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儒 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2011_第1页
李洪儒 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2011_第2页
李洪儒 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2011_第3页
李洪儒 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2011_第4页
李洪儒 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 从“我不怀疑我怀疑”和“我思故我在”说起 2011.07 太原1笛卡尔哲学观的语用学解读从“我不怀疑我怀疑”和“我思故我在”说起1.弗雷格治学之道的启发与意义本质的追问2.笛卡尔存在的时代语境3.我不怀疑我怀疑4.我思故我在5.语用学解读21.弗雷格治学之道的启发与意义本质的追问 数学基础是什么?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分析哲学基础的奠定 语言意义的本质: 对世界的反映/意识世界? 意识世界的真实性/客观性? 语用学(主体、意识行为和语境等)32笛卡尔存在的时代语境1596年3月31日,笛卡尔生于法国瓦尔省莱耳市的一个贵族之家。经院哲学(上帝存在论)开始受到怀疑;伽里略日心

2、说发现的刺激。追求知识的确定性。43.我不怀疑我怀疑(1)笛卡尔的怀疑精神“我不怀疑我怀疑” 笛卡尔认为真正的科学出发点是怀疑,必须怀疑一切被信以为真的甚至一般承认是真的东西。怀疑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保证认识的基础绝对可靠,通过思考,把以前潜入心灵的一切错误思想拔除干净。 他所强调的这种怀疑精神,有具体的针对性,对于当时人们冲破旧的经院哲学的思想统治起了明显的进步作用,同时,对于科学发展中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束缚也有明显的积极意义。53.我不怀疑我怀疑(2)基于怀疑的科学方法(方法论)第一条,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除了清

3、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第二条,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 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第三条,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第四条,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63.我不怀疑我怀疑 对此,笛卡尔说:“凭借这种方法,我觉得自己有了依靠,可逐步增进我的知识,并且一点一点把它提高到我的平庸的才智和短促的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点。”74.我思故我在字面意思:“我思

4、想,所以意识到我的存在。”笛卡儿认为当我在怀疑一切时,却不能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因为这个“怀疑”的本身是一种思想活动。 而这个正在思想着、怀疑着的“我”的本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注意这里的“我”并非指的是身心结合的我,而是指独立存在的心灵。84.我思故我在深层意思:笛卡儿的哲学命题采用所谓“怀疑的方法”,是在求证“知识”的来源是否可靠。我们可以怀疑身边的一切,只有一件事是我们无法怀疑的,那就是:怀疑那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怀疑“我们的怀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肯定我们的“怀疑”。笛卡儿也就是从他的“我思故我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这个思想的主体不

5、能被“怀疑”,那么就有一个使“我”存在的更高“存在体”。 换句话说,因为我存在,所以必须有一个使我存在的“存在者”,而那个使我存在的“存在者”,也必定是使万物存在的“存在者”。因此,能够使万物存在的“存在者”,就必然只有上帝才有可能了。95.语用学解读(1)在近代哲学中,笛卡尔开创的路子就是把中世纪的上帝论和古希腊的本体论变成认识论。大家知道,早在中世纪末期就发生了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前者认为,类没有实在,只有一个语词,所以叫做名。后者则坚持类照样是实在的。 这是两者争论的焦点。当时,人们倾向于唯名论的结论,但是仍然没有一套严格的哲学论证思路。笛卡尔就由此切入,开始了自己的研究。他说,在这个

6、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旦变成知识,就无法证实了。因此,我们必须对人类的知识产生怀疑。105.语用学解读不过,世界上只有一个东西不应该受到怀疑,那就是“我不怀疑我怀疑”,也就是说,我怀疑本身不能被怀疑,我应该永恒地怀疑。他在我永恒地怀疑之后继续探索,并且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我思故我在。所谓我思故我在,就是我思与我在具有同一性。我思与我在的主体同一,所以它是一种真实,最起码是自我意识到的真实。那么,我不怀疑我怀疑,就是人要永恒地怀疑;我思故我在,就是我思与我在严格同一。所有这些其实都发生在一个特殊的领域,即人的精神之中。115.语用学解读于是,一系列关于知识的研究就应该在说话人(我)、精神(意识)行为、行为对象(世界及人)、行为结果(意义)的解释学循环和具有民族个性的语境中进行。换言之,一系列意义研究都应该在语用学框架中实施。自在的世界及其片段事物和现象本身不是语言的意义。(意义指称对象)语言意义产生于说话人对世界和说话人本身的解释学循环。(解释=精神行为/意识行为)125.语用学解读 语言意义的产生和存在都体现为说话人两种基本存在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