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一、 现代教育目的 内涵与功能二、 现代教育目的 的依据与类型三、我国教育目的本章主要内容 一、 现代教育目的内涵与功能1、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概念2、教育目的的特点 它是国家指导全国教育事业的总的要求,是制定各项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规的依据,它规定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第一,宏观性它是指社会或个人对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状况的期望,所展现的是一种预期的状态。第二,预期性第三,强制性 它在内容上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政府的主张和政党的利益。任何一
2、个教育目的都具有时代的气息,那种绝对普适性的超越时空的教育目的是不存在的。第四,时代性此外,教育目的是客观性的主观表达,兼具主观与客观的特征。3、现代教育目的的结构 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它是国家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第一层次学校培养目标。由于各类型学校的性质及各个教育层次中的需求和任务是不同的,学校教育要因校制宜。第二层次课程目标。这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第三层次通过上述多个层次的、逐层向下的结构,把总方
3、向的教育方针、总体的教育目的贯彻到学校,贯彻到课程、教材,贯彻到课堂,从而在具体措施上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层 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 点 举 例 一级 教育 目的教育方针政府国家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学科专家从“抽象”逐步过渡到“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标(阅读领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教 师比较具体,比
4、较关注“实然”状态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 二级 培养 目标 三 级 课程 目标(教学 目标)4、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教育目的的内容教育目的的内容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受教者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的规定。要给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定位、定点。定性指明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提示教育目的的本质;定向即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作出凝练概括;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蕴含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形成了一种吸引力,促进教育为达到理想目的而努力工作,直至成为现实。第一,激励功能能指导行政部门
5、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和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指导功能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是检验、评价、衡量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第三,评价功能二、 现代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分类 (一)现代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1、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教育目的的提出必然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且一定的生产力总是要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对劳动者的培养提出自己的要求。(1) 生产力的影响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和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教育目的必定由一定条件下的物质生活需要或物质经济利益所决定。(2)生产关系的影响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如顺
6、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发展速度的不均匀性和个别差异性)和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不同环境、不同时代下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动机)。(3)受教育者身心的制约2、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教育目的的确定也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不同时期和背景下,人们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不同,因此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取舍。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卢梭卢梭提出教育的目标“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 ,即培养“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有独立的价值,其人格特点是:自爱、自主、自立、自制。教育目的取向旨在弘扬更加纯正的古希腊文化,发扬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精神,其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后来长期流行的口号:“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
7、。”B.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斯宾塞提出带有功利色彩的所谓“个人完满生活准备”说的教育目的论,其出发点为“个人生活”,只是在个人生活中注入社会内容。C.完满生活的教育目的观 涂尔干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可见,不个人或社会具有不同的反映教育价值追求的教育目的观。当然,后现代主义就教育目的又进一步提出:谁对谁的教育目的。(二)现代教育目的的分类1、 以制定教育目的主体为标准的分类(1)外在教育目的和内在教育目的作为主体的社
8、会既定的教育目的,是一种通过合法化形式(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而表现出来的教育目的(正规的教育目的)。外在教育目的作为个体的教育过程中当事人的目的(非正规的目的),由于它的表现形式是内隐的,不明晰的,故称为“内隐的教育目的”。内在教育目的指立法与执政部门、执政党等制定主体以法定文献的形式规定的一定社会的受教育者的质量和规格,它带有强制性。(2)指令性教育目的和指导性教育目的指令性教育目的那些不拥有政治权力的部门和团体制定的,它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只能是指导性的教育目的。指导性教育目的2、 以不同的理论基础与价值倾向为标准的分类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
9、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1)个体本位论首先,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完善和最理想的发展;其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这种理论的观点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首先,个人的一切发展依赖于社会;其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再次,以对社会功能的好坏来作为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这种理论的观点3、 以教育目的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的分类 教育目的制定主体以成文的、合乎规范的形式所规定并表述的教育目的,其特点是理论化、概念化、理想化、权威性、统一性等。
10、(1)“应然”的教育目的概念 指教育过程的当事人在理论层面进行理解、贯彻、执行的教育目的,其特点是大众性、可操作性、具体化。(2)“实然”的教育目的概念(三)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的转变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大教育目的倾向。但他们都没把人作为主体来培养,也没有发挥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转变一:由“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培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主体,培养变革社会、推动社会的主体人,必须实行以建构受教育者主体性为目标的主体性教育。14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启蒙了个人的主体意识。从此,确立个人的主体地位,弘扬个人的主体精神,但这种主体性具有“个人主义”和“占
11、有性”的特征 。转变二:“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随着人们对传统的人性和理性教育的反思,教育应从培养孤立的个人主体转变为培养类主体,从发展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转变二:“占有性个人主体”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这样的类主体教育,有两层含义:第一,它不只是以个人发展为目的,而是以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第二,类主体教育作为面向个人主体的教育,它发展的不只是“颈部以上”的认知方面,而是人的完整人格真善美的统一,它发展的不是以征服占有为目的的个人主体性,而是人的“共存”或“交互”主体性。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中西方比较教育价值与教育观中国西方社会利益个体发展培养精英
12、面向大众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强调稳定追求变化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教育内容与教材中国西方学科中心经验中心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繁,难,窄,旧简,浅,宽,新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教学与学习方式中国西方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书本知识实践活动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中国西方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书面测验论文,答辩 ,制作知识,技能 ,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被动评价自我反思区分排名,推动学习淡化区别,个人隐私总 结重人与社会的协调,强调社会本位 忽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重人伦观念,强调
13、师道尊严;重“入世(仕)”,强调学以致用,一味强调个人的内省。三、 我国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1、解放前的教育方针清末,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以“中体西用”为指导,中学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西方科学和艺能为主,以培养所需实用人才。民国初,教育部决定以“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为宗旨。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解放初至1956年。在改造旧的教育基础上,国家多次提出有关教育目的,但还没有形成指导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统一的教育目的。第一阶段1957-1966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
14、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第二阶段“文革”期间。虽仍用毛泽东在1957年的提法,但实际工作中已背离了这一要求。第三阶段1978年以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四阶段至此,国家关于教育目的的规定正式成为法律,成为法定文本,并沿用至今。(二)全面发展的教育1、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社会意识、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的概念在我国,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
15、制纪律教育等众多内涵,此有别于西方仅仅规定为道德教育的德育。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发展上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它反映了教育目的在道德领域方面的要求。德育任务对受教育者的社会政治观、世界观以及道德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我们所说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德育内容 说服教育、榜样示范、自我教育等多种方法。德育方法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它是各育的知性基础。智育概念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智育任务具体体现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各门学科中,义务教育阶段、中等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
16、任务各不相同。智育内容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和健身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概念体育 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武术、游泳等。体育内容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发育、增强体质;掌握锻炼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体育任务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概念包括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三大类,具体讲一般包含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电视、电影、戏剧等。美育内容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任务仔细欣赏How cooooo cool! 向
17、学生传授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养成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它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劳动技术教育概念有工业、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知识和技能;服务性、公益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的技能。任务有人提出单列“心育”概念;也有学者认为,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综合体现,可以不必单独列为一育,相应地主张用“心育”代替“劳动技术教育”。不同声音2、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的关系一方面,
18、“五育”之间不能替代,因为各育之间是相对独立的,有区别的,各育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内涵、任务和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五育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五育”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所以,应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防止重此轻彼的现象。2.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中的各育都包含对学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和谐发展,还包含着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考虑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性和整体性,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三、教育目的的实现素质教育 审视应试教育1.应试教育的理解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
19、;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概念束缚了教育视野、局限了思维;弱化了学生能力、导致片面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加重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危害 2.应试教育的基础首先,应试教育受到中国传统考试制度的影响,有文化传统的影响;其次,应试教育也是当前生产力的不发达、就业岗位有限的产物;再次,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教育机会竞争的激烈是其重要原因;最后,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偏差的产物。这就是“应试教育” 批而不亡的原因。 倡导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
20、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以个体素质和全民素质的提高为基础的人的现代化,即在发展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以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创造能力。 它是现代教育;它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特别关注个别差异;它充分发展每个人的潜能。性质教育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而不是别人提供的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哪怕这种教育是无可挑剔的);进一步理解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教育应尊重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分等划类的考试等量化评价方式不是教育评价的惟一形式或最好形式,质性评价更能体现人的发展的特殊性;个性健全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 突出主体精神 面向全体 关注终身发展特点 全民性 整体性 主体性 合作性 活动性素质教育具有首先,现实中,人的异化与片面化向人的完善、全面发展的转变。其次,是对当前应试教育消极后果的积极纠偏。最后,它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主体性人才、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2.素质教育的存在基础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辨析第一,教育价值观不同。应试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继承性价值观影响;素质教育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取向,是教育的外部价值和内部价值的辨证统一体。第二,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的内容以应试和升学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华女子学院《传统及现代手工艺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工业控制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电路设计及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形象专项设计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型材料在电池储能中的应用
- 共建文化 发展未来模板
- 市场营销领导力实践述职
- 业务操作-房地产经纪人《业务操作》模拟试卷4
- 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预测试卷4
- 农学成果答辩报告模板
- 物业项目服务进度保证措施
- (隐蔽)工程现场收方计量记录表
- DB22T 5005-2018 注塑夹芯复合保温砌块自保温墙体工程技术标准
- 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督查评分表
- 称量与天平培训试题及答案
- 超全的超滤与纳滤概述、基本理论和应用
- 2020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与答案(公卫专业)
- 2022年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
- 各种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 消防报审验收程序及表格
- 教育金规划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