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48深圳市发展战略附录资料附录1:三来一补三来一补是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属于加工贸易的范畴。加工贸易的基本内容是:一方提供原料、辅助材料、元器件和部件,另一方按其提供的规格、质量、技术标准加工成成品交给对方,并收取加工费。来料加工指外商提供原材料、辅助材料与包装物料等,并提出成品的质量、规格、式样等要求,由国内企业按要求生产,成品交给对方,收取加工费。来样加工指由外商提供样品款式和规格等要求,国内企业按要求生产,成品交给对方,收取原材料费及加工费。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装配所需零部件、元器件,必要时提供技术或设备,国内企业按
2、要求进行装配,成品交给对方,收取加工费。补偿贸易是进口商在信贷基础上,向出口商购买机器、设备、技术物质或劳务,约定在规定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用商品或劳务偿还的贸易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补偿贸易在国际贸易事务中较为流行。补偿贸易在我国,主要以直接产品补偿、间接产品补偿和劳务补偿三种方式为主。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三来一补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方式,特别是东南沿海航运发达的地区,三来一补贸易尤为发达,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附录2:产业链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产业群。上下游关系的大量存在是产业链的基本特征。在一条产业链上,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之间
3、存在交换关系,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技术和服务等特殊商品),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价值。一条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共处在一个产业生态系统之中,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如技术上的变化、供给上的变化),会导致其它环节发生连锁反应式的变化。任意一条产业链是否能健康发展取决于内外两个条件:产业链内部的平衡,包括产业链上必须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产业链上各环节必须保持平衡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能够满足产业链上各产业发展需要的外部支撑体系,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支撑、技术支撑、资金支撑、政策支撑等方面。附录3:深圳城市交通问题近年来小汽车年均增长接
4、近19%,预计未来几年的增长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机动车总量将从2000年的35万辆增长到2005年的60万辆,小汽车总量将从16万辆增长到35万辆。深圳城市机动化的迅速发展已经造成城市主要道路,特别是特区东西向道路交通流量快速增长,特区内路网基本处于饱和。根据有关规划和车辆保有预测,五年后,特区每公里城市道路分担的机动车辆将达到450510辆,分担的私人小汽车将达到310350辆,特区道路不堪重负。这直接导致干道网车速大幅下降,在城市中心区,平均车速已从1991年的约28公里/小时,降到目前的20公里/小时以下,而这种趋势还将加剧。停车设施不足一直是困扰特区发展的严重问题,根据社会停车场泊位
5、约为车辆拥有量1/4进行估算,预计至2005年,全市社会停车场泊位需求为1922万个,而据有关资料估计,2000年底全市社会停车位仅4.6万个,供求缺口巨大。此外,城市综合交通还存在以下问题:交通设施的建设普遍受到用地的制约,现有口岸布局与城市过境交通系统接合关系不好;由于城市轨道网络上处于建设初期,城市公交网络负荷过重;特区内外道路设施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特区外大部分道路不成网络。附录4:深圳限额以上的企业结构企业性质企业单位数企业职工年平均人数工业总产值数量(个)%数量(人)%数量(元)%港澳台投资企业123970.857115663.31427265746.2外商投资企业23913.716
6、666518.41031811933.4内资企业27115.516473818.3631253620.4资料来源:根据深圳市2002年统计年鉴制成。上表中的内资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市外的经济主体投入到深圳这块土地上的资金,由此可见,深圳经济的80%以上控制在外部人的手中,深圳市制定的各种产业政策要靠尚未真正融合为深圳市民的外部人来贯彻。这是“飞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附录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三个阶段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在统计了西方国家工业化的进程时,曾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划分为六个时期、三个阶段(见表)。收入水平(1970年美元)时 期阶 段1402801第一阶段:初级产品
7、生产2816502第二阶段:基本工业化5611120 311212100 421013360 533615040 6第三阶段:发达经济资料来源:参见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附录6:深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逆向变化按常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重心将依次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然而,这个世界公认的配第克拉克定律在深圳并不灵验。从三次产业轨迹图可以发现,深圳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变化呈现了你追我赶之势,出现了几次交叉。近六年来,深圳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同期GDP的增速,200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44.55%下降到
8、40.5%,显示了一种产业结构的逆向变化。从图中可以发现,深圳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建立特区之前就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这表明,毗邻香港的深圳,即使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阶段,也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天然优势。从1982年开始,深圳第二、第三产业形成了交织上升,你追我赶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深圳经济的内在素质已经提高到第三产业即将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而是因为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城市,部分企业享有进出口自主权,而且享受外汇全额留用和自由调剂的优惠政策,因而有能力经营内地企业无法承受的高亏产品出口,并以所得外汇进口内地紧缺的工业原料和家用电器等,从中获利,这就促使中央和部属企业在深圳广泛开展商贸活动。在政策力的作用下
9、,第三产业的发展才显出强劲之势。当然,中央在深圳建立证券市场以及口岸城市运输业的必然发展也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88年以后,深圳第二产业终于摆脱了第三产业的纠缠,其比重超过第三、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这在表面上是因为1989年全国都实行了超额创汇,国家和企业分成的方法,降低了深圳在外贸中的优势地位,实际上是恢复了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程度中的本来状态。附录7:我国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将突破600亿美元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万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766;合同外资金额118999亿美元,同比增长341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781亿美元,
10、同比增长2347。 截至2004年10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0479个,合同外资金额106212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5251亿美元。商务部有关负责人透露,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外商实际投入金额将首次超过600亿美元,增幅为15以上。 今年,流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大幅增长,前10月,电子器件制造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外资金额同比均有大幅增升。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10月,跨国公司以各种形式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另外,宏观调控在利用外资领域取得成效,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新增外商投
11、资得到有效遏制,前10月钢铁业新设外资企业数、合同吸收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分别有明显下降。 资料来源:我国今年实际利用外资将突破600亿美元,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6日 第二版附录8:今年1-7月苏州市吸引外资情况今年以来,苏州市引进和利用外资持续稳步增长,1-7月,该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89项;新增注册外资102.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79%和32.8%。主要特点:(1)外资增资扩股势头强劲。7个月的新批外资项目中,增资项目有682项,增加注册外资23.43亿美元,约占全市外资总额的23%,平均每月新批增资项目97项,增加注册外资3.34
12、亿美元。(2)产业集群项目投资旺盛。机械、电子通信、电气器材和纺织服装四类产业投资项目数达1033项,注册外资69.3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65%和67.86%。(3)外商投资进一步向国家级开发区集聚。该市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487项,新增注册外资44.07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0.25亿美元。附录9:国际分工及其类型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上条件:一是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各国的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13、,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一是自然条件,包括资源、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的大小等等。这里,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国际分工发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的进步是国际分工得以发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国际分工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空前提高,分工空前加深。这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英、法等国进行,它们发展为工业国,而其他广大国家则处于农业国、原料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特别是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及其广泛应用,生产力更加提高,分工更加精细。这次科
14、技革命是在英、美、德等国进行的,其他国家在引进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推动下,某些基础设施与某些轻工业和采矿业有一定发展,但仍不同程度处于初级产品供应国的地位。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导致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业等。对国际加工的型号深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国际加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国际加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分工向部门内专业化分工方向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专业化;零配件和部件的专业化;工艺过程的专业化。任何一个专业发达技术进步的国家也不可能生产出自己所
15、需的全部工业产品。当今世界,少数经济发达国家成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劳动(土地)密集型产业国,它们各自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又形成更细致的分工。这是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今后,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展,国际分工更要向前发展。国际分工是不依赖于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具有双重性:进步性和落后性。一方面它打破了民族闭关自守状态,把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经济上联系起来,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强制地使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依附于帝国主义国家,使这些国家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在这种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
16、民地国家经济贸易关系,从来不是按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的,帝国主义国家总是通过各种形式剥削和掠夺经济落后的国家,从而对落后国家的生产力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及本国经济的发展,已在积极争取和改变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分工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类型(形式)。 (1)按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业发展情况的差异来分类,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分工形式。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垂直分工是水平分工的对称。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指部分国家供给初
17、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的分工型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产业间的垂直分工。原一种产品从原料到制成品,须经多次加工。经济越发达,分工越细密,产品越复杂,工业化程度越高,产品加工的次序就越多。加工又分为初步加工(粗加工)和深加工(精加工)。只经过初步加工的为初级产品,经过多次加工最后成为制成品。初级产品与制成品这两类产业的生产过程构成垂直联系,彼此互为市场。另一种是指同一产业内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产品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产品之间的国际分工,或同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工序与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工序之间的国际分工,这是相同产业内部因技术
18、差距所引致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看,19世纪形成的国际分工是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当时英国等少数国家是工业国,绝大多数不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农业国,工业先进国家按自己的需要强迫落后的农业国进行分工,形成工业国支配农业国,农业国依附工业国的国际分工格局。迄今为止,工业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而向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情况依然存在,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仍然是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重要的分工形式。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以及一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之间在工业制成品生产上的国际分工。当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的。水平分工可分为产业
19、内与产业间水平分工。前者又称为“差异产品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从而产生的国际分工和相互交换,它反映了寡占企业的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内部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部门内部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各种加工工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部门内水平分工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广泛地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后者则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的工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各类工业部门生
20、产方面的国际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结合起来的国际分工方式。德国是“混合型”的典型代表。它对第三世界是“垂直型”的,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国家则是“水平型”的。在进口中,主要是机器设备和零配件。其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西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国际分工按分工是在产业之间或产业内部分为:产业间国际分工。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生产的国际专业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国际分工基本上是产业间国际分工,表现在亚、非、拉国家专门生产矿物原料、农业原
21、料及某些食品,欧美国家专门进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产业内部国际分工。相同生产部门内部各分部门之间的生产专业化。二次大战发生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对当代国际分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国际分工的形式和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使国际分工的形式从过去的部门间专业化向部门内专业化方向迅速发展起来。这主要是由于科技进步使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级差化不断加强,不仅产品品种规格更加多样化,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也进一步复杂化。这就需要采用各种专门的设备和工艺,以达到商品的特定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而一般来说所需要专用设备的数量不多,但要求精度较高。同时,为了达到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要求还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这
22、就需要大量的科研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大量生产在经济上才能有利。但这些往往又与同一国的有限市场和资金设备以及技术力量发生了矛盾,这就促进各国在部门内部生产专业化迅速得到发展。 产业内部国际分工主要有3种形式: 第一,同类产品不同型号规格专业化分工。在某些部门内某种规格产品的国际生产专业化,是部门内国际分工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许多国家为其他国家生产最终产品而生产的配件、部件或零件的专业化。目前,这种国际生产专业化在许多种产品的生产中广泛发展。 第三、工艺过程专业化分工。这种专业化过程不是生产成品而是专门完成某种产品的工艺,即在完成某些工序方面的专业化分工。以化学产品为
23、例,某些工厂专门生产半制成品,然后将其运输到一些国家的化学工厂去制造各种化学制成品。资料来源:国际分工及其类型,中国进出口网,附录10:中国转变利用外资重点 根据国家计委制定的中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计划,未来几年中国利用外资的领域将从加工工业为主向服务领域加速转变,利用外资的方式在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的同时向多方式引资拓展。政府对利用外资的管理将从行政性审批为主向依法规范、引导、监督转变。国家计委预计,今后几年,中国利用外资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将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中西部地区和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引进项目。 国家计委说,中国政府将修订和出台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引
24、导外资投向国家鼓励发展的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建设,积极吸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国转移,力争形成一批产品面向国际市场的生产基地,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未来几年,中国将有步骤地对外开放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商业、电信、旅游等行业在内的服务领域,发展各类外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教育、卫生等方面,重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经验和人才,促进国内服务行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国家计委说,跨国公司将直接参与中国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改造。中国选择一批已完成公司化改制或正在改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有计划地向外资出售部分股份,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
25、命脉的重要企业须由中方控股外,其他企业可以由外方控股。中国将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分期、分批地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市。中国鼓励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实现战略性合资、合作,使吸收跨国公司投资所占比重有明显提高。资料来源:中国转变利用外资重点,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12月25日第一版附录11:国际生产能力转移新趋势一、国际生产能力转移步入新阶段 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据初步统计分析的数字,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几年前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这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 主要发达国家中,
26、生产能力转移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例如,日本的出口额中,出口给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0%上升到1999年的29%。美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中,出口给国外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从1989年的57%增至1999年的68%。90%的美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业务中至少有一项被外包。在美国企业中,业务外包到海外的比例2003年为5%,2007年将提高到23%。同时,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之间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 二、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的发展趋势 第一,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鞋和金属制品等产业和初级电子组装、测试活动,向电子、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
27、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这几个产业是全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从1986年的27%增至1997年的43%。 第二,非股权参与的外包形式引人注目。跨国公司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不仅减少了固定投入成本,而且达到了在全球范围内利用最优资源的目的。 第三,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在国际生产的网络或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领导企业为核心,全球范围内相互协调与合作的企业组织框架。通过这些国际生产网络,生产能力的转移速度和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样,市场竞争
28、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程度和影响范围大大增强了。 第四,生产能力转移既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就机遇而言,生产能力的转移利用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人口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以现有的能力水平参与国际市场的可能。这种转移还有利于在发展中国家形成集聚效应,同时,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创新技能,逐步升级制造能力,促使产业快速成长。 但是,生产能力的转移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跨国公司只是希望利用东道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比较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 (2)国外企
29、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 (3)在技术、零配件、市场和合作关系上,外国企业或本地企业严重依赖于所属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则对其活动强加限制,如阻止后者在其他市场销售等。 (4)对跨国公司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研究表明,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 三、我国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生产能力的分布很不平衡。接受发达国家转移来的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常集中。譬如,2000年,前5个最大的接受国吸收了这种生产能力的78%;前10个最大
30、的接受国吸收了总额的92%。其中,我国是最大的受惠者,大体上吸收了这种生产能力的28%。据分析,我国出口增长中有65%是来自全球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伙伴的外包。这10个最大的接受国主要是东亚国家,或者是与美国、欧盟建立了区域性贸易安排的发展中国家。相反,那些与主要发达国家联系少、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差、政局动荡、政策多变的国家,则极少能够参与到这一进程中。 20多年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我国能够积极有效地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末期,利用日元以及亚洲“四小龙”货币升值、许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出去的大好时机,我国积极吸收这种生产能力的转移
31、,参与国际竞争。我国沿海地区因此而逐步形成了世界水平的加工贸易基地。 从国际生产能力转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来看,比较突出的有利影响表现在:第一,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企业生产技术档次不断上升。如在半导体行业,已经有了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10家芯片公司。我国自己的半导体制造公司的技术进步也很快。从贸易结构也可以看出这一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总进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20.8%提高到了2002年的28%。第二,有一些原先融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企业开始摆脱依赖的角色,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形象。这表明通过示范和学习效应,一些国内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做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者,也在向自主
32、性的国际生产努力。 从目前我国接受国际生产能力转移的现状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我国所从事的这一段生产链,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二是我国发达地区的人工成本也开始升高。这样,低成本的优势就不能充分体现。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限制了一些不很依赖劳动和土地的产业扩大投资。这样,高技术产业更有可能投资于较发达的国家。四是跨国企业凭借着造型新颖、技术先进的产品赚取高额利润;而依靠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只有1%至2%的利润。这就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升级的潜力。五是制造业配套能力差,出口加工区往往是出口飞地,与国内经济关联差。
33、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接受国和受益者,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譬如,印度最近两年就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随着转移来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多,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譬如,对外出口,这些产品的销售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限制和反倾销压力;对内销售,这些产品将对国内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挤出压力等。 因此,如何将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转移和自身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经济尤其是外经贸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外国直接投资流向相伴随而建立的这种生产基地能否进一步整合出新的竞争优势。为了更多地利用国际
34、生产能力转移的有利之处,促进产业成长和提高竞争力,应在制度环境方面做更多的工作。资料来源: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商务信息部摘编,国家商务部网站,2004年11月19日附录12: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中心包括产品制造、营销和研发三大内容,是世界制造中心、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统一。在此基础上,一般也形成了品牌中心。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基地,具有不同的含义。世界工厂是世界制造业集中地的最初形式。在制造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完全从制造业中分离、独立出来,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产品制造与营销、研发是一个整体,营销和研发环节不发达,制造环节在制造业发展中起着
35、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世界工厂作为世界制造业发展初期阶段的集中地,包含着尚未独立出来的营销和研发的初期形式。世界制造业中心是制造业发展成熟阶段的表现形式,是世界工厂的升级。这时候,营销过程和研发过程已经完全从制造过程中独立出来,并反过来对制造过程起主导作用和带动作用。世界制造业基地则是制造中心与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分离的产物,相当于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一般受到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的支配。但是,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发展会伴随着营销和研发的发展,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转移会拉动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逐步转移,因此,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转移会导致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分散,新的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具有向世界制造业分中心和中心发
36、展的趋势。从时间上说,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世界工厂。1860年,英国制造业占世界总量的20%。美国曾经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其鼎盛时期是20世纪初期,1913年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占世界的1/3以上,为英、德、法、日四国的总和。不过目前美国则主要是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制造中心的地位已经逐步消退。日本曾经是世界制造业基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制造业占世界总量接近10%。当时日本的一些制造产业,如钢铁、造船、汽车、家电等,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分中心以至中心。附录13:外包所谓“外包”, 是指将生产过程进行分解 , 选择这个行业每一个过程中最精良的企业进行委托生产的经营方
37、式。“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 , 然后购买最专业的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外包理念 , 已被愈来愈多的大企业所接受 , 并纷纷将企业的信息技术、物流与供应链管 理、人力资源交给有实力的第二方公司去做。据预测 ,2003年国际项目外包市场将达5.1万亿美元 , 外包市场正以每年约20% 的速度增长。附录14:全球离岸外包业务发展与竞争情况目前,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发达国家利用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的巨大成本差异,在尽量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流程的外包及离岸服务来降低成本。 生意送上门 尽管发展离岸外包业务使欧美国一些IT从业者丢掉了饭碗,遭到了政府和一些组织、个人的反对,但企业是追逐利润的,向成本低的
38、国家和地区转移外包业务仍旧呈增长趋势。 2002年Gartner的一份调查显示,只有1%的美国企业愿意将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2003年这个数字变为19%,2004年,愿意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的公司已经增加到50%。 罗兰贝格的报告显示,出于成本考虑,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将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而外包供应商的成本优势在今后10年到20年内都将存在。 目前,我国内地以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外包集散地。罗兰贝格报告提到,其中北京、上海以日本业务为主,正逐步转向欧美市场,很多国内知名的大型企业都集中在这两个地区。 深圳
39、的特点是主要针对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以呼叫中心为主要业务。 西安和大连两个地区则以对日业务为主,西安的外包以软件为重点,而大连则将目光放在了业务外包市场。 罗兰贝格报告分析认为:中国的外包业务虽然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晚于爱尔兰、印度等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当成战略重点,中国的外包业务将处于一个快速成长期。中国外包的综合实力相对逊于印度及爱尔兰,但是,大量低成本的具备基础技术和语言的人才、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电信服务,都是中国的明显优势。 在中国的外包项目中,相对成熟的是对日外包,而且对日外包显然还有巨大的潜力。Gartner分析师永纲浩二分析了中日外包项目
40、的几个过程:第一个阶段,日本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编码工作外包给中方;第二个阶段,日本企业将软件知识传授给中国供应商,中国供应商引进日方的管理经验,帮助软件开发;第三个阶段,日方加强方案管理,进行协调工作,中方已经了解日本用户的需求,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最后的目标,日本用户完全将业务外包给中国供应商。永纲浩二认为,中国企业目前大多数处于第二和第三阶段。但日本用户已经不满足仅仅降低成本,他们希望中国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外包服务。 传统的观点认为日本客户不会将高端的项目外包给中国企业。罗兰贝格亚洲总裁Eugen von Keller博士却不认同。他分析了日本目前很多BPO中心都集中在
41、冲绳岛的情况,冲绳岛目前在日本基础设施建设好、人员成本低,但随着当地成本的不断增加,“就像美国把信息服务业转到印度去一样,那么日本同样也有(转到中国)这方面的需求”。 美国企业以往更多地将业务外包给印度公司,但近期他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中国。以GE公司为例,前总裁韦尔奇曾经将大量资金投向印度,到2003年,出于成本和安全等因素的考虑,GE正在把它的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最近GE在上海成立了全球技术中心。 显然,向中国转移的倾向已经引起了研究机构的关注。很多研究机构都把中国列为一个新兴的外包市场。 人才瓶颈 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转移不仅给到岸地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因为需要将更多的工作转包给周边的合作
42、伙伴,给所在地的IT企业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但这一波IT迁移来得如此迅速,对人才的需求如此激增,让人始料未及。 实际上,从事外包业务的人才缺乏现象已经成为整个中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针对欧美软件开发向亚洲转移的需求,惠普2002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软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就面临人才这个最棘手的问题。据中国惠普副总裁舒奇介绍,中心很难招到高级软件人才,尤其是有经验的PM(项目管理)。最后不得不从印度调来几十名PM来帮助这个中心发展。 “目前对日和对美外包,很多中国企业只是接到一些被转了二手、三手甚至更多手的包。”中关村软件园高级顾问陈举说,这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中国企业)做不
43、了高端,不是市场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华信总经理刘军说。 对于希望承接欧美软件外包大单子的企业而言,要求500人的规模绝对是一道铁门槛。实际上,中国企业能超过500人规模的并不多。 据估计,中国目前有数百家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但规模大多在数十人至数百人之间,最多也不超过两千人,这与印度和美国软件企业动辄几万人的规模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因此,我国企业很难接到系统设计等高级订单,更别说承接包括框架设计在内的整包业务了。 “印度万人以上的软件企业可以将1/3员工派到美国,但大部分中国企业别说派500人去美国,就是派50人去美国也很难做到。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接到欧美的包?”刘军说。而往往欧美企业
44、更喜欢将整个项目外包。 靠猎头公司挖来挖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才能缓解这场危机。然而,人才的培训不是立竿见影就能解决问题的。中关村软件园高级顾问陈举认为,基础的蓝领和精通管理的白领是不同的,因此,对这两类人才的培养也要遵循不同方法。培养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熟悉工作,一般要经过36个月。初级人才的培训只要几个月时间,但高级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却无法速成。Gartner分析师永纲浩二认为,将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既懂外语又精通业务的程序员一般需要5年的时间。 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的人找不到,一方面是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这是目前我国IT人才就业市场存在的尴尬现实。“他们把业务转到中国来
45、,就是冲着人力成本低,但如果找不着合适的人,他们还会再转移,这是市场法则。”有一位跨国企业负责人说。这位不想透露姓名的跨国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原想把欧美的业务放到中国来,但是因为人才很难找,他们考虑继续往印度发包。 “送上门的生意”如果我们无力抓住,等于把机会让给了别人。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实际上,由于市场发展的预见不够,人才等方面的准备不足,面对这一波全球外包浪潮,很多地方在尝到“甜头”的同时,问题也凸显出来。 跨国博弈 “印度提出了新的口号,中国是制造业的工厂,印度则要成为后台办公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南亚研究所主任王德华特别强调了中印的差异性。 一位业界专家认为,上世纪
46、九十年代初那一波以软件外包为特征的外包浪潮中,我们曾有与印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但我们被甩在了后面。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原因在于,那时我们自己的软件产业才刚刚起步,而且那时中国还刚刚开始融入全球经济社会,国外企业对中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信赖感。 Gartner副总裁、研究总监Dion Wiggins认为,传统的IT外包(ITO)已经不能够满足客户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的需求,而新兴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外包的主要内容。在这轮以BPO为主要特征的外包浪潮中,印度不但及时提出了自己的口号,而且印度的BPO正在快速发展。据印度外包业务的行业协会“全国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最近公
47、布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印度来自业务流程外包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50%。据里昂证券统计,最少有29家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了BPO中心,共聘用了近7万人。有印度专家预期,到了2009年,BPO会取代IT业,成为印度提供最多收入及就业机会的行业。 据介绍,BPO包括人力资源、采购、财会、客户中心、后勤、研发、营销、工厂运作、培训,这些大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不仅IT行业需要BPO,而且BPO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IT业务的支持,从而产生IT外包机会。 这种情况恰恰与我国在全球外包产业版图中的分布有直接关系。据罗兰贝格分析,目前中国的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数据处理和软件编码,而印度外包的区域特点是呼叫中心
48、、软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后台运作和数据输入。与印度有同样丰富外包经验的地区是爱尔兰,目前是欧洲的外包中心。 罗兰贝格认为,目前中国IT外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业务方面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语言要求不高、起始阶段项目小等特点。由于对中国外包缺乏足够了解,很多跨国公司的外包都是以试验性的小项目开始的,在取得成功后再扩大规模。如GE大连等都是以小项目开始的。一般的软件开发项目只需35人,在36个月内完成。 尽管日本软件外包对中国企业青睐有加,而实际上中国企业所能获得的订单数量与总量难成正比。华信总经理刘军估计:“2003年日本外包市场总量为60万人次,可以发到中国的包为30万人次,但实际上中国对日
49、外包的总量尚不足3万人次。”相比对日软件外包这块大蛋糕,我们的消化能力太小。 而且,有一种苗头特别值得注意:印度正在取道中国窥视日本市场。据印度Infosys(上海)软件开发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成立上海中心也是为了增加公司进入日本以及韩国的机会。 “我们要通过中国分公司发展日本客户。”印度第三大软件开发商萨帝扬公司负责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 印度软件企业在规模、国际化和成熟度方面比中国企业有优势。2002年刚刚进驻上海浦东软件园不久的印度萨帝扬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拿下了中兴、华为两公司的大型软件外包项目。大连永佳公司总经理李世英承认,中兴、华为这样的专业订单远不是国内供应商能够承接的。一方面中国
50、的企业谋求突破欧美市场,另一方面印度公司也在瞄准日本甚至中国。未来中国和印度的外包企业交锋机将会越来越多。在中国的高级人才告罄之时,印度将再度发力。 在欧美软件外包市场,印度软件公司一统天下。但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情况刚好相反,中国力量远胜印度。中国企业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在文化上,都与东亚有着较大的相似性,这导致东亚企业更愿意将包发给中国。但如果印度公司凭借自己的实力到中国投资,雇佣中国员工拓展对日业务,东亚企业会不会考虑和这样印度的企业合作? 离岸外包的机会主要是全球性的,可以看到的是,越南、菲律宾、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在参与这一波外包迁移的博弈,每一个国家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在外包产业链
51、中的位置和机会。 在全球产业地图中的地位决定了这个地区内企业的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在全球IT产业链中,我们处于“别人吃肉,我们喝汤”的现实处境。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企业手里,我们的企业基本上处于IT产业链的下游。而在这波以后台服务业为牵引的全球外包浪潮中,跟中国较量的基本是发展中国家。竞争结果必然是各有所分工,中国在分工中将会处于怎样的位置? 资料来源:离岸外包何时到岸,何京玉,李云杰,计算机世界报 第20期附录15:离岸外包的经济政治效应“50年后再回过头来看2003年的美国,你认为什么事情对你影响最大?”这是2004年2月底,美国纽约时报一项调查中的问题。让人没有想到的是,40的人将
52、离岸外包作为第一选择,反恐倒排在了第二位。无独有偶,去年夏天,美国各大学在例行调查毕业生愿从事什么工作时,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不会被外包的工作。外包本来是传统制造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采用的将产品的非关键部分通过分包合同让别的公司或海外公司来做的一种经营方式,但在21世纪初,由于大批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参与以及外包的方向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外包不仅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分工的一种新形式,而且由于外包导致外包方工作机会的外流或减少而成为外包方国家的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问题。离岸外包的经济实质每一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都要力争减少或控制成本,以获取最大的效益。外包就具有这种功能。比如一家
53、轴承加工厂,其核心业务是制造轴承,但这家企业并不能集中所有的力量于这项业务,它还必须处理诸如办公室文案、人事资源管理、库存管理以及财务会计等工作,这些工作花费了很多资源。如果采用外包方式,将一些非核心业务交给该项服务的提供者,就可以集中自己的资源和优势生产轴承。可见,外包实际上是一种节约成本、发挥比较优势的经营方式。外包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主要集中在国内。现在的外包已经有了新的内涵:第一,外包已不局限于制造业,越来越多的公司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公司开始采用外包方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软件开发。第二,外包已经不限于本土,开始扩展到了海外,特别是扩展到了发展中国家,其性质已成了离岸外包。
54、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本土90企业的60的软件开发外包到了印度。第三,外包已经不是公司弱小的标志,而成为提高组织绩效的战略方法。第四,由于外包的企业将核心业务留在本国,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擅长这类业务的海外企业,因此,世界贸易或世界生产的格局将因此而形成一种崭新的模式,并使世界经济结构产生巨变。离岸外包与国际经济新格局离岸外包的经营方式遵循的是比较优势原理。在当今世界,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在每一项业务上都拥有与别人一样的优势和效率。因此,企业要作出选择。首先,要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与所消耗的资源相比较,找出不利于企业利润增长的活动;然后,将其外包给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提供这种活动或服务的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离岸
55、外包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核心业务领域中重新分配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时间成本;可以用更少的成本聘用更为专业的专家。与过去外包主要局限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活动或产业不同,现在外包的内容主要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活动,而且以传统上不可能外包的服务贸易为主。比如,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一些电话公司如ATT也将电话交换中心设到了印度。印度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英语好、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发达的网络24小时为全世界的客户提供着热情的咨询服务。最近发展起来的以高科技和服务技术为主的比较优势大转换,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其前提是通讯
56、技术的进步和宽频的使用以及资本的自由流动。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利用全球的比较优势过程中,形成了全球资源要素的重新布局。正因如此,很多人认为,世界经济将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形成一个新的格局。资料来源:离岸外包的经济政治分析,安佳,人民日报2004年4月23日第十四版附录16:全球离岸外包业务将扩大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反对外包的政治压力逐渐减弱,而削减成本的压力不断加大,到2005年底之前,在全球最大的2000家企业当中,有超过80%的企业将会在海外建立起重要的外包业务。这份由矽谷咨询集团NeoIT完成的报告称,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寻求将业务外包到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日本和欧洲公司也
57、正对业务外包进行大量投资。NeoIT预计,制造业、保健业和零售业明年将是外包领域特别活跃的几个行业。但NeoIT预计明年印度外包业务的增速还会加快。此外,中国、俄罗斯以及一些东欧和东南亚国家也将成为外包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报告预计,中国2005年将通过收购外包公司实现增长,因此会有引人注目的表现。 资料来源:日本和欧洲公司正对业务外包进行大量投资,明年全球离岸外包业务将扩大,国际金融报,2004年12月24日 第二版附录17:中国正成为新兴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中心世界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20日表示,虽然中国的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综合实力相对逊于印度和爱尔兰,但中国以其特有的优势
58、,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兴的外包中心。 在20日举行的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上,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作出上述评价。这家公司为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产业组合和业务组合、产业带的开发模式、管理体系、招商策略及政策体系进行了规划咨询,并作出了咨询报告。 这份报告指出,近年来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并保持增长势头,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发达国家利用与发展中国家间存在的巨大成本差异,在尽量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流程的外包及离岸服务来实现成本转嫁,预计这种成本转嫁的趋势在今后10年至20年都将继续存在。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形成几
59、个较为集中的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中心,印度及爱尔兰是两大主要外包中心,中国外包的综合实力相对逊于印度及爱尔兰,但中国以其特有的优势,被公认为是一个新兴的外包中心。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杭州等几个主要城市形成了区域外包中心。其中大连在开拓对日本外包业务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大连初步形成对日本软件出口开发骨干企业群。2003年,在大连对日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出口总额中,前10家骨干企业占92%。日本松下通信、SONY等30多家日资企业在大连建立从事软件开发分支机构。美国IBM、ACCENTURE等也在大连建立了对日业务基地,美国通用电气认定大连海辉科技和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公司
60、为通用电气的“全球研发中心”。资料来源:中国正成为新兴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中心,赵华 曲世民,新华网,2004-04-20附录18: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创造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城市价值收益的获得及获得的多少决定于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决定于城市的竞争力。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根据城市价值收益状况是城市竞争能力的表现的假定,分别从不同的维度选取表现城市竞争力的四个关键性指标(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长期经济增长率、综合地均及综合居民人均收人水平),综合构成显示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城市竞争力的框架如图所示): 综合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目答案
- 2025加工承揽合同书
-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电气系统仿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汽车及运输合同书
- 建筑加固灰工施工合同
- 2024年书画艺术品交易合同3篇
- 环保公司水电节能措施
- 2024事业单位临时工聘任合同模板:后勤保障服务2篇
- 知识产权投资与融资
- 2025捐赠合同 标准版模板全
- 海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 手机号码段归属地数据库(2016年3月)
- 《借贷记账法》教学设计
- 【试题】人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暑假每日一练
- 卫生院关于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 纺织材料学选择题
- YY/T 0916.1-2021医用液体和气体用小孔径连接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
- 医务科工作思路(计划)6篇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A 614-2006警用防割手套
- 智慧购物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