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19弦振动特性的研究新_第1页
试验19弦振动特性的研究新_第2页
试验19弦振动特性的研究新_第3页
试验19弦振动特性的研究新_第4页
试验19弦振动特性的研究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19弦振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波动在有限大小的物体中传播,若满足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 差恒定,且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就能形成各式各样的驻波。驻波的 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声学、测量技术等领域中。一、实验目的1、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形成驻波的过程,加深对驻波形成的认识。2、测量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及弦线的线密度和张力间的关系。3、了解声音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弦音实验仪装置,如图19-1所示。吉它上有四根钢质弦线,中间两根是用 来测定弦线张力,旁边两根支用来测定弦线的线密度。实验时 ,将弦线(钢丝) 绕过弦线导轮与整码盘连接,并通过接线柱接通正弦信号源。图19-1弦音实

2、验仪示意图1.接线柱插孔 2.频率显示3.钢质弦线4.张力调节旋钮5.弦线导轮,6.电源开关7.波型选择开关 8.频段选择开关9.频率微调旋钮10.祛码盘在磁场中,通有电流的金属弦线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若给弦线上通以正弦 交变电流,则弦线受到的安培力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均垂直,且随之发生正弦变化。移动劈尖,改变弦长。当弦长是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弦线上便会形成驻波。 移动磁钢的位置,将弦线振动调整到最佳状态,使弦线形成明显的驻波。此时认 为磁钢所在处对应的弦为振源,振动向两边传播,在劈尖与吉它骑码两处反射后,又沿各自相反的方向传播,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将弦线与张力调节旋钮相连,可调节张力调节旋钮以改

3、变弦线的张力,使驻 波的长度发生变化。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当弦线上最终形成稳定的驻波时,可以认为波动是从 骑码端发出的,沿弦线朝劈尖端方向传播,称为入射波。再由劈尖端反射沿弦线 朝骑码端传播,称为反射波。入射波与反射波在同一条弦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 相互干涉,移动劈尖到适合位置,在弦线上就会形成驻波。此时,弦线上的波被 分成几段,形成波节和波腹,如图19-2所示。图19-2波形示意图设图19-2中的两列波是沿x轴相向方向传播的,振幅相等、频率相同、振 动方向一致的简谐波。向右传播的用细实线表示,向左传播的用细虚线表示。当 传至弦线上相应点,且位相差为恒定时,它们就合成驻波,用粗实线表示。由图

4、19-2可见,两个波腹或波节间的距离都是等于半个波长,这可从波动方程推导 出来。下面用简谐波表达式对驻波进行定量描述。设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波为入射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波为反射波,取它们振动相位始终相同的点作为坐标 原点“O,且在x = 0处,振动质点向上达最大位移时开始计时,则它们的波动 方程分别为xy1 =Acos2二(ft - )九xy = Acos2 二(ft -)(19-1)A?式中A为简谐波的振幅,f为频率,人为波长,x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合成波为驻波,具方程为x、y1 y2 =2Acos(2 二)cos(2 二 ft)(19-2)九由此可见,入射波与反射波合成后,

5、弦上各点都以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为| 2Acos(2n-)| ,只与质点的位置x有关,与时间无关。九由于波节处振幅为零,即| 2Acos(2n-)| =0,则九 TOC o 1-5 h z 2%:=(2; + (k=0,1,2,3,)入2可得波节的位置为九C、x=(2k+1)(19-3)4则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九xk+xk=3(19-4)又因波腹处的质点振幅为最大,即|2Acos(2n)| =1,则九x _2冗一 =kn (k=0,1,2,3,)入可得波腹的位置为x=2k(19-5)4这样相邻的波腹间的距离也是半个波长。因此,在驻波实验中,只要测得 相邻两波节(或相邻两波腹)间的距

6、离,就能确定该波的波长。在本实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 弦线的两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 其数学表达式为L =n-( n =1,2,3,)(19-6)2由此可得沿弦线传播的横波波长为:2L一(19-7) n式中n为弦线上驻波的段数,即半波数。根据波动理论,弦线横波的传播速度为(19-8)即:T = Pv2,式中T为弦线中张力,p为弦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即线密度。(19-9)根据波速、上面频率及波长的普遍关系式v = f九,将(19-7)式代入可得v = 2L n再由(19-8)和(19-9)式可得n 2P=T()2 ( n

7、 =1,2,3,)(19-10)2Lf_ 2Lf即T = P()2 ( n=1,2,3,).由(19-10)式可知,当给定T、p、L,频率f只 n有满足该式关系才能在弦线上形成驻波。当金属弦线在周期性的安培力激励下,发生共振干涉,形成驻波时,通过 骑码的振动,激励共鸣箱的薄板振动,薄板的振动引起吉他音箱的声振动,经 过释音孔释放,我们能听到相应频率的声音,当用间歇脉冲激励时尤为明显。三、实验仪器弦音实验仪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必做部分1、频率f 一定,测量弦线a的线密度p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如图19-1所示,弦线共有六根,从上向下数除去最上最下边两根外,分别为第2, 3, 4, 5弦,分别为

8、a, a, b, b,其中弦线a, a为同一种规格,b, b 为另一种规格。(1)测弦线a的线密度。波形选择开关选择连续波位置,将信号发生器输出插孔1与弦线a接通。选取频率f = 250Hz,张力T由挂在弦线一端的整码及整码 钩产生,以100g整码为起点,逐渐增加至180g为止。在各张力的作用下,调节弦长L,使弦线上出现n=2, n=3个稳定且明显的驻波段。记录相应的 f、n、L一,2的值于表19-1中,由公式P=T(n/2Lf )计算弦线的线密度p 0(2)根据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v=2Lf ,作T-v2拟合直线。由直线的斜率n曦=1亦可求得弦线的线密度。 av 测弦线b的线密度。将信号发生器

9、输出插孔 1与弦线b接通,选取频率 f =250Hz 方法同 a。2、张力T一定,测量弦线a的线密度p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整码钩上挂150g的整码,在保持张力 T 一定的条件下,使频率f分别为200Hz、220 Hz、240Hz. 260 Hz、280 Hz,移动劈尖,调节弦长 L,仍使弦线上 出现n=2,n=3个稳定且明显的驻波段。记录相应的 f、n、L的值于表19-2中。由公式v = 2Lf可间接测量出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 v ,由公式P =2亦可求得 nv弦线的线密度。按上述同样的方法可测弦线b的线密度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 V3、测量弦线张力T选择与张力调节旋钮4相连的弦线a或者b,与信

10、号发生器输出插孔1连接, 调节频率至f=200Hz左右,适当调节张力调节旋钮,同时移动劈尖改变弦长 L, 使弦线上出现明显驻波。记录相应的f、n、L的值于表19-3,可间接测量出这时 弦线的张力:丁 =丹(组)2。n(二)选做部分聆听音阶高低。在频率较低情况下形成驻波时,波形选择开关由连续调节至 断续位置,聆听其音阶;然后在频率较高情况下形成驻波时, 波形选择开关由连 续调节至断续位置,聆听其音阶。五、数据记录与处理不去码钩白质量m =0.0035kg ,重力加速度g=9.8 m/s。1、频率f 一定,计算弦线a的线密度p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表19-1 弦线a线密度的测定f = 250 HzT

11、 (9.8N)0.100g+m0.120g+m0.140g+m0.160g+m0.180g+m驻波段数n2323232323 -2弦线长L(10 m)线密度 P=T(n,:2Lf 2 (kg/m)平均线密度P (kg/m)传播速度v=2Lf/n (m/s)平均传播速度v (m/s)一22v ( m/s)-2如 .作T -v拟合直线,由直线的斜率 ” 2 求弦线的线密度。2、张力T 一定,计算弦线a的线密度p和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表19-2弦线a线密度的测定T=(0.150+m) X9.8N频率 f (Hz)200220240260280驻波段数n2323232323弦线长L(10-2m)横波速度v=2Lf/n(m/s)一22平均横波速度 v =(m/s) ,v =(m/s)线密度 P = !y =(kg/m)v2、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弦线张力T表19-3弦线张力T的测定f (Hz)驻波段数n -2弦线长L(10 m)弦线张力T ( N)2丁j2Lf、T = Pi 1 =1 n 1六、思考题1、实验中,弦线驻波是怎样产生的?本实验形成稳定驻波的条件是什么?2、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有什么影响?3、弦线上调出稳定的驻波后,欲增加半波数n的个数,是增长还是缩短弦线长?应增加整码,还是减少整码?七、注意事项1、在夹子与弦线连接时,应避免与相邻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