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讨会专家介绍_第1页
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讨会专家介绍_第2页
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讨会专家介绍_第3页
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讨会专家介绍_第4页
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讨会专家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讨会专家介绍博士,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水害防治与水资源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水资源、水环境、矿井防治水工程、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评价、城市地下工程和三维地学建模等工作。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害防治专家组”组长,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炭劳动保护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害防治及设备分会副主任、中国矿联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煤矿水害损失技

2、术鉴定委员会常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在美国EnvironmeatalGeology、中国科学、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学术期刊担任编辑委员会委员。先后负责承担了50余项国家、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在已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部级“十大”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成果2项,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2000年荣获中国首届十佳“优秀博士后奖”、2000年荣获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01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荣获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

3、术奖,1995年荣获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博士后大奖,1994年荣获首届IET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998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并被选拔为煤炭工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赵庆彪目前已正式出版中英文专著9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130余篇受到国际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的检索收录。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显德汪矿副总工程师,东庞矿总工程师,邢矿集团【司副总工程师,现任冀中能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公司董事。理。赵庆彪于1978年毕业阜新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煤专业后一直从事煤矿技术及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主要技术特长为

4、煤矿开采技术,科技、安全生产/主持完成了多项大型的工程设计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如:邢台矿水平延涤设计,东庞矿井下运输技术改造设计、特大半煤岩洞室快速承载锚索支护技术及煤巷小孔径锚索支护技术研究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在各种技术期刊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一部,参加编著培训教材一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项。1995年被选定原煤炭部拔尖人才,同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5月被河北省委批准为省管优秀专家。2006年度获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奖励。董书宁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院长。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水文地质

5、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等。董书宁研究员自1984年7月由兰州大学毕业分配到煤科总院西安研究院工作以来,一直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院从事煤矿防治水及灾害地质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技术咨询等工作。刘国林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国家“六五”科技攻关、UNDP资助、国家工业性试验、国家科技创新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4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要成果为:“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综合防治工业性试验”,1998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参);“煤矿区环境评

6、价地下水预测方法的研究”,1999年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南定矿奥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1993年获山东省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合著专著3部,其中外文专著1部,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博士,教授,现任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水文地质专家组成员。曾主持和参与煤炭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煤炭自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和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等科研工作,曾在地质论评、地球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部分论文被ISTP检索。编著了矿井水灾防治与监察一书,参与了中国煤矿事故暨专家点评集矿井水灾部分的编写工作等。目前从事地质工程

7、、安全工程专业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刘国林自1992年开始对华北型煤田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导水性、突水模式及判据、预测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煤炭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的研究”。参与的“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突(涌)水预测研究项目获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及第三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审优秀推广项目。傅耀军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副局长、总工程。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水文地质专家组成员。先后被评为邯郸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煤炭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8、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任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会、煤炭科学技术委被聘河北工程大学教授(兼)、硕士导师及中国岩溶、煤田地质与勘探编委。先后在煤田地质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部分被EI收录。出版煤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水资源研究理论与方法专著两部。傅耀军先后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分别获得了“全国煤田地质优秀报告奖”、“新资源发现奖”、“煤炭工业优质报告一等奖”和煤炭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其领导完成的准格尔岩溶地下水研究,获部科技进步

9、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虎维岳博士,博士生导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研究员,西安科技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床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安全生产技术专家组成员、国家矿山水害防治专家组成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际科技合作同行评议专家组成员、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通过主持和主参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工业性试验、UNDP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

10、创新性成果:1、成功实现了我国第一个煤矿地下水排供结合工程,在我国首次利用随机理论进行了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模拟与管理;2、提出的随机地下水模拟与管理理论与实际应用,完善了地下水模拟与管理的理论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奖各1次,是全国地质青年科技银锤奖和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先后被授予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陕西省三五技术创新人才、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2篇,出版专著、译著4部。岳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矿业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优秀创新团队首席教授

11、,中国矿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秘书长。现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物理技术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并兼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副主任编委,煤炭学报、煤田地质与勘探、煤炭科技等编委。自1988年起,一直从事煤炭地球物理和矿井地球物理勘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煤矿防治水和矿井电法勘探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先后出版3部教材和2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专项基金、973和863计划、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煤炭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20余项,承

12、担并完成横向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1999年入选江苏省新世纪“333”人才工程,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行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获中国教育基金会孙越崎青年科技奖,并获徐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刘白宙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地测处处长。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水文地质专家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煤炭生产许可证资格审查及年检专家、河南省地质学会理事、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2006年度全国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河南省煤炭

13、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完成的科技项目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有2项成果被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评为科技进步特等奖,有40余项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承担河南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并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在中国岩溶和煤田地质与勘探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煤矿安全技术工作,在矿井水害预测预报、矿井物探、化探技术、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矿井突水点井上、下动水注浆堵水技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韩东亚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地测处,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水文地质专家组成员。

14、安徽省煤矿防治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曾获科学技术三等奖一次,省科技进步奖一次。主要科研成果淮北宿南矿区松散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及煤层开采对策研究、矿井疏水钻孔爆炸洗孔技术试验研究等。许延春研究员,工学博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研究室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煤炭行业科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人才。全国煤矿水害损失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先后10次(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原煤炭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各1次;山东省一等奖、二等奖各1次;安徽省三等

15、奖1次;中国煤炭协会三等奖1次。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自1984年开始从事水体下安全采煤与煤矿井筒破坏防治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深厚饱和粘土的性质与变形特征”等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主参完成了10多项国家“973”、“十五攻关”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广泛用于煤矿生产实践,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国际领先水平1项,国际先进水平8项,国内领先水平3项。主持了大量的水体下安全采煤技术服务项目,为30余个煤矿的生产解决了水患威胁。自2000年以来主持23项水体下安全采煤项目、14项井筒破坏治理项目和12项建筑物下采煤及开采损坏技术鉴定项目。赵

16、开全教授级高工,现任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公司通风地测处付处长。兼任中国煤矿水害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矿水害损失鉴定委员会常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组成员,安徽省煤矿水害防治学会付秘书长。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尹尚先1964年生,山西朔州人,博士,教授,现任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被列入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2006年入选煤炭工业优秀创新人才,作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多次参加煤矿重特大水灾事故抢险救灾及事故调查;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

17、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尹教授一直从事矿井防治水科研及教学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及科技咨询项目,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科技奖11项,2006年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推广项目奖2项(分别排名第一、排名第八),有2项成果入选2006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展(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20篇,被他人引用近百次;主编专著2部、教材1部,参编著作3部;2003年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3033204)资助,获2004年度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5年、2006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资助(D0624005、4067215

18、6),2006年作为骨干成员参加973项目(2006CB202200),2007年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2007BAK29B04)、专题1项(2007BAK24B01),2007年主持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GKZ-07-10)1项,2007年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7000765)资助。尹教授的科研成果还多次在国际国内研讨会上得以交流探讨和推介。2004年,他应邀参加日本京都大学第3届亚洲岩石力学国际会议并在大会宣讲论文;在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2005年学术年会上应邀作华北型岩溶陷落柱突水预测专题发言、在中国地质学会和中

19、国煤炭学会联合主办的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上作矿井水害防治新技术专题发言;2007年6月、8月先后应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邀请,分别在北方十省市煤矿防治水会议上作中国北方岩溶陷落柱突水研究一小时的大会报告、在南方十省市煤矿防治水会议上作矿井水灾抢险救灾技术一小时大会的报告;2007年8月23-24日,协助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分析与防治座谈会”。目前正在组织“全国煤矿防治水技术研讨会”。尹尚先教授具有深厚的安全工程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尤其在矿井水灾防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有:构建了岩溶陷落柱突水灾害致因理论,形成陷落柱特征分类成因多种突水模式分别对

20、应的力学模型相应的突水机理解释突水与否判别突(涌)水量预测陷落柱预测探查治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基本理论体系,在突水模式、突水机理以及突水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整套理论技术获得2006年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推广项目奖、入选2006年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展,在EnvironmentalGeology、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煤炭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全部被SCI、El检索收录,出版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及其突水研究专著;提出了大水矿区绿色开采概念,建立完善了煤矿安全、职业健康、热能利用、环境保护等四位一体的承压热水体上绿色开

21、采理论与技术体系,在峰峰梧桐庄大水矿区应用,实现了安全采煤和节能减排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整套理论技术出版专著梧桐庄矿承压热水体上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获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发了矿井突水灾害预警系统,把煤矿突水的主控要素转化为灾害发生的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应用突水预兆信息原位拾取、适时检测、远程监控和智能判别技术,建立矿井水灾预警的硬件系统和识别系统,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矿井突水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2007BAK29B04)并在太原东山煤矿示范实施;发现了有效模量理论进行波场描述时只反映宏观波场特征的不足,从理论上推导并建立了单一界面不连续波动理论作为有

22、效模量理论的补充,该成果将为精细地震勘探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刘光鼎院士认为是带有探索性研究的课题,通过物理模拟和理论推导,得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发表于工程力学和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分别被SCI、EI检索收录。申宝宏1956年生,安徽凤阳人,研究员,注册安全工程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历任煤科总院科技发展部副部长、部长,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中国煤炭学会资深会员,中国煤炭学会采动损害专委会委员,中国投资环境学会产业委员会委员,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煤矿特殊开采技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次,

23、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次。参加的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安徽刘桥一矿第四系及基岩含水层下采煤试验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朱仙庄矿厚松散含水层下采煤试验研究”获煤炭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朱仙庄矿侏罗纪砾岩岩溶含水层疏降的工业性试验”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外,还主持了国家“八五”科研项目“矿井水、地表塌陷与采矿相关性初期研究”、“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杨村煤矿厚含水松散层下留防砂煤柱综放开采方法适应性研究”等项目。在水体下采煤技术领域,首次将综放工作面的防水煤柱高度缩小到40m以内,使该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在不同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内容涉及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技术、覆岩破坏规律的观

24、测技术、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等。出版专著4部,内容涉及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合理能源结构与煤炭清洁利用、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煤矿安全技术等。在主持煤科总院科技工作期间,始终把打造行业技术创新基地作为责任和使命,积极组织开展煤炭领域、共性、关键性、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煤炭工业的科技进步服务。充分发挥了总院的综合优势,组织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973”、“863”、科研院所开发研究专项、国家社会公益资金专项等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对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缪协兴1959年生,江苏江阴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十届

25、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工程力学国家级重点学科首席带头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青工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和化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先后被授予煤炭工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和“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学教育基金博士后奖、江苏省数理学科青年科学家提名奖、全国十佳博士后奖等荣誉。缪协兴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力学理论及其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在力学与采矿工

26、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领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开创了采动岩体力学与工程和软岩力学与工程两个新的研究方向。针对采动岩体特殊的力学行为特征,突破了固体力学传统研究的界限(传统研究限于材料或结构破坏前的力学行为),重点研究采动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及破坏后的结构运动规律,促进了固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发展,解决了一些采矿工程中岩体破裂后的结构力学行为、渗透性及动力学问题,初步建立起了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为采矿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针对深部采矿工程中软岩流变大变形和遇水膨胀等力学行为,采用有限变形力学理论,系统研究了软岩的基本力学特性,给出了软岩流变大变形本构方程,建立了膨胀

27、岩体的湿度应力场理论,编写了分析软岩流变大变形的有限元计算程序,初步形成了软岩力学的基本框架。他重视理论与采矿工程实践相结合,成功开发出了超长综放工作面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深部开采冲击矿压防治技术和综放面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我国煤矿开采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安全与环境问题,他正在积极组织开展关于中国煤矿绿色开采基本模式与关键技术”这项新的科学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其中1部获江苏省优秀图书一等奖。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28、、企业科技开发项目等;正在主持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创新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其中:“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和“采动覆岩动态力学模型及理论研究”2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一等奖,“超长综放工作面高产高效成套技术研究”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技术研究”、“煤矿冲击矿压防治技术研究”等4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洪益清1963年生,安徽桐城人,在读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开滦集团煤业分公司副总工程师、

29、地测部主任。中国煤炭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煤矿安全规程修订委员会委员,河北煤矿事故调查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届河北煤炭行业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地质灾害防御协会委员,煤矿建设工程施工设计审查竣工专家。1998年、1999年、2001年、2003年获唐山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2004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唐山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中国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国煤炭工业优秀创新人才、开滦集团公司一级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洪益清同志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之一,先后承担或参加了多项国家或部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30、,主要获奖成果及获得的荣誉如下:作为主要研究人完成的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隐形导水构造探查与治理技术的研究,该项成果的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997年获得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独立地完成了研究生课题开滦东欢坨矿建井工程涌水量立体预测研究,在国内第一个完成了五层有限元数学模型研究及实际应用工作,被评审专家评为:在理论方法和实际技术方面均有所突破,在矿井水疏降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被收入1994年中国技术成果大全,并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科技成果

31、完成者证书。该项目1999年被评为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研人员完成的开滦煤层顶底板水害防治对策及水文信息系统研制,获得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作为主研人员完成的基岩裂隙水渗流理论与矿井防治水研究,获2004年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北型煤矿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综合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滦东欢坨矿业公司201重车道有限窄岩柱明水注浆堵水技术研究获唐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积极参与重点课题及技术攻关外,他还能够对完成的重要技术工作加以系统总结、归纳、分析、以专业化语言撰写论文,几年来共发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7篇,组织

32、和参加撰写著作一篇。刘其声高级工程师,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现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卩:研究所所长。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秘书长,H煤矿安全标准化水害防治及设备委员会主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负责和参加国家“六五”攻关课题、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UNDP资助项目、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水文地质补充勘探项目,主持和参加国内大水矿区百余项水害防治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以及多个水害事故分析与治理工程。J王信文1971年生,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研究院电法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电磁法勘探技术研究,先后参加完成纵向科研课题6项,横向合作

33、及咨询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3篇,获奖5项。主要编制的YDZ型直流电法仪处理软件已推广200多套,在国内近200个矿井中使用,2003-2008年主持电法所瞬变电磁勘探|工程工作,累计合同额8000万元,个人创收累计500万元。主要科研成果如下:矿井超前探测仪研制及探测方法研究,2004-2007,国际先进水平,第2完成人。煤矿导水含水地质体超前80米实时预测技术,2004-2007,社会公益项目,国际先进水平,第1完成人矿井老空区探测与水害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十一五”科技支撑,2007BAK24B02,子项目主要负责人。深部矿井工作面灾害源探测理论,973计划,子项目主要负责人。主要成果获

34、奖如下:矿井超前探测仪研制及探测方法研究,获2007年科技成果二等奖,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煤矿导水含水地质体超前80米实时预测技术,获2008年科技成果、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巷道大距离超前水文探测预报技术研究,获2008年河北省煤炭工业技术进步一等奖,总院内排名第1;靳德武1966年生,陕西省蓝田人,博士,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长。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生产专家,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陕西省第三届(20042005)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

35、院煤矿防治水专家。1988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专业后,一直从事煤田水文地质勘探、地下水资源勘察及煤矿水防治等工作。1999年在长安大学攻读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读博期间,于2000年12月至2002年1月,赴孟加拉国Barapukuria煤矿从事矿井建设期防治水技术咨询工作,担任现场水文地质工程师;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赴突尼斯从事Kebir大坝基础防渗墙工程技术考察工作;2004年6月完成了题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入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科研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

36、项。在煤矿水害防治方面主要有以下贡献:系统地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泛决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并发展了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信息分析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等;提出了防治水决策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化勘探模式等实用概念,初步形成了煤矿防治水中信息资源及其加工的理论模式和实用用概念。在地质工程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主要贡献有:推导并建立了冻土斜坡模型试验的相似指标和相似判据,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冻土斜坡相似模型试验;推导了不同渗流条件下无限斜坡稳定性分析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建立了不同渗流条件下无限斜坡稳定性分析图解法。承担的科研课题主要有:(1)煤层底板突水形成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煤炭科学基金项目,19941996;(2)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煤炭部重点科研课题,19961997;(3)煤层底板突水的非线性动力学预测理论和预测模型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