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研究的动态视角课件_第1页
语法研究的动态视角课件_第2页
语法研究的动态视角课件_第3页
语法研究的动态视角课件_第4页
语法研究的动态视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法研究的动态视角方 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一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基本理念1.语言观:索绪尔(1916): 语言(langue) 言语(parole)乔姆斯基(1965):能力(competence) 运用(performance)语言能力是理想化的语言概念,是语法模式所能概括的;而语言运用就不那么好把握了,它包含了太多杂乱无章的东西,让人无从下手。“语言能力属于说话人的语言知识,是稳定的;语言运用是社会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是常变的”。 功能语言学家认为,一方面,说出来的话是认知系统的外部表现,任何表现形式都具有它的心理现实性。另一方面,语言的组织形式完全是出于社会交际目的考虑,研究形式不

2、应该割裂结构表现与其动因的关系。 因此要考虑听-说双方的互动交际因素,听话人脑子里已然知道什么,听话人能够辨识出什么信息、获得什么新的信息,要考虑到听话人的记忆限度,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不是先天的,而是与实际交际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研究语法从根本上说不可能脱离对语言运用的关注。“动态呈现语法”(Emergent Grammar) 功能语法的代表人物P. Hopper1987年的一篇题为Emergent Grammar的文章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用法先于语法”。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功能主义语法学家昨天的章法就是今天的句法(Givn,1979:On Understanding Gramm

3、ar)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代表了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对语法的基本认识。1987年,Paul Hopper在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发表的Emergent Grammar明确提出,结构和规则由篇章中产生、被篇章塑造,并且始终处于这个塑造过程之中。这种呈现是不断结构化的过程。结构化是指那些控制某种结构或结构类型的一系列条件。因此,结构单位(如词或者短语)也是一个连续统,是一个渐变过程。 因此,语法是不断呈现变化的,永远具有不确定性。动态呈现语法的基本理念: 1) 语法是从交际需求中产生的。 2)语法规则是相对的,变化才是常态。 3) 语言的研究实际上可以归结为对语言变化的研

4、究。研究语言必须观察具体的交际环境和语言的运用,了解结构的动态变化,解释成因。提出的口号:语法是凝固的话语(Grammar is frozen discourse - Talmy Givn)。语法最细致的地方是说话人用力最勤的地方 (Grammars code best what speakers do most Du Bois)。没有语言,只有语言运用 (There is no language, only languaging Becker) 。主要倡导者:Paul Hopper,Sandra Thompson, Talmy Givn, John Du Bois,Alton Becker,

5、 Joan Bybee等。 2.动态呈现语法关心的问题语法化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1)关注语法中的“形式”从何而来,即:从词汇形式到句法和形态的演化。考察哪些实义词语在演变中逐渐失去实义,变成表达语法范畴的虚词或构词构形的虚语素。2)关注语法中的“范畴”从何而来,即:语义内容和话语语用功能是怎么样逐渐发展固化为专门的形态手段的。 动态呈现语法:语用因素对形式、意义、功能的塑造 1) 互动交际模式对语法形式的作用,主观化与交互主观化 2)语体差异的句法表现 3)使用频率对语法范畴的产生及演变有哪些影响 二互动交际模式对语法的作用个案1:话语标记:互动交际行为对意义和功能的塑造 命题表达 语篇组织

6、言谈行为/参与者态度Jucker, Andreas H. and Ziv Yael (1998) Discourse Markers: descriptions and theory,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不影响语句的真值语义条件; 2)不增加语句的命题内容; 3)与言谈环境相关,与言谈内容无关; 4)侧重情感的表达的功能,而非指称(referential)、外延(denotative)或认知(cognitive)功能。 Brinton, Laurel J.(1996) Pragmatic markers in English: Gramm

7、aticaliz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语音和词汇特征 a. 短形式或语音上的弱化形式; b. 独立的语调群(tone group); c. 难于归入传统语法中的词类系统。 2)句法特征 d. 句首位置; e. 句法结构外围或与句法结构之间存在松散的关系; f. 可选性而非句法上的必用成分。 3)语义特征 g. 仅存极少或几乎没有命题意义。 4)功能特征 h. 多功能,同时作用于语言的多个层面。 5)社会语言学和风格学特征 i. 主要用在口语而不是书面语语篇,非正式语体而不是正式语体; j. 高频出现

8、率; k. 明显的风格标记;。1.语篇组织功能 话题处理: 前景化:把一个不在当前状态的话题激活、放到当前状态的话题处理过程。 第一,设立话题:设立话题是指把认识网络里已经存在的一个谈论对象确立为言谈话题。这个话题虽然在前文当中并没有出现过,但是在人们的知识领域里,它和语境中的已有话题存在某种连带关系。 第二,找回话题:把一个上文中讨论的话题重新拉回到当前状态。 指示段落或意群的开始或结束: 如: (1)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 (2)开始并不是很有把握,不过最终还是想办法把 他送上火车了,就是这样。 2.话轮转换(turn taking)言语行为功能 比如指示一个新的话轮的起始,

9、像英语里面意义很虚的用在句首位置的well;或者标志一个话轮的结束,像英语里面句尾的you know。还可用作引入下一个谈话人的话轮,像英语里反意问句末尾的right。 1)结束当前话轮。如:就是这样 / 知道吧 2)邀请下一个话轮。疑问形式的弱化。如: tag question/ “是 不是” 3)开始一个话轮。如:它是这样,是啊,我说,可 不 4)延续当前话轮。如:句尾的you know/ or something/ tag question/ 是不是; and/然后/后来连词在口语中的虚化 话题切换 话轮转接 话轮延续然后 +所以 +而且 + + +可是/但是/不过 + +意义的虚化与功

10、能的延伸 基本意义决定功能延伸的方向 1) 事件顺序 言谈顺序 话语权延续 (1)对。当时我就一个梦想,就是说.要学英语一定要到最好的学校。第一志愿北大,当时第一个志愿的第一个系就是英语系,当时叫西方语言文学系。然后中专没有报,服不服从国家分配,我填了不服从。 言谈顺序 (2) 郭:现在开始了,随便说.随便说,然后.这两天 大家.七天大家过得怎么样,都去哪儿玩了? 话语权延续 马:你先说吧。2)命题意义转折 话题转换 话语权转换(3)A:北方人就是,很做饭很粗糙,很敷衍了事。一大锅白 菜, 一个大肘子,就完了。 B:是,是是是。 A:南方人就很讲究,吃饭好几碟儿,都是少少的一点儿,但 是呢,做

11、得很精细。 B:是啊。 可是.北方人现在.还吃这个=熬白菜那种东西吗? 话题转换(4)Han:你把这个送给别人吃了吧! Y:, 我送人吃,我怎么那么 大脸盘儿啊? Hu:可是我觉得我们别送,你要么就明天早上起来再把它 煮了吃。 Han:明天再吃就不好吃了明天一剩。 Hu:要么就要么就 P:可是,要说就说你要,早知道你不吃我们一开始头锅 送人最好。话语权转换 P:你剩的这个送人家显得不好啊。3) 对命题否定 对话语权否定(5) A:这凉着呢!凉一会儿。啊?怎么这就喝了你? B:不是,我先倒这个碗儿里。 否定命题 (6)对话语权否定。打断他人话轮,争取话语权 A :人家那儿有那么多醋呢她给倒进去了

12、别人不能使 了。 B: 不是,我一会儿吃。否定话语权4)命题疑问话语权移交a.寻求未知:言者从对方(听者)获取未知信息。 他们是不是已经走了?b. 确立共识:言者确认自己不确知的信息。 A:皮儿好像有点儿厚是不是? B:不厚啊! 皮儿我觉得挺好的,太薄了反倒不好吃。 c. 建立互动:言者提示双方共有知识。 譬如说,猪肉,他不叫猪肉,他叫黑肉,黑牲口肉,因为他避 讳说“猪”字,回民不是不吃猪肉吗?是不是啊? d. 邀请信号:邀请开始下一个话轮。 A:咱是干什么的啊,咱就是听领导吆喝的,是不是。 B:你这嘴要是不这么贫啊,你早当官儿了你。e. 回馈信号:满足互动交际进程的需要。 A:然后=当时吃完

13、药之后还是吐。 B:是不是啊。 A:嗯,不太好。原有的命题意义决定了功能扩展的方向: 疑问标记 建立共识 /交出话语权 否定标记 夺取话语权- 从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的产生看语用功能的浮现: 命题表达 语篇组织 言谈行为/参与者态度个案2:人称代词的虚化交互主观化 复数单数; 指人 非指人 1. 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态度: (1)我们(复数代词的单数用法,指说话人自己)认为这样做不够稳妥。自谦 (2)(成年人对小孩)咱们(包括式代词的单向用法,指听话人)都上学了,哪能 跟他们小孩儿争玩具呀,是不是。友好 2. 对谈论对象的态度 (3)我老公他们单位( 复数代词的单数用法,指

14、说话人之外的某人 )今年的效益不太好,年终奖才发三千块。自谦。*我导师他们家 (4) 你(人称代词的非指人用法,听话人可以不是北京人)北京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吃全国,仗着是首都。对比三语体差异的句法表现 语体是决定语句结构和语篇结构的基本类别,语体的差异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文献中有关语体的讨论有文体角度(如陈望道,1979)、风格角度(如林裕文,1957)、言语行为角度(如刘大为,1994)以及文本功能角度(如袁晖、李熙宗,2005)等。 陶红印(1999)的分析基于英国语言学家McCarthy and Carter思想,将“传媒”和“方式”作为两个基本纬度,用来考察各类语体。 所谓传媒指

15、信息传递所凭借的媒介或者工具。因传媒的有无,可以将交际形式区分直接和间接两类。直接交际是交际双方直接的交流,口耳相传,没有媒体介入。直接交际对言谈现场提供的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如肢体语言、眼神、表情等)依赖较强。间接交际是交际双方间接的交流,有媒体介入。媒介不同(如:文字、影像等),语篇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书面语有媒体介入,是通过书写和阅读的间接交际。 从方式角度,即时性和交互性是两个重要的维度。即时交际对现场信息及参与者共有知识的依赖性强,非即时对现场信息及参与者共有知识的依赖性弱。交互式对交际参与者的反馈具有依赖性,非交互式对交际参与者的反馈较少或不具有依赖性。 如果关注语篇的语法面貌,

16、与传媒和方式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因素是功能类型。着眼于功能类型,叙事语篇与非叙事语篇的差异是基本的差异。叙事语篇的宏观结构依靠时间顺序来支撑 。例如: (1) 扎蝴蝶结的小姑娘找到了目标,把手绢轻轻地放在一个小个子的姑娘身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几步,然后猛跑起来。有时间词语(2)一张对折的钞票躺在人行道上。一个人弯腰去捡钞票。噌,钞票飞进了一家店铺的门里。一个胖胖的孩子坐在门背后。他把钞票丢在人行道上,钞票上拴了一根黑线胖孩子满脸是狡猾的笑容。(汪曾祺钓人的孩子,转引自刘乐宁 2005)无时间词语 这类语篇的默认语序是时间顺序原则(参看戴浩一,1985等),以及从句在前,主句在后的原则。(

17、参看陈平,1987) 叙事语篇中,叙述者(言者或写作者)讲述连续的事件,随着事件在时空中展开,总有叙述主线和叙述的主要对象行为主体。1)程序:回答“怎样做”。如:菜谱、说明书。 (3)将甜面酱、辣豆酱炒香,加高汤、糖、味精炒匀,倒入肉片、青椒一起炒拌,起锅前加入青蒜即可。这类语篇所述内容的推进方式是程序性连接而不是逻辑性连接,说明顺序以程序的阶段性为基础。2)描述:言谈体现空间关系。(4)干枝梅主干弯曲、枝杈稍长,浑身长满了针一样的小刺,枝杈上长满椭圆形淡绿色的小叶。 (5)进了房间,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张宽大的沙发床,床头边有一个精致的小茶几,紧靠窗台的是一张大桌子。衣柜安放在左面墙角。 这类语

18、篇所述内容的推进方式不是逻辑性连接也不是程序性连接,而属于叙述性连接。这类语篇的默认的语序是视线所及的观察顺序。(可参看廖秋忠,1988)3)评论:说明“为什么”。(6)(我觉得,吸毒的人实际上是很浪漫的,而且是有很深层次的浪漫色彩。)他们想说实话,同时又不想面对麻烦,所以一走了之。而吸毒是最简单的态度,是一种潇洒。它的意思是,我不喜欢你,但我不跟你们针风相对,不跟你吵架,我只是半颓废着,但是我诚实。这类语篇所述内容属于逻辑性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叙事语体与事件无关,因而行为主体不是语篇的重要因素。 兰内克(Longacre,1983)在篇章的语法一书中根据有无时间连续性(tempora

19、l succession)和是否关注动作主体(agent orientation)这两个标准把语体分为叙事(narration)、操作指南(procedural discourse)、行为言谈(behavioral discourse)、说明(expository discourse)四类。 时间连续性 关注动作主体 叙事 + + 操作指南 + - 行为言谈 - + 说明 - - 典型的叙事语体具有时间连续性,关注动作的主体;操作语体具有时间连续性,但是不关注动作的主体;行为言谈不具有时间连续性,但是关注动作的主体;而说明语体既不具有时间连续性,也不关注动作的主体。 我们认为,从“时间连续性”

20、和“动作主体”这两个角度有助于观察不同语体的句法特征,有助于对一些语法现象的动因做出合理的解释。个案1:中性语态(middle voice):无人称的被动句 陶红印(2007)关于操作语体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的讨论。陶文发现,操作语体的这一特征决定了操作语体句子的语法面貌,即:1)以单论元为主;2)语句施事的及物性普遍受到抑制;3)凸显及物动词的受事。例如:(1)夏季,毛巾擦汗的次数多,即使天天洗涤,也难免粘乎乎的,并有汗臭味。(2)毛皮衣最怕水,水洗后会使皮板走硝,变硬断裂。 如果离开具体的语体环境,“擦汗”和“怕”最容易使人想到的主体是“人”,因为指人名词或有生命事物名词常常在句子

21、中扮演施事,这是一种无标记现象。但是在操作语体里,受事和与受事相关的系事是主语或话题。由于受事得到彰显,施事受到抑制,受事所指被赋予了施事的色彩。“毛巾”、“毛皮衣”成为主体,被抬到了典型施事的位置。操作语体具有时间连续性,但是不关注动作主体。 中性语态产生的机制正是“不关注行为主体”这个语体属性。 陶文的研究也说明,任何语法关系都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去理解,也只有放到具体语体中才能理解它形成的动因。个案2:施事宾语句 施事宾语句是颇受语法学界关注的句类,对这类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和说明(参看范晓,1989;张伯江,1989;任鹰,2005等)。施事宾语句的主要特征就是动作行为的主体在动词

22、之后。多数施事宾语含有数词,有些虽然行为主体没有数量词修饰,但是动词前却有表示限量的副词。下面的例子引自易洪川(1997):(1)A:书都领了吧?B: 领了十几个人。 (2)注意加衣服,隔壁感冒了好几个人。 (3) 报评教学奖的还有几个,科研奖不行,只报了王老师。 我们知道,行为主体的无标记位置是主语,而主语是相对于谓语而言的,主语和宾语并不是在同一个语法层级上的。将主体放到宾位,实际上是语法上的降级处理。施事宾语句的施事与身处主语位置的施事相比已经不是典型的施事(参看任鹰,2005),我们对此的解释是,施事置于宾语位置,功能在于弱化行为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施事宾语句无法用“没”否定。同时,

23、它也不同于“易位”,无法恢复为施事主语句。它的核心特征是,既不关注时间连续性,也不关注动作主体。 施事宾语句的功能在于“表量”,是说明性语句,而不是叙述性语句。所以,施事宾语句总有量化成分共现,而且只用于对话,不用于叙事。 叙事体一般较少涉及互动交际,作为一个事件,时间连续性和动作行为的主体是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叙事语篇具过程性、事件性特征。相对而言,对话语体是在交换信息和观点,而不是说出事件的过程。因而对话语篇的时间连续性不强,动作主体特征也因谈论内容而异,现场性和评论性更为突出。这就是为什么施事宾语句只用于对话、不用于叙事语体的理据。个案3:时体标记的缺省 新闻报道是以事件为核心的叙事语

24、体。在这种语体中,时间连续性和动作主体是支撑整个语篇的核心。不过,尹世超(2000)报道性标题中罕用“了”发现,新闻报道的标题却罕用时体标记。下面的例子,正文中的时体标记在标题中都不出现。例如: (1)标题:乔石向甘地墓献花圈 正文: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今天上午向甘地墓献了花圈。 (2)标题:中国男篮结束集训 正文:中国男篮今天圆满结束了在柳州为期40天的集训。 时体标记都是表现事件过程的,是叙事语体的表达方式。标题中不用时体标记是去掉了叙事语体的过程表现形式。过程结构缺省,说明这类结构凸显动作主体,但不关注时间连续性。这符合标题的特性全文的话题。标题所具备的很多语法特点(可参

25、看尹世超,2001),实际都与弱化时间连续性相关。个案4:被修饰成分为代词的偏正结构 赵元任(1968:151)曾经注意到,形容词不能修饰代词,“可怜的我”、“一个无产无业无家可归的我”书面上能见到,说话时听不到。不过,我们看到,当代汉语里这类用法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倾向。修饰成分不仅仅限于形容词,还可以是一个“VP的”。 例如: (1)本报记者吴芳实习记者徐阳李玉报道今天中午,在亦庄工作的李先生乘坐974路公交车回单位。 11点45分左右,汽车行至朝阳区大洋路974公交车站时,突然一股力量把坐在车门侧第二排外侧座位上看风景的他甩了出去。(北京青年报2006-5-13,A5版) (

26、2)我第一次约会真是难忘,从不爱逛街的我足足陪她逛了5个小时。(中央一) (3)曾师傅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好学的他找来各种资料翻阅。(中央一) 我们知道,在叙事语体里,关系从句是用已知事件来限定指称对象的范围,增加名词所指的可辨识性。而上面例句中的这类“VP的”不同,似乎是将述谓小句的谓语由陈述形式变为涉名关系从句形式、述谓小句的主语做核心名词。“VP的”所修饰名词的所指对象是确定的,“VP的”的作用不是增强所指的可辨识性,而是提供新信息。由于这些新信息属于背景信息,不便以等立的句法结构来表现,因而必须作句法降级,处理作从属句。用不同的句法手段区别前景信息和背景信息是这类结构产生的基本动因。限定

27、性修饰成分后置: (4)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将该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5)公安机关对举报人提供信息经查证属实的,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金。(新闻) 我们看到,这类现象也只见于叙事语篇,因为叙事语篇的铺陈过程就是前景与背景信息交替的过程。与口语交际比较,书面媒介较少时间压力,允许复杂的句法构造。这类新的句法的产生以书面语为条件,就不足为奇了。从本质上说,语体的差异反映了交际需求的差异。与对话语体相比,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的区分在叙事语

28、体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应的也会促生表现和区分不同属性信息的句法手段。 修辞现象还是句法? 用法还是语法? 第一,语法总是有语体倾向的。即便是有形态曲折的语言,一个给定的句法范畴也会因语体差异而大打折扣。例如英语的从句和非定式动词在口语和书面语里就有很大差别。在口语中,关系代词作为从属句形式标记,用与不用、用哪一个,远不及书面语那么严整。(参看Biber等,1999;Thompson,2001) 第二,语法形式的形成涉及不同层面。就个体层面而言,一个新的形式产生之初,作为一种尚未被普遍接受的表达方式,甚至有可能是不合语法的表达方式;或者有可能仅仅是一种语用模式,即为满足某种语用需求而采用的表达方式

29、,而非强制性的句法手段;而从历史的角度看,严谨的“语法”往往是从不那么严谨的“用法”起步,不断沉淀固化而来的。四高频效应a.对高频义项识别时间短,对低频义项识别长。b.高频义项是默认的理解。 c.高频词和高频义项易于发生语义磨损的和功能变异。d.高频导致俗语化。e.高频伴随语音弱化。处chu4:(1)地方;(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 处chu3:(1)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2)处置;办理。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处chu4:401词次;处chu3:84词次。世世代代友好相处下去 chu4:chu3凡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chu4如:言说义动词 “说”的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词(如:谈、道)

30、“说”的虚化程度高。俗语化:韵律单位与句法单位的错位虽然一个语调单位不一定在句法上是一个完整的单位,语调单位和句法单位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如果说话人经常地、有规律地把某一类的组织结构放在一个韵律单位之内,这就说明这些结构具有一定的认知心理现实性,它们是语言的一种构造单位。 (1)当然我想,能够经济独立的妇女越来越多,这样的思想破坏 得也就越来越快,更多的妇女,参加社会上的劳动,那么,她们在家里的发言权增加了,她们这个,这方 面慢慢就会有所改革。 (2)我看他这语言嘛,跟汉语还是不一样。 那些不经常出现的,是一种临时组织起来的,没有凝固的结构。 经常出现在一个语调单位的结构往往是已经储

31、存于说话人大脑中的言谈构成单位,则是高度范畴化的结构单位。韵律单位成为句法单位:高频率使用单位的固化-词汇化。例如:X说:虽说,就是说,要说,如果说,应该说X是:总是,老是,要是,首先是,别是,怕是 高频伴随语音弱化。主元音央化,声调零化,音长缩短等被认为是汉语里语音弱化的典型表现(潘悟云 “汉语否定词考源兼论虚词考本字的基本方法”,中国语文2002-4)1)不是bush/bur: 张:那里面全是人,西单图书大厦里面全是人。 马:不是.你碰到那种签名的了吗?现在不是有很多 名人他要卖书的话。2)是不是:shibush: A:咱是干什么的啊,咱就是听领导吆喝的,是不是。 B:你这嘴要是不这么贫啊

32、,你早当官儿了你。3)知道吗/不知道: (1)都要退学。 特着急, 你知道吗, 他就怕将来他不能出国。 唤起听者注意(2)B:他考博士还报咱们学校来的呢,好像但是考场上他没 去,不知为什么,赵老师说他考场上他还去来的呢, A:啊,没考成啊, B:可能,不知道 是不是 跟别的学校冲突,估计是,报别 的学校了。表达说话人犹豫不定的态度a.“知”字声母辅音和韵母元音的弱化(/t/ - / 或 /)。 b.“知”字声调的减弱。c.“不知道”的“不”和“知”两个音节的发音长度明显缩短,单字发音的一半。 /pu/ /t/ /tau/ /p/ /tau/ 或 /p/ /tau/ (陶红印:“从语音、语法和话

33、语特征看“知道”格式在谈话中的演化,中国语文2004-4)五共时差异与历时演变个案5:“说”句法范畴的浮现I 言说动词 引语标记 准标句词 标句词II. 言说动词话题标记 例举标记 条件从句标记 虚拟情态从句标记 场实义动词 引语标记 准标句词 标句词语义 行为表达 弱化的行为义 无实义 无实义语用 直接陈述 引述功能 关联功能 关联功能形态 自由形式 受限形式 受限形式 附着形式I 言说动词 引语标记 准标句词 标句词(1)她说根本就没有那么回事。(主要动词)(2)我们前方的记者打来电话(言说动词)说,他们目前还很难确切了解具体 的死亡人数。(连动结构后项动词/间接引语标记)(2)他们目前还

34、很难确切了解具体的死亡人数,我们前方的记者打来电话(言说动词)说。(3)有很多人i,他们i就认为(认识义动词)说,这得政府给我们i解决,我们i下岗不是我们i自己的错儿。保留了直接引语的指称特征(4)那些农民工回忆(认识义动词)说,他们已经有半年多没有休息日了。(准标句词)(4)那些农民工回忆(认识义动词),他们已经有半年多没有休息日了。(5)他应该理解说,你对他的这种约束是对他的一种关心一种爱,而不是强制性的措施。(5)*你对他的这种约束是对他的一种关心一种爱,而不是强制性的措施,他应该理解说。(6)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系词)说,城市人口的就业观念要改变。 标句词(complementizer)1)表示小句之间的句法关系,不表示行为。2)“说”完全失去了动词的句法属性,不能像谓语动词那样被副 词修饰,也不能附加时体成分。3)“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