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农村远程医护系统开发(监控中心设计)_第1页
开题报告-农村远程医护系统开发(监控中心设计)_第2页
开题报告-农村远程医护系统开发(监控中心设计)_第3页
开题报告-农村远程医护系统开发(监控中心设计)_第4页
开题报告-农村远程医护系统开发(监控中心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xxxx大 学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开 题 报 告xxxx学院 xxx专业 xx级(xx届)xx班 学号 xx 学生xx题 目:农村远程医护系统开发(监控中心设计)专题题目(若无专题则不填):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课题来源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因此远程医疗在我国更有发展的必要。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目前经过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运营的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2、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数十家医院网站,已经为数百例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进行了远程、异地、实时、动态电视直播会诊,成功地进行了大型国际会议全程转播,并组织国内外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手术观摩数十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卫生信息化的总体规划,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了军队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并分别被列为国家“金卫工程”军字1、2、3号工程,其中军字2号工程即为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尽管我国的远程医疗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同时,

3、广大人民群众对远程医疗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与通信、信息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我国幅员广阔,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医疗水平较低,远程医疗更有发展的必要,但目前仍然受到技术、法律和认识的制约。 为了实现对重症病人的监护,早期大多数医院采取了电视监控的手段,这就是远程医疗的雏形。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为远程诊断、远程治疗和远程手术提供了技术平台。于是,现代意义上的远程医疗作为一项新的应用技术提了出来,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传感器的远程医疗逐渐进入医疗保健领域,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其利用穿戴式生理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

4、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参数远程实施实时监视,帮助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及治疗。远程医疗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方式, 它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综合系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医疗单位和病员家庭对远程医疗系统的需求迅速增加。信息化已渗透到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及层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院现代化运行和管理的需要, 医院建立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国内外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 美国是开展远程医疗研究较早的国家,最早研制的远程医疗系统是用于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和战场伤病员急救。此后,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远程医疗,并逐

5、步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医学图像远距离传输、远程控制手术等项目。其他国家如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对远程医疗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国外远程医疗主要应用于:开展远程会诊和治疗,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如 ATM,ISDN,PSTN 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通信系统进行医学服务;进行医学资料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共享医学数据;一些西欧国家已研制并试用包含基本医疗信息IC卡,使任何一家联网医院都可以得到有关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近年来发展迅速。1982年首次通过email进行病历会诊,这是最早的远程医疗实践活动,90年

6、代初,成功应用远程系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远程医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学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号工程(远程医疗网),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研究目标:设计一种患者无线监护网络系统,实现在任何地点及时间都能够对患者的多种生理参数(如心电、

7、呼吸、血压、血氧、脉搏等)进行实时监测等。 研究内容: 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可扩展的多层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方法,即由智能手机终端设备和健康监护终端构成一个微型监护网络。监护终端控制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对所需要监测的生理指标数据进行实施采集,通过短距离蓝牙通信方式将数据发送至智能手机终端设备,该智能手机终端通过GPRS 连接 Internet 网络,利用 TCP 协议与中心服务器建立数据通道,收到原始生理参数后,经过简单处理,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医疗监护中心,经过数据处理,还原为可识别的生理参数,并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对数据进行统计、判断,进行初步诊断,获得诊断结果并将结

8、果利用远通道返回智能手机终端,实现远程疗。 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主要由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测、通讯终端、监控服务中心组成。本研究项目将研究多功能健康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制定并实现系统功能,设计应用层通信协议规范。系统构建 搭建监控中心服务器与后台数据库,为整个系统提供网络连接服务和数据传输、处理、存储与访问服务。利用 GPRS 通信,连接智能终端与监控中心服务器,利用蓝牙通信,连接手机终端与多功能健康检测终端,完成整个系统三大模块之间的通信。多功能健康检测终端利用嵌入式技术,控制各种医疗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作为原始生理参数,通过智能手机终端转发至中心服务器,做进一步处理。健康监护终端

9、的研制监测终端是实现人体生理信号获取、前端分析与处理、数据通信的多功能佩戴式仪器,它是移动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成上主要包括蓝牙通信模块、报警模块、传感器驱动、数据传输模块。蓝牙通信用于连接智能手机终端,为数据传输提供通道,该模块支持透明传输,与健康检测终端串口相连。报警设置模块在用户某项生理参数超过阈值时提供报警,传感器驱动则实现硬件的控制与数据采集,为整个系统提供原始数据。数据传输模块负责整个检测终端的数据传输与存储,与传感器之间传输数据调用传感器驱动提供的控制及读写接口,与蓝牙模块通信调用串口操作函数,同时数据传输模块负责数据包的解析与打包,按照制定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与中

10、心服务器、智能手机终端之间完成数据传输实现系统功能。网络通信模块及协议的设计 网络通信整个分为两个部分,连接上述三个模块。蓝牙通信连接健康监护终端与智能手机终端,GPRS 通信连接智能手机终端与监护中心服务器。由于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均带有蓝牙功能以及内置完整的蓝牙协议栈,作为数据中转站的智能手机终端,需要调用蓝牙协议栈中提供的 RFCOMM,连接健康监护终端;与监护中心服务器则调用 SOCKET 实现 TCP 协议数据传输。 为了规范各模块之间的数据通信,通信双方能互相理解数据格式及其内容,通信双方需要规定通信协议,本系统需要在应用层制定完整的通信协议,以完成各种控制命令以及生理参数数据的传输

11、。监控服务中心系统的研制 监控服务中心是本系统的核心组成,是系统的网络管理中心、数据集中和处理中心。管理着所有在线的远程监护设备的网络连接,接收网络发回的各种数据包并按照通信协议进行解析,获取系统中所有监测对象的实时生理参数数据、状态报告;接收医生利用 UI 发出的各种控制指令,并根据通信协议打包后通过网络发送至指定的远程监护设备。监护中心对所有监护设备返回的各种数据提供全记录,全存储,并分析每个病人的数据,出现异常提供报警,能同时对多个病人实时监控。值班医生可以对检测数据分析结果对病人进行诊断,监控服务中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和 WEB 服务器。研究方法和手段: 基于计算机技术、

12、无线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医疗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技术相结合,利用智能手机设备终端与医疗监护中心形成以 2.5G 或者 3G为基础的无线监控网络,智能手机设备与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护终端构成以蓝牙为基础的传感器网络,共同组建一个无线通信网络,完成各种生理参数、控制命令的数据传输;佩戴式多功能健康监护终端利用医疗传感器技术与嵌入式技术完成生理参数的实时采集;医疗监护中心利用 WEB 技术、数据库技术,完成与用户的信息交互与存储。监护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1.论文提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相关理论 第三章 远程监护系统总体设计 第四章 远程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第五章 远程监护系统

13、软件设计 第七章 总结 2.进度安排:1)、(3周)毕业实习。要求:上网、找书、看杂志,收集课题的有关资料。2)、(4-5周)方案设计,确定总体方案,写开题报告,开题。3)、(6-8周)完成硬件设计及软件流程图设计。4)、(9-10周)PLC软件(或及监控界面)设计。5)、(11-12周)完成论文初稿。6)、(13-14周)撰写论文。7)、(15-16周)答辩准备及毕业答辩。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 1 滕晓菲,张元亭.穿戴式医疗仪器的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6,30(5):302-3402 徐一新.信息网络基础及其医学应用.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2-743 李腊元,李

14、宏涛.Advances in High Speed Networking.International Network&Multimedia.1998,3-54 艾育华,方少元.远程医疗浅析.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5 杨勇,彭承琳.国外远程医疗发展近况,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J.医疗卫生装备,2005,1:26.6 程颖.无线通信远程监护系统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037 李亚军.远程医疗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医学信息,2006,1 (19):39-408 李俊.嵌入式 Linux 设备驱动开发详解:14-169 武秋红,顾小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中国知网,2009,11:610闰强,何大卫.远程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