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教师”与“家长”双重角色_第1页
当好“教师”与“家长”双重角色_第2页
当好“教师”与“家长”双重角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好“教师”与“家长”双重角色港尾中心小学 黄惠安作为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作为家长,最关心的当然是孩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当 两种角色合而为一时,孰重孰轻?我不止一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如何才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 时,又能出色地将自己的子女抚养成才,从而真正地拥有一个幸福的教育人生!今夜心血来潮,突然想起来把这些年育儿的点滴写下来,也许无足重轻,像我这样教育孩子,只不过 是芸芸众生中极其普通的例子,甚至不曾有什么特殊的风光史:诚如连奖杯奖都没有得过一张的荣誉。 的确是这样,我想教育孩子也没必要大张旗鼓,假若培养孩子只是为了成为在亲友面前炫耀的本钱,或 者作为出名的工具,那样做令人无

2、语。作为一个教师,教育自己的子女时,假若无足以传达本身当教育理念,那么面对一大堆别人的孩子 又将如何,更何况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同学生比起来是多么大的差别,大多数老师与自己的孩子还是有相 处的时间,即使工作太忙,最终也是回到孩子身边。所以教师根本没有教育不好自己孩子的理由。许多人总认为,优秀老师没有教育子女的时间,“荒了自家地,肥了外人田。”领导们也常常认 为“出色教育”是以“牺牲育儿时间,无暇相夫教子”为代价才换来的。我想说的“教书与育儿”根 本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补并进”的关系。可现实是现在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也是家长中的一员。作为骨干老师的我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 育不好吗?那样以后谁还相信

3、我的教学能力?谁还接受我们老师的教育理念?社会上将如何看待一 个连自己孩子都教育不好的老师?当“教师子女“成为”问题生”时,外人除了些许的同情之外,恐 怕更多的是对这个教师工作能力的质疑假若教师们有所留意的话,在对自家孩子教育的过程,其实也可以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补充 过程。双重角色的我们大可不必遮遮掩掩,尽管潜下心来用心研究孩子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从而形 成经得起考验的教育理论。在一次次近距离的亲子互动中,去了解、追寻、体会儿童成长的快乐与幸 福,无奈与苦衷。进而将教子经验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此外,老师培养个优秀、高素质的孩子,无形中已经成为学生家长

4、学习的好榜样,老师在全班学 生及全体家长心目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无论是家访还是家长会上的座谈,本身的育儿经历除了作 为有说服力的谈资,同时也将会演化成教师指导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顺 利开展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吗?所以当好尽职的教师的同时,先得成为一个尽职的家长。教师家庭的 幸福其实是教学工作强有力的保障,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那么,怎样才算是个尽职的好家长呢?谁都知道,生了孩子,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 乐的事。打从一开始,便受到家人和亲友的祝福、祝贺,此后也便开始带着喜悦尽情地忙碌着。在孩 子的身上,可谓是寄托着家长们的全部希望。然而,教育孩子又真是一件苦

5、恼的事。即使是很了不得 的优秀教师,也往往有当了父母后,费尽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所理想的。也有些教师子女越来 越不爱学习,整天想着看喜羊羊打泡泡、上QQ等。有的刚当了父母的老师工资本来就不高, 于是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可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更有些父母的谆 谆教导仍被孩子视为罗嗦,如同视而不见闻而未听却无可奈何!现在做父母的人,当然都是在上一个世纪70后成长起来的居多,却要在这新的世纪中教育孩子。 于是总以过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教育下一代,期望他们在未来的世界中获得成功,这其实是教育中的 永恒矛盾。在社会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今天,这种矛盾显得更加尖锐。曾有许多来咨

6、询的家长反 映自己的孩子行为规范差,而且这种不良习惯会转移到学习方面,出现上课不听讲,动作拖拉等一系 列的问题,令家长非常头痛。其实寻根求源,是没有在学龄前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的家教方式已形 成一种恶性循环,说白了就是,孩子已捉摸透父母的情绪特点及管教一放松一再管教一再放松的规律。 而其实习惯是人们长期重复地进行某项活动而逐渐养成的一种经常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或倾向,是 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循序渐进,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转变。于是,我如同写教学反思似的,很有规律地把育儿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并及时地调整育儿 计划,比如刚开始我做的是这样一份“上学期间作息时间”:07:00起床整

7、理朗读10分钟07:30吃完饭整理用具上学校11:15放学回家练琴10分钟12:00吃完饭、玩耍、看电视13:00练字或写作业10分钟13:30整理用具后准备上学校17:30打球跑步锻炼3 0分钟18:00吃完饭下盘棋、看电视19:00学点语文或数学的知识19:30英语动漫及学习半小时20:00学看拼音故事书讲故事20:30刷牙后听磁带或cd入睡如此按计划地坚持下来,不到一年,果然有了些效果。我儿子今年6周岁,上的是学前班,这会 儿“吹拉弹唱”样样行,中国及国际象棋、围棋、拼图等都有两下子,语数英的功底更是同龄孩子比 不了的。于是免不了为这样的“成就”沾沾自喜,总引以为豪自己的教育得当,多少次

8、满足于自己的 IQ、EQ教育方法超前。然而有几回看到儿子不善“交际”,甚至被小朋友无理欺负也不敢还手!我开 始沉思了:要说“征儿”体能不够吗?那可不是,体育、跑步是他的强项,跳绳、呼拉圈、羽毛球近 百下记录,有时一般的大人还不是他的对手。难道是胆子不够吗?也不会啊,因为单是正式舞台的大 型演出,就有6次经验,不论是武术表演、唱歌、讲故事、还是二胡笛子的演奏,哪个孩子能像他自 然大胆,可说他大胆,有时连比他小得多的三岁孩子也曾抢下他手中的东西。我想造成儿子这样软弱一面的原因是否也是几年来无形中的一种交际不自信的循环呢!于是我不 得不对某些太过于死板的计划做些调整,尽量地让他在游戏中学习,并且买来

9、手表让他自己掌握分寸, 放假期间的作息时间也尽可能地以旅游、运动、娱乐为主:08: 00-09: 00 练琴(二胡笛子)09: 30-10: 00识字、计数游戏10: 30-11: 30欣赏(漫画故事)12: 00-14: 00饭后电视打电脑14: 00-17: 00异地旅游、远足17: 00-18: 00打球,骑车,跳绳18: 30-19: 30饭后(自行安排)19: 30-20: 30散步、串门、玩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性格、“观念”几乎是不可教的。如同教育学生,教书的同时也要育人。 育儿呢,除了 IQ、EQ的培养,更重要的要以榜样力量,与孩子一起共同融入这个社会去尝试一切, 成为这个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