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1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2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3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4页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物质、运动、规律的内涵。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复习提问“嫦娥二号”三维图像 中国神舟十号飞船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任务热点播放“神舟十号”成功发射探究一:1、发射“神舟十号” 是一种什么活动? 2、“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安庆石化一中:桂高远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2、实践有哪些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自主探究:明确学习目标、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

2、3点: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性 质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老师讲课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实践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探究二:(讨论)3、发射“神舟十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4、“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5、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1、科学家研制发射“神舟十号” 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小结: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

4、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 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课堂演练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课堂演练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实践是变革客

5、观事物的活动 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课堂演练请你评一评:孰是孰非?实践和认识有何关系?探究三: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思考1

6、: (1)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第一次输羊血成功,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辨别:启示: 读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是否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认识的来源有多少个?获得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都是实践的产物思考2: 从输羊血到输人血到直至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

7、了什么哲学道理? 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输羊血成功到大量受血者死亡;从输人血成功到带来惊人死亡,直至成功解决输血问题。思考3: 结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是检验认

8、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探求人体输血的目的何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思考4: 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庄子里有个“屠龙术”的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去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本领把千金的家产都耗费光了。他学了3年技术才得精通,但是天下没有地方可以找到龙因而也就没有地方去施展他的本领。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公式:实践认识实践 行知行小结: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9、、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归宿动力检验标准含义基本形式特点知识梳理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 B、 C、 D、 C课堂演练 (单选)6、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 ) 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小试牛刀:7、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指( ) A、它是

10、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活动 B、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C、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D、它是处理人类社会关系的活动 A8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A B C DD9、“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

11、要的物质手段。C10、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12.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都

12、是实践的特征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性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D14.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 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A 15.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

13、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16.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CD 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7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第一个 2004年 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 第二个 2005年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个 2006年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四个 2007年 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个 2008年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第六个 2009年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第七个 2010年 加大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综合探究: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七个“一号文件”的发出,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