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1.gif)
![高边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2.gif)
![高边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3.gif)
![高边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4.gif)
![高边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c2283523f5ff8435ec6fc9ed80239ba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高边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地表位移监测监测内容监测内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观测裂缝发展情况。监测点位布设原则从挖方边坡最高处开始设观测断面,并沿路线方向每隔40m间距向前后布置观测断面,于断面边坡坡口线外2m处埋设固定桩,利用已有固定点对各段边坡平台中设置的观测桩进行位移、高程的测量,如 REF _Ref67235679 h 图 6.6-1所示。图 STYLEREF 2 s 6.6- SEQ 图 * ARABIC s 2 1地表位移监控点布置示意图(单位:cm)观测桩尺寸为0.1m0.1m0.6m,采用C15混凝土浇筑,顶部设10cm长8钢筋,钢筋外露长度为0.5cm,其结构如 REF _
2、Ref67235824 h 图 6.6-2所示。图 STYLEREF 2 s 6.6- SEQ 图 * ARABIC s 2 2 观测桩大样图(单位:cm)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全站仪、经纬仪。监测方法采用经纬仪、水准仪跟踪观测测桩平面坐标及测桩高程,做好记录,在观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检查,并通知现场技术人员,待查明原因并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观测。地表位移监测可结合深孔位移孔口监测。监测频率边坡施工期间,每3天观测一次固定桩位移,遇强降雨及突发性暴雨应在雨后增加1次观测,边坡施工完成后至道路通车前时间内,每14天(2周观测一次),道路通车2年时间内每个月观测1次。监测报警当出现下列情
3、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坡顶的最大位移已大于H/500或20mm,以及其水平位移速率已连续3天大于20mm/d;(2)坡顶邻近建筑物出现新裂缝、原有裂缝有新发展;(3)支护结构中有重要构件出现应力骤增、压屈、断裂、松驰或破坏的迹象;(4)边坡底部或周围岩土体已出现可能导致边坡剪切破坏的迹象或其他可能影响安全的征兆。(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深孔位移监测监测内容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监测点位布设原则根据坡高、坡长及岩体土体情况,宜布设1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孔数宜为23孔,具体可据实际情况
4、适当调整。监测孔深根据坡高及坡体地质情况确定,深度以1540m为宜,以进入稳定地层不小于25m为宜,布设原则见 REF _Ref67236854 h 图 6.6-3。图 STYLEREF 2 s 6.6- SEQ 图 * ARABIC s 2 3 深孔位移监测钻孔布置示意图点位布设(一)钻孔监测孔钻孔孔径:土层(含强风化)孔径108mm,弱风化以上岩层孔径90mm。钻孔孔深应大于设计孔深不小于20cm。钻孔成孔清孔后,立即逐根放入专用PVC测斜管,锁定接管螺丝。至设计孔深后,测斜管外须用干净的中粗砂充填密实(可灌水)。监测孔布设后,应注意孔口加盖保护。(二)清孔及埋管钻孔结束后须紧接进行清孔,
5、清孔结束后,将斜测管平直地移向孔口,底端朝向孔口,用人力或机械拉住2跟护绳索,将斜测管放到孔底,锁定接管螺丝。当孔深较深时,可分段在地面接成,整体在孔口埋设时连接。斜测管入孔前须将第一根导管管底用塑料板封死,用芯模将两管槽口对准,涂抹粘合剂,固定接头导管,减小槽口纵向扭曲。(三)校管及塞缝斜测管埋至预定深度后,校正导向槽的方向后,在斜测管与钻孔壁之间用干净的中粗砂充填密实(可灌水)。导管埋设完成后,进行零点读数测试,并测量管口高程。监测孔布设后,孔口加盖保护。监测仪器监测仪器:钻孔测斜仪,测斜仪由测斜管、传感器、数字式测度仪三部分组成。监测方法测斜管在监测前埋设与土体内,测斜管有4条十字型对称
6、分布的凹型导槽,作为测斜仪滑轮上下滑行轨道,测量时,使传感器的导向滚轮卡在测斜管内壁的导槽中,沿导槽滚动将传感器放入斜测管,并由引出的导线将测得的数据显示正在测读仪上。将斜测管感应方向对准水平位移方向导槽内,将传感器轻轻滑入管底位置片刻使其稳定,提起传感器测量管底至管口距离,并测其读数,以后每隔0.5m或1m测读一次,直至管口,然后将传感器旋转180,放在另一组导槽内,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测试,记录2次测试数据,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监测频率施工期间每三天观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施工结束后前三月,每周观测一次,雨季期间加密,三个月后每月观测一次。监测报警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
7、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日变化量达到5mm/d,或者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计变化达到40mm;(2)深层土体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支护结构的锚杆体系出现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者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锚杆、锚索应力监测监测内容锚杆、锚索的应力。监测点位布设原则锚杆(索)应力监测测点的布置选取原则:选取关键、易测部位进行。监测仪器监测仪器:锚杆(索)应力计。监测方法按
8、监测周期定时揭开锚斜托上传感器上保护盒顶盖,读出仪表上数值,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对观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在施工阶段提供指导,并对以后工程营运阶段安全提供保障。监测频率锚杆(索)张拉锁定后第一个月内每日观测一次,23个月内每周观测一次,46个月内每月观测3次,7个月1年内每月观测2次,1年后每月观测一次,并形成真实完整的观测资料。在观测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检查,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观测。监测报警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中8.0.7节,当锚杆锚索内力小于80%设计值时,应该对其进行检查。施工现场巡查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安全生产受控,必须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相应的检查与监控。(1)专职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重点检查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要求穿戴和使用,高处作业人员是否挂好安全带。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临时用电线路布设是否满足安全要求,消防器材是否齐全有效。氧气、乙炔气瓶是否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压力表、防回火阀、气管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作业指导书
-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 医院医疗器械质量保证协议书
- 2025年沈阳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试题答案
- 2025年吐鲁番货运资格证考试答案
- 小学二年级下册口算验收练习题
- 2025年镇江年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大全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6节电能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 角平分线的性质》听评课记录
- 在线心理健康咨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电动三轮车购销合同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 炎症性肠病的自我管理
-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创业计划书
- 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及奖励制度
- 长塘水库工程环评报告书
- 病案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检查要点
- 临时用电安全注意事项(3篇)
-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