩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阅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努力开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艺术理解。虽然人的感官功能千百年来并没有发生宏大的变化,但每一代人所处的历史环境却是迥异的。因此,让学生主动去填充作品中的空白,无疑能进步作品的艺术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陶瓷牙签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新食物营养评价》课件
- 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合作合同协议
- 度学生国内旅游活动合同范本
- 医院见习护士聘用合同
- 机械承包合同协议书
- 工程建设项目劳动合同范本
- 合同范本 仓储保管合同
- 持股合同协议
- 娱乐行业演出安全责任免除合同
- 2023年烟台南山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教学方法课件
- 沥青试验讲解精品课件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 2022年全省百万城乡建设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华衍杯”江苏省第三届供水安全知识竞赛题库
- 广西北海LNG储罐保冷施工方案
- 《生态学》课件—第1章:绪论
-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及波形分析
- 人教版(PEP)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My day A Let’s spell 教案
- 家庭病床工作制度(共2页)
- 数控机床公司绩效计划(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