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1城建历史保护史-5_第1页
专业课1城建历史保护史-5_第2页
专业课1城建历史保护史-5_第3页
专业课1城建历史保护史-5_第4页
专业课1城建历史保护史-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宋代的城市一、时代背景二、(开封)三、南宋临安(杭州)四、江府(苏州)五、宋代城市的特征一、时代背景公元 960 年北宋(9601127)建立宋朝南宋(11271279)唐代重情轻理;豪迈、磅礴宋代重理轻情;文弱、文雅充满血性的边塞诗 宋人缠绵悱恻的婉约词色泽绚丽的的袒胸露臂、仪态万方的唐代侍女 蒙面缠足、填词弄句的宋代闺秀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突出特点1)政治上,建立了一个有利于的文官。2)经济上,社会经济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3)文化上,4)流域文化中心长江流域江南文化。方面,建立了以理学为代表的。随着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在一些交通要道常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 “草市”、“墟”、“场

2、”等,有些集市逐渐发展为市镇,它们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商业发展往往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厢”。手工业出现行会组织,同一行业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或一个地区中。延续千年的坊市制度全面3宋以后,由于,向街巷制转变,这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事件。的发明和在中的应用。攻守技术也有变化,一些城市都加砌了砖石的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壕沟。4城市,特别是一些政治中心的大城市,集中着、,还有为他们服务的各种商业、手工业者,很多,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大。5城市中的建筑十分发达,、教、教等寺院很多,影响了传统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对城市面貌也有一定影响。6

3、大运河一直对北方的物质供应发挥重要作用,宋、金以后,由于多次决口改道破坏了淮河水系,淤塞了汴河使中原地区经济受到很大影响。洛阳、开封等一些重要城市也逐渐。7.除不规则。等少数城市外,许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等,所以城市布局多北(开封)1、东京的历史沿革“开拓封疆”春秋:,战国:魏大梁,秦:浚仪县汉:属,晋:属,东魏:梁州:元:汴梁路北周:汴州,唐:汴州,金:明清:省会2、东京的布局特点:后规划三套方城、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扩建而成:子城大内、罗城子城、新建罗城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商业街、商住混杂、“瓦子”北(开封)的改建与变化(1)扩大城市用地,在旧城

4、之外,加筑罗城(外城)、新扩建部分相当于原来城市用地的 4 倍;改善旧城的拥挤现象,展宽道路,改善交通条件;疏浚运河,便于城市供应,便利交通;制定许多防火、改善公共卫生的具体措施,沿街划定植树地带,增加城市绿地。这个改建计划很杰出,主要力量没有放在宫室修建上,也没有受旧的城市规划制度的束缚,主要是为了适应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要求,和以往的都城规划大不相同。3、东京的规划成就水运、道路系统完备御街千步廊街坊制代替里坊制“城市城市管理完善”(图 4)上河图(图 3)北城(汴梁)平面想象复原图(图 2)汴京图(图 1)北宋汴梁复原平面瓦子、蕃坊开封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

5、,附近还有 院。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如中瓦子、南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等,瓦子都接近闹市或城门处。唐末以来,不断有外国商人及传教士来他们多集中居住在城东南一带,称“蕃坊”。、广州,有的下来,后,三、南宋临安(杭州)“临时偏安” 、“临时行都”12 座城门,5 座水门,引水入城。城市呈不规则状,“腰鼓城”城内只建有宫城和内城宫城偏于城市的南端四、江府(苏州)1、平面呈不规整的长方形2、水系为脉络,河道为骨架,水陆双棋盘格局3、5 座城门(娄、葑、盘、阊、齐),皆水陆城门并列。4、子城为中心,子城以南为官署5、全城有 65 坊6、河道 82 公里,桥梁 314 座(图 7)平江水巷(图 8

6、)山塘街从平江看南方地方城市的特点确认苏州是在原址上不断重建的。这与一般古代都城多舍弃原址绝然不同。分析其原因:这是由于平江城的城市骨架河道的重要作用。城市建筑物虽然屡毁于兵火,但河道基础犹存,只需稍加整修又可使用。在南方水网地区,河道是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主脉,因此就不会象中心城市,由于政事原因而随意迁址。平江图是宋代平江城的现状,同时也反映了历史上城市的格局。它不同于古代北方城市平面那样的规则方正,这与水网地区河道的自然地形有关;而且平江没有严格的坊里制,而是不规则的街巷。这也说明在宋以前,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城市,是并存的,各有不同的特点。(图 6) “平江图”(图 5)1274 年的南

7、宋杭州北宋时广州是最大的贸易港,到南宋时,由于政治原因,跃升为第一大港“蕃坊”完全段。和外国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为照顾他们的特殊要求而形成的集中居住地五、宋代城市的特征(与隋唐时代城市比较)1(1)规划(理念)的变化2礼制观念的削弱,非考工记模式地方城市改为都城:唐汴州宣武军北南宋临安临时首都2(2)城市结构的变化3坊里制/城市经济繁荣1(3)城市景观的变化多元化的城市:北政治都市;南经济都市里坊繁华商业街,瓦子、勾栏的出现隋唐长安与北的比较思考题1(1)宋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2(2)宋代城市结构有何变化3(3)隋唐长安与的比较分析明清时代的城市一、明清时代的城市概况二、三、明清的规划与建设

8、城的改建与变化四、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结一、明清时代的城市概况1、明朝初期的“高筑墙”明朝(13681644 年)由()建立之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谋士保存今天到的古城墙、城垣多为明初所建2、明朝中叶的萌芽隋唐长安北总体布局规整长方形、三重城墙、中轴线不甚规整、不对称布局道路系统全市性干道+道路,尺度大道路与商业街结合居住坊里严格、面积大街巷结合;厢、街巷商肆东、西二市商业街城市功能帝王意志世俗、市民生活建设过程规划兴建逐步扩建古代中叶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江南经济票号、典当大量出现晋商、徽商等行会、会馆建筑的出现3、明清城市的概况 (1)数量的增多类型的增加:手工业城市、商业城市、行政中

9、心、对外贸易城市、边塞海防城市规模扩大、市政建设加强二、的规划与建设1、简史:蓟、幽州、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燕国国都元以来:中国的首都(明初、2、元朝简史时短暂移都)3、地理环境和的兴建所在的位置,即现在的小平原,三面有山环绕,古代东南一带为大片沼泽。西南角接近太行山,地势较高,是通向华平原的门户。东北及西北可通过南口及古北口的峡谷,通往高原及松辽大平原。雄伟险要的自然地形形成为军事要地。春秋战国时,燕国的蓟城即建于此。从至隋唐,蓟城是和少数民族的贸易中心,为北方一大都会,也是军事重镇。晚唐以后,也称幽州,由于东北方的几个少数民族兴起,这里更成为边防中心。13 世纪

10、后,北方游牧民族逐渐强大,先后控制了欧、亚两洲广大地区。公元1206 年建立了这里建都的国家,并向中原地区扩展。1215 年骑兵突破南口,攻下了在城金中都,将大部宫城建筑烧毁。1260 年者主持规划及建设,于 1267 年(元世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决定在金中都附近建立新的都城,命四年)修建,1271 年完工。城市。元朝以后,明朝利用南半部加以增筑,逐渐发展成明清两代的城。(图 2)平面复原想象图金中都、明清位置关系图规划的特点:三套方城、宫城居规整的宫殿与轴对称(外城、皇城、宫城)的苑囿的结合上下水道等市政设施完善建设管理周密有序(5)考工记的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宋代城

11、市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由封闭型的前期城市向开放型的后期城市转化,明清时代更臻于成熟完善,形成了中国社会后期城市的典型,其特征表现为,在城市建设上存在着规划建设和自发建设相融合,而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明清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有规划。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自发建设形成的更为灵活的布局形式。首先是厢坊制的出现,其次是城市商业的布局更加灵活。明(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明清改建要点城的改建与变化内城范围与相比1)北部向南收缩了 5 里;南部为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以容纳官署,将城墙南移一里半;东西墙仍是的城垣。内城京西长约 7000 米,南北长约 5700 米,周四十里,

12、即今北、东、西三面各开二门,南面开三门。其中南部正中的正阳门俗称前门,建有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等建筑,造型庄严、气城的范围。势凝重,城最为宏伟庄严的一组建筑群,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群。明1)明清的特点城市布局具有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如城制、宫殿、官署、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之制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城市传统规划建设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会馆、园林、民间大的灵活性。建筑等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较2)明城的布局,恢复传统

13、的宗法礼制,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城市分、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心。皇城部分布局按的制度,更为宏丽。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3)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长达 8 公里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门阙(永定门两重、正阳门两重、中华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沿这条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

14、,以及两旁的殿堂庑廊,更加强了宫殿庄严气氛,以显示帝王的权势 。4)城内的街道,基本是的基础。因为皇城居中,把城市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城内主要干道是宫城前至永定门的中轴线及通往各城门的一段大街。扩建外城后,崇文门外一段大街及玄武门外一段大街及联结此二街的横街,也是主要干道。由于出行以步行为主,因此对于大街的布局不要求通畅,上述主要街道基本能够满足要求。在街区,以胡同作为联系道路,有利于形成安静的生活环境。由于地处北方,对日照、防寒要求较高,故胡同多为东西向。5)的居住区在皇城四周,共划 37 坊。这些坊只是城市用地管理上的划分,不是有坊墙门严格管理的坊里制。居住区与70 米左

15、右,中间一般为三进的四合院相并相仿,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间距约多为南进口,庭院内植树木。全区无集中绿地,但由于住房院子中树木较多,全城呈现在一片绿荫之中。内城多住及商人,外城多住一般市民、清的变化清的城市范围、宫城及干道系统均未更动,唯居住地段有改变,如将内城一般居民迁至外城,内门驻守八旗兵设营房。内城里建有许多很大的面积,屋宇宏丽,大都有庭园。的府第,并占据清雍正、以后,在西郊建大片园林宫殿,如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和),是世界上最大的园林组群。由于就使多住园中,很少去宫城,皇亲转移至西城。为便于上朝,府第多建在西城。这清代的商业得

16、到进一步的发展,正阳门外大街一带仍然是全城的商业中心,集中大量的、戏园、会馆、酒楼,六必居、同仁堂、全聚德、都一处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都分布在这一带。会馆的数量也很多,据宸垣识略记载,在有仅会馆建筑就多达 180 所左右。此外,清代商品主要靠大运河,仓库大多集中在接近大运河的城东,使东城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不少地区性及行业性的会馆建筑,因此有“贵西城,富东城”之谚。清代宠信教,因此清除原有佛、道教寺院建筑外,增建了一些庙,如城东北的雍和宫等。城市明清在明末已近 100 万,清代城市继续增加,超过了 100 万人。城,完整的保存到现在,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方面的杰出创造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优秀传统的集大成。城全图明初城四、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小结城市从封闭型逐步向开放型演变道路系统由礼制为主转向适应实际需要城墙等防御设施不断强化对园林绿化建设高度重视建设发展总体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状况隋唐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的变化,首先是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长江下游地区经济的中心地位最终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