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共12页)_第1页
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共12页)_第2页
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共12页)_第3页
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共12页)_第4页
中等职业学校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共1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摘 要 PAGE 13 中等职业学校(xuxio)实验实训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作 者: 田伟 单 位: 青岛(qn do)开发区职业中专 专 业: 酒店(ji din)服务与管理 指导教师: 于成国 成 绩: 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本文从职业学校实验(shyn)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过程(guchng)的策划、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分解与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分析、阐述了怎样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本文(bnwn)共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指导思想。二部分:怎样进行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改革

2、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本文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职业学校实验实训课程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关键词:中职 教学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探究ABSTRACT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reform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system of training course design, principles of teaching process,the orientation of the teachi

3、ng aim, resolution and definition of teaching content,Practice teaching reform.This thesis can be divided into six parts:Firstly, it gives an introd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rends and guiding ideology Secondly, it introduces how to carry out the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

4、m.Thirdly, it introduces how to carry out the vocational schoo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lies in the unique view o f how to carry out the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ts very useful and practical. The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reform has a c

5、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 ; teaching; reform目 录 TOC o 1-2 h z u 一、中等(zhngdng)职业(zhy)学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指导思想2(一)中等(zhngdng)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2(二)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二、怎样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2(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2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的定位3 (三) 中等职业学校验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4 (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策划(五)教学内容的分解和确定4(六)教学环节的设计

6、4三、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改革5(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5(二)着力推进课程改革5 HYPERLINK l _Toc29185550 (三)共建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6(四)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四、结论6中等职业学校实践(shjin)实训教学改革探究一、中等职业学校(xuxio)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指导思想(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是时代(shdi)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学校教育,一般比较偏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培养,其弊端是易形成 “以教学大纲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现象。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偏重知识的传授,技能培训不足,极不利于激发学生

7、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当前许多职业学校都纷纷开始改革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进行各种各样的新课程、新方法的建设与探索,国家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地方的教育厅、教育局也纷纷给职业学校改革松绑,。因此,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分别提出“做中学,学中做”和“让学生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预测、进而解决问题。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炼和总结以达到学的真正目的。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提炼、总结来进一步促进做,即在学中做,在学中规范,在

8、学中提升,达到学做合一,互相促进。职业教育围绕“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或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把“做中学”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怎样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一)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能兼顾就业和发展,强调职业适应性,注重通用职业能力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改变中等职业教育“终结性”教育的现状,并为个体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

9、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的定位学校根据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定位,确定符合(fh)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目标即:中等职业(zhy)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使其形成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还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的社会适用能力它包括:基础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公民基础素质、文化素质、身

10、心健康素质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学习能力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素养。最后形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就业、创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三)中等职业学校实验(shyn)实训课程体系的设计在对企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各级技能大赛的内容,按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实验室的现状,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一体,“公共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能力拓展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公共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如语文,计算机基础等)职业能力课程.岗位就业技能.企业工作流程.专业基本技能与

11、知识综合实训课程.仿真业务实训.真实业务实训.完整业务流程实训.企业顶岗实习能力拓展课程.专业技能与理论提升.自主学习指导.创业训练实践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策划 1.创设工作过程、工作情景,引入角色体验。将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教学和训练中,将教学技能训练与教育技术训练交叉融合。突破传统微格教室的局限,将教学空间延伸到工作现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教学、现场教学视频拍摄与编辑等综合项目训练,通过角色轮换与体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2.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任务分解。项目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其特征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

12、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zhdng)积极发展。教师授课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分解的要素:情境要素 是开展项目(xingm)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教师实施项目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情境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事件或实事件的模拟,将带来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完成项目任务。任务(rn wu)要素项目教学是以学生对“任务”的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基础,以阶段(或单元)整体安排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间。项目任务要涵盖一定的知识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任务。组织要素项目教学法最常见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此组织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

13、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实现“角色扮演”。过程要素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书、课堂、网络,而是模拟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评价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做到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同的项目,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3.以任务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学基本单元和教学核心。任务完成过程是单元教学的主体,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角色及活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应由导入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训练工作任务等三大环节构成。导入工作任务指分析载体,提出本堂课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施工作任务指按照工作步骤的逻辑顺序完成工作任务。关

14、键在于紧紧围绕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应详细编写实施工作任务的步骤、内容和要求。训练工作任务指完成实施工作任务后,学生自行反复训练的工作任务,一般由教师配套编写工作任务单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4.通过案例的解析引入相关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它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适时把相关文化专业知识引入案例教学中,以达到运用和巩固知识的目的。(五)教学内容的分

15、解(fnji)和确定 基于职业能力需求,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形成(xngchng)项目,通过对项目的分解形成不同的工作任务,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解为一个个技能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分解形成了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了解掌握企业的安全规程、岗位规程、企业规章制度,最终完成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jio xu)环节的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案例、行动导向等教学法来设计教学环节。具体环节如图表所示: 教学环节设计主要内容1.创设情境环境场景项目场景人员场景2.任务解析工作流程分析 前期任务衔接任务解析与布置安排技能点提示3.任务示范任务效果展示任务基础操作示范4.基础性任

16、务完成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技能点训练 教师个别指导5.任务难点解析技能要点、难点示范相关专业、文化知识解析6.提升性任务完成技能效率提升训练关联案例与创意任务完成7.任务总结与延伸任务完成情况总结 技能与知识要点归纳学生贡献评价(个人+团体)后续任务解读中等职业学校(xuxio)实践教学改革(一)加强校企合作。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办学(bn xu)优势,促进校企合作推动教学改革,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加大校企合作(hzu)的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订单培养”;积极下企业调研,实现校企共同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

17、共同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方面有实质性突破;拓宽社会服务领域,开辟新的服务市场,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企业职工培训。加强由合作企业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设,制订和完善工作制度,实施“双主体”育人。(二)着力推进课程改革。一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二是推行综合项目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三是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四是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三)共建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一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努力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生产性的

18、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营造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二是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大力加强订单培养企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实习就业直通车”的合作机制,实现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四)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学生评价:采用“232”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两方面相结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形成个人总结、小组评价两个评价结果。学校评价:一是以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二是实行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的考核方式。采取笔试、动手实做、产品制作、综合分析报告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完成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一是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二是学校教学过程中,企业外聘专家、兼职教师从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三是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师傅)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和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社会评价:一是行业专家参与人才质量评价方案和标准的制定,引入职业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